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NT$
281.0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NT$
30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NT$
281.0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編輯推薦: |
《机械设计手册》(第7版)
?畅销135万套!权威实用 内容齐全 简明便查。
?这是一部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历时五十六载,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已超越手册本身。
?这是一部引起轰动的工具书,1969年的首版是新中国大型机械设计工具书。目前修订至第七版,受到无数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称颂。
?这是一部五十年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图书,很多读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面世,仍然爱不释手,因为它是一生事业中*亲密、*忠诚的伙伴。这更是我们一生追求的事业,从首版开始,作者和编辑们就五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把它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本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
內容簡介: |
《机械设计手册》第七版共6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其中第5卷为液压传动与控制。本手册具有权威实用、内容齐全、简明便查的特点。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本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
目錄:
|
第20篇 液压传动与控制
第1章液压传动系统及元件常用标准、图形符号、术语及液压流体力学常用公式20-3
1液压传动系统及元件常用标准20-3
1.1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的公称压力系列及压力参数代号(摘自GB/T 2346—2003和JB/T 2184—2007)20-3
1.2液压泵及马达公称排量系列(摘自GB 2347—80)20-4
1.3液压缸缸径及活塞杆直径(摘自GB/T 2348—2018)20-4
1.4液压传动系统及元件用硬管外径和软管内径(摘自GB/T 2351—2021)20-5
1.5液压传动连接用油口的公制螺纹(摘自GB/T 2878.1—2011)20-5
1.6在机器中与使用液压传动相关的重大危险一览表(摘自GB/T 3766—2015)20-5
1.7液压阀油口、底板、控制装置和电磁铁的标识(摘自GB/T 17490—1998)20-6
1.8重型机械液压系统清洁度指标(摘自JB/T 6996—2007)20-7
2液压系统及元件图形符号(摘自GB/T 786.1—2021)20-7
2.1总则20-7
2.2图形符号的基本要素20-8
2.3应用规则20-26
2.4液压应用示例20-32
3液压系统及元件基本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47
3.1常用的关键形容词和名词术语20-47
3.2通用术语20-48
3.3流量与流动特性术语20-49
3.4压力术语20-50
4液压流体力学常用公式20-52
4.1流体主要物理性质公式20-52
4.2流体静力学公式20-53
4.3流体动力学公式20-53
4.4雷诺数、流态、压力损失公式20-54
4.5小孔流量公式20-59
4.6平行平板间的缝隙流公式20-60
4.7环形缝隙流公式20-60
4.8液压冲击公式20-61
第2章液压系统设计20-62
1概述20-62
1.1液压系统的组成和型式20-62
1.2液压系统的类型和特点20-63
1.3液压传动与控制的优缺点20-63
1.4液压开关系统逻辑设计法20-63
1.5液压CAD的应用20-64
1.6液压系统及元件可靠性设计20-64
2液压系统设计20-66
2.1液压系统设计流程20-66
2.2明确设计要求20-66
2.3确定液压执行元件20-67
2.4绘制液压系统工况图20-68
2.5确定系统工作压力20-68
2.6确定执行元件的控制和调速方案20-68
2.7草拟液压系统原理图20-71
2.8计算执行元件主要参数20-71
2.9选择液压泵20-72
2.10选择液压控制元件20-73
2.11选择电动机20-73
2.12选择、计算其他液压件20-74
2.13选择液压流体20-74
2.14验算液压系统性能20-74
2.15绘制工作图、编写技术文件20-75
2.16液压系统设计计算举例20-75
2.16.1ZS-500型塑料注射成型液压机液压系统设计20-75
2.16.280MN水压机下料机械手液压系统设计20-86
第3章液压回路图的绘制规则与液压基本回路20-93
1控制、控制回路、管路与端口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93
1.1控制术语20-93
1.2控制回路术语20-94
1.3管路与端口术语20-94
2液压回路图的绘制规则(摘自GB/T 786.2—2018)20-95
2.1总则20-95
2.2回路图中元件的标识规则20-96
2.3回路图中的技术信息和补充信息20-98
3液压基本回路20-100
3.1液压源回路20-100
3.2压力控制回路20-102
3.2.1调压回路20-102
3.2.2减压回路20-103
3.2.3增压回路20-105
3.2.4保压回路20-106
3.2.5泄压回路20-108
3.2.6卸荷回路20-109
3.2.7平衡回路20-111
3.2.8制动回路20-112
3.3速度控制回路20-114
3.3.1调速回路20-114
3.3.2增速回路20-122
3.3.3减速回路20-123
3.3.4同步回路20-124
3.4方向控制回路20-128
3.5其他液压回路20-131
3.5.1顺序动作回路20-131
3.5.2缓冲回路20-133
3.5.3锁紧回路20-135
第4章液压流体与污染控制20-137
1石油产品、液压流体、特性与污染控制术语20-137
1.1石油产品术语(摘自GB/T 4016—2019)20-137
1.2液压流体、特性与污染控制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138
2液压流体20-141
2.1液压流体的类别、组别、产品符号和命名(摘自GB/T 7631.1—2008、GB/T 7631.2—2003)20-141
2.2液压流体黏度分类20-142
2.3对液压流体的主要要求20-143
2.4常用液压流体的组成、特性和应用20-143
2.5液压流体的其他物理特性20-145
2.5.1密度20-145
2.5.2可压缩性和膨胀性20-145
2.6液压流体的质量指标20-146
2.6.1液压油(摘自GB 11118.1—2011)20-146
2.6.2专用液压油20-149
2.6.3难燃液压液和磷酸酯抗燃油20-153
2.7液压工作介质的选择20-154
2.8液压工作介质的使用要点20-157
3污染控制20-159
3.1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20-159
3.1.1液压污染的定义与类型20-159
3.1.2液压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20-159
3.1.3固体颗粒污染物及其危害20-160
3.1.4油液中的水污染、危害及脱水方法20-160
3.1.5油液中的空气污染、危害及脱气方法20-161
3.1.6油液污染度的测量方法及特点20-161
3.1.7液压污染控制中的有关概念20-162
3.2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20-163
3.2.1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摘自GB/T 14039—2002)20-163
3.2.2PALL污染度等级代号20-165
3.2.3NAS 1638 污染度等级标准20-165
3.2.4SAE 749D污染度等级标准20-166
3.2.5几种污染度等级对照表20-166
3.3不同污染度等级油液的显微图像比较20-167
3.4从工作系统管路中提取液样(摘自GB/T 17489—2022)20-168
3.5测定颗粒污染度的方法20-172
3.5.1称重法(摘自GB/T 27613—2011)20-172
3.5.2光学显微镜颗粒计数法(摘自GB/T 20082—2006)20-174
3.5.3自动颗粒计数法(摘自GB/T 37163—2018)20-177
3.6液压油含水量检测方法(摘自JB/T 12920—2016)20-181
3.7液压元件、系统及管路污染控制20-183
3.7.1液压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件清洁度指标(摘自JB/T 7858—2006)20-183
3.7.2液压件从制造到安装达到和控制清洁度的指南(摘自GB/Z 19848—2005)20-186
3.7.3液压传动系统清洗程序和清洁度检验方法(摘自GB/T 42087—2022)20-189
3.7.4液压系统总成管路冲洗方法(摘自GB/T 25133—2010)20-192
3.7.5液体颗粒污染度的监测(摘自GB/T 37162.1—2018、GB/T 37162.3—2021、GB/T 37162.4—2023)20-194
第5章液压泵20-211
1液压泵及其特性与参数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211
1.1液压泵术语20-211
1.2液压泵特性与参数术语20-212
2液压泵(液压马达)的分类与工作原理20-213
3液压泵(液压马达)的选用20-214
4液压泵产品及选用指南20-217
4.1齿轮泵产品及选用指南20-217
4.1.1CB型齿轮泵20-218
4.1.2CB-F型齿轮泵20-220
4.1.3CBG型齿轮泵20-223
4.1.4CB※-E、CB※-F型齿轮泵20-227
4.1.5三联齿轮泵20-232
4.1.6P7600、P5100、P3100、P197、P257型高压齿轮泵(马达)20-236
4.1.7恒流齿轮泵20-238
4.1.8复合齿轮泵20-240
4.2叶片泵产品及选用指南20-242
4.2.1YB型、YB1型叶片泵20-243
4.2.2YB-※车辆用叶片泵20-248
4.2.3PFE系列柱销式叶片泵20-250
4.2.4Y2B型双级叶片泵20-255
4.2.5YB※型变量叶片泵20-257
4.3柱塞泵(马达)产品及选用指南20-260
4.3.1※CY14-1B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20-262
4.3.2ZB系列非通轴泵(马达)20-268
4.3.3Z※B型斜轴式轴向柱塞泵20-273
4.3.4A※V、A※F型斜轴式轴向柱塞泵(马达)20-275
4.3.5JB-※型径向柱塞定量泵20-293
4.3.6JB※型径向变量柱塞泵20-294
4.3.7JBP径向柱塞泵20-296
4.3.8A4VSO系列斜盘轴向柱塞泵20-298
4.3.9船用水液压轴向柱塞泵(摘自GB/T 38045—2019)20-307
5液压泵再制造(摘自JB/T 13788—2020)20-311
6液压泵(马达)试验方法20-314
6.1液压泵和马达空载排量测定方法(摘自GB/T 7936—2012)20-314
6.2液压泵空气传声噪声级测定规范(摘自GB/T 17483—1998)20-317
6.3液压泵、马达稳态性能的试验方法(摘自GB/T 17491—2023)20-319
6.4叶片泵、齿轮泵、轴向柱塞泵试验方法20-325
6.4.1叶片泵试验方法(摘自JB/T 7041.1—2023)20-325
6.4.2齿轮泵试验方法(摘自JB/T 7041.2—2020)20-329
6.4.3轴向柱塞泵试验方法(摘自JB/T 7041.3—2023)20-333
第6章液压马达20-339
1液压马达及其特性与参数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339
1.1液压马达术语20-339
1.2液压马达特性与参数术语20-340
2液压马达的分类与工作原理20-340
3液压马达的选用20-340
4液压马达产品及选用指南20-340
4.1齿轮液压马达产品及选用指南20-341
4.1.1CM系列齿轮马达20-341
4.1.2CM5系列齿轮马达20-343
4.1.3BMS、BMT、BMV系列摆线液压马达20-344
4.2叶片液压马达产品及选用指南20-356
4.3柱塞液压马达产品及选用指南20-359
4.3.1A6V变量马达20-359
4.3.2A6VG变量马达20-364
4.3.3A6VE内藏式变量马达20-367
4.3.4※JM、JM※系列曲轴连杆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20-369
4.3.5DMQ系列径向柱塞马达20-379
4.3.6NJM型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20-380
4.3.7QJM型、QKM型液压马达20-384
4.4摆动液压马达产品及选用指南20-402
5液压马达再制造(摘自JB/T 13789—2020)20-404
6液压马达试验方法20-406
6.1液压马达特性的测定20-406
6.1.1液压马达的低速特性的测定方法(摘自GB/T 20421.1—2006)20-406
6.1.2液压马达启动性的测定方法(摘自GB/T 20421.2—2006)20-410
6.1.3液压马达在恒流量和恒转矩下低速特性的测定方法(摘自GB/T 20421.3—2006)20-412
6.2摆线液压马达、液压轴向柱塞马达、外啮合渐开线齿轮马达、叶片马达、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试验方法20-415
6.2.1摆线液压马达试验方法(摘自JB/T 10206—2010)20-415
6.2.2液压轴向柱塞马达、外啮合渐开线齿轮马达、叶片马达试验方法(摘自JB/T 10829—2008)20-419
6.2.3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试验方法(摘自JB/T 8728—2010)20-423
第7章液压缸20-428
1液压缸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428
1.1液压缸种类与组件术语20-428
1.2液压缸安装方式术语20-429
1.3液压缸参数术语20-429
2液压缸的分类20-430
3液压缸的主要参数20-431
4液压缸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的计算20-432
5通用液压缸的典型结构20-436
6液压缸主要零部件设计与选用20-437
6.1缸筒(摘自JB/T 10205.2—2023)20-437
6.2活塞及其密封20-442
6.3活塞杆(摘自JB/T 10205.3—2020)20-444
6.4导向套及其活塞杆密封20-450
6.5中隔圈20-452
6.6缓冲装置20-452
6.7排气阀20-454
6.8油口20-455
6.9单向阀20-458
6.10密封件的选用20-458
6.11液压缸及液压缸附件的安装尺寸20-483
6.11.1液压缸的安装尺寸(摘自GB/T 38178.2—2019、GB/T 38205.3—2019、JB/T 12706.1—2016、JB/T 12706.2—2017、JB/T 13291—2017、JB/T 13800—2020)20-483
6.11.2液压缸附件的安装尺寸(摘自GB/T 39949.1—2021、GB/T 39949.2—2021、GB/T 39949.3—2021)20-528
7液压缸的设计选用说明20-546
8液压缸标准系列与其他产品20-548
8.1标准液压缸20-548
8.1.1船用舱口盖液压缸(摘自CB/T 3812—2013)20-550
8.1.2冶金设备用UY型液压缸(PN≤25MPa)20-558
8.1.3冶金设备用液压缸(PN≤25MPa)(摘自JB/T 6134—2006)20-565
8.1.4大型液压油缸(摘自JB/T 11588—2013)20-570
8.2其他液压缸20-575
8.2.1工程用液压缸20-575
8.2.2车辆用液压缸20-580
8.2.3轻型拉杆式液压缸20-581
8.2.4重载液压缸20-590
8.2.5多级液压缸20-623
8.3比例/伺服控制液压缸20-626
9液压缸再制造(摘自JB/T 13790—2020)20-626
10液压缸试验方法(摘自GB/T 15622—2023)20-628
第8章液压非连续控制阀20-632
1液压阀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632
2液压控制阀的类型、结构原理及应用20-635
2.1液压控制阀的类型20-635
2.2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原理和应用20-637
3液压阀安装面和插装阀阀孔的标识代号(摘自GB/T 14043.1—2022)20-646
4压力控制阀20-648
4.1液压直动式溢流阀和远程调压阀20-648
4.1.1D型直动式溢流阀、遥控溢流阀20-648
4.1.2DBD型直动式溢流阀20-650
4.1.3DBT/DBWT型遥控溢流阀20-654
4.2液压先导式溢流阀和液压电磁溢流阀20-655
4.2.1B型先导溢流阀20-655
4.2.2电磁溢流阀20-658
4.2.3低噪声电磁溢流阀20-661
4.2.4DB/DBW型先导式溢流阀、电磁溢流阀(5X系列)20-663
4.3液压卸荷溢流阀和电磁卸荷溢流阀20-667
4.3.1DA/DAW型先导式卸荷溢流阀、电磁卸荷溢流阀20-668
4.3.2BUC型卸荷溢流阀20-671
4.4液压减压阀和单向减压阀20-673
4.4.1R型先导式减压阀和RC型单向减压阀20-673
4.4.2DR型先导式减压阀20-675
4.5Z型行程减速阀、ZC型单向行程减速阀20-680
4.6液压顺序阀和单向顺序阀20-682
4.6.1DZ※DP型直动式顺序阀20-683
4.6.2DZ型先导式顺序阀20-685
4.7H型压力控制阀和HC型压力控制阀20-690
4.8平衡阀20-693
4.8.1RB型平衡阀20-693
4.8.2FD型平衡阀20-694
4.9压力继电器20-700
4.9.1HED型压力继电器20-700
4.9.2S型压力继电器20-704
4.9.3S※307型压力继电器20-705
5流量控制阀20-706
5.1液压节流阀和单向节流阀20-706
5.1.1SR/SRC型节流阀20-706
5.1.2叠加式(单向)节流阀20-709
5.1.3MG型节流阀、MK型单向节流阀20-711
5.2FB型溢流节流阀20-712
5.3UCF型行程流量控制阀20-714
5.4液压调速阀和单向调速阀20-717
5.4.1MSA型调速阀20-718
5.4.22FRM型调速阀及Z4S型流向调整板20-718
5.4.3F(C)G型流量控制阀20-722
5.4.4FH(C)型先导操作流量控制阀20-726
5.5液压节流截止阀和单向节流截止阀20-728
6方向控制阀20-732
6.1液压普通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20-732
6.1.1C型单向阀20-732
6.1.2S型单向阀20-734
6.1.3SV/SL型液控单向阀20-736
6.1.4CP型液控单向阀20-740
6.2液压电磁换向阀20-741
6.2.1DSG-01/03电磁换向阀20-741
6.2.2微小电流控制型电磁换向阀20-745
6.2.3WE型电磁换向阀20-746
6.3液压电液动换向阀和液动换向阀20-752
6.3.1DSHG型电液换向阀20-752
6.3.2WEH电液换向阀及WH液控换向阀20-759
6.4液压电磁换向座阀20-771
6.5液压多路换向阀20-773
6.5.1液压多路换向阀产品系列总览20-773
6.5.2Z系列液压多路换向阀20-776
6.5.3ZS系列液压多路换向阀20-776
6.5.4ZFS系列液压多路换向阀20-777
6.5.5DCV系列多路阀20-779
6.6液压手动及滚轮换向阀20-779
6.6.1DM型手动换向阀20-780
6.6.2WMM型手动换向阀20-786
6.6.3DC型凸轮操作换向阀20-791
6.6.4WM型行程(滚轮)换向阀20-795
7叠加阀20-797
7.1叠加阀型谱(一)20-799
7.2叠加阀型谱(二)20-806
7.3叠加阀产品技术参数(一)20-809
7.4叠加阀产品技术参数(二)20-809
7.5液压叠加阀安装面连接尺寸和夹紧尺寸20-811
7.5.1液压叠加阀安装面连接尺寸(摘自GB/T 2514—2008)20-811
7.5.2液压叠加阀和方向控制阀夹紧尺寸(摘自GB/T 39831—2021)20-816
8插装阀20-817
8.1插装阀产品系列总览20-817
8.2Z系列二通插装阀及组件20-819
8.3TJ系列二通插装阀及组件20-822
8.4L系列二通插装阀及组件20-825
8.5LD、LDS、LB、LBS型插装阀及组件20-841
8.6二通插装阀安装连接尺寸(摘自GB/T 2877.2—2021)20-845
8.7液压螺纹插装阀安装连接尺寸(摘自GB/Z 41983—2022)20-856
9其他阀20-861
9.1截止阀20-861
9.1.1CJZQ型球芯截止阀20-861
9.1.2YJZQ型高压球式截止阀20-863
9.2压力表开关20-864
9.2.1AF6型压力表开关20-864
9.2.2MS2型六点压力表开关20-864
9.2.3KF型压力表开关20-864
9.3分流集流阀20-864
9.3.1FL、FDL、FJL型分流集流阀20-864
9.3.23FL-L30※型分流阀20-866
9.3.33FJLK-L10-50H型可调分流集流阀20-866
9.3.43FJLZ-L20-130H型自调式分流集流阀20-866
10液压阀和阀用电磁铁试验方法20-867
10.1流量控制阀、压力控制阀和方向控制阀三项试验方法标准简介(摘自GB/T 8104—1987、GB/T 8105—1987和GB/T 8106—1987)20-867
10.2液压溢流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74—2013)20-867
10.3液压卸荷溢流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71—2013)20-872
10.4液压减压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67—2014)20-876
10.5液压顺序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70—2013)20-881
10.6液压压力继电器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72—2014)20-887
10.7液压节流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68—2014)20-890
10.8液压调速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66—2014)20-893
10.9液压单向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64—2014)20-897
10.10液压电磁换向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65—2014)20-901
10.11液压电液动换向阀和液动换向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73—2014)20-906
10.12液压电磁换向座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830—2008)20-912
10.13液压多路换向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8729—2013)20-915
10.14液压手动及滚轮换向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369—2014)20-924
10.15液压二通插装阀试验方法(摘自JB/T 10414—2004)20-928
10.16液压阀用电磁铁试验方法(摘自JB/T 5244—2021)20-936
第9章电液比例控制20-939
1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概述20-939
1.1电液比例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及特点20-939
1.2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20-942
1.3电液比例阀体系的发展与应用特点20-942
1.4国内生产或销售的电液比例阀20-943
2电液比例控制元件20-945
2.1电-机械转换器20-945
2.1.1常用电-机械转换器简要比较20-945
2.1.2比例电磁铁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20-946
2.1.3比例阀用电磁铁基本参数(摘自JB/T 12396—2015)20-949
2.1.4比例阀用电磁铁正常使用、安装和运输条件(摘自JB/T 12396—2015)20-950
2.2电液比例压力控制阀20-950
2.2.1概述20-950
2.2.2比例溢流阀的若干共性问题20-950
2.2.3电液比例压力阀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20-952
2.2.4典型比例压力阀的主要性能指标20-959
2.2.5电液比例压力阀的性能20-959
2.3电液比例流量控制阀20-962
2.3.1电液比例流量控制的分类20-962
2.3.2由节流型转变为调速型的基本途径20-962
2.3.3电液比例流量控制阀的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20-963
2.3.4电液比例流量控制阀的性能20-967
2.3.5节流阀的特性20-967
2.3.6流量阀的特性20-968
2.3.7二通与三通流量阀工作原理与能耗对比20-970
2.3.8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20-972
2.4电液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阀20-972
2.4.1比例方向节流阀特性与选用20-973
2.4.2比例方向流量阀特性20-976
2.5比例多路阀20-979
2.5.1概述20-979
2.5.2六通多路阀的微调特性20-979
2.5.3四通多路阀的负载补偿与负载适应20-981
2.6电液比例方向流量控制阀典型结构及工作原理20-983
2.7伺服比例阀20-987
2.7.1从比例阀到伺服比例阀20-987
2.7.2伺服比例阀20-987
2.7.3伺服比例阀产品特性示例20-989
2.8电液比例容积控制20-992
2.8.1变量泵的基本类型20-992
2.8.2基本电液变量泵的原理与特点20-992
2.8.3应用示例塑料注射机系统20-994
2.9电控器20-996
2.9.1电控器的基本构成20-996
2.9.2电控器的关键环节及其功能20-997
2.9.3两类基本放大器20-999
2.9.4放大器的设定信号选择20-999
2.9.5闭环比例放大器20-1000
2.10数字比例控制器及电液轴控制器20-1000
2.10.1数字技术在电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技术优势20-1000
2.10.2数字比例控制器20-1001
2.10.3电液轴控制器20-1004
3电液比例压力、流量控制回路及系统20-1010
3.1电液比例压力控制回路及系统20-1010
3.2电液比例流量控制回路及系统20-1014
4电液控制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20-1019
4.1三大类系统的界定20-1019
4.2比例系统的合理考虑20-1019
4.3比例节流阀系统的设计示例20-1019
5比例阀用电磁铁试验(摘自JB/T 12396—2015)20-1022
第10章液压伺服控制20-1027
1控制参数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1027
2液压伺服控制技术概述20-1028
2.1液压控制系统与液压传动系统的比较20-1028
2.2电液伺服系统与电液比例系统的比较20-1029
2.3液压伺服系统的组成及分类20-1029
2.4液压伺服系统的几个重要概念20-1030
2.5液压伺服系统的基本特性20-1030
2.6液压伺服系统的优点、难点及应用20-1031
3液压伺服控制元件、液压伺服动力元件、伺服阀20-1032
3.1液压伺服控制元件20-1032
3.1.1液压控制元件概述20-1032
3.1.2滑阀20-1034
3.1.3喷嘴挡板阀20-1040
3.1.4射流管阀和射流偏转板阀20-1043
3.2液压伺服动力元件20-1046
3.2.1液压动力元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0-1046
3.2.2液压动力元件的静态特性及其负载匹配20-1046
3.2.3液压动力元件的动态特性20-1049
3.2.4动力元件的参数选择与计算20-1062
3.3伺服阀20-1063
3.3.1伺服阀的组成及分类20-1063
3.3.2典型伺服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0-1065
3.3.3双喷嘴挡板伺服阀的典型结构及主要特征20-1069
3.3.4伺服阀的特性及性能参数20-1071
3.3.5国内生产和销售的电液伺服阀产品系列总览20-1076
3.3.6伺服阀的选择、使用及维护20-1077
4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计算20-1078
4.1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20-1078
4.1.1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20-1078
4.1.2电液速度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20-1083
4.1.3电液力(压力)伺服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0-1086
4.1.4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步骤20-1092
4.2机液伺服系统的设计计算20-1096
4.2.1机液伺服系统的类型及应用20-1096
4.2.2机液伺服机构的分析与设计20-1100
4.3电液伺服油源的分析与设计20-1101
4.3.1对液压伺服油源的要求20-1101
4.3.2液压伺服油源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0-1102
4.3.3液压伺服油源的参数选择20-1102
4.3.4液压伺服油源特性分析20-1103
5伺服液压缸的设计计算20-1105
5.1伺服液压缸与传动液压缸的区别20-1105
5.2伺服液压缸的设计步骤20-1105
5.3伺服液压缸的设计要点20-1106
6伺服液压缸产品20-1107
6.1国内生产的伺服液压缸20-1107
6.1.1优瑞纳斯的US系列伺服液压缸20-1107
6.1.2海德科液压公司伺服液压缸20-1108
6.1.3JBS系列伺服液压缸20-1110
6.2国外生产的伺服液压缸20-1111
6.2.1力士乐(REXROTH)伺服液压缸20-1111
6.2.2MOOG伺服液压缸20-1112
6.2.3M085系列伺服液压缸20-1113
6.2.4阿托斯(Atos)伺服液压缸20-1114
7电控液压泵、比例/伺服控制液压缸、电调制液压控制阀的试验方法20-1117
7.1电控液压泵试验方法(摘自GB/T 23253—2009)20-1117
7.2比例/伺服控制液压缸的试验方法(摘自GB/T 32216—2015)20-1125
7.3电调制液压控制阀的试验方法20-1129
7.3.1四通方向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摘自GB/T 15623.1—2018)20-1129
7.3.2三通方向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摘自GB/T 15623.2—2017)20-1143
7.3.3压力控制阀试验方法(摘自GB/T 15623.3—2022)20-1156
8液压伺服系统设计实例20-1170
8.1液压压下系统的功能及控制原理20-1170
8.2设计任务及控制要求20-1172
8.3APC系统的控制模式及工作参数的计算20-1173
8.4APC系统的数学模型20-1175
9液压伺服系统的全面污染控制20-1177
9.1伺服阀的失效模式、后果及失效原因20-1177
9.2伺服阀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20-1178
9.3系统清洁度的推荐等级代号20-1178
9.4过滤系统的设计20-1181
9.5液压元件、液压部件(装置)及管道的污染控制20-1183
9.6系统的循环冲洗20-1184
9.7过滤系统的日常检查及清洁度检验20-1184
10液压伺服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测试20-1185
11控制系统的工具软件MATLAB及其在仿真中的应用20-1186
11.1MATLAB仿真工具软件简介20-1186
11.2液压控制系统位置自动控制(APC)仿真实例20-1187
11.2.1建模步骤20-1187
11.2.2运行及设置20-1189
第11章其他元器件20-1194
1其他元器件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1194
1.1仪器、仪表术语20-1194
1.2过滤、分离、蓄能装置与热交换器术语20-1195
2液压过滤器20-1196
2.1液压过滤器的选择与使用规范(摘自JB/T 12921—2016)20-1196
2.2液压过滤器产品20-1200
3液压蓄能器20-1232
3.1液压蓄能器的种类、特点和用途20-1232
3.2液压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20-1234
3.3液压蓄能器的计算20-1236
3.3.1蓄能用的液压蓄能器的计算20-1236
3.3.2其他用途液压蓄能器总容积V0 的计算20-1240
3.3.3重锤式液压蓄能器设计计算20-1241
3.3.4非隔离式液压蓄能器计算20-1243
3.4液压蓄能器的选择20-1243
3.5液压蓄能器产品及附件20-1244
4热交换器20-1250
4.1加热器20-1250
4.2冷却器20-1251
4.2.1冷却器的用途20-1251
4.2.2冷却器的种类和特点20-1251
4.2.3常用冷却回路的型式和特点20-1252
4.2.4冷却器的计算20-1252
4.2.5冷却器的选择20-1253
4.2.6冷却器的产品性能及规格尺寸20-1254
4.2.7冷却器用电磁水阀20-1264
5温度仪表20-1264
5.1温度表(计)20-1264
5.1.1WS※型双金属温度计20-1264
5.1.2WTZ型温度计20-1265
5.2WTYK型压力式温度控制器20-1266
5.3WZ※型温度传感器20-1266
6压力仪表20-1268
6.1Y系列压力表20-1268
6.2YTXG型磁感式电接点压力表20-1269
6.3Y※TZ型远程压力表20-1271
6.4BT型压力表20-1272
6.5压力表开关20-1273
6.5.1AF6型压力表开关20-1273
6.5.2MS2型六点压力表开关20-1274
6.5.3KF型压力表开关20-1275
6.6测压、排气接头及测压软管20-1275
6.6.1PT型测压排气接头20-1275
6.6.2HF型测压软管20-1276
7通气过滤器20-1277
7.1QUQ型空气滤清器20-1278
7.2EF型空气过滤器20-1278
7.3PFB型增压式空气滤清器20-1279
8液位仪表20-1280
8.1YWZ型液位计20-1280
8.2CYW型液位液温计20-1281
8.3YKZQ型液位控制器20-1282
9流量仪表20-1282
9.1LC12型椭圆齿轮流量计20-1282
9.2LWGY型涡轮流量传感器20-1283
10液压密封件20-1285
10.1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摘自GB/T 3452.1—2005)20-1285
10.2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的抗挤压环(挡环)(摘自GB/T 3452.4—2020)20-1285
10.3往复运动单向密封橡胶密封圈(摘自GB/T 10708.1—2000)20-1285
10.4往复运动双向密封橡胶密封圈(摘自GB/T 10708.2—2000)20-1285
10.5往复运动橡胶防尘密封圈(摘自GB/T 10708.3—2000)20-1286
10.6密封元件为弹性体材料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摘自GB/T 13871.1—2022)20-1286
10.7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同轴密封件(摘自GB/T 15242.1—2017)20-1286
10.8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支承环(摘自GB/T 15242.2—2017)20-1286
10.9重载(S系列)A型柱端用填料密封圈(组合密封垫圈)(摘自GB/T 19674.2—2005)20-1286
10.10聚氨酯活塞往复运动密封圈(摘自GB/T 36520.1—2018)20-1286
10.11聚氨酯活塞杆往复运动密封圈(摘自GB/T 36520.2—2018)20-1286
10.12聚氨酯防尘圈(摘自GB/T 36520.3—2019)20-1286
10.13聚氨酯缸口密封圈(摘自GB/T 36520.4—2019)20-1286
10.14孔用Yx密封圈(摘自JB/ZQ 4264—2006)20-1286
10.15轴用Yx密封圈(摘自JB/ZQ 4265—2006)20-1286
11常用阀门20-1287
11.1高压球阀20-1287
11.1.1YJZQ型高压球阀20-1287
11.1.2Q21N型外螺纹球阀20-1288
11.2JZFS系列高压截止阀20-1288
11.3DD71X型开闭发信器蝶阀20-1291
11.4D71X-16对夹式手动蝶阀20-1291
11.5Q11F-16型低压内螺纹直通式球阀20-1292
12E型减振器20-1292
13KXT型可曲挠橡胶接管20-1293
14电动机、泵钟形罩20-1293
14.1A型圆法兰钟形罩20-1293
14.2矩形法兰钟形罩20-1296
15联轴器20-1297
15.1NL型内齿形弹性联轴器20-1297
15.2LM型梅花形弹性联轴器(摘自GB/T 5272—2017)20-1298
16油箱清洁盖20-1300
16.1FC型油箱清洁盖20-1300
16.2YG型油箱清洁盖20-1301
第12章配管20-1302
1配管术语20-1302
1.1管件与管接头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1302
1.2旋转接头术语(摘自GB/T 41069—2021)20-1303
2液压气动管接头及其相关件公称压力系列20-1304
3管路20-1304
3.1硬管公称外径和软管公称内径系列(摘自GB/T 2351—2021)20-1304
3.2硬管20-1305
3.2.1钢管尺寸与公称压力(摘自GB/T 41354—2022)20-1305
3.2.2金属管路20-1305
3.3软管20-1306
3.3.1织物增强液压型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摘自GB/T 15329—2019)20-1307
3.3.2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橡胶软管和软管组合件(摘自GB/T 3683—2023)20-1309
3.3.3致密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摘自GB/T 39313—2020)20-1311
3.3.4钢丝缠绕增强外覆橡胶液压型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摘自GB/T 10544—2022)20-1313
4管接头20-1315
4.1液压管接头的标识与命名(摘自GB/Z 43075—2023)20-1315
4.2管接头的类型、特点与应用20-1321
4.3O形圈平面密封接头(摘自JB/T 966—2005)20-1323
4.4锥密封焊接式管接头20-1333
4.5卡套式管接头20-1338
4.6扩口式管接头20-1365
4.7液压软管接头20-1380
4.8快换接头20-1383
4.9液压测压接头20-1395
4.9.1非带压连接式测压接头(摘自GB/T 41981.1—2022)20-1395
4.9.2可带压连接式测压接头(摘自GB/T 41981.2—2022)20-1397
4.10旋(回)转接头20-1400
4.11其他管件(法兰)20-1404
4.12螺塞及其弹性体垫圈(摘自GB/T 43077.4—2023)20-1431
5管夹20-1444
5.1钢管夹20-1444
5.2塑料管夹20-1447
5.3管夹装配位置及装配方法(摘自GB/T 37400.11—2019附录A)20-1450
6焊接式液压金属管总成(摘自JB/T 10760—2017)20-1452
7液压软管总成和高温高压液压软管总成20-1457
8液压管接头、液压快换接头、焊接式液压金属管总成和液压软管总成的试验方法20-1492
8.1液压管接头试验方法(摘自GB/T 7939.1—2024)20-1492
8.2液压快换接头试验方法(摘自GB/T 7939.2—2024)20-1497
8.3焊接式液压金属管总成试验方法(摘自JB/T 10760—2017)20-1508
8.4液压软管总成试验方法(摘自GB/T 7939.3—2023)20-1508
第13章油箱、液压泵站和电液推杆20-15131油箱20-1513
1.1流体容器术语(摘自GB/T 17446—2024)20-1513
1.2油箱的用途与分类20-1513
1.3油箱要求20-1514
1.4油箱的容量与计算20-1515
1.5油箱中液压流体的冷却与加热20-1515
1.6油箱渗漏试验20-1517
1.7油箱产品(引进力士乐技术产品)20-1518
2液压泵站20-1520
2.1液压泵站的分类及特点20-1521
2.2BJHD系列液压泵站20-1522
2.3UZ系列微型液压站20-1524
2.4UP液压动力包20-1526
3液压泵站设计运行应注意的问题20-1536
4电液推杆20-1538
4.1电动液压缸20-1538
4.1.1UE系列电动液压缸与系列液压泵技术参数20-1538
4.1.2UEC系列直列式电动液压缸选型方法20-1541
4.1.3UEG系列并列式电动液压缸选型方法20-1543
4.2电液推杆及电液转角器20-1549
4.2.1电液推杆(摘自JB/T 14001—2020)20-1549
4.2.2DYT(B)电液推杆20-1551
4.2.3ZDY电液转角器20-1558
4.2.4有关说明20-1559
第14章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20-1561
1液压系统的安装20-1561
1.1液压元件安装20-1561
1.2管路安装与清洗20-1563
2液压系统的调试20-1569
2.1试压20-1569
2.2调试和试运转20-1570
3液压系统的使用和维护20-1571
3.1液压系统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20-1571
3.2液压系统、元件清洁度等级20-1573
4液压系统及元件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20-1574
4.1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及排除20-1574
4.2液压元件故障诊断及排除20-1579
5液压故障诊断及排除典型案例20-1586
参考文献20-1603
|
內容試閱:
|
第七版前言
《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于1969年出版发行,结束了我国机械设计领域此前没有大型工具书的历史,起到了推动新中国工业技术发展和为祖国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作用。经过50多年的发展,《机械设计手册》已修订六版,累计销售135万套。作为国家级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机械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始终秉持权威实用、内容齐全、简明便查的编写特色。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采用了最新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
《手册》第六版出版发行至今已有9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不断涌现,标准、规范和资料不断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也赋予机械工程全新内涵,给机械设计带来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之下,经过广泛调研、精心策划、精细编校,《手册》第七版将以崭新的面貌与全国广大读者见面。
《手册》第七版主要修订如下。
一、在适应行业新技术发展、提高产品创新设计能力方面
1.新增第22篇“机器人构型与结构设计”,帮助设计人员了解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进一步扩展机械设计理论的应用范围。
2.新增第23篇“智能制造系统与装备”,推动机械设计人员适应我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下新的设计理念、设计场景和设计需求。
3.第3篇新增了“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用”一章,为机械设计人员提供先进的选材理念、思路及材料代用等方面的指导性方法和资料。
4.第12篇新增了摆线行星齿轮传动,谐波传动,面齿轮传动,对构齿轮传动,锥齿轮轮体、支承与装配质量检验,锥齿轮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等内容,以适应齿轮传动新技术发展。
5.第16篇新增了减速器传动比优化分配数学建模,减速器的系列化、模块化,双圆弧人字齿减速器,机器人用谐波传动减速器,新能源汽车变速器,风电、核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的齿轮箱传动系统设计等内容。
6.第18篇新增了“工程振动控制技术应用实例”,通过23个实例介绍不同场景下振动控制的方法和效果。
7.第19篇新增了“机架现代设计方法”一章,以突出现代设计方法在机架有限元分析和机架结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8.将“液压传动”篇与“液压控制”篇合并成为新的第20篇“液压传动与控制”,完善了液压技术知识体系,新增了液压回路图的绘制规则,液压元件再制造,液压元件、系统及管路污染控制,液压元件和配管、软管总成、液压缸、液压管接头的试验方法等内容。
9.第21篇完善了气动技术知识体系,新增了配管、气动元件和配管试验、典型气动系统及应用等内容。
二、在新产品开发、新型零部件和新材料推广方面
1.各篇介绍了诸多适应技术发展和产业亟需的新型零部件,如永磁联轴器、风电联轴器、钢球限矩联轴器、液压安全联轴器等;活塞缸固定液压离合器、液压离合器-制动器、活塞缸气压离合器等;石墨滑动轴承、液体动压轴承、UCF型带座外球面球轴承、长弧面滚子轴承、滚柱交叉导轨副等;不锈弹簧钢丝、高应力液压件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等。
2.在采用新材料方面,充实了钛合金相关内容,新增了3D打印PLA生物降解材料、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碳纳米管材料及特性等内容。
三、在贯彻新标准方面
各篇均全面更新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资料。
为适应数字化阅读需求,方便读者学习和查阅《手册》内容,本版修订同步推出了《机械设计手册》网络版,欢迎购买使用。
值此《机械设计手册》第七版出版之际,向参加各版编撰和审稿的单位和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一直以来陪伴《手册》成长的读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加之《手册》内容体系庞大,修订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恳请广大读者继续给以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