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走向世界丛书(全十册)
》
售價:NT$
8058.0

《
八段锦: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健康长寿之道
》
售價:NT$
203.0

《
中国国家历史(叁拾捌)
》
售價:NT$
347.0

《
战功图:艺术与皇权的交织(1762—1829)
》
售價:NT$
653.0

《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售價:NT$
255.0

《
凤凰台上(全2册)
》
售價:NT$
351.0

《
何谓好生活?——伦理学的回答(明德经典人文课)
》
售價:NT$
403.0

《
易学史(全三卷)
》
售價:NT$
908.0
|
編輯推薦: |
本书概括性和补充性的陈述,对于作者的观点或许是某种更为有益的阐明,作者常常被旨进感觉的分析这个领域里去,同时深信全部科学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的基础,须等待着生物学、尤其是感觉的分析作进一步的重要阐明。
|
內容簡介: |
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心理学家。本书为马赫主义哲学的代表作之一。在本书中,恩斯特·马赫详细阐述了他的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立场,以及在心物关系问题上的现象主义观点,其观点与维也纳学派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恩斯特·马赫深信,整个科学的基础,尤其是物理学的基础,都有待生物学,特别是感觉分析的进一步阐释。他的这一观点影响了当时的物理学研究,被认为启发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
|
關於作者: |
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感觉的分析》《认识与谬误》等。
译者简介:
洪谦,分析哲学家,西方哲学史家、翻译家。
唐钺,中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
梁志学,我国黑格尔和费希特研究专家。
|
目錄:
|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第五版序言
第六版序言
第一章 导言:反形而上学
第二章 论成见
第三章 我和阿芬那留斯以及其他科学家的关系
第四章 感官研究的主要观点
第五章 物理学和生物学·因果性和目的论
第六章 眼睛的空间感觉
第七章 对空间感觉的进一步研究
第八章 意志
第九章 从生物学目的论的观点考察空间
第十章 各个视觉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十一章 感觉、记忆和联想
第十二章 时间感觉
第十三章 声音感觉
第十四章 前面的研究对于物理学观点的影响
第十五章 本书陈述的见解被接受的情况
附录
事项索引
人名索引
|
內容試閱:
|
大约在一九七三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安排了唐钺先生、宗白华先生和我三人共同选译马赫的《感觉的分析》中与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有关的部分,作为学习参考之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感觉的分析》节译本就是这样产生的。
十年动乱之后,我多次接到读者来信,要求我们把全书译出,同时,这件事也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的关注。于是,我终于克服了重重顾虑,着手组织了《感觉的分析》一书的全部翻译工作。经过几年时间,这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这个译本虽然以原先的节译本为基础,但是,节译的部分在全译本中又重新作了一些修改。全书译校的情况是:
唐钺——第一章,导言:反形而上学;第四章,感官研究的主要观点;第九章,从生物学目的论的观点考察空间;第十四章,前面的研究对于物理学观点的影响。洪谦——六版的序言;第二章,论成见;第三章,我和阿芬那留斯以及其他科学家的关系;第五章,物理学和生物学·因果性和目的论;第十五章,本书陈述的见解被接受的情况。梁志学——第六章,眼睛的空间感觉;第七章,对空间感觉的进一步研究;第八章,意志;第十章,各个视觉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感觉、记忆和联想;第十二章,时间感觉;第十三章,声音感觉。
这本书的序言,以及第一、二、三、四、五、九、十四、十五各章是由梁志学同志校阅的,其余的第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十三章是由我审阅的。
唐钺先生的译文以英文译本为基础,参照德文原文译成。我的译文依据的是德文原文。梁志学同志的译文也是从德文原文译出的。译文中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节译本译成之后,唐钺先生和我曾根据翻译时对《感觉的分析》一书的理解,写了一个较详细的译者前言;但是,当时的北大哲学系鉴于我们写的前言不合“四人帮”所谓的“党性”原则,着人将其加以修改。现在,经过反复考虑,我们认为,这样的“党性”原则并无是处,于是新译本中就去掉了节译本的前言部分。现在本应另写一篇译序,但身体不好,力已不济,谨向读者表示歉意。
节译本之能完成,首先要归功于唐钺先生,另外,宗白华先生也出过一些力。至于全译本之能出版,则应归功于梁志学同志,他为此付出了最大的辛劳。胡文耕同志在全译本的组织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趁此机会,我对唐钺先生这位一直全心全意地献身学术研究的卓越学者表示敬意。此外,商务印书馆的高崧同志和武维琴同志在出版方面也给了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树有它那灰色的、坚硬的、粗糙的躯干,有许多在风中摇曳的枝条,有光滑的、发亮的、柔软的叶子,它首先在我们面前表现为单个的、不可分离的整体。同样,甜的、圆的、黄色的果实,光亮的、灼热的、冒着多种多样火舌的火,我们也都认为是单个的物。单个的名称表示整体,单个的词就象在一根线上一样,立刻从深刻的遗忘中引起一切联系起来的记忆。
树、果实或火的映象是可见的,但不是可触知的。当我们的视线转向别处,或我们的眼睛闭上的时候,我们能触知树,品尝果实,感受火焰,但是我们看不见它们。因此,看起来统一的物就分离成各个部分,这些部分不仅相互制约,而且也受其他条件的制约。看得见的东西是与可触知的、可品尝的东西等等分离开的。
单纯可见的东西也是在我们面前首先表现为单个的物。但我们在一朵黄色的、星状的花旁边也能看到一个黄色的、圆的果实。第二个果实可以同第一个果实一样圆,但它是绿色的或红色的。两个物可以颜色相同而形式不相同:它们也可以颜色不同而形式相同。视觉由此而划分成为颜色感觉和空间感觉,尽管这两种感觉不能被描述为各自孤立的,但它们却彼此不同。
我们在这里不作详细探讨的颜色感觉,主要是一种对于有利的或不利的化学生存条件的感觉。在适应这些条件的过程中,也许颜色感觉发展和变化了。光进入有机生命中。绿色的叶绿素和(互补的)红色的血红蛋白在植物躯体的化学过程和动物躯体的化学反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两种物质向我们呈现出最多种多样的色泽变化。视紫的发现,摄影和摄影化学的经验,使我们也可以把视觉过程理解为化学过程。颜色在分析化学、光谱分析和结晶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大家都知道的。这种作用提供了一个想法,即把所谓光的振动不理解为机械的振动,而理解为化学的振动,理解为交替的结合与分离,理解为在摄影化学过程里仅仅朝一个方向加以传导的那种振荡过程。这个观点主要是得到了近来对异常色散所作的研究的支持,符合于光的电磁理论。事实上,在电解的场合,化学也提出了最可理解的电流概念,把电解的两种成分看作是按照相反的方向相互转化的。所以,在未来的颜色理论里,许多生物学——心理学的和化学——物理学的线索可能都会汇合到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