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NT$
347.0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NT$
653.0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NT$
388.0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NT$
352.0

《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
售價:NT$
449.0

《
性别:女(随机图书馆01)
》
售價:NT$
352.0

《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
售價:NT$
347.0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NT$
218.0
|
編輯推薦: |
1、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作序推荐,首次完整记录鸿蒙系统从无到有的重磅作品,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史诗级企业案例故事。
2、历时5年,深度采访超过100位关键人物,200多万字一手素材,再现华为奋斗史,以及鸿蒙一路经历的挑战与波折。2025,开启鸿蒙时代!
3、权威作者以匠人精神长期跟踪、记录。方兴东是浙江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院长、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发起人,以工匠精神追踪华为的发展。
4、田涛、吴晓波(浙大教授)、吴晓波(财经作家)、吴伯凡、梁宁、蒋涛等联袂推荐!
|
內容簡介: |
“鸿蒙的历史是一部创新史、奋斗史,而不是一部英雄史。”
这是一本完整记录鸿蒙终端操作系统从无到有的重磅作品。
2019年5月16日,华为遭遇美国政府的极端制裁,面临“断供”风险。从底层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到每一行代码,真正成功打造完整生态的也就是微软、谷歌和苹果这几家,而在鸿蒙之前,这一切从未在中国发生过。面对这样的巨大危机,华为别无选择,被迫走上自主研发之路,开启鸿蒙时代。
本书作者方兴东等采访了超过100位关键人物,形成了近200万字的一手素材,全景式还原了整个鸿蒙操作系统的研发历程,让我们看到了鸿蒙一路经历的挑战、波折和内部争论。
任正非曾说:“只有奋斗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本书不仅讲述了中国科技行业的发展与挑战,也讲述了一群普通人用勇气、智慧、决心和使命感,在一次次失败与跌倒后,最终完成了一次IT史上的壮举。
|
關於作者: |
方兴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求是特聘教授,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发起人,清华大学博士。近30年全程见证、参与和研究中国互联网,20多年跟踪研究华为。互联网实验室和博客中国创始人,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出版“IT史记”系列、《网络强国》、《欧拉崛起》等30余部著作。 徐玮
资深媒体人,互联网实验室高级编辑,从事多年期刊与图书工作。
|
目錄:
|
序一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序二 共建鸿蒙原生生态,共创产业星辰大海
前言 鸿蒙的历史是一部创新史、奋斗史
“开车”阶段(2019 年以前):未雨绸缪,积极备胎
第一章 三片树叶:激活逃生计划
第二章 战略反攻:冲刺高端手机
第三章 软件乱象:安卓打工仔的心事
第四章 自救脱困:鸿蒙操作系统的意识萌芽
第五章 换道超车:打造鸿蒙内核
第六章 保驾护航:全方位构筑安全
第七章 生态围剿:终端全面崛起的代价
“修车”阶段(2019—2022 年):补胎换胎,反复突围
第八章 松湖会战:在手机陨落中求生
第九章 仓促应战:EMUI 被拉上战车
第十章 备胎主用:鸿蒙在“谣言”中诞生
第十一章 仓颉语言:工具箱里的撒手锏
第十二章 开源生态:耕耘中国的开源沃土
第十三章 开放公平:OpenHarmony 为全社会贡献
第十四章 路线困境:双框架还是单框架
“造车”阶段(2022 年开始):别无选择,决战生态
第十五章 背水一战:深耕单框架
第十六章 绝密543:王者如期归来
第十七章 脱胎换骨:HarmonyOS NEXT
第十八章 Top225:突击头部应用
第十九章 千帆会战: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第二十章 共同意志:鸿蒙是用出来,而非做出来的
第二十一章 走出丛林:生态就是规则
第二十二章 誓师九月:一场盛大的开业
第二十三章 智能鸿蒙:让AI 引领变革
第二十四章 三分天下有其一:NEXT 之后的next
附录 鸿蒙日记:我和HarmonyOS NEXT
后记 忠实记录与感同身受
致谢
|
內容試閱:
|
序 一
华为轮值董事长 徐直军
方兴东教授请我为《鸿蒙开物》一书写序,一直很难下笔,每次想到鸿蒙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都难免会流下辛酸泪。要打造一个终端操作系统太难了。就是到了今天,如果没有广大消费者、政府与友商的持续支持,很难说鸿蒙操作系统就一定能成功。
鸿蒙操作系统起于我们的“备胎计划”。当苹果 iOS、谷歌安卓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快速发展之时,华为的智能终端业务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安卓操作系统有一天会不让用的阴影一直存在。于是,基于“备胎计划”的逻辑,2012 实验室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始打造一个移动操作系统。ITMT(集成技术管理团队)主任李英涛将之取名为 Atelier OS,简称 AOS。其中 A 是指 Atelier,是画板、画室的意思,寓意为任你“图画”,意味着应用开发者能在 AOS 上随意开发应用。但是,要不要打造一个移动操作系统,公司内是有分歧的,早期公司也无法投入太多。幸运的是,这个团队被保留下来了,通过大家的努力,华为也打造出了一个可用的操作系统。最早,这个新的操作系统通过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用在了部分政府客户的双操作系统安全手机上。这时的双操作系统,一个是安卓,另一个就是AOS,但毕竟规模有限。
随着对用户体验的追求越来越高,华为逐步发现安卓操作系统的部分模块并不是很好,于是AOS 团队就承担了替换安卓操作系统部分模块的任务,并通过替换与优化,使华为手机上使用的EMUI 体验更好。也正因此,2018 年,AOS 团队并入EMUI 团队,以共同提升EMUI 的体验。
AOS 团队并入EMUI 团队后,打造一个自研移动操作系统的梦想并没有改变,公司还启动了代号“齐达内”的项目,希望开发面向万物互联的技术,如分布式软总线、原子化服务等,并逐步把EMUI 优化成了双框架鸿蒙操作系统,也就是华为自研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的前身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版本。事实上,从AOS 到打造真正独立的鸿蒙操作系统,甚至一直以来都不是我们的初衷。直到华为被制裁,消费者都关注华为手机何去何从时,陈海波才主导开发了一个低时延、高安全操作系统内核,并且申请了华为鸿蒙商标。媒体发现后,纷纷报道华为在开发鸿蒙操作系统。一时,鸿蒙操作系统成了热搜和全民讨论的话题。鸿蒙知名度太高了,当终端BG准备重新给自研操作系统取名字时,已没有其他选择了,只能叫鸿蒙操作系统了。因此,我一直说,鸿蒙操作系统这个名字不是华为取的,而是媒体赋予的。当然,今天的鸿蒙内核也不完全是2019 年的鸿蒙内核了。但是,源头就是这样的。
2019 年5 月16 日开始,华为先后受到美国多轮制裁,导致华为只能基于国内生产的芯片来生产手机,而国内先进工艺芯片制造设备也受美国管制,无法买到。因此,我们面对的现实就是,很长时间内,芯片制造工艺落后的局面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使得华为手机要基于落后工艺芯片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这就非常具有挑战性。唯一的出路在于将芯片、操作系统、软件、云协同优化,彻底摆脱Linux 内核。打造与麒麟芯片高效协同的自研操作系统内核以及自研操作系统就成了必然选择,全新单框架的鸿蒙因此诞生。2022 年4 月项目立项,2024 年10 月华为自研操作系统HarmonyOS NEXT 发布,如今开始规模化应用。
2020 年,我和方兴东教授在深圳万象天地星巴克见面,确定了撰写鸿蒙图书的计划,一晃已经五年。方兴东访谈了100多位从事鸿蒙操作系统决策、开发、开源、营销和生态建设的员工、主管与合作伙伴。基于第一手素材,完成《鸿蒙开物》一书。这本书完整地记录和见证了鸿蒙操作系统酝酿、诞生、发展的整个历程,客观呈现了华为一路攻坚克难的痛楚和欣喜,也如实反映了华为开发鸿蒙一路经历的挑战、波折和内部争论。
期望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更好地了解鸿蒙的成长过程和不平凡的经历,期望产业界和社会能够更多、更广泛地参与鸿蒙事业。每一位用户的参与和使用,都是鸿蒙茁壮成长的根本动力。只有鸿蒙操作系统成长起来了,中国IT(信息技术)业才能告别“缺芯少魂”的历史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