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凤凰台上(全2册)
》
售價:NT$
351.0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修订版)
》
售價:NT$
490.0

《
和平的捍卫——世界大局下两岸关系观照
》
售價:NT$
347.0

《
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2024版)
》
售價:NT$
653.0

《
传承:世代家族的财富管理观
》
售價:NT$
714.0

《
MATLAB入门与应用实践(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607.0

《
再无孤岛:跨学科的逻辑、路径与实践(实现认知跃迁,洞见未来先机,必先构建跨学科思维!)
》
售價:NT$
602.0

《
社会情感学习经典入门
》
售價:NT$
357.0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了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动态;归纳分析了国内人工湿地技术标准的实施状况,并从不同层面对比分析了尾水型人工湿地的工艺选型、设计参数的确定和优化建议;解析生物炭和植物碳源的添加对尾水型人工湿地脱氮效能的影响以及氮代谢路径;揭示人工湿地内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多样性和功能基因。 本书可作为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参考。
|
目錄:
|
前言
第1篇 污水厂尾水型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第1章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外人工湿地研究动态分析
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2 时间演变特征
1.3 空间分布特征
1.4 发文作者与高被引文献
1.5 研究方向与热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发展视角下尾水型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研究动态分析
2.1 人工湿地技术发展历程
2.2 人工湿地技术除污机理
2.3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4 人工湿地技术在城镇污水厂尾水处理中的应用
2.5 外加电子供体强化尾水型人工湿地脱氮技术
2.6 尾水型人工湿地温室气体的减排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技术标准视角下我国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设计分析
3.1 国内外尾水人工湿地应用现状
3.2 尾水人工湿地设计分析
3.3 尾水人工湿地优化设计建议
3.4 本章小结
第2篇 生物炭添加强化尾水型人工湿地脱氮技术
第4章 生物炭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现状
4.1 生物炭的基本概念
4.2 生物炭的基本性质
4.3 生物炭基人工湿地强化反硝化脱氮的有效途径
第5章 外加碳源对生物炭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厂尾水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2 人工湿地基质表面形貌特征
5.3 人工湿地对碳氮污染物的去除
5.4 人工湿地基质区氧化还原状态
5.5 碳源不足对微生物及出水COD浓度的影响
5.6 生物炭的添加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5.7 外加碳源对NO2 -N积累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生物炭基人工湿地强化实际污水厂尾水生物脱氮的机理
6.1 材料与方法
6.2 不同C/N条件下各污染物去除效果
6.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与功能预测
6.4 人工湿地内生物膜的酶活性分析
6.5 人工湿地基质的微观形态学
6.6 生物炭的添加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6.7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硝酸盐的去除路径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改性稻壳生物炭对水中反硝化过程和N2O排放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2 H2O2改性和NaBH4改性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7.3 反硝化过程中N2O和N2的排放特征
7.4 培养体系理化指标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7.5 添加H2O2改性和NaBH4改性稻壳生物炭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生物炭基硫自养反硝化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深度脱氮机理
8.1 材料与方法
8.2 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8.3 反应副产物变化
8.4 硫自养和异养反硝化的贡献率
8.5 人工湿地系统微环境变化
8.6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8.7 生物炭添加对人工湿地反硝化效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8.8 本章小结
第3篇 外加电子供体强化尾水型人工湿地生物脱氮技术
第9章 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研究
9.1 人工湿地实验装置与填料
9.2 实验方法与参数计算
9.3 各实验装置水力学特性分析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植物碳源与硫酸根驱动自养/异养协同反硝化系统脱氮效果
10.1 材料与方法
10.2 不同进水C/N下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10.3 不同C/N下湿地系统的内部环境变化
10.4 SO42 和COD的吸附及释放实验
10.5 微生物群落分析
10.6 微生物氮去除路径
10.7 对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的启示
10.8 本章小结
第11章 植物碳源与单质硫驱动下人工湿地反硝化系统的脱氮效能
11.1 材料与方法
11.2 不同电子供体下氮的去除效果
11.3 不同电子供体下COD的变化
11.4 不同电子供体添加下硫的转化对氮去除的影响
11.5 不同电子供体下N2O的积累
11.6 微生物群落分析
11.7 实验装置脱氮效能综合评价
11.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