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读(畅销书《精进》作者采铜重磅新作,助你掌握AI不具备的精读能力 )
》
售價:NT$
305.0

《
排爆组遭遇自旋(第165届直木奖得主佐藤究首次引进国内! 推理×科幻×怪物 )
》
售價:NT$
352.0

《
舌尖上的微生物:发酵的历史、食谱与创新
》
售價:NT$
806.0

《
认知行为疗法简易操作指南(原著第二版)
》
售價:NT$
449.0

《
分镜!成为漫画家的第一步
》
售價:NT$
500.0

《
永恒与时间: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交响曲
》
售價:NT$
500.0

《
现代科学史(学术界和大众市场都难以超越的科学史范本,跨界科学家呕心沥血的倾情奉献)
》
售價:NT$
551.0

《
明末清初那些年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本书全面解析中蜂养殖的每一个细节,从资源分布到生物学特性,从传统饲养到现代技术,再到病虫害防治,内容详实、图文并茂;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养殖者,都能从中找到实用的操作技巧和管理方法;
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是您养蜂路上的指南;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八章,系统介绍蜜蜂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中蜂的生物学特性、饲养中蜂的设备和工具、中蜂传统饲养方法、中蜂的过箱技术、中蜂活框饲养基本操作技术、中蜂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中蜂主要病敌害的防治技术。
|
關於作者: |
王瑞生,男,四川遂宁人,1978年1月出生,助理研究员,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蜂学专业,工作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主持科研项目2项,参加项目15项,科技成果登记5项;发表蜂学论文19篇;参编蜂学著作3部;制定地方标准1个;发明国家专利1项;受聘于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专家组成员和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长期指导养蜂生产技术,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目錄:
|
前言
1 第一章 中蜂的概述
第一节 我国中蜂地方品种/ 1
一、北方中蜂/ 1
二、华南中蜂/ 3
三、华中中蜂/ 4
四、云贵高原中蜂/ 6
五、长白山中蜂/ 8
六、海南中蜂/ 10
七、阿坝中蜂/ 11
八、滇南中蜂/ 13
九、西藏中蜂/ 15
第二节 中蜂的发展优势/ 17
一、养蜂条件优越. 蜜粉源
植物丰富/ 17
二、养蜂历史悠久. 饲养技
术成熟/ 17
三、人们的保健需求不断
增加/ 18
四、蜜蜂授粉逐渐受到
重视/ 19
五、蜂农老龄化严重. 更适
合从事中蜂饲养/ 19
20 第二章 中蜂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蜂群的群体/ 20
一、蜂王/ 20
二、工蜂/ 23
三、雄蜂/ 24
四、蜂巢/ 25
第二节 中蜂的习性/ 27
一、善于利用零星蜜源/ 27
二、飞行迅速. 善于躲避
胡蜂/ 28
三、对白垩病和螨害的抗
性强/ 28
四、抗美洲幼虫腐臭病/ 29
五、不采胶/ 29
六、造巢脾迅速/ 29
Ⅵ
七、抗寒/ 30
八、分蜂性强/ 30
九、扇风头朝外/ 31
十、护巢脾的能力差/ 31
十一、易逃群/ 32
十二、盗性强/ 32
十三、蜂群失蜂王后易出现
工蜂产卵现象/ 33
十四、中蜂好咬旧巢脾. 喜
新巢脾/ 33
十五、认巢能力差. 易
错投/ 34
十六、清巢力弱. 抗巢虫能
力差/ 34
十七、抗囊状幼虫病能
力差/ 35
36 第三章 饲养中蜂的设备和工具
第一节 蜂箱/ 36
一、各种活框蜂箱的技术
参数/ 36
二、蜂箱的基本要求/ 37
三、蜂箱的基本结构/ 37
第二节 养蜂管理用具/ 41
一、埋线器/ 41
二、起刮刀/ 41
三、面网/ 42
四、割蜜刀/ 42
五、蜂刷/ 42
六、摇蜜机/ 43
七、巢础/ 43
44 第四章 中蜂的传统饲养方法
第一节 不同传统蜂箱饲养
方法/ 44
一、卧式蜂桶饲养方法/ 44
二、竖立式蜂桶饲养
方法/ 48
三、方格式蜂桶饲养
方法/ 50
第二节 野生中蜂的诱捕和分蜂
团的收捕/ 51
一、野生中蜂的诱捕/ 51
二、分蜂团的收捕/ 54
56 第五章 中蜂的过箱技术
第一节 中蜂过箱的最适时期及
过箱前的准备工作/ 56
一、中蜂过箱的最适
时期/ 56
Ⅶ
二、过箱前的准备工作/ 57
第二节 过箱的方法/ 58
一、驱蜂离脾/ 58
二、割脾、绑脾/ 59
三、还脾/ 61
四、抖蜂入箱/ 61
五、催蜂上脾/ 62
第三节 中蜂过箱后的管理/ 62
一、防盗蜂/ 62
二、补饲/ 63
三、及时检查. 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63
四、拆绑脾线/ 64
65 第六章 中蜂活框饲养的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 中蜂饲养场地的选择与
蜂箱的排列/ 65
一、较好的蜜粉源/ 65
二、场地条件/ 66
三、蜂箱的排列/ 66
第二节 蜂群的检查/ 68
一、箱外观察/ 68
二、开箱检查/ 72
第三节 蜂群的饲喂/ 78
一、饲喂糖水/ 78
二、饲喂花粉/ 80
三、喂水和喂盐/ 80
第四节 巢脾的修造与保存/ 81
一、造脾的最适时期/ 81
二、造脾前的准备/ 82
三、造脾的方式和方法/ 83
四、巢础框的放入位置/ 85
五、加础造脾的注意
事项/ 86
六、巢脾的保存方法/ 88
第五节 盗蜂的预防与处理/ 89
一、如何预防盗蜂的
发生/ 89
二、盗蜂的识别/ 91
三、发生盗蜂时的处理/ 92
第六节 飞逃的预防与处理/ 93
一、引起中蜂飞逃的
原因/ 93
二、蜂群飞逃时的处理/ 95
三、蜂群飞逃的预防/ 97
第七节 维持适当的蜂脾
关系/ 100
一、繁殖期的蜂脾关系/ 100
二、流蜜期的蜂脾关系/ 101
第八节 蜂群的合并/ 102
一、蜂群合并的障碍/ 102
二、蜂群合并的方法/ 102
三、蜂群合并的原则/ 103
第九节 工蜂产卵的处理/ 103
第十节 中蜂人工育王与换王
技术/ 104
一、育王的时间/ 105
二、育王的条件/ 105
三、育王前的准备工作/ 105
四、人工育王的具体操作
方法/ 107
Ⅷ
第十一节 蜂群的人工分蜂/ 109
一、均等分群法/ 109
二、非均等分群法/ 110
三、一群分出多群法/ 111
第十二节 蜂王或王台的
诱入/ 111
一、蜂王的诱入/ 111
二、王台的诱入/ 112
三、注意事项/ 112
四、被围蜂王的解救
技术/ 113
第十三节 转地放蜂的管理/ 113
一、转地前的准备/ 113
二、转地途中的管理/ 114
三、转入新场地后蜂群的
管理/ 114
115 第七章 中蜂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节 春季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技术/ 115
一、早春繁殖的时间/ 115
二、春季繁殖的条件/ 115
三、春季繁殖蜂群的管理
要点/ 116
第二节 流蜜期的饲养管理
技术/ 121
一、流蜜期前的管理/ 121
二、流蜜期的管理/ 123
三、流蜜后期的饲养管理
技术/ 124
第三节 越夏期的饲养管理
技术/ 125
一、越夏前的准备工作/ 125
二、越夏期的管理要点/ 125
第四节 秋季的饲养管理
技术/ 127
一、抓生产/ 128
二、育王、换王/ 128
三、培育好适龄越冬蜂/ 128
四、调整蜂巢/ 129
五、冻蜂停产/ 129
六、喂足越冬饲料/ 129
第五节 越冬期的饲养管理
技术/ 130
一、越冬前的准备/ 130
二、越冬保温工作/ 131
三、越冬管理/ 132
133 第八章 中蜂主要病敌害的防治
第一节 中蜂囊状幼虫病/ 133
一、病原及症状/ 133
二、预防/ 135
三、治疗/ 136
第二节 欧洲幼虫腐臭病/ 137
一、病原及症状/ 137
Ⅸ
二、预防/ 138
三、治疗/ 138
第三节 巢虫/ 138
一、症状/ 139
二、防治/ 139
第四节 胡蜂/ 141
一、危害/ 141
二、防除方法/ 141
第五节 农药中毒/ 143
一、症状/ 143
二、预防措施/ 144
三、中毒解救措施/ 144
第六节 植物中毒/ 145
一、症状/ 145
二、防止有毒蜜粉源对人和
蜂的危害/ 145
147 附录 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号对照表
148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 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 千百年来. 中华蜜蜂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存方式繁衍至今. 具有能够有效利用零星蜜源、采集力强、饲料消耗少等特点. 特别适合山区、半山区定地结合小转地饲养. 近年来.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向好. 蜜源植物越来越丰富. 山区的野生中蜂及其饲养者越来越多. 养蜂者对中蜂养殖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但是. 作者在多年的养蜂技术推广和长期的养蜂实践中发现. 大多数养蜂者对全文字描述的技术过程在短时期内难以理解并应用到养蜂生产过程当中. 为此. 作者结合自己在养蜂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初学养蜂者的技术需求编写了本书. 目的在于将养蜂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可操作性强的技术过程以图文形式详细地展现给广大养蜂者. 使其能够在短时期内熟练操作并将所学技术应用到养蜂生产过程中.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我国中蜂的资源、生物学特性、饲养设备和工具、传统饲养方法、过箱技术、活框饲养的基本操作技术、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及主要病敌害的防治技术等.本书图文并茂. 文字通俗易懂. 内容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 适合广大中蜂养殖者阅读使用.本书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及第八章由王瑞生编写.第一章、第二章及第六章由任勤编写. 本书中部分图片的拍摄得到了重庆珙桐林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唐洪的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感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本书所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仅供读者参考.不可照搬. 在生产实际中. 所用药物学名、常用名与实际商品名称有差异. 药物浓度也有所不同. 建议读者在使用每一种药物之前.Ⅳ 参阅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以确认药物用量、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及禁忌等. 购买兽药时. 执业兽医有责任根据经验和对患病动物的了解决定用药量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书中错误在所难免.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