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NT$
6528.0
|
編輯推薦: |
1.多维叙事重塑历史现场。本书以史料为经纬,通过场景化叙事为读者开启历史全息视角。作者在严谨考据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推演,将明代经济改革家丘濬的奏章笔墨化为鲜活的朝堂交锋,将琼州少年的苦读岁月转译为可触摸的成长轨迹,使近七百年的时空阻隔在文学想象中消弭,构建出沉浸式历史剧场。
2.治国智囊的现代启示。深度剖析丘濬治国大策《大学衍义补》,揭示其超越时代的治国智慧。书中让“听民自为”的治理哲学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进行跨时空对话,以“开放海禁”战略预演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方案。这种古今互鉴的解读,使丘濬突破传统儒臣框架,跃升为具有现代性的政治经济学先驱。
3.情感史诗穿透时光壁垒。作者以史笔写人性,在翰林院青砖上镌刻士人风骨,于琼州海峡间编织家国情怀。三组情感图谱——“啮指爱无垠”见证刻骨铭心的爱情,“贪泉神有意”淬炼清廉本色,“丘公埋骨冢”再现仁厚家风——这些饱含体温的故事,既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生命肌理,更搭建起连接古今的价值桥梁。
4.边缘逆袭重构文明版图。本书打破“中原中心论”的叙事窠臼,以琼州少年蜕变为内阁重臣的轨迹证南海文明对明代经济思想的塑造。这种“边缘一中心”的范式转换,不仅
|
內容簡介: |
丘濬一生著作无数,单诗歌便有近万首,被誉为“一代文宗”;他是内阁大学士,有治国方略《大学衍义补》传世,被誉为“中兴贤辅”;他是朱子理学的卫道士,曾以一己之力挽救明朝中期理学的颓势,被誉为“理学名臣”;他是明朝最高学府的校长,是储相之地翰林院的最高长官,被称为“先明一代文臣之宗”;他以清醒、独立、审慎“横站”于时代,以实干、勇力、有恒贡献于国家,无愧于“国士”之称。然而,他并不广为人知,他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历来被低估。本书不仅是对丘濬这位传奇国士的立体复原,也是对其个体思想价值的重新评估,更是对中华文明现代性基因的深度开掘,对发掘、弘扬丘濬思想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關於作者: |
何杰华,学者,作家,海南省典籍整理与研究基地、海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海南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首席顾问,“另一面的海南”主理人。擅长用笔写春秋往事,用镜头回湖历史场境,代表作有述说海南岛上风云的《另一面的海南》、说大海星辰的《邑以文名——文昌传》、为清官辩诬的《海瑞传》以及以传记形式描绘大明江山图的《国士丘濬》。
|
目錄:
|
第一章 少有凌云志
一、丘公埋骨冢
二、江山出才人
三、哀哀慈母线
四、嗟嗟伯乐情
五、飞禽先得气
附录一 太宜人李氏墓志铭
附录二 祭外祖母陈氏墓文
第二章 迢迢科举路
一、巨石后登云
二、游子在万里
三、远客居金陵
四、贪泉神有意
五、啮指爱无垠
附录一 祭亡妻赠孺人金氏墓文
附录二 祭亡嫂沙氏墓文
第三章 谁人执我笔
一、春榜到春晚
二、无复少年狂
三、我有槐阴屋
四、搔首歌短长
五、诗书敦宿好
第四章 返乡路漫漫
一、学问朱子堂
二、胸有兵百万
三、秉笔辨忠奸
四、霜殒芦花泪
五、书藏长风烟
附录一 丘濬与施茶亭
第五章 国子监风云
一、问策春闱院
二、纠风国子监
三、蹉跎岁月徂
四、一成为敦丘
五、著史匡正义
第六章 他的理想国
一、治国济苍生
二、黎民自可为
三、将老入阁臣
四、厘革时政对
五、残年木难春
第七章 总有归去时
一、老臣遽长逝
二、归葬五龙池
三、梦魂下田村
四、清名身后事
五、寰宇拜先生
附录一 题《大学类义》
丘濬年谱新编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朝鲜王朝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正祖李祘是丘濬的忠实读者,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他算得上是丘濬的“粉丝”。他把丘濬所著的 《大学衍义补》 的精华部分摘出来,编成册子,随时揣在身上,吃饭时都得靠读它来下饭;朝堂上讨论政事,或是大臣为他授课时,他只要逮到机会便称赞丘濬,认为丘濬的这本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堪称完美,他逢人便夸这本书是他一生的挚爱。
当我在 《朝鲜王朝实录》 中找到上述材料时,我瞬间理解了钱穆先生评价丘濬的那句话——“中国史上之一第一流人物也”。
何为第一流人物?我认为,当有第一流的学问、第一流的德行、第一流的功业。在中国古代史上,我所知道的被称作“第一流人物”的还有范仲淹。朱熹称他为“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
在今日看来,被称作“第一流人物”的这两位,确有很多相似之处。
二人均年幼丧父,也都是尽人皆知的书虫。范仲淹刻苦读书,有了“划粥断齑”这个成语;丘濬求知若渴,有了“百里借 《汉书》”的典故。二人均是敢言事的“硬汉”。范仲淹上 《乞太后还政疏》直接喊话垂帘听政的太后还政于宋仁宗,他对太后说:“皇上年轻有为,您却恋权不放,这样下去会招来不吉祥之事。”丘濬则拒绝皇帝要他为道教经书代写序言的谕旨,上《乞免撰〈玉枢〉〈北斗〉二经序文奏》,言明:“皇上圣明,理应阐明正道,像这样邪妄的东西应该禁止,让天下后世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中至正’之道。如果皇上下诏‘御制序文’放在这些经文的前面,让它们流传后世,那将对圣明的治理造成极大的损害。”
二人不仅敢言,而且均能言又极富远见。范仲淹守孝期间上万言书《上执政书》,他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北宋的危机,认为“朝廷久无忧矣,天下久太平矣,兵久弗用矣,士曾未教矣,中外方奢侈矣,百姓反困穷矣”。因此,他提出以“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遴选举,敦教育,养将材,保直臣,斥佞臣”为改革内容,以“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为改革方针的改革大策。同时,他主持庆历新政,以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发起庆历兴学,从
此天下州县皆有官学。丘濬同样意识到了他所处时代的危机,他用一部一百四十余万字的《大学衍义补》提出了十二个方面的“治国平天下之要”,即正朝廷、正百官、固邦本、制国用、明礼乐、秩祭祀、崇教化、备规制、慎刑宪、严武备、驭夷狄、成功化。借此,他规划出一个“理想国”。他还上 《漕运议》改革弊政,上 《弭灾疏》防灾救灾,上 《论厘革时政奏》把矛头对准宦官乱政。
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 自然是千古名篇,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高尚情操,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丘濬亦是民本思想的捍卫者,他提出国家在经济治理上要“听民自为之”,朝廷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杜绝国家垄断。他还指出朝廷与民争利的丑陋,强调民富才能国强。
此外,二人均位极人臣,又都卒于任上。范仲淹谥号“文正”,丘濬谥号“文庄”,此二谥号也因二人而荣光倍增。
这便是中国第一流人物的样子。他们确实都有着第一流的学问、第一流的德行、第一流的功业。
丘濬的“第一流”则又有更进一步的解读空间,那便是他有第一流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