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NT$
403.0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NT$
704.0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NT$
403.0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NT$
265.0

《
诗词串起中国史:按照朝代顺序用诗词串起一部中国通史。
》
售價:NT$
1224.0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NT$
403.0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NT$
454.0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NT$
20298.0
|
編輯推薦: |
周周有安排,日日有进步!
1.新鲜丰富的阅读素材
2.紧贴中考的热点题型
3.精准透彻的答案详解
4.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周计划”初中语文阅读专项的组合训练(八年级),分为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和名著阅读,按周编排,每周一份“五合一训练”,共二十周。在每周的练习后面都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一个重要考点,五种体裁的考点均有涉及,并提供基本的答题模板和解题技巧。本书系统综合地提高初中生的阅读应试能力,以“五合一练习”的形式帮助初中生熟悉中考题型。本书题目精选,材料和题目均出自各地中考真题、模拟题,按年级编排,针对性强。同时本书附赠阅读考点精讲视频课。
|
關於作者: |
章鸿群,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在不同刊物上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有多年初三语文教学经验和中考阅卷经验,有丰富的教辅编写经验。
|
目錄:
|
di 1学期
di 1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待客》/3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三峡》&《入蜀记》/3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打冰凌》/5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茶/8
星期五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10
知识链接 人物描写的分类及作用/11
第2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岳飞治军》/12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治水》/13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为梦想拼尽全力》/14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网红应该有的样子/16
星期五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19
知识链接 人物形象分析/20
第3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孙云球制镜》/21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与朱元思书》&《游牛首山记》/21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青少年劳动教育》/23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新会陈皮/25
星期五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27
知识链接 议论文的论点/28
第4周
星期一 古诗阅读《画眉鸟》《柳》《暮热游荷池上》/29
星期二 古诗对比阅读《野望》&《望江南·超然台作》&《渡荆门送别》/30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量子互联网的未来》/31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湿地/34
星期五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36
知识链接 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38
第5周
星期一 古诗阅读《章台夜思》《咏芭蕉》/39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王者何贵》/40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悼路遥》/41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微短剧/44
星期五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46
知识链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47
第 6 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 《李牧居雁门》/48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 《富贵不能淫》&《海瑞为官》/49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 《那些年,我的家面朝荷花》/50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乡村振兴/52
星期五 名著阅读 《红岩》/54
知识链接 赏析语言表现力/56
第 7 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 《苏轼二三事》/57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管仲与鲍叔牙》/57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 《微弱的光亮》/59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短视频/62
星期五 名著阅读 《红岩》/64
知识链接 句子的作用/68
第 8 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 《陶侃母留客》/69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 《愚公移山》&《为学》/70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 《植物也会“聊天”》/71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汉服热/72
星期五 名著阅读 《红岩》/74
知识链接 说明文材料之间的关系/78
第 9 周
星期一 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使至塞上》/79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 《周亚夫军细柳》&《真将军周亚夫》/80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 《跳出心灵的“井口”》/81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研学活动/83
星期五 名著阅读 《红岩》/85
知识链接 议论文论据的分类及作用/88
第 十周
星期一 古诗阅读 《仲春郊外》《时人见寒山 》/89
星期二 古诗文对比阅读 《饮酒》(其五)&《桃花源记》&《王经之母》/90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 《写给儿子》/91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革命文物/93
星期五 名著阅读 《红岩》/95
知识链接 《红岩》导读/99
第二学期
第十一周
星期一 课外文言文阅读《南阳刘子骥》/103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陶潜传》/103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住在梦里》/105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医药/107
星期五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110
知识链接 环境描写的作用/111
第十二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闲情记趣》/112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柳子厚》/113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蘑菇转了一个弯》/114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物与技术/116
星期五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118
知识链接 记叙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19
第十三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核工记》/120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核舟记》&《刻木巧匠》/121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辣椒的魔力》/122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大熊猫/124
星期五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126
知识链接 说明顺序/127
第十四周
星期一 古诗阅读《月下演东坡语》(其一)、《过友人隐居》/128
星期二 古诗对比阅读《关雎》&.《兼葭》/129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道是缺憾却完美》/130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人工智能/132
星期五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134
知识链接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36
第十五周
星期一 古诗阅读《过广陵驿》《夜寒》《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137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北冥有鱼》&《大鹏赋·并序》/138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栀子花》/139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劳动教育/142
星期五 名著阅读《经典常谈》/144
知识链接《经典常谈》导读/147
第十六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孔子适齐》/148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虽有嘉肴》&《孔子学琴》/149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涂黑的字》/150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逆商/152
星期五 名著阅读《昆虫记》/154
知识链接 小说阅读/156
第十七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屈原投江》/157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大道之行也》&《卫鞅亡魏入秦》/158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Zu i后一位客户》/159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在月球上盖房子 “中国超级泥瓦匠”来了/161
星期五 名著阅读《昆虫记》/164
知识链接 句子的含义和理解/165
第十八周
星期一 文言文阅读《病梅馆记》/166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马说》&《君子用人如器》/166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郑和的远航》/168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短视频成瘾/169
星期五 名著阅读《昆虫记》/171
知识链接 说明文中段落的作用/173
第十九周
星期一 古诗阅读《阳兴砦》《出塞》/174
星期二 文言文对比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相梁》&.《庄子送葬》/175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学会欣赏别人》/176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178
星期五 名著阅读《昆虫记》/180
知识链接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181
第20周
星期一 古诗阅读《江汉》《金陵即事》《遥碧亭》/182
星期二 古诗对比阅读《石壕吏》&《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3
星期三 现代文阅读《不负赤子之心》/185
星期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木刻/187
星期五 名著阅读《昆虫记》/189
知识链接《昆虫记》导读/190
参考答案/191
|
內容試閱:
|
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在中考语文分值中占很大的比重。中考语文阅读主要包含五大专项: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和名著,为了全面提升 xue sheng的阅读能力,我们从全国各地的期中、期末、中考等试卷中精心挑选这五类阅读试题,按年级分编,通过高效练习让 xue sheng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套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精准定位,内容丰富
这套书的训练内容紧扣“新课标”对中xue sheng的阅读能力要求,各册重、难点结合相应年级的课本内容和初中生语文学习实际情况设定。训练题型包含了中考阅读要求的文言文、古诗词、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名著五类题型,五合一训练,定位精准、覆盖面广。
二、 科学编排,循序渐进
这套训练题的难度按年级的递进呈螺旋式提升,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其中名著阅读匹配2024年新版部编教材中要求阅读的名著。每个年级各20周,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练习一种文体,训练题量为4—6题,预计完成时间为10—15分钟。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循序渐进提升阅读能力。
三、 知识链接,能力延伸
每周训练内容结束后都设有“知识链接”板块,该板块包含阅读考点提炼、名著导读以及阅读答题技巧指导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帮助同学们掌握答题技巧,丰富知识结构,让同学们快速提升解题能力,拓宽知识面。
囿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