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域流量: 超级变现,引爆流量营销
》
售價:NT$
398.0

《
砂女(安部公房作品系列)
》
售價:NT$
214.0

《
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传奇 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
售價:NT$
398.0

《
中国的毒蘑菇
》
售價:NT$
1428.0

《
漫步时光 治愈系钢笔淡彩绘制技法
》
售價:NT$
509.0

《
长安之春(典藏版)
》
售價:NT$
403.0

《
精读(畅销书《精进》作者采铜重磅新作,助你掌握AI不具备的精读能力 )
》
售價:NT$
305.0

《
排爆组遭遇自旋(第165届直木奖得主佐藤究首次引进国内! 推理×科幻×怪物 )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薄膜晶体管材料与技术》是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先进功能材料与技术”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归纳薄膜晶体管(TFT)材料、器件及制备技术,总结和梳理TFT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器件物理、工艺原理以及实际应用设计原理,进一步提出新见解,为TFT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参考。本书以TFT半导体材料作为主线,无机和有机材料相结合、材料与器件相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经典理论与最新前沿理论相结合,涵盖了TFT的相关理论、研究方向和最新进展。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信息类、微电子类、光电工程类、功能材料类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适用于显示领域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籍。
|
關於作者: |
兰林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和显示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固定成员;并担任国际信息显示协会(北京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委员,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国际期刊Materials编委。长期从事薄膜晶体管及显示技术的研究,开发了高迁移率、高稳定性的稀土掺杂氧化物半导体(Ln-Oxide),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基于氧化物TFT的柔性AMOLED彩色显示屏,Ln-Oxide成功实现了驱动柔性显示、透明显示、高分辨率显示等。自主研发的Ln-Oxide把迁移率和稳定性提高至国际领先水平,其靶材制备也已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产线用的氧化物半导体靶材需从国外进口的局面,实现从材料设计到制备全套国产替代。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8)、中国光学科技奖三等奖(2019)、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科技奖(2020)。在薄膜晶体管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被引用3000多次。获授权发明专利30多件(含美国专利6件)。
|
目錄:
|
1 绪论 001
1.1 薄膜晶体管简介 001
1.2 薄膜晶体管发展的历史脉络 002
1.3 薄膜晶体管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004
1.4 本书的架构及特色 005
习题 006
2 薄膜晶体管工作原理和相关功能材料 007
2.1 薄膜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电学特性 007
2.1.1 薄膜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008
2.1.2 薄膜晶体管电学特性曲线 008
2.1.3 薄膜晶体管的主要性能参数 010
2.1.4 薄膜晶体管的稳定性 013
2.2 薄膜晶体管的结构及分类比较 015
2.2.1 顶栅结构 015
2.2.2 底栅结构 015
2.2.3 双栅及其他结构 016
2.3 薄膜晶体管的主要功能材料及分类 016
2.3.1 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材料分类比较 017
2.3.2 薄膜晶体管的介电材料 018
2.3.3 薄膜晶体管的电极材料 028
习题 030
3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 031
3.1 非晶硅材料 031
3.1.1 材料结构 031
3.1.2 氢钝化 035
3.1.3 掺杂 036
3.1.4 输运机理 037
3.2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器件 040
3.2.1 器件结构 040
3.2.2 器件特性 041
3.3 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器件稳定性 044
3.3.1 偏压稳定性 045
3.3.2 热稳定性 048
习题 049
4 多晶硅薄膜晶体管 050
4.1 多晶硅材料 050
4.1.1 材料结构 050
4.1.2 晶化技术 053
4.1.3 掺杂 057
4.1.4 输运机理 059
4.2 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器件 063
4.2.1 器件结构 063
4.2.2 器件特性 064
4.3 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器件稳定性 068
4.3.1 自加热效应 068
4.3.2 热载流子效应 069
习题 070
5 有机薄膜晶体管 071
5.1 有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传导机制及分子设计基本原理 071
5.1.1 有机半导体的分子轨道结构 071
5.1.2 有机半导体的载流子形成机制 075
5.1.3 有机半导体分子间载流子输运机制 077
5.1.4 有机半导体的分子设计基本理论 077
5.2 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分类 079
5.2.1 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 080
5.2.2 聚合物半导体材料 085
5.3 有机薄膜晶体管的界面工程 090
5.3.1 栅绝缘层/有机半导体层界面工程 090
5.3.2 有机半导体层/源漏电极界面工程 093
习题 095
6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096
6.1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概述 096
6.1.1 历史及发展阶段 096
6.1.2 优点和挑战 097
6.1.3 应用进展 098
6.2 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设计理论及载流子传导机制 099
6.2.1 氧化物半导体的基体元素及电子结构特征 099
6.2.2 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设计理论 101
6.2.3 氧化物半导体的缺陷杂质化学以及载流子形成机理 106
6.2.4 氧化物半导体的载流子传导机制 109
6.2.5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稳定性 112
6.3 高迁移率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和器件设计原理 118
6.3.1 高迁移率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设计 118
6.3.2 高迁移率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 制备工艺设计 119
6.3.3 高迁移率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器件结构设计 123
6.4 p型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设计 126
6.4.1 O2p与填满的d轨道杂化对价带的调制 127
6.4.2 O2p与填满的ns2轨道杂化对价带的调制 127
6.4.3 宽带隙非氧化物半导体——卤化铜 128
6.5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效应及三维集成电路应用 129
6.5.1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效应 129
6.5.2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在三维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132
习题 133
7 基于新型半导体的薄膜晶体管 135
7.1 一维半导体材料及其薄膜晶体管 135
7.1.1 碳纳米管及其薄膜晶体管 135
7.1.2 氧化物半导体纳米线及其薄膜晶体管 137
7.2 二维半导体材料及其薄膜晶体管 140
7.2.1 石墨烯及其薄膜晶体管 141
7.2.2 过渡金属二硫族化物及其薄膜晶体管 142
7.3 钙钛矿半导体材料及其薄膜晶体管 144
7.4 新型半导体材料及薄膜晶体管的未来发展方向 145
习题 146
8 薄膜晶体管在显示中的应用 147
8.1 显示基本概念 148
8.2 TFT LCD显示 152
8.2.1 像素电路 153
8.2.2 阵列驱动 156
8.2.3 阵列工程 158
8.2.4 彩膜、成盒和模组工程 163
8.3 AMOLED显示 167
8.3.1 2T1C像素电路 167
8.3.2 LTPS AMOLED像素电路 170
8.3.3 LTPO AMOLED像素电路 175
8.3.4 基于一次锁存驱动架构的AMOLED像素电路 178
8.3.5 AMOLED工艺集成技术 181
8.3.6 柔性AMOLED技术 182
8.3.7 OLED排布 183
8.4 Micro-LED显示 186
8.4.1 PWM驱动 187
8.4.2 数字PWM驱动电路 188
8.4.3 模拟PWM驱动电路 189
8.5 行驱动电路 193
8.5.1 移位寄存器 195
8.5.2 非晶硅TFT行驱动电路 196
8.5.3 非晶氧化物TFT行驱动电路 197
8.5.4 低温多晶硅行驱动电路 200
习题 201
9 薄膜晶体管的新应用及未来展望 203
9.1 TFT在传感中的应用 203
9.1.1 生物传感 203
9.1.2 气体液体传感 205
9.1.3 触觉传感 206
9.2 人工突触及类脑计算 207
9.3 TFT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208
9.3.1 非易失性存储 209
9.3.2 易失性存储 209
9.4 TFT在光电探测中的应用 210
9.5 TFT在超声波指纹识别中的应用 212
9.6 未来展望 212
习题 213
参考文献 214
|
內容試閱:
|
新型显示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日新月异,从业人员众多。显示产业也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带动力和辐射力极强。总书记在2022年《求是》杂志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提出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新型显示等技术创新和应用。目前,我国显示产业规模与出货面积均跃升至全球第一,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显示屏中,薄膜晶体管(TFT)是用以控制每一个像素选址及亮度的有源开关器件,是显示屏实现图像视频显示的关键部件。TFT技术是显示面板的共性关键技术,随着显示屏往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更低能耗等方向不断发展,其对TFT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显示领域的应用外,TFT技术还应用于传感、光电探测、射频识别、类脑计算、神经突触等诸多领域。因此,TFT技术的突破对整个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从基础理论出发,对材料、器件、驱动设计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才能加快该领域的发展。
于2023年发出的关于组织开展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的重要作用,着力破解战略性新兴领域高等教育教材整体规划性不强、部分内容陈旧、更新迭代速度慢等问题,加快建设体现时代精神、融汇产学共识、凸显数字赋能、具有战略性新兴领域特色的高等教育专业教材体系,牵引带动相关领域核心课程、重点实践项目、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薄膜晶体管材料与技术属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领域,它是材料学科与电子信息学科的交叉。《薄膜晶体管材料与技术》是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先进功能材料与技术”系列教材之一。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对材料类和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了课程体系。因此,编写一本串联薄膜晶体管材料与技术整个范围、梳理不同材料与技术之间的理论联系、结合各方向最新的研究进展归纳最新理论体系的书籍尤其必要。本书将兼顾材料、器件、制备工艺,综合梳理材料和器件两条理论体系。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薄膜晶体管材料、器件、工艺、显示驱动等方面,既包含产业界成熟的技术,也包含正在发展的技术。除了传统的非晶硅和多晶硅TFT,还将重点关注氧化物半导体TFT、有机半导体TFT、一维半导体(如碳纳米管等)TFT、二维半导体(如石墨烯、二硫化钼等)TFT以及钙钛矿半导体TFT等,反映TFT的最新进展,这也是与现有教材的显著差异。在薄膜晶体管相关技术上,除了传统的TFT LCD技术外,将重点关注当前主流显示技术AMOLED驱动技术和下一代的显示技术Micro-LED驱动技术。为迎合双碳经济的发展需求,本书还将介绍薄膜晶体管应用中的低功耗技术。读者既可以掌握成熟制程的知识,也可以了解正在发展的相关技术,从而对薄膜晶体管材料与技术有全面的了解。
本书的两位编者是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固定成员,也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长期从事薄膜电子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TFT技术与应用、显示器件驱动技术、印刷显示材料与技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相关课程,在该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在团队办有功能材料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获批光电材料与器件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广东省柔性OLED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器件制备与集成研究技术平台涉及材料、器件、工艺、系统集成以及显示效果评价等显示链条,具有深厚的科研积累,为教材写作提供有力支撑。本书编写的分工如下:兰林锋编写第1、2、5、6、7、9章,吴为敬编写第3、4、8章。编写过程力求充分反映我们对薄膜晶体管材料与技术的理解,尽量做到概念清晰,易于理解。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彭俊彪教授的全程指导,也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与马於光院士、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袁广才博士、北京大学张盛东教授、复旦大学张群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范楼珍教授的指导。作者学习并参考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诸多著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薄膜晶体管材料与技术领域涉及材料众多,器件物理机制复杂,相关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加之编者的水平有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