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风声(珍藏纪念版,全4册)
			》
 售價:HK$ 
			806
 
  《 
			美学四讲
			》
 售價:HK$ 
			332
 
  《 
			不可辨识的生命—影像 融合文化研究、后现代视角与图像学,评析戏剧影视艺术,洞察社会思潮,思想美学并重
			》
 售價:HK$ 
			398
 
  《 
			大国重器—中国盾构机创新发展之路
			》
 售價:HK$ 
			551
 
  《 
			长路行(带你看民国顶级书香世家的真实生活日常)
			》
 售價:HK$ 
			347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商周族群迁徙与早期地名、国族名变迁为研究主题,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尝试确立探索商周时期族群迁徙的研究路径,即利用典籍与出土文献中直接和间接的叙事性文字、隐性的地名线索、带有传说性质的族群谱系和人物遗迹、考古学文化遗存及出土信息明确的族氏铭文材料进行综合研究。第二部分从语言学和历史学角度,首先考察早期地名的文例背景、构词形态与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早期地名的来源与转化以及人名、国族名和地名(都邑名)的关系问题,继而对同地异名、异地同名等特殊地名现象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第三部分围绕国族移徙与地名变迁的关系,对商周“地随族迁”现象加以分类考察,由此揭示上古秦汉之际地名空间流动的若干变化。终章基于“地名组群”重叠现象及古史传说等若干要素,选取豫东北、鲁西与鲁西南、豫东地区、汾水流域与海岱地区、晋南与淮汉地区、海岱与江淮地区及黄河下游与燕辽地区为代表,对上古阶段各地理区域之间的族群交流和政治联动作了考察和揭示,以收“窥斑见豹”之效。 |  
         
          | 關於作者: |   
          | 赵庆淼,1987 年生,江苏淮安人。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上古史、出土文献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入选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2016)、天津市 131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层次(2019)及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20)。 |  
         
          | 目錄: |   
          | 序(朱凤瀚) 序(陈 絜)
 绪 论
 第一章族群迁徙的基本类型与研究途径
 第一节商周族群迁徙的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探索商周族群迁徙的五条途径
 一、叙事性的文字记载
 二、隐性的地名线索和“地名组群”
 三、金文族名资料
 四、古史传说
 五、考古学文化
 第二章地名的语言学考察
 第一节商周地名的文例背景
 第二节 地名的构词特点与形成机制
 第三章 地名的历史学考察(上)
 第一节 商周地名的来源与转化
 第二节 分合之间:人名、国族名和地名的关联与界限
 一、早期人名参与“三位一体”系统的限度
 二、对人名成分属性及“三位一体”问题的基本认识
 第三节 国族名与都邑名的关系及“一国二名”问题
 一、国族名与都邑名的关系演变及其背景
 二、“一国二名”问题补议
 第四章 地名的历史学考察(下)
 第一节 特殊的地名现象——“同地异名”
 一、地名改易
 二、加缀成分
 三、地名省称
 四、族群活动与“同地异名”问题
 第二节 特殊的地名现象——“异地同名”
 一、包含国名的“异地同名”释例
 二、其他“异地同名”现象举隅
 三、“异地同名”产生机制的考察
 第五章 “地随族迁”现象与地名流动
 第一节 地名“完整式播迁”
 第二节 地名“区别式播迁”
 第三节 地名“复合式播迁”
 第四节 从“地随族迁”到“张大一统”:地名空间流动机制的变迁
 第六章 先秦地域之间的族群交流 ——基于“地名组群”的重叠现象及其他要素的综合考察 第一节 豫东北、鲁西与鲁西南、豫东地区的重名地名群
 一、相土居“商丘”辨疑
 二、各组重名地名的文本与地望
 三、“重名地名群”的内部关系及其形成
 第二节 汾水流域与海岱地区的族群交流
 一、汾水流域与海岱地区地名、国族名的重叠现象
 二、重名国族名、地名群的历史学考察
 第三节 晋南与淮、汉地区的族群迁徙
 一、晋南与淮、汉地区的地名、国族名重叠现象
 二、关联“地名组群”的确立与早期北人南迁
 第四节 从海岱到江淮:东方族群的纵向流动景观之一
 一、周代海岱与江淮地区的地名、国族名重叠现象
 二、东土族群的南迁与淮夷之形成
 第五节 黄河下游与燕辽地区:东方族群的纵向流动景观之二
 一、武王克商、成王东征与殷遗北奔
 二、召公建燕背景下燕国的族群构成及其来源
 三、喀左铜器窖藏性质与意义的再认识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出土文献著录书籍简称表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