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NT$
6528.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心学的诞生
》
售價:NT$
347.0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1.理论性强,主要是研究隔振理论,图片较多,图片精度高,可读性强。2.全书内容基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具有学术出版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非线性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理论为依托,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隔振系统的设计。运用谐波平衡法和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对隔振系统的力学特性和分岔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着重揭示了周期吸引子共存、周期吸引子和混沌吸引子共存的现象。深入探讨了可调式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结构优化及有限元仿真计算、单自由度以及两自由隔振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时滞对隔振系统的影响特性等内容。通过双时延反馈控制、基于状态反馈和基于耦合的广义混沌同步实现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的高品质混沌化,将线谱混沌化与潜艇动力机械隔振有机结合,达到降低线谱强度和隔离振动的双重目的,解决传统机械设计和一般意义的混沌化方法无法解决的削弱线谱特征和保持隔振性能之间的冲突。本书为降低潜艇水下辐射噪声线谱强度、隐匿线谱信息奠定理论基础,所得理论对潜艇动力机械的振动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關於作者: |
海*程大学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非线性振动理论及相关技术,主持或参与过以下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磁气式混合隔振系统的潜艇低频线谱控制技术研究”,编号52201389,负责人(本书依托项目);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舰船机械隔振系统广义混沌同步及其吸引子迁移控制研究”,编号51679245,参与人(本书依托项目);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潜艇机械设备混沌振动自适应预测控制技术研究”,编号51509253,参与人(本书依托项目);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准零刚度隔振系统混沌化技术研究”,编号51579242,参与人(本书依托项目);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一般项目,“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编号2020CFB148,负责人(本书依托项目)。
|
目錄:
|
目录第1章概述(1)1.1引言(1)1.2机械振动基础(3)1.3高静低动刚度理论基础(7)1.4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理论研究现状(11)1.5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控制研究现状(14)1.6本章小结(18)第2章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19)2.1引言(19)2.2双环永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19)2.3三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38)2.4电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54)2.5本章小结(70)第3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力学特性(71)3.1引言(71)3.2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静力学特性(71)3.3单自由度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75)3.4两自由度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84)3.5时滞对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的影响分析(92)3.6本章小结(112)第4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分岔特性(113)4.1引言(113)4.2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局部分岔分析(113)4.3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全局性态分析(125)4.4本章小结(134)第5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135)5.1引言(135)5.2迁移控制方法(135)5.3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共存吸引子迁移控制(140)5.4数值仿真分析(142)5.5本章小结(148)第6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主动控制(149)6.1引言(149)6.2时滞离线预估与补偿(149)6.3单自由度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主动控制(152)6.4两自由度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主动控制(159)6.5本章小结(175)第7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线谱混沌化控制(176)7.1引言(176)7.2单自由度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双时延反馈混沌化(176)7.3柔性基础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广义混沌同步(188)7.4本章小结(197)第8章技术展望(199)8.1引言(199)8.2高静低动刚度仿生结构隔振(199)8.3高静低动刚度超结构隔振(203)8.4本章小结(209)参考文献(210)附录A谐波平衡法相关系数的表达式(222)附录B单变量分岔方程稳态解系数的表达式(226)附录C分岔参数与开折参数的表达式(227)第1章概述(1)1.1引言(1)1.2机械振动基础(3)1.3高静低动刚度理论基础(7)1.4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理论研究现状(11)1.5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控制研究现状(14)1.6本章小结(18)第2章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20)2.1引言(20)2.2双环永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20)2.3三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39)2.4电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54)2.5本章小结(72)第3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力学特性(73)3.1引言(73)3.2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静力学特性(73)3.3单自由度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77)3.4两自由度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86)3.5时滞对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的影响分析(94)3.6本章小结(114)第4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分岔特性(115)4.1引言(115)4.2局部分岔(115)4.3局部分岔分析(117)4.4全局性态分析(127)4.5本章小结(136)第5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137)5.1引言(137)5.2迁移控制方法(137)5.3共存吸引子的迁移控制(142)5.4数值仿真分析(144)5.5本章小结(150)第6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主动控制(151)6.1引言(151)6.2时滞离线预估与补偿(151)6.3单自由度系统主动控制(154)6.4两自由度系统主动控制(161)6.5本章小结(177)第7章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线谱混沌化控制(178)7.1引言(178)7.2双时延反馈混沌化(178)7.3柔性基础高静低动刚度系统的广义混沌同步(190)7.4本章小结(199)第8章技术展望(201)8.1引言(201)8.2仿生结构隔振(201)8.3超材料与超结构(205)8.4本章小结(210)参考文献(211)附录A谐波平衡法相关系数的表达式(222)附录B单变量分岔方程稳态解系数的表达式(226)附录C分岔参数与开折参数的表达式(227)
|
內容試閱:
|
前言舰船水下辐射噪声中的低频线谱能量集中,且如同“声指纹”,有其独特性,是现代被动声呐在水声对抗中检测、跟踪和识别目标的主要特征信号。民用船舶装备低频振动也已成为影响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的重要因素。被动隔振器是一个承载的耗能元件,具有结构简单、低能耗和经济性好等优点,是隔离舰船机械设备振动向艇体传递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基于线性隔振理论研制的被动隔振器具有频率不变性,无法实现舰船辐射水声由线谱输入转化为连续谱输出,而且线性隔振系统对外界激励频率小于2倍系统固有频率的低频线谱隔离能力有限。同时,大承载力和超低频隔振、超低刚度和位置稳定性、低共振点传递率和宽频域高衰减率之间的矛盾一直制约着被动隔振器的工程应用。由正负刚度元件并联的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承载力取决于正刚度元件,而负刚度元件则可以降低系统动刚度,获得支撑被隔离设备的高静刚度和减小振动传递率的低动刚度特性,既可提高工作点附近的低频隔振性能,又能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是一种组合式强非线性被动隔振器,由于诱发混沌的*小控制增益、混沌线谱强度均与非线性系统的等效线性刚度成正比,因此高静低动刚度特性正好满足混沌化理论工程化应用对隔振器的需求,且有利于实现小能量控制混沌化。为此,本书系统介绍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理论及其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旨在总结作者多年来在高静低动刚度理论教学、科研和减振降噪元器件研制等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工程经验。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4章)为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理论,主要讨论磁体型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设计、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力学特性及分岔特性;第二部分(第5章至第8章)全面论述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控制技术,具体包括高静低动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主动控制及线谱混沌化。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湖南大学周加喜教授、沈阳工业大学韩旭副教授、军事科学院李爽助理研究员对本书提出了众多宝贵意见,你们的把脉点拨和真知灼见使本书拨云见日,愈加行云流水。感谢海*程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在这里,同时还要感谢课题组的所有成员,本书完稿时时处处凝聚着你们的心血浇筑和鼎力帮助,尤其是朱清波博士、刘俊锋博士、初嘉文博士、李荣华博士、卢锦芳博士。本书的研究和出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1389)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CFB148)的支持,在此致以深切的谢意。本书可作为轮机工程、舰艇综合隐身技术与工程两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方向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机械、土木、水利、动力、车辆、飞行器、自动控制等行业从事振动咨询工作和振动控制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在撰写本书过程中,作者挑灯伏案、竭尽所能、力求完善,但囿于知识水平和工程经验,错误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作者2024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