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战争史上的著名战斗机
》
售價:NT$
388.0

《
360张图表读懂6S精益管理
》
售價:NT$
449.0

《
良好生活的哲学 : 为不确定的人生找到确定的力量
》
售價:NT$
449.0

《
DeepSeek+Dify+Ollama全栈AI开发实战:前端本地部署到大模型集成训练
》
售價:NT$
403.0

《
五维管理:管理入门九堂课
》
售價:NT$
449.0

《
剑桥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马利亚研究
》
售價:NT$
398.0

《
大家艺述 园林的意境
》
售價:NT$
551.0

《
你的叛逆少年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傅雷读书与做人》是一部全面展示傅雷先生对教育、历史、艺术和社会深刻见解的文集。书中既有长者对人生历程的追忆与反思,又有严父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既有文艺工作者对艺术创作的实践与哲思,也有爱国知识分子对原则与真理的追求。本书聚焦于傅雷的生平与思想,展现了其对教育、历史、艺术和社会的洞见。将一位坦荡刚毅而才华横溢的文艺通才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
|
內容簡介: |
本书本书精心挑选了文学翻译巨匠傅雷先生对治学、教育、人生等诸方面的评述、书信和散文,展现了他的深刻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精粹集结。寄以此书,希望您能从中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
關於作者: |
傅雷
字怒安,号怒庵。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主修文艺理论。回国后,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他的翻译以严谨著称,对中文表达的精确和流畅有着极高的要求,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译著有《巴尔扎克全集》《约翰·克里斯朵夫》《托尔斯泰传》《艺术哲学》等。著有《傅雷家书》《傅雷谈艺录》《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
目錄:
|
第一章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傅雷自述
梦中
回忆的一幕
法行通信十六篇
关于狗的回忆
第二章 青春就像一本永远不会翻页的书,我们要珍惜每一页
现代青年的烦闷
历史与现实
我再说一遍:往何处去 ……往深处去!
我们已失去了凭借——悼张弦
《历史的镜子》
第三章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自己热爱的事,并投身其中
我们的工作
自报公议及其他——艺术界二三事之一
艺术创造性与劳动态度——艺术界二三事之二
翻译经验点滴
关心书籍的命运,注意积累和淘汰——改变姑息新生力量,迁就老作家的现象
第四章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介绍一本使你下泪的书
读剧随感
论张爱玲的小说
评《三里湾》
亦庄亦谐的《钟馗嫁妹》
第五章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
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
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关于国画界的一点意见
观画答客问
没有灾情的“灾情画”
第六章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湖上通信
两种演员
与傅聪谈音乐
傅聪的成长
薰琴的梦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傅雷自述
一、略传
我于一九〇八年三月生于浦东南汇县渔潭乡,家庭是地主成分。四岁丧父:父在辛亥革命时为土豪劣绅所害,入狱三月,出狱后以含冤未得昭雪,抑郁而死,年仅二十四。我的二弟一妹,均以母亲出外奔走,家中无人照顾而死。母氏早年守寡(亦二十四岁),常以报仇为训。因她常年悲愤,以泪洗面;对我又督教极严,十六岁尚夏楚不离身,故我童年只见愁容,不闻笑声。七岁延老贡生在家课读《四书》《五经》,兼请英文及算术教师课读。十一岁考入周浦镇高小二年级,十二岁至上海考入南洋附小四年级(时称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附小),一年后以顽劣被开除;转徐汇公学读至中学(旧制)一年级,以反宗教被开除。时为十六岁,反对迷信及一切宗教,言论激烈;在家曾因反对做道场祭祖先与母亲大起冲突。江浙战争后考入大同大学附中,参加五卅运动,在街头演讲游行。北伐那年,参与驱逐学阀胡敦复运动,写大字报与护校派对抗。后闻吴稚晖(大同校董之一)说我是共产党,要抓我,母亲又从乡间赶来抓回。秋后考入持志大学一年级,觉学风不好,即于是年(一九二七)冬季自费赴法。
在法四年:一方面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一方面在巴黎卢佛美术史学校听课。但读书并不用功。一九二九年夏去瑞士留三月,一九三〇年春去比利时作短期旅行,一九三一年春去意大利二月,在罗马应“意大利皇家地理学会”之约,演讲国民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留法期间与外人来往较多,其中有大学教授,有批评家,有汉学家,有音乐家,有巴黎美专的校长及其他老年画家;与本国留学生接触较少。一九二八年在巴黎认识刘海粟及其他美术学生,常为刘海粟任口译,为其向法国jiaoyubu美术司活动,由法政府购刘之作品一件。一九二九年滕固流亡海外,去德读书,道经巴黎,因与相识。我于一九三一年秋回国,抵沪之日适逢九一八事变一九三一年冬即入上海美专教美术史及法文。一九三年一月在沪结婚。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事变发生,美专停课,哈瓦斯通讯社(法新社前身)成立,由留法同学王子贯介绍充当笔译,半年即离去。当时与黎烈文同事;我离去后,胡愈之、费彝明相继入内工作,我仍回美专任教。一九三三年九月,母亲去世,即辞去美专教务。因(一)年少不学,自认为无资格教书,母亲在日,以我在国外未得学位,再不工作她更伤心,且彼时经济独立,母亲只月贴数十元,不能不自己谋生:(二)刘海粟待我个人极好,但待别人刻薄,办学纯是商店作风,我非常看不惯,故母亲一死即辞职。一九三四年秋,友人叶常青约我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以各日报消息分类重编;我任总编辑,半夜在印刷所看拼版,是为接触印刷出版事业之始。三个月后,该刊即以经济亏折而停办。我为股东之一,赔了一千元,卖田十亩以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