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展报告(2025)
			》
 售價:HK$ 
			755
 
  《 
			我在东汉学伤寒 全两册  仲景医案解读《伤寒论》
			》
 售價:HK$ 
			296
 
  《 
			消息(贾平凹新书,长篇笔记体小说)
			》
 售價:HK$ 
			352
 
  《 
			长安四千年:都城史视角下的王朝兴衰史
			》
 售價:HK$ 
			857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301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 
         
          | 編輯推薦: |   
          | ★中国两千五百年的文学沉淀,人人都要熟读 ★骆玉明解读细糠,脱离了应试教育才感受到语文之美
 ★被学生称为“最有魏晋之风的教授”
 ★骆玉明讲文学,总能讲到读者心里去
 ★诗意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
 ★这些文字塑造了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气质
 |  
         
          | 內容簡介: |   
          | 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春秋》、诸子百家、《史记》到明清小品,从元曲、杂剧、志怪传奇到白话小说,横跨两千五百年的时空,让我们体会不同的人生境遇,回归诗意的精神世界。 我们进入中国文学的世界,在语言所构拟的空间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体验前人的希望与失望,快乐与忧伤,体味前人伟大的艺术创造,理解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生命得以展开,变得宏大而美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了解人类文化的基点。
 |  
         
          | 關於作者: |   
          | 骆玉明,1951年7月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著有《简明中国文学史》《骆玉明老庄随谈》《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骆玉明古诗词课》等。其中,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在海外出版。 |  
         
          | 目錄: |   
          | 引言 第一章 人间诗意
 一、《诗经》的文化精神
 上帝与祖先 |“美”与“刺”
 战争与和平 | 恋爱与婚姻
 二、华丽的楚辞
 屈原的故事 | 忧愤的长歌
 优美的神曲
 三、乐府与民间风情
 艰困的人生 | 孔雀东南飞
 北国之声江南曲
 四、自然的兴味
 自然哲学 | 采菊东篱下 | 山水含清晖
 五、诗体的分化
 五言古体 | 七言古体
 五言律诗 |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 七言绝句
 六、唐音与宋调
 唐音宋调之别 | 江山胜迹
 边关风尘 | 人生何似 | 蓬山梦远
 七、从“诗余”到“词余”
 词是怎样形成的 | 花间尊前春江水
 雅趣与俗调 | 豪放之风
 散曲的体式和特点 | 散曲的风情
 第二章 锦绣文章
 一、史家之文
 甲骨、钟鼎、典册 | 《春秋》经传
 纵横家的身影 | 史家之绝唱
 二、诸子时代
 格言和语录 | 从语录到文章
 谬悠之言
 三、美文的谱系
 语言的陶醉 | 子虚乌有 | 回归抒情
 骈文的形成 | 雪、月、恨、别
 魂兮归来 | 书信之美 | 余波清涟
 四、古文与“唐宋八大家”
 关于“古文运动” | 韩柳摩苍苍
 宋文的趣尚
 五、晚明小品
 何为小品文 | 人世辛酸 | 梦萦西湖
 第三章 剧坛春秋
 一、戏剧的历史
 优孟衣冠 | 踏谣娘 | 参军戏
 宋杂剧与金院本
 二、元代的杂剧
 元杂剧的体制 | 女人的命运
 墙头望见白马郎 | 皇帝他只会哀愁
 浪漫在西厢 | 坚忍与复仇
 只有灵魂是自由的
 三、南戏与明清传奇
 南戏的形成和发展 | 为了贞烈的苦难
 风雪宝剑 | 美女的使命 | 梦幻牡丹亭
 多情的小尼姑 | 七夕长生殿
 歌尽桃花扇底风 | 余论
 第四章 小说天地
 一、志怪与传奇
 神异的世界 | 名士风流 | 奇人与奇事
 恋爱很不容易 | 迷人的狐鬼
 二、白话短篇小说
 “说话”与话本 | 早期的白话短篇小说
 璀璨的“三言” | 欲望的世界令人惊奇
 三、白话长篇小说
 英雄竞逐的历史长卷 | 好汉意气慷慨
 快乐的取经路 | 一个商人家庭的悲欢
 美是脆薄易碎的 | 士林的堕落与自救
 |  
         
          | 內容試閱: |   
          | “文学的起源”通常被当作理论问题来讨论。不过,若是把这想象为一种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类生活场景,显然更为动人。 夜,渺茫的月光下,风吹落枯叶。人们唱歌,声的波动让许多人的心摇漾于同样韵律。老人呢喃的语调,说从前,更从前,走过来的路。“后来呢,后来呢……”
 也许我们无从追究人类智慧究竟来自何方,这是天地间深隐的奥秘;但我们可以断定,当人类开始使用语言,它便闪耀出最初的光华。在这以前,世界只有自然的规则与自然的秩序,在这以后,人为万物命名,确定它们的价值与关系,从而建立了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圣经》开篇“创世记”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这正不妨看作人类走出暗昧的象征。
 作为生物性存在的个体,人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古老的年代,人能够到达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但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和知识,却扩展了每个生命的精神内容。不仅仅是信息和知识,还有无穷延展的想象。遥远的星空,辽阔的山川,荒莽的过去,奇妙的未来,有过什么?会有什么?生命是那样微渺,但在想象中却表达着无穷的渴望。
 “文学”是最难给出确切定义的概念之一。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这么说:情感和想象是文学最基本的要素;在语言构拟的空间中,人们把现实与可能联系在一起,探究人生与世界的真相,体味生命的悲欢,演示人性的可能。在这过程中,人类为自己寻求更为自由而广阔的天地。人同时在现实与非现实中生存,在现实与非现实中创造自己的生活。当我们说“文学”在“发展”时,它的真正意义是:人们不断扩展自己所拥有的世界,而生命形态也由此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人群散居在苍穹笼罩下的大地,高山、平野、岛屿、海洋,寒温有异,物产各殊。人性总有其相通之处,如钱锺书先生所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因而在文学领域中,我们会看到完全相隔的人类族群描绘了十分相似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与欲望。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恰如老子所言“人法地”,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的不同,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化气质、艺术趣味。彼此相通又各不相同的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学,百花齐放,各呈风姿,汇为一片,绚丽无比。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历来又重视文学创作,因此在近三千年间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与作品。而且,由于汉语具有特别强的生命力与稳定性,古今之间的阅读障碍远不像其他语种那样严重。甚至,有些古老的诗篇,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像“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虽然年代如此久远,现代人却并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不一定要依赖专家的阐释,就能够读懂,能够体会其美妙之处。这使得作为后人的我们可以时常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听边城吹笛,看长安落花,徜徉云水,流连风物。
 一个民族文学演变的过程,也就是这一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人无百年寿”,个体生命是短暂的;但每一个人,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又都是生活在一个文化系统中的,他可以也应该从中汲取丰富的人生体验,从而拥有广大的精神世界。当然可以说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我们精神性生存的背景,但构成我们精神血脉的首先总是本民族的文化。我们进入中国文学的世界,在语言所构拟的空间投入自己的情感与想象,体验前人的希望与失望、快乐与忧伤,体味前人伟大的艺术创造,理解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生命得以展开,变得宏大而美好;同时,我们也获得了了解人类文化的基点。
 在这本小书中,我想和读者一起在中国文学的世界中做一次简短轻松而不乏机趣的游览。当然,在如此有限的篇幅中全面介绍中国文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而只能是选择一些要点来谈,而比较偏重的则是源头性质的和尤其能体现中国文学特征的内容。游览的节目,是如下四章:人间诗意、锦绣文章、剧坛春秋、小说天地。希望这会带来愉快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