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能量!
			》
 售價:HK$ 
			454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418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806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230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347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458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347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10200
 
 
 | 
         
          | 編輯推薦: |   
          | 本书遵循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规律和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规律,配套齐全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依据高职高专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无线电技术基础,调幅、调频、变频技术及应用,电视广播与接收技术,无线电遥控与射频识别技术,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内容。全书取材新颖,结构严谨,叙述深入浅出,以物理概念为主,辅以必要的数学推导,兼顾实用性和先进性,力求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能较全面地掌握无线电技术及应用。 本书可用于高职高专电类专业无线电技术课程,也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人教育、中职学校的相关教材,以及作为无线电爱好者的参考书。
 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电子课件、习题答案等,凡选用本书作为授课教材的老师,均可通过电话(010-88379564)或QQ(3045474130)索取。
 |  
         
          | 關於作者: |   
          | 李雄杰,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教授,从教30余年,主讲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电视技术、无线电技术,是浙江省精品课程(电视技术)负责人。 |  
         
          | 目錄: |   
          | 目录 前言
 第1章无线电技术概述1
 11无线电技术发展简史1
 12无线电信号的调制3
 13无线电信号的传输4
 131信号传输系统4
 132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5
 133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5
 14无线电信号的接收7
 141直放接收方式7
 142超外差接收方式8
 习题9
 第2章无线电技术基础10
 21信号的频谱10
 211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10
 212音视频信号的频谱11
 22谐振回路12
 221LC元件的伏安特性12
 222谐振回路及选频原理13
 223谐振回路的阻抗特性14
 23传输线与天线16
 231传输线16
 232天线19
 24滤波器22
 241LC滤波器22
 242声表面波滤波器26
 243陶瓷滤波器27
 244梳状滤波器27
 25选频放大电路28
 251单调谐放大电路28
 252双调谐放大电路31
 253集成调谐放大电路31
 26锁相电路33
 261锁相电路组成与原理33
 262锁相电路性能分析33
 263锁相电路的应用35
 264锁相电路的测试36
 27无线电电路中的噪声与干扰38
 271噪声的来源与性质38
 272信噪比与噪声系数39
 273无线电电路中的干扰40
 28无线电测量技术与设备42
 281测量误差42
 282频率特性测试仪43
 283频谱分析仪46
 习题48
 第3章调幅、变频技术及应用50
 31调幅信号分析50
 311普通调幅波50
 312多频率调幅与平衡调幅51
 32常用调幅电路52
 321模拟乘法器52
 322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54
 33常用检波电路55
 331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55
 332模拟乘法器检波电路55
 34变频电路57
 341变频电路的组成及原理57
 342混频电路58
 35调幅收音机电路分析59
 351分立元器件调幅收音机电路分析59
 352集成电路调幅收音机电路分析61
 36调幅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63
 361电路装配63
 362静态调试66
 363仪器调整66
 364手工调整68
 365故障检修69
 习题70
 第4章调频技术及应用73
 41调频信号分析73
 411调频信号波形与表达式73
 412调频波的频谱74
 42常用调频电路74
 421直接调频电路74
 422间接调频电路76
 43常用鉴频电路76
 431斜率鉴频器77
 432相位鉴频器78
 44调频收音机81
 441调频立体声广播81
 442调频收音机电路组成83
 443TA2111F收音机电路84
 45调频收音、对讲机的装配与
 调试87
 451电路分析87
 452电路装配88
 453电路调试90
 习题91
 第5章电视广播与接收技术93
 51电视广播技术基础93
 511CRT图像显示原理93
 512一行电视信号的组成95
 513电视信号的调制与频道划分96
 52电视信号的编码与解码99
 521色度学知识99
 522电视信号的编码100
 523电视信号的接收与解码104
 53液晶显示器结构与原理107
 531液晶基础知识107
 532TFT液晶显示器结构与原理108
 54液晶电视机电路分析111
 541LE22T3性能与整机电路111
 542LE22T3图像通道分析112
 543LE22T3伴音通道分析119
 544LE22T3中的各类存储器121
 545LVDS信号123
 546LED背光模组驱动电路126
 55液晶电视机测试与调试128
 551LE22T3液晶电视机检查与测试128
 552LE22T3液晶电视机调试130
 习题134
 第6章无线电遥控与射频识别技术136
 61红外线遥控技术136
 611红外线遥控技术概述136
 612电视机红外线遥控器138
 62无线电遥控技术139
 621无线电遥控技术概述139
 622无线编码遥控门铃装配与调试141
 63射频识别技术145
 631RFID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45
 632RFID电子标签的分类148
 633RFID技术的典型应用150
 习题152
 第7章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154
 71移动通信154
 711移动通信概述154
 712码分多址与扩频通信158
 7134G与5G简介162
 72卫星通信164
 721卫星通信概述164
 722通信卫星的种类166
 723卫星通信系统案例168
 73全球定位系统170
 731GPS简介170
 73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73
 习题175
 第8章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
 考核177
 81高级工理论考核177
 82高级工实践考核180
 821高级工实践考核试卷(一) 180
 822高级工实践考核试卷(二) 181
 附录无线电调试工国家职业标准
 (中、高级)186
 参考文献191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无线电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如无线电报、调幅广播、调频广播、电视广播、移动电话、卫星通信、无线电遥控、射频识别、无线电紧急定位、数字微波传输、蓝牙短距离无线通信、业余无线电、无线电导航、雷达、微波加热、射电天文学等。因此,电类专业开设“无线电技术与应用”课程很有必要。
 “无线电技术与应用”课程与“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的共同之处是,都是以理论性很强的调制、解调及变频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两者的不同之处是,“高频电子技术”属于专业基础课程,通常以抽象的理论学习为主,数学推导多,实践性不够,这不适于高职学生学习;“无线电技术与应用”属于专业课程,可以选择若干个典型的无线电产品装配与调试作为课程的载体,从而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学习。
 目前,所有高职院校均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电类学生通常参加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因此,开设“无线电技术与应用”课程,可方便高职学生顺利地参加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
 本书共分8章,章名及各章内容见下表,第1章是必讲内容;第2章可有选择地讲解,或需要时再讲解,各校在教学中可增加一些配套实验,如谐振回路测试、扫频仪使用等;第3~6章是核心内容,建议以“无线电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为重点内容,以“做中学”方式组织教学,则效果更好一些;第7章可让学生自学。若学生要参加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工职业技能考核,则64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见下表。
 章号章名重点教学内容参考课时第1章无线电技术概述无线电信号调制、传输与接收4第2章无线电技术基础信号频谱、谐振回路等8第3章调幅、变频技术及应用调幅波信号分析、调幅收音机装配与调试12第4章调频技术及应用调频波信号分析,调频收音、对讲机装配与调试12第5章电视广播与接收技术无线电调试工职业技能考核有大量电视广播技术内容,需要讲解12第6章无线电遥控与射频识别技术无线编码遥控门铃装配与调试12第7章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均为选讲内容—第8章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理论考核辅导4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正确性、实用性、先进性、学习的灵活性、结构的合理性及文字的可读性,并根据教学改革要求,将职业技能考核写入教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本书是本人30年来在无线电技术教学领域耕耘的结晶,编写中也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缺点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