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寄寓的诗性与想象的超越(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21年卷)

書城自編碼: 40894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冯祉艾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2197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NT$ 449.0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NT$ 398.0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NT$ 296.0
怎样决定大事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NT$ 510.0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NT$ 449.0
用科学了解面包的“为什么” (全彩图解版)
《 用科学了解面包的“为什么” (全彩图解版) 》

售價:NT$ 449.0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NT$ 296.0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5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

NT$ 439
《金瓶梅风情谭》
+

NT$ 347
《倒反天罡:大闹天宫的秘密 》
+

NT$ 342
《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
+

NT$ 296
《大家小书精选本 史诗《红楼梦》》
+

NT$ 500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第7辑)》
編輯推薦:
冯祉艾的批评美学武库,储备丰富,旁涉广博,与其视角、定位、姿态、情怀浑然相融,互为印证。她深入小说现场,透过现象,切入肌理,寻找奥义。
內容簡介:
《寄寓的诗性与想象的超越》是青年评论家冯祉艾创作的文学评论集,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对近年来青年作家创作重点展开讨论,着眼于写作中出现的新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第二辑对当代作家多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并将作家近年的创作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做到由点到面的铺展,尤其是在其中发现了当代小说的某些症候,带给读者一个较为宽广的视野及作品风貌,展现出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审美意识。
關於作者:
冯祉艾,出生于1995年,湖南长沙人。在《收获》《文艺评论》《扬子江文学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东吴学术》《中国文艺评论》《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30余万字。评论集《寄寓的诗性与想象的超越》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现供职于湖南省文联。
目錄
总序?袁 鹰/1
序    ?   /5

辑 一

90后女作家写作的生命延展空间
——以庞羽、崔君小说为例 3
父权书写、亲缘隐患与生活虚置 13
随流现实下的艰难隐痛
——论90后女作家的自我探照与生活抵达 18
在个体与世界之间着笔
——读鬼鱼小说集《仙人》 34
90后女作家的文化症候与人文观照
——以贾若萱、杜梨中篇小说为例 39
辑 二

救赎背后的迷失
——蒋韵小说论 53
复归古典下的现实提取
——论何立伟小说中的文学追溯和结构语态 65
她者的吟唱
——谈赵玫小说中的凝望视角与置换书写 83
内卷的魔镜
——论徐小斌小说中的神秘氛围与宿命哲学 93
荒诞面目下的精神场域
——范小青近年小说论 105
对岸的颤动
——谈苏童短篇小说中的地缘性隔膜与生命书写 122
都市荒漠下的诗意栖居
——论潘向黎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书写 138
踟蹰的静寂
——论弋舟《庚子故事集》中的现实介入与虚构保留 151
棱镜下的面孔
——谈东君小说集《面孔》 164
权力迷境里的警世之喻
——读张平长篇小说《重新生活》 175
像一枚棱镜,透视生命的况味
——浅谈杨晓升散文集《人生的级别》 189
风暴眼的沉默
——论张惠雯小说中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断裂与情感思考193
荒诞的慈悲
——论《蛋镇电影院》中的魔幻维度与群像拓展 206
时光之下的唤醒与沉没
——论于怀岸小说中的生命困境 217
荒诞下的安宁
——浅谈王手小说集《飞翔的骡子》 229
迷惘的觉醒
——论《魏微十三篇》中的生命肌理与人道关怀 235
边界下的困局
——读陈希米新作《女人—思考》 246
多维视角下的现代城市问题
——南翔短篇小说集《伯爵猫》的文人观照和现代反思 256
浸润的命运
——读沈念新作《大湖消息》 269
生活的真相与难题
——读赵燕飞小说集《等待阿尔法》 274
时间的淘洗与击缶者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读札 279
以柔克刚的生活斗争
——谈黄咏梅小说集《小姐妹》中人物的心理困境 292
內容試閱
90后女作家写作的生命延展空间
——以庞羽、崔君小说为例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维度不断出现了新的立场和标签,与此同时,女性写作也加深了对社会现状的介入,提出了对现实女性群体的生存处境观照。在今天的女性视角凝视下,诸多社会图景乃至于更细微处的切近情感描述都成为被深入关切的本真寻找。而无论是庞羽在《我不是尹丽川》① 中所表达的生命的轮回,还是崔君在《羽人》② 中所书写的丰沛的生活本质,都展现了现代女性视角下的儿女情长,事实上,今天的女性生活讨论本身仍然会归结到对待生命的弹性空间和主体意识。本文将以这两篇小说为例,试图谈论90后的女性写作者在当下的凝视与观望,表达对于情感共同体的深入追溯与秩序挣扎。
关键词:生命轮回 生命孕育 情感延展 生活弹性

自女性主义书写进入中国以来,女性写作的探寻就往往是以一种凝视的姿态对社会以及文化关系进行独属于女性本位的重建,在第二性的复杂解读中,女性的身份认同被不断强调,具有女性意识的写作也被称为“她者”意识的观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又何尝不是在男性话术中心之下的性别降格。因而,今天对于女性作家书写的窥探或许应该从更加多维和本质的思考入手,唤醒真实且立体的女性写作。
就今天的女性书写而言,大部分的女性作家都已然超越了旧有的第二性感召,从更为宽广独特的角度入手,试图谈论生命体之中的共鸣与平等,这种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多重生命轮回之间的探寻,所显现的正是今天女性意识的觉醒与逃逸。
以这一层面来谈,所谓的女性凝视,也完全可以看作是在男性视角下的反凝视。父权和男权所主导的凝视机制之下,女性往往在成为被观望的对象,她们所经受的来自生活和内心的双重枷锁成为女性主体意识的逃逸本能。因而,这一批90后女性作家的凝视也完全可以看作是对男性视角的回应,当原本被禁锢的灵魂呈现出游离而翩跹的逃逸姿态,大胆笔触中所颠覆的生命体验也展示了全新的主体空间,阐释了崇高生命轮回下的苏醒与
反思。

一、生命孕育的崇高与悬浮

自人类迈入文明阶段开始,孕育生命这件事就从生理事件逐渐被阐释为血脉流传的家族文明,人们习惯于赋予孕育以家族内涵,在伦理道德和宗族概念中赋予新生儿以奥义。然而,这种对血脉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异化了生命孕育的神圣性。当血脉流传与庞大的社会文化体系相勾连,关于生命孕育的想象也就成为遥远的追问。
而在当前的女性创作中,这一批新的女性作家们却逐渐赋予了女性孕育以全新的话语内涵。生命的孕育不再是血脉辨析过后的凝视,而是被呈现为个体脱胎的唤醒,讲述生命本身的延展与温暖。以庞羽的小说《我不是尹丽川》为例,小说所讲述的正是在个体这样涓涓细流一般的生生不息中所体味的丰盈情感。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也不仅仅考察了母性在孕育生命时的温情脉脉,同时,也将原本被视为稀松平常的生育阐释为了与传统人性相悖的创造性缺失。
小说是以尹丽川的一首诗为开头讲述故事的,在第一人称的书写之下,小说以一个女儿的身份,对母亲,乃至于外婆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的过往进行了浮光掠影般的追溯。在“我”的视角下,母亲永远美丽,有着深邃且明亮的眼眸和颀长纤细的身姿,而那个从未见过面的外婆,也同样是漂亮到会被外国人询问的“洋娃娃”。在这一来自女儿和外孙女的仰望中,母亲林中燕乃至外婆寅芽的母性形象都被模糊了,作者转而阐释的是女性个体仅仅作为女性时的理想地位。
在这一理想的地位中,女性本体绝不是依托于男性的美丽,而是作为少女,在社会秩序间形成了某种张扬且自由的美。显然,这种对于女性本体地位的直接强调与文化想象空间中的大部分理想女性意识是有天然壁垒的,然而,小说也并不企图制造某种女性与母性的天然对立,而是试图将她者的身份进行更深刻的阐释,借此来书写女性真实且具体的身份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第一人称视角下的叙事,在诸多情节中都展示了母亲林中燕在家庭关系中所经受的折磨。父亲罗勇在一套小洋房的加持下“骗来了”美人林中燕,然而,在“我”所见到的他们二人的婚姻生活中,罗勇没有任何所谓娶到梦中情人的自觉,同时,林中燕也显得过于漠然和愁苦。小说中不止一次地展现林中燕在生活中的缥缈与自由:红楼梦、上海、碎花裙,诸多意象被“少女”这一鲜亮的名词所包含,共同指向某种浮动的诗意和困惑。
“花死了,黛玉也死了,谁都会死。林中燕擦着额头的汗,我感觉她要融化了,像冰一样融化,滴下来、滴下来,顺着瓷砖蔓延,蹿升到我的血液里。一个女人怎么会是另一个女人的妈妈呢?”正是在黛玉葬花的破碎意识下,小说第一次直接地阐释了年轻女子在家庭生活乃至于生育状况中的迷惘。在绝大多数时候,母亲的身份都来得顺理成章,如同被反复强调的所谓“为母则刚”,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女性被强行赋予的义务。男性可以追求绝对的自由,但女性却因为身体的天然差异,被赋予了延续生命的天职,而今天女性的觉醒,也自然而然地带来了对这一“天职”的控诉。
事实上,今天的女性理想想象包含了自由思想和传统美德,因此,庞羽在小说中利用某种三代人的互相回望展示了一个镜像般的理想统一体,女性危机的身份认同之下,由女性身体中所孕育的孩子仍然如同一个奇迹,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种生命延续的力量本身也具备极其神圣的联系。从身体里的哺育显然是当前现实世界中唯一能被称为永久的联系,自我与她者通过身体的建构成就了融合与跨越。不得不承认的是,永恒且固定的关系在现实世界的境况中是不存在的,母亲与孩子的联系也会随着孩子向世界的靠拢而逐渐淡化,这种经济时代下的精神贬值被召唤为本身之际是对她者虚幻身份认同危机的贴切阐释。
而除却这种对生命延续的崇高书写,小说还一路追溯到漫长的家族源头,提出了对外婆那一代的想象性解读:
“他们死了好久了,就像上世纪的老八音盒,唱不动了,就锁起来吧。想到林中燕和他们待的时间,比和我在一起都长,我感觉怪怪的。林中燕捂住嘴。她是要哭吗?还是仅仅一个喷嚏?不一会儿,她撒开了手,表情依然淡淡的,睫毛长而卷,眼睛深而亮。那一刻我难过地想,她生的人不该是我。”
血缘所牵连的“局内人”状况之下,小说表达了一种对女性命运,乃至于对时代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这是一种对生命意识的旺盛礼赞。个体的存在相对于庞大世界是渺小的,然而这些个体,每一个也都可以被称为生命中万分之一的奇迹,小说通过漫长三代人的变迁,似乎也想阐释这样一种延续本身的美学光晕。同时,小说也不仅仅在讨论生殖崇拜,而是试图借助一种充盈的困境讨论,来书写生命的价值,并有效地将庞杂的叙述下沉到女性之中。小说中的林中燕呈现出了一种苦难而美丽的命运悲剧美学,在最后,她为了“我”而同罗勇争吵,被家暴,在这种近乎殊死搏斗的痛苦中展示了决然且蓬勃的生命力量,女性在庞羽的书写中,成为生命的庇护者和启蒙者,撑起了一片绚烂而高尚的自然形态之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