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NT$
490.0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NT$
398.0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NT$
745.0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NT$
449.0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NT$
230.0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398.0

《
雪的练习生
》
售價:NT$
347.0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采用GUI界面操作与APDL命令相互对照的方式,从基础知识、专题技术两个层面详细地阐述ANSYS 2024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书自始至终采用实例作引导,内容系统完整,且每章又相对独立,是一本简明的ANSYS读本。全书分为基础知识和专题技术两部分,共22章。基础知识部分(第1~7章),讲解了使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与方法、ANSYS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定义、求解、后处理等知识;专题技术部分(第8~22章),根据工程应用的实际经验,介绍大量高级应用知识,包括ANSYS结构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谱分析、稳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电磁场分析、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接触问题、\生死”单元技术、复合材料分析、薄膜结构分析、参数化与优化设计等。本书以实用为宗旨,深入浅出,实例引导,讲解翔实,适合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曹渊,CAX技术联盟成员,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历,长期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拥有较高的学术专业水平。CAX技术联盟已经推出计算机辅助技术领域的科技图书多套,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为提高国内计算机辅助技术领域的水平作贡献。
|
目錄:
|
目 录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1章 绪论1 1.1 有限元法概述1 1.1.1 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1 1.1.2 有限元法分析阶段划分3 1.2 ANSYS 2024简介4 1.2.1 ANSYS 2024的启动与退出4 1.2.2 ANSYS 2024的操作界面4 1.2.3 ANSYS文件管理7 1.2.4 ANSYS有限元分析流程8 1.2.5 入门分析实例9 1.3 本章小结15 第2章 APDL基础16 2.1 APDL参数16 2.1.1 参数的概念与类型16 2.1.2 参数命名规则17 2.1.3 参数的定义操作17 2.1.4 参数的删除操作18 2.1.5 数组参数18 2.2 APDL的流程控制命令20 2.2.1 *GO命令20 2.2.2 *IF命令20 2.2.3 *DO命令20 2.2.4 *DOWHILE命令21 2.3 宏文件21 2.3.1 创建宏文件21 2.3.2 调用宏文件22 2.4 运算符、函数与函数编辑器23 2.5 本章小结24 第3章 创建模型25 3.1 实体建模操作概述25 3.2 自下向上建模27 3.3 自上向下建模31 3.4 外部程序导入模型34 3.5 常用建模命令汇总38 3.6 创建实体模型40 3.7 本章小结48 第4章 网格划分49 4.1 定义单元属性49 4.2 网格划分控制53 4.2.1 智能网格划分54 4.2.2 全局单元尺寸控制55 4.2.3 默认单元尺寸控制55 4.2.4 关键点尺寸控制56 4.2.5 线尺寸控制57 4.2.6 面尺寸控制58 4.2.7 单元尺寸控制命令的优先顺序59 4.2.8 完成网格划分59 4.3 网格的修改60 4.3.1 清除网格60 4.3.2 局部网格细化61 4.3.3 层状网格划分62 4.4 高级网格划分技术63 4.4.1 单元选择63 4.4.2 映射网格划分65 4.4.3 扫掠网格67 4.4.4 拉伸网格67 4.5 划分网格命令汇总67 4.6 本章小结70 第5章 加载71 5.1 载荷与载荷步71 5.1.1 载荷71 5.1.2 载荷步72 5.2 加载方式73 5.2.1 实体模型的加载特点73 5.2.2 有限元模型的加载特点73 5.3 施加约束与载荷74 5.4 齿轮泵模型的加载87 5.5 耦合与约束方程89 5.5.1 耦合89 5.5.2 约束方程91 5.6 本章小结92 第6章 求解93 6.1 求解综述93 6.2 实例96 6.3 求解命令汇总97 6.4 本章小结99 第7章 后处理100 7.1 通用后处理器100 7.1.1 结果文件100 7.1.2 结果输出103 7.1.3 结果处理116 7.1.4 结果查看器119 7.2 时间历程后处理器120 7.2.1 Time History Variables对话框120 7.2.2 定义变量122 7.2.3 显示变量123 7.3 本章小结124 第二部分 专题技术 第8章 结构静力学分析125 8.1 结构分析概述125 8.1.1 结构分析的定义125 8.1.2 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概念126 8.1.3 结构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流程126 8.2 开孔平板静力学分析129 8.2.1 问题描述129 8.2.2 设置分析环境129 8.2.3 定义单元与材料属性130 8.2.4 创建模型132 8.2.5 划分网格134 8.2.6 施加边界条件135 8.2.7 求解139 8.2.8 显示变形图139 8.2.9 显示结果云图140 8.2.10 查看矢量图144 8.2.11 查看约束反力145 8.2.12 查询危险点坐标146 8.3 平面应力分析147 8.3.1 问题描述147 8.3.2 设置分析环境148 8.3.3 定义几何参数148 8.3.4 定义单元类型149 8.3.5 定义实常数150 8.3.6 定义材料属性151 8.3.7 创建实体模型152 8.3.8 设置网格参数并划分网格154 8.3.9 施加载荷156 8.3.10 求解158 8.3.11 查看分析结果159 8.3.12 命令流162 8.4 本章小结163 第9章 模态分析164 9.1 模态分析的基本假设164 9.2 模态分析方法164 9.2.1 模态提取方法164 9.2.2 模态分析的步骤166 9.3 立体桁架结构模态分析170 9.3.1 问题描述170 9.3.2 分析170 9.3.3 设置分析环境170 9.3.4 设置材料属性171 9.3.5 创建模型173 9.3.6 划分网格175 9.3.7 施加约束176 9.3.8 设置分析类型177 9.3.9 设置分析选项177 9.3.10 求解178 9.3.11 观察固有频率结果178 9.3.12 读入数据结果178 9.3.13 观察振型等值线结果179 9.3.14 命令流181 9.4 本章小结183 第10章 谐响应分析184 10.1 谐响应分析应用184 10.1.1 谐响应分析方法184 10.1.2 使用Full法进行谐响应分析186 10.2 两自由度系统谐响应分析189 10.2.1 问题描述189 10.2.2 设置分析环境190 10.2.3 设置材料属性190 10.2.4 创建模型192 10.2.5 划分网格193 10.2.6 施加载荷194 10.2.7 求解195 10.2.8 后处理195 10.2.9 命令流196 10.3 本章小结197 第11章 瞬态动力学分析198 11.1 概述198 11.1.1 预备工作198 11.1.2 使用Full法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199 11.2 斜拉悬臂梁结构瞬态响应分析204 11.2.1 问题描述204 11.2.2 设置分析环境205 11.2.3 设置材料属性206 11.2.4 创建模型207 11.2.5 划分网格208 11.2.6 施加载荷208 11.2.7 求解210 11.2.8 后处理210 11.3 本章小结211 第12章 谱分析212 12.1 谱分析概述212 12.2 三角平台结构地震响应分析217 12.2.1 问题描述217 12.2.2 分析218 12.2.3 设置分析环境218 12.2.4 设置材料属性218 12.2.5 创建模型220 12.2.6 划分网格222 12.2.7 施加约束222 12.2.8 求解223 12.2.9 观察结果226 12.3 本章小结227 第13章 热分析228 13.1 热分析介绍228 13.1.1 热分析的类型228 13.1.2 热分析的基本过程228 13.2 梁的热-应力耦合分析230 13.2.1 问题描述230 13.2.2 设置分析环境231 13.2.3 设置材料属性232 13.2.4 建模234 13.2.5 划分网格234 13.2.6 施加载荷236 13.2.7 求解237 13.2.8 后处理239 13.3 本章小结241 第14章 电磁场分析242 14.1 磁场分析242 14.2 电场分析244 14.3 屏蔽带状传输线静电场分析245 14.3.1 问题描述245 14.3.2 设置分析环境245 14.3.3 设置材料属性245 14.3.4 建模247 14.3.5 划分网格248 14.3.6 加载249 14.3.7 求解251 14.3.8 后处理251 14.4 本章小结254 第15章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255 15.1 概述255 15.1.1 顺序耦合分析255 15.1.2 直接耦合分析256 15.2 双层金属簧片耦合场分析257 15.2.1 问题描述257 15.2.2 设置分析环境257 15.2.3 设置材料属性257 15.2.4 创建模型259 15.2.5 划分网格259 15.2.6 加载260 15.2.7 求解261 15.2.8 后处理262 15.3 本章小结263 第16章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264 16.1 概述264 16.1.1 非线性问题的分类265 16.1.2 牛顿-拉弗森法266 16.1.3 非线性求解的操作级别267 16.1.4 非线性静力学分析过程270 16.2 实例分析一279 16.2.1 问题描述279 16.2.2 问题分析279 16.2.3 设置分析环境279 16.2.4 设置材料属性279 16.2.5 创建模型281 16.2.6 划分网格281 16.2.7 加载282 16.2.8 求解285 16.2.9 后处理285 16.2.10 命令流287 16.3 实例分析二289 16.3.1 问题描述289 16.3.2 设置分析环境289 16.3.3 设置材料属性289 16.3.4 创建模型291 16.3.5 网格划分291 16.3.6 加载292 16.3.7 求解293 16.3.8 后处理294 16.3.9 命令流297 16.4 本章小结299 第17章 接触问题300 17.1 概述300 17.2 齿轮接触问题301 17.2.1 问题描述301 17.2.2 设置分析环境302 17.2.3 设置材料属性302 17.2.4 创建模型304 17.2.5 划分网格310 17.2.6 定义接触对310 17.2.7 施加位移约束312 17.2.8 求解314 17.2.9 后处理315 17.3 并列放置的两个圆柱体的接触问题316 17.3.1 问题描述316 17.3.2 问题分析316 17.3.3 设置分析环境317 17.3.4 设置材料属性317 17.3.5 创建模型320 17.3.6 划分网格321 17.3.7 定义约束325 17.3.8 加载326 17.3.9 求解328 17.3.10 后处理328 17.4 本章小结330 第18章 “生死”单元331 18.1 概述331 18.1.1 “生死”单元的基本概念331 18.1.2 单元“生死”技术的使用332 18.2 焊接过程模拟334 18.2.1 问题描述334 18.2.2 定义材料属性334 18.2.3 创建模型335 18.2.4 生成钢板模型的单元337 18.2.5 加载338 18.2.6 求解340 18.2.7 查看图形结果345 18.3 本章小结346 第19章 复合材料分析347 19.1 复合材料的相关概念347 19.2 创建复合材料模型348 19.2.1 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348 19.2.2 定义材料的叠层结构349 19.2.3 定义失效准则352 19.2.4 应遵循的建模和后处理规则353 19.3 复合材料分析实例356 19.3.1 问题描述356 19.3.2 定义单元类型、实常数及材料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