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仕途之外:先秦至西汉不仕之士研究
》
售價:NT$
305.0
《
经纬度系列丛书·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
售價:NT$
347.0
《
浪客剑心:东京篇(全6册)
》
售價:NT$
1163.0
《
人生法则:33条商业和生活指南
》
售價:NT$
347.0
《
政商现形记: 清朝的权力、贸易与商帮
》
售價:NT$
398.0
《
早期干预丹佛模式辅导与培训家长用书
》
售價:NT$
539.0
《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通古斯人的心智丛(全三册)
》
售價:NT$
1639.0
《
帝国潜流:清代前期的天主教、底层秩序与生活世界
》
售價:NT$
490.0
編輯推薦:
精神分析是否是一门科学?
如果是,它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如果不是,又该如何定位它?
○ 当精神分析遇见数学拓扑,开启精神分析科学化之路
拉康后期拓扑学研究进路的坚定追随者的经典著作,用波罗米结与莫比乌斯带重构弗洛伊德未竟之思,开启科学化精神分析的新纪元,挑战传统心理学边界,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跨学科对话路径。
● 破译无意识的拓扑密码,穿透症状的深渊,触摸主体的实在
以数学拓扑学重构弗洛伊德“自我与它我”理论,提出无意识结构的拓扑模型。重新诠释“符号石祖Φ”“客体(a)”等核心概念,连接语言学、数学与临床实践。
○ 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深度结合
通过艾玛、鼠人等经典案例,揭示症状与无意识结构的动态关联,为临床治疗提供新范式。剖析焦虑、忧郁、自恋等心理机制,直面当代社会“享乐困境”。
● 中文特别版首度呈现
在这个献给中国精神分析家和分析者的新版中,作者新增了一些特别论述,以回应本土精神分析发展的需求。
內容簡介:
在这本专门献给中国精神分析家和分析者的著作中,比尔斯坦通过对法国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雅克?拉康后期理论的深入研究,对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终其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作出了回答。
作者立足于拉康的主体拓扑学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作为一门科学的精神分析是如何由三要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所组成的;他还详细阐释了精神分析从弗洛伊德到拉康的理论变化:通过总结、比较两者对几个代表性个案的分析,阐明了拉康是怎样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形式化了精神分析理论,使其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本书通过对经典个案的再解读,深入浅出地勾勒出拉康后期理论的框架,回答了拓扑学的必要性和精神分析科学的确定性,是一部进入拉康主体拓扑学理论的导论性作品。
關於作者:
让-热拉尔·比尔斯坦是法国精神分析师、精神分析学者,在巴黎从事精神分析教学和实践工作。他是法国精神分析代表人物拉康后期思想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
译者简介
罗正杰,北京回龙观医院孕婴幼心理健康中心负责人、副主任心理治疗师,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与心理病理学博士,法国“分析空间”认证精神分析家,国际拉康协会会员。法语专著Destin de la transmission et la sexualité dans la pensée chinoise(《在中国思想中“传递”和“性”的命运》)于2023年在法国出版。
校者简介
杨春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讲师,巴黎第七大学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专业(精神分析研究)博士,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医学和社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员,国际拉康协会成员及中国小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青年专委会委员。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为“拓扑学与主体性”,指导老师之一正是本书作者比尔斯坦先生。
目錄 :
总 序 翻译之为精神分析家的任务 /III
代译序 /XIII
敬告读者 /XVII
前 言 /XIX
引 言 /1
1 无意识的乱伦激情和基础幻想 /7
2 主体结构在两个地点的不断分化:意识和
无意识 /25
3 在结构假设中对弗洛伊德“自我和它我”理论
的重释 /29
4 精神分析临床的特殊性 /43
5 症状到无意识结构的联系 /47
6 死冲动理论到享乐理论的转变 /51
7 大他者享乐的概念对受虐狂概念的重释 /55
8 症状在结构中的移置 /59
9 忧虑、焦虑和抑郁 /67
10 自恋 /71
11 转移 /81
12 治疗中主体的转变过程 /89
13 关于精神分析科学 /113
参考书目 /129
译后记 /135
內容試閱 :
前 言
我在此只想跟随弗洛伊德的脚步,而并非要开辟新的道路。因为以悖论的方式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必须越过一些基点,并重新提出一些概念和依据。用这些概念和依据去阐释真理的核心以及与他早期表述相关的实践。
我们的困难在于:弗洛伊德真理的传递需要不断深入其对象,即无意识,并且去面对那些无意识得以在其中展开的形式化限定。这也曾是雅克?拉康的方法。为了能重新描述这个对象——无意识,并将它整合到一个主体的形式化理论中(包括它的起源、发展及其运作模式),拉康成为弗洛伊德的继承者。因此,我将从他的假设出发,主要从关于无意识的波罗米结构 Σ 的假设出发,以及从莫比乌斯结构的假设出发来介绍这个精神分析的对象。我将以此视角去思考这个理论最核心的那些构成性元素。这个新题目必然带来了介绍精神分析理论的部分意图。此外,精神分析和所有其他科学一样,在 21 世纪正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且数学化,这就必须试着建立临时状态,以便从整体的理论视角去把握它,虽然其构造还未完成且还需完善。
我们根据这样一个与主体性空间功能相连的精神分析新认识论而编撰了本版。对于这个主体性空间的功能,我们必须认识到弗洛伊德所有关于“能量数量”和“质块”的参照已不适合,必须采用主体性空间维度的运动学。这便是为什么我要用关联着潜在空间变化的能指变化这一术语,去重新阐释弗洛伊德用运动、动力学和能量所处理的问题。
精神分析不仅依赖于文化和纯文学,还特别依赖于科学内在的形式化发展。因此,如同所有科学那样,对精神分析的介绍变得更加复杂,其每一步发展都要求以一致的方式对这些必要的理论进行重新表述。
基于这一点,我将从精神分析的实践出发,介绍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因此,我将从一个主体的乱伦幻想在失败、绝境、痛苦中所起的作用开始。治疗应当允许分析者制作一个与其乱伦幻想有关的真正构造,以便终止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射。那么正是在一系列欲望的幻想能取代这一乱伦幻想时,这些欲望的幻想才使症状得以挪动,也增加了主体对其存在的投注。
我将雅克?拉康最后的假设作为起点,即关于无意识结构的理论假设(R、S、I)(我将这个结构记为 Σ ),R 代表实在,S 代表符号,I 代表想象。同时将依赖于无意识结构空间的拓扑学表述(R、S、I),即莫比乌斯带和波罗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