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西部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转型路径研究

書城自編碼: 407973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一般工业技术
作者: 安果,伍江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63607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76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国谍影
《 大国谍影 》

售價:NT$ 449.0
制造消费者
《 制造消费者 》

售價:NT$ 230.0
精简写作:博报堂演讲撰稿人教你写出好文章(创意写作书系)
《 精简写作:博报堂演讲撰稿人教你写出好文章(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NT$ 305.0
给孩子的考古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NT$ 296.0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NT$ 505.0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经历了那么多以为会完蛋的事,我还是活得好好的!)
《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经历了那么多以为会完蛋的事,我还是活得好好的!) 》

售價:NT$ 398.0
社会情绪的传递与互动研究:以情感符号为视角 (光明社科文库·法律与社会)
《 社会情绪的传递与互动研究:以情感符号为视角 (光明社科文库·法律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04
《机器人机构设计及实例解析》
+

NT$ 286
《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设计(NX MCD)》
+

NT$ 918
《高超声速风洞实验与测量》
+

NT$ 607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理论和释义》
+

NT$ 254
《大数据营销:如何利用数据精准定位客户及重构商业模式(第2版)》
+

NT$ 1010
《卫星通信有效载荷和系统(第2版)》
內容簡介:
《西部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转型路径研究》主要由总论篇、机制篇和政策篇构成。总论篇由第2~4章组成,第2章较为全面地回顾了产业史上的技术创新与体制变迁,第3章对技术创新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进行研究,第4章对创新系统、产业效率与西部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机制篇由第5~10章组成,第5章对过度进入、技术设备专用性与创新投资效应进行研究,第6章对核心技术、技术提成与应用技术的产权性质进行研究,第7章对效率差异、技术承接成本与西部创新劣势进行研究,第8章对技术差异、竞争性厂商与“适宜性”技术选择进行研究,第9章对技术信号、分离均衡与合作创新进行研究,第10章对专用性资产、研发投资激励与产学研联盟进行研究。政策篇由第11~13章组成,第11章基于集合论对西部工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第12章对创新补贴、效率差距与政府创新补贴取向进行研究,第13章对技术创新政策的理论与西部创新政策特征进行研究。
目錄
目录第1章 绪论 11.1 研究西部制造业创新问题的意义 11.2 本书的内容设计与主要观点 1总论篇第2章 产业史上的技术创新与体制变迁 52.1 英国早期毛纺工业以经验为基础的技术改进与体制演进 52.1.1 城市毛纺工业的手工业行会制度、技术基础与创新阻滞 52.1.2 毛纺工业的体制变迁:“合约体制”、商业资本与雇佣关系的形成 62.1.3 棉纺工业的技术创新阻滞与突破 72.1.4 英国棉纺工业革命的特点 82.2 蒸汽机与生产集中—科学与经验的交融与技术集成 102.2.1 蒸汽机的改进与产业化过程 112.2.2 蒸汽机普及阶段的技术创新特征 122.3 美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企业主导创新 132.3.1 美国棉纺业的生产体制模仿与生产组织创新 132.3.2 资本替代劳动的技术创新路线与装备工业的成长 142.3.3 钢铁工业与生产组织大规模化 142.3.4 美国第二次产业革命中技术创新的特点 152.4 化学、石油化工的创新体制—大企业+专业研究机构 162.4.1 化学、石油化工业的创新体制—研究机构与大企业的协同创新 162.4.2 重化工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172.5 基本结论 17第3章 技术创新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193.1 产业技术创新的理论 193.2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 223.2.1 传统制造业的内容 223.2.2 制造业转型升级概述 233.2.3 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特征 233.2.4 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关系的文献 243.2.5 科技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关系 253.2.6 西部地区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方向 263.3 基本结论 26第4章 创新系统、产业效率与西部传统制造业的创新路径 274.1 新工业革命的内涵与特征 274.1.1 新工业革命的内涵 274.1.2 新工业革命与**、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294.2 西部创新系统的效率 294.2.1 西部工业化进程加速,整体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 294.2.2 经济活动向东部集聚,经济系统对西部技术创新的支撑减弱 314.2.3 高技术产业各类创新指标强度小,对传统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弱 324.3 西部传统制造业的效率 344.3.1 西部传统制造业的静态效率特征 354.3.2 西部传统制造业要素的动态效率特征 364.3.3 西部传统制造业的需求收入弹性特征 374.4 西部科技创新水平的实证研究 374.4.1 西部科技创新的综合指数排序 384.4.2 西部科技进步分项指标与排序 384.4.3 西部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应用效果的实证分析 414.5 西部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路径 434.5.1 技术创新路径的内涵 434.5.2 技术创新路径的分类 434.5.3 西部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路径:引进吸收再创新与原始创新结合 454.6 基本结论 46机制篇第5章 过度进入、技术设备专用性与创新投资效应 495.1 技术创新的阶段选择理论 495.1.1 技术的生命周期理论 495.1.2 四维度-四阶段模型 495.2 技术设备专用性与产业过度进入 525.2.1 技术设备专用性理论与产业进入简述 525.2.2 进入模型的设定 525.2.3 产业的古诺均衡与产业的过度进入 535.2.4 新技术设备进入时专用性对过度进入的影响 565.3 创新投资及其效应的模型 565.3.1 模型主要变量和函数关系 575.3.2 创新投资、竞争对手产量和企业产量的变化 575.3.3 创新投资与企业利润的变化 595.3.4 企业增加创新投资对各方产量的影响 605.3.5 单个企业增加创新投资对各方福利的影响 615.4 基本结论 64第6章 核心技术、技术提成与应用技术的产权性质 656.1 模型的基本背景与变量概述 656.1.1 模型的基本背景 656.1.2 模型的设立与基本假设 666.2 模型的构建 676.2.1 交易双方的序贯博弈构建与交易主体目标函数的确定 676.2.2 第二阶段子博弈中技术购买方的相关*优反应产量 676.3 对称信息下技术转让的均衡支付 686.3.1 转让专利的同时转让核心技术的支付方案 686.3.2 转让专利的同时不转让核心技术的支付方案 706.4 不对称信息下技术转让的均衡支付 726.4.1 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构建 726.4.2 求解博弈**阶段的均衡支付方案 736.5 基本结论 75第7章 效率差异、技术承接成本与西部创新特点 767.1 模型建立的背景 767.2 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函数的构建 767.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767.2.2 构建该技术交易的基本函数、参与条件 777.3 对称信息下技术转让的*优均衡支付 787.3.1 针对高效率企业的技术交易方案 787.3.2 针对低效率企业的技术交易方案 797.3.3 比较技术转让方对高效率企业和低效率企业的均衡收费 807.4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技术转让的*优分离均衡支付 807.4.1 函数的构建与规划模型的设定 817.4.2 不对称信息下规划模型的设定 817.4.3 求规划模型的均衡解 827.4.4 不对称信息与对称信息下两类厂商均衡支付方案的比较 857.4.5 不对称信息下均衡支付方案模型的结论 867.5 基本结论 86第8章 技术差异、竞争性厂商与“适宜性”技术选择 888.1 模型的基本假设与相关函数 888.1.1 模型背景与基本假设 888.1.2 基于Rothschild和Stiglitz模型定义相关函数 898.2 对称信息下购买不同类型技术的动态均衡 908.2.1 技术输出方的参与约束 908.2.2 技术购买方的规划模型 908.2.3 求对称信息下技术购买方的均衡解 918.2.4 对称信息下均衡支付的两个理论结论 918.2.5 证明H型等效用线、等利润线比L型等效用线、等利润线陡 928.3 不对称信息下技术交易价格的均衡分析 938.3.1 基本假设和描述 948.3.2 贝叶斯均衡存在的条件 948.3.3 混同均衡与分离均衡分析 948.3.4 总结该模型分离均衡价格方案存在的条件 978.4 基本结论 98第9章 技术信号、分离均衡与合作创新 999.1 信号博弈模型构建 999.2 对称信息下的规划问题 1009.2.1 构建该技术交易的博弈过程 1009.2.2 博弈双方的收益函数 1009.3 对称信息下技术转让方的分离均衡 1019.3.1 对于H型技术输出方 1019.3.2 对于L型技术输出方 1029.4 不对称信息下技术转让方的分离均衡 1039.4.1 基本假设 1039.4.2 技术信号博弈的分离均衡分析 1049.4.3 均衡合约的状态 1079.4.4 均衡的经济学解释 1089.4.5 该信号博弈的逆向序贯过程均衡 1089.5 基本结论 109第10章 专用性资产、研发投资激励与产学研联盟 11010.1 研发活动专业化与一体化倾向 11010.1.1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创新机制 11010.1.2 专业性研发机构的兴起 11010.1.3 专业化、资产专用性与纵向一体化倾向 11110.2 资产专用性与研发投资激励的博弈 11210.2.1 模型的设定 11210.2.2 模型的逆向分析 11310.2.3 市场*优的专用性投资额低于社会*优投资额的理论 11410.3 纵向一体化及其低效率分析 11510.4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专用性投资与博弈谈判解 11610.4.1 模型的构建 11610.4.2 非合作博弈格局的机制与各类绩效组合的解释 11710.4.3 实现高福利(6x,6y)均衡结果的条件—无限次重复博弈 11810.5 研发与生产的纵向合作—基于谈判解的分析 11910.5.1 模型的基本假定 11910.5.2 各种规制结构下重新谈判后纳什合作解的结论 12010.5.3 不同规制结构对**阶段(t=0)投资的影响 12110.6 基本结论 122政策篇第11章 西部工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实证分析——基于集合论的分析 12511.1 我国主要工业技术创新政策 12511.2 工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估的理论与文献 12711.2.1 关于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估的相关文献 12711.2.2 对创新政策评估文献的简要评述 12811.3 西部地区工业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估模型 12811.3.1 指标的选取与设计 12811.3.2 数据收集与模型构建 12911.3.3 模型的权重计算 13011.3.4 模型最终计算结果 13111.4 政策效果分析 13711.4.1 西部各省份一级指标的纵向分析 13711.4.2 按二级指标分别对西部地区政策效果进行分析 13811.4.3 按三级指标对西部地区政策效果的整体分析 14311.5 结论与建议 14411.5.1 主要结论 14411.5.2 创新政策的调整建议 144本章附表 145第12章 创新补贴、效率差距与政府创新补贴取向 15312.1 政府补贴企业创新的理论与模型 15312.1.1 一个研发补贴模型的基本框架 15312.1.2 对企业只进行创新前补贴的基本分析框架 15412.1.3 政府对创新活动前和创新成功后都补贴的分析框架 15512.2 逆向选择的研发补贴模型 15812.2.1 模型的背景与变量的设定 15812.2.2 低效率企业参与约束、高效率企业激励相容约束 16012.2.3 政府对企业的事前补贴额 16112.2.4 社会净收益最大时的*优事后补贴额、的值 16212.3 基本结论 164第13章 技术创新政策的理论与西部创新政策特征 16513.1 技术创新政策内涵和效果的理论 16513.2 西部传统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方向 16613.2.1 继续实施西部产业发展政策、产业转移政策,构建西部创新基础 16613.2.2 西部创新政策的重点环节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16713.2.3 西部技术创新政策应当聚焦于兼容当代主导性信息化技术 16713.2.4 增加支持西部公共研发投资,构建西部优势产业的高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