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
货币与政府
》
售價:NT$
602.0

《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售價:NT$
254.0

《
靖难之役:明朝初年的改革、削藩、政争与叛乱
》
售價:NT$
398.0

《
斗罗宇宙全解:斗罗大陆IP官方设定集百科全书
》
售價:NT$
760.0

《
新民说·我也只是一个人
》
售價:NT$
347.0

《
数学史这样教
》
售價:NT$
408.0

《
高能量家庭
》
售價:NT$
153.0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该领域的法理基础和制度构造,紧密结合我国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经验,对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了解读。本书全方位深入探讨了生态保护补偿的关键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视角。此外,本书还对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典化发展进行了探讨,为该制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路和建议。无论是从事法学研究、环境保护工作,还是关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士,都能从本书中获得知识和启示。
|
內容簡介: |
《生态保护补偿的法理阐释与制度构造》主要分为六部分内容:生态保护补偿规范的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正当性、政府在生态保护补偿中的法律定位、生态保护补偿规范的法律属性、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义结构、生态保护补偿专门立法评述与法典化发展。《生态保护补偿的法理阐释与制度构造》从厘清生态保护补偿的概念和法律属性入手,为理论研究和专门立法奠定了重要基础。发掘出适合中国本土国情的政府应然角色定位及其一般权义构造,全面提升了新时代政府主导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的理论根据和法治内涵。通过论证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并从核心制度着手,结合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对条例条文及制度安排进行解读与评述,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构建融入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更好地解释并输出中国经验。
|
關於作者: |
潘佳
----------------------------
潘佳,男,汉族,1986年12月生于河北保定,法学博士(后),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005年至2017年先后就读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分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经济法学)和法学博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位。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办公室挂职。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担任师资博士后。2019年7月于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预聘教授。
在《法学》《政治与法律》《东方法学》《行政法学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多个课题。多次参与部委牵头的立法或文件起草与论证工作,所提意见数次获采纳。
|
目錄:
|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进路
第一章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发展与概念再界定
第一节 法规政策中的“生态保护补偿”沿革
第二节 理论层面的“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发展
第三节 生态保护补偿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正当性
第一节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正当性的总体分析
第二节 重点领域补偿制度的正当性依据
第三节 流域补偿制度的正当性根据
第四节 区域补偿制度的正当性基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法律属性
第一节 生态保护补偿的法规范属性辨析
第二节 生态保护补偿公私协议的法律属性辨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中的法律定位
第一节 两权分离:生态保护补偿的核心议题
第二节 公众与政府:角色质疑与现实追问
第三节 央地关系:生态保护补偿的政府分权逻辑
第四节 生态保护补偿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态保护补偿法律关系主体及其权义结构
第一节 重点领域补偿主体及其权义构造:以草原为例
第二节 区域补偿主体及其权义构造:京津风沙源区实践
第三节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主体及其权义构造
第四节 一体化的生态保护补偿主体及其权义构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态保护补偿专门立法评述与法典化发展
第一节 生态保护补偿为什么要专门立法
第二节 《条例》解读及其评述
第三节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法典化塑造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