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球对话主义(第二版)
》
售價:NT$
500.0

《
思考,快与慢
》
售價:NT$
500.0

《
集成式机器学习算法理论与应用
》
售價:NT$
505.0

《
宋以前医籍考
》
售價:NT$
1430.0

《
华夏文库儒学书系:明代遗民: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
售價:NT$
118.0

《
中国书法之美:汉字美的历程
》
售價:NT$
585.0

《
葡萄酒与战争:法国人与纳粹的斗争(格致·格尔尼卡)
》
售價:NT$
341.0

《
202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4部)
》
售價:NT$
18665.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龙华英烈系列画传第三辑中的一种,作者是中共上海市委党研室和龙华烈士纪念馆。该书以画传的形式再现了罗石冰在家乡吉安从事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党团组织建设,参与五卅运动、南昌起义的英勇事迹,真实记录了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让读者深刻感悟烈士精神。
|
內容簡介: |
罗石冰,江西吉安人,是大革命时期江西党的领导人之一,吉安地区最早的马列主义传播者与党的创始人,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沪西从事工运及上海总工会的工作。曾担任中共江西地委书记、中共吉安特支书记,并参加南昌起义。1931年1月在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期间赴上海参加党的会议,不幸被捕。2月7日,遭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杀害于龙华。本书以画传的方式生动再现可罗石冰革命而短暂的医生,展现了年轻的革命者对真理和理想的执着追求。
|
關於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部门,又是市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长期从事党史的研究,是研究上海地区党史的重要阵地。
龙华烈士纪念馆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成为集园林、遗址、碑苑、陈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场所。
|
目錄:
|
目录
一 自幼追求进步 全力驱除腐恶
聪明伶俐 003
思想启蒙 007
二 报考上海大学?融入革命熔炉
赴沪求学 019
光荣入党 030
领导工运 033
勇斗暴徒 051
三 建立党团组织 掀起革命风暴
发动乡亲 067
声讨军阀 074
助力北伐 076
勇立潮头 082
四 真金不怕火炼 危难之际担责
南昌起义 091
求学中大 100
临危受命 107
五 慷慨舍生就义 革命家庭流芳
临终箴言 117
满门忠烈 123
罗石冰大事年表 127
参考文献 131
后? 记 134
|
內容試閱:
|
出版说明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英烈红色资源,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从中汲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龙华烈士纪念馆编写“龙华英烈画传系列丛书”, 致敬为真理上下求索、为信仰奋斗牺牲的革命先驱们。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是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英烈人物最为集中的纪念地,是记录中华民族近现代英雄史诗的丰碑,也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红色文化根脉。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产生了171 位中央委员,其中有42人牺牲,在龙华牺牲了7位, 占六分之一;首届中共中央监察委委员10人中有8人牺牲,在龙华牺牲了4 位,占二分之一;其他曾在龙华被关押过的革命者更是数以千计。2021年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龙华英烈画传系列丛书”推出第一辑共11册,讲述了罗亦农、杨殷、彭湃、陈延年、赵世炎、陈乔年、林育南、杨匏安、张佐臣、许白昊、杨培生11位龙华英烈的事迹。2023年10月, 推出丛书第二辑 5 册,讲述了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左联五烈士”的事迹。2024年,又推出丛书第三辑6册,讲述“龙华二十四烈士”中何孟雄、龙大道、欧阳立安、罗石冰、恽雨棠、李文、彭砚耕、刘争、汤仕佺、汤仕伦、伍仲文、蔡博真、贺治平、费达夫、段楠、王青士、李云卿等17位烈士的事迹。丛书按照烈士生平脉络,选取若干重要历史事件,配以反映历史背景、切合主题内容、延伸相关阅读的丰富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叙写龙华英烈们在风雨如晦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筚路蓝缕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艰难寻路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生死考验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 彰显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深深植根于谋求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中,为革命披肝沥胆、甘洒热血的牺牲与奉献。
丛书所收录的图片和史料多源自各兄弟省市党史研究室、纪念场馆,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龙华烈士纪念馆等的公开出版物及展陈,或源自英烈后代、专家学者的珍藏。基本采用历史事件发生时期的老照片,但由于年代久远且条件有限,部分无法直接利用的老照片,或进行必要修复,或通过对现存史料进行考证后重新拍摄。 丛书反映内容跨度长、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年代久远,编写人员虽竭尽全力,但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