新書推薦:

《
克林索尔的最后一个夏天(精装刷边版,黑塞自传式小说)
》
售價:NT$
230.0

《
财富聚变时代: 发掘逆周期的生存智慧
》
售價:NT$
398.0

《
组合数、递推序列与同余式
》
售價:NT$
857.0

《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
售價:NT$
500.0

《
零号琴(日本科幻大师飞浩隆花十年写的长篇代表作!2019年星云奖*佳长篇小说得主!)
》
售價:NT$
459.0

《
鼓楼新悦.创造居场所:孤独与归宿的社会学
》
售價:NT$
388.0

《
售前之道:销售工程师手册(第4版)(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
售價:NT$
505.0

《
本心与实学——陆象山心学的展开(何俊著作集)
》
售價:NT$
602.0
|
內容簡介: |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与土地合理利用》针对三峡库区水位涨落和不合理土地利用带来的消落带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以库区消落带可持续生态修复和土地合理利用为主线,开展现状分析、机理探讨、政策分析、技术研发等系列研究,并优选示范区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与示范,研究成果旨在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面源污染防治等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目錄:
|
目录第1章绪论11.1三峡库区消落带背景11.2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进展21.2.1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研究进展21.2.2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研究进展7第2章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概况102.1三峡库区自然概况102.1.1地质地貌102.1.2气候水文112.1.3土壤植被122.1.4社会经济132.2三峡库区消落带环境问题及治理142.2.1消落带面临的环境问题142.2.2消落带环境治理现状162.3本章小结17第3章三峡库区消落带及消落带植被分布193.1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及其分布193.1.1行政区域划分203.1.2干、支流划分213.1.3城集镇、农村划分213.1.4岸段坡面形成情况划分223.1.5坡度划分233.1.6高程划分243.2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及其分布253.2.1植被调查263.2.2植被类型283.2.3植被覆盖与分布293.2.4植被群落分布303.2.5植被群落变化323.3本章小结41第4章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衰退/恢复机制424.1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衰退机制424.1.1植物耐淹能力424.1.2碳水化合物储备、消耗和补充454.1.3种子耐淹能力494.1.4植被的生长及物候过程504.2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机制534.2.1蓄水前后植被生产力及演替特征534.2.2生长与物候544.2.3植被的NSC生产、储备和消耗574.3本章小结58第5章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筛选及植被恢复技术模式605.1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筛选605.1.1湿地松适生性研究615.1.2中山杉适生性研究675.1.3落羽杉适生性研究685.2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模式695.2.1生态恢复技术模式调研695.2.2生态恢复技术模式研究755.3本章小结79第6章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模式816.1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类型及土地资源分布特征816.1.1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类型826.1.2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分布特征826.2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利用设计836.2.1不同高程土地利用方式设计836.2.2基于不同季节设计土地利用方式846.2.3基于不同三峡库区消落带类型设计土地利用方式856.3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地利用评价866.3.1典型区土地利用解译866.3.2典型区消落带土地资源利用现状946.3.3典型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966.4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996.4.1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结构996.4.2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006.4.3生态服务价值系数修正与价值计算1016.4.4不同土地组合模式下生态服务价值1026.4.5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1036.5本章小结104第7章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与土地利用协同机制1067.1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变化1067.1.1三峡水库水位调度1067.1.2消落带土壤环境变化1077.2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1167.2.1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框架1167.2.2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1197.2.3消落带开发与保护权衡1257.3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利用管理策略1267.3.1土地利用政策背景1267.3.2土地利用现状问题1277.3.3土地利用管理目标1287.3.4土地利用管理原则1297.3.5三峡库区消落带综合治理对策建议1297.4本章小结130第8章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及其示范1328.1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1328.1.1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关键参数研究1328.1.2典型生态修复模式优化设计1368.2典型示范区设计1438.2.1示范区选址1438.2.2示范区技术设计1448.2.3典型示范区效益分析1528.3本章小结159参考文献1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