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慈母情深共2册:母亲+窗前的母亲(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中国好书奖得主肖复兴书写母爱经典力作!)

書城自編碼: 40965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梁晓声、肖复兴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78515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5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帝国潜流:清代前期的天主教、底层秩序与生活世界
《 帝国潜流:清代前期的天主教、底层秩序与生活世界 》

售價:NT$ 490.0
鲨鱼大图鉴:世界现生536种鲨鱼完全解读
《 鲨鱼大图鉴:世界现生536种鲨鱼完全解读 》

售價:NT$ 2189.0
世界美食丛书:面包+咖啡(2册)
《 世界美食丛书:面包+咖啡(2册) 》

售價:NT$ 1000.0
化学工程发展战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 化学工程发展战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

售價:NT$ 2540.0
新冠病毒感染临床实践指导 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及康复
《 新冠病毒感染临床实践指导 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及康复 》

售價:NT$ 230.0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
《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 》

售價:NT$ 1474.0
遇见清朝
《 遇见清朝 》

售價:NT$ 653.0
中药监管科学
《 中药监管科学 》

售價:NT$ 2030.0

編輯推薦:
【一句话推荐】
源自平凡生活细腻入微的温情篇章
中国当代杰出散文家深情力作!
关于爱、关于家、关于成长的温馨记忆
每个人心中那份永不褪色的温暖
【产品特点】
慈母情深!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
中国好书奖得主肖复兴
书写母爱经典力作!
收录中小学语文入选文章!
中国社会万千女性的时代缩影!
【卖点推荐】
《母亲》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作者梁晓声感人肺腑之作!
2、多维度、深层次地描写了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
对人性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生动而细致地描写。
3、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有着积极而深
远的教育意义。
4、展现了平凡家庭在艰苦岁月中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突显了中国母亲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和勇往直前!
《窗前的母亲》
1.书中作品多篇曾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书中文章曾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为课文,学生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在阅读中积累考试所需素材和文学素养。
2.四篇全新未公开散文新作:本书特别收录了作者肖复兴的四篇全新未公开散文新作,延续了作者一贯的细腻文风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3.作者肖复兴被评为“全国
內容簡介:
《母亲》
《母亲》是作家梁晓声的小说。该小说部分内容被选入了国家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勤劳节俭,保持善良、纯正的品格,以身作则,在做人、做事方面给儿女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同时,作者以母亲为缩影,描述了中国社会的起伏变迁,多层次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
小说语言朴实,字里行间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意境,在严肃的同时,作者巧妙的文笔又让文章时不时充满幽默氛围。作品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看重,也含有父母为子女无条件付出的精神,具备及其强烈的人文关怀。
《窗前的母亲》
本书收录了肖复兴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质朴而又多思,饱含真情实感与人生哲思,自成风格。全书共分为“绉纱馄饨”“一片幽情”“窗前的母亲”“父亲和信”四辑,包含了作者的童年回忆,以及关于姐姐、母亲和父亲的记忆,以细腻平实的笔触,缓缓铺陈出对亲人无尽的怀念与深情。语言质朴恬淡,情感真挚厚重,用一桩桩小事勾勒出回忆中亲人朋友的旧时形象,一件件旧物像儿时的蝉鸣一般带着人回到记忆中的过去。
關於作者: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当代知名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至今创作了包括散文、小说、杂论、纪实文学等在内的作品逾千万字。代表作有《雪城》《年轮》《返城年代》《今夜有暴风雪》。凭借作品《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肖复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曾任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一百余部。曾获“中国好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等。2010年,肖复兴被评选为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喜爱的十大当代作家”之一,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生语文教材。
內容試閱
母亲
淫雨在户外哭泣,瘦叶在窗前瑟缩。 这一个孤独的日子,我想念我的母亲。有三只眼睛隔窗瞅我,都是那杨树的眼睛。愣愣地呆呆地瞅我,我觉得那是一种凝视。
我多想像一个山东汉子,当面叫母亲一声“娘”。
“娘,你做啥不吃饭?”
“娘,你咋的又不舒坦?”
荣城地区一个靠海边的小小村庄的山东汉子们,该是这样跟他们的老母亲说话的吗?我常遗憾那儿对于我只不过是“籍贯”,如同一个人的影子,当然是应该有,而没有其实也没什么。 我无法感知父亲对那个小小村庄深厚的感情。 因为我出生在哈尔滨市,长大在哈尔滨市。
遇到北方人我才认为是遇到了家乡人。我大概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闯关东”者的后代——在当年一批批被灾荒从胶东*地向北方驱赶的移民中,有个年仅十四岁的孑然一身衣衫褴褛的少年,后来他成了我的父亲。
“你一定要回咱家去一遭!那可是你的根土!”父亲每每严肃地对我说,“咱”说成“砸”,我听出了很自豪的意味儿。
我不知我该不该也感到同样的自豪,因为据我所知那里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名山和古迹,也不曾出过一位可以算作名人的人。 然而我还是极想去一次,因为它靠海。
可母亲的老家又在哪里呢?靠近什么呢?
母亲从来也没对我说过希望我或者希望她自己能回一次她的老家的话。
母亲是吉林人吗?我不敢断定。 仿佛是的。母亲是出生在一个叫“孟家岗”的地方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也许母亲出生在佳木斯市附近的一个地方吧?父亲和母亲当年共同生活过的一个地方?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常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讲她的往事——兄弟姐妹众多,七个,或者八个。 有一年农村闹天花,只活下来三个——母亲、大舅和老舅。
“都以为你大舅活不成了,可他活过来了。他睁开眼,左瞧瞧,右瞧瞧,见我在他身边,就问:‘姐,小石头呢?小石头呢?’我告诉他:‘小石头死啦!’‘三丫呢?三丫呢?三丫也死了吗?’我又告诉他:‘三丫也死啦!二妹也死啦!憨子也死啦!’他就哇哇大哭,哭得背过气去……”
母亲讲时,眼泪扑簌簌地落。 落在手背上,落在衣襟上,也不拭,也不抬头。 一针一针,一线一线,缝补我的或弟弟妹妹们的破衣服。
“第二年又闹胡子,你姥爷把骡子牵走藏了起来,被胡子们吊在树上,麻绳沾水抽……你姥爷死也不说出骡子在哪儿。 你姥姥把我和你大舅一块堆搂在怀里,用手紧捂住我们的嘴,躲在一口干井里,听你姥爷被折磨得呼天喊地。你姥姥不敢爬上干井去说骡子在哪儿,胡子见女人没有放过的。 后来胡子烧了我们家,骡子保住了,你姥爷死了……”
与其说母亲是在讲给我们几个孩子听,莫如说更是在自言自语,更是一种回忆的特殊方式。
这些烙在我头脑里的记忆碎片,就是我对母亲身世的全部了解。加上“孟家岗”那个不明确的地方。
我的母亲在她没有成为母亲之前,拴在贫困生活中多灾多难的命运就是如此。
后来她的命运与父亲拴在一起仍是和贫困拴在一起。
后来她成了我们的母亲,又将我和我的兄弟妹妹拴在了贫困上。
我们扯着母亲褪色的衣襟长大成人。 在贫困中她尽了一位母亲最大的责任……

窗前的母亲
在家里,母亲最爱待的地方就是窗前。
自从搬进楼房后,母亲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她知道楼层高,楼梯又陡,自己老了,腿脚不利落,磕着碰着,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饭等家务,脚不识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没什么事情可干,大部分的时间里,她就是待在窗前。
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一株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着,让身子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倚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着窗外。
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时湛蓝的天空,遮挡住了更远的景色。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着,从窗子的这边移到了另一边,然后移到了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了楼前,抬头望一下家里的那扇窗子,就能够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一个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不等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就在我们在楼下看见母亲的时候,母亲也望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的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即使晚上我们回家很晚,楼下已经是一片黑乎乎的了,在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她早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不过,那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了门。
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里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跟风似的呼呼地跑,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津津有味。
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这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的时候,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
母亲在这个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我家的窗户,空荡荡的窗前,像是没有了画幅的一个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一张瘪嘴。这时,才明白那五年时光里窗前曾经闪现的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也才明白窗前落有并留下了多少母亲企盼的目光。
当然,就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深情动人的一幅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