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群数学家分蛋糕:提升逻辑力的100道谜题
》
售價:NT$
281.0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NT$
30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NT$
281.0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內容簡介: |
《史铁生作品全编(增订版)》共十卷,在2018年初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发现的史铁生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说、所做的访谈和写于八十年代的创作谈,并在广泛收集资料、爬梳甄核的基础上对史铁生生平和创作年表做了重要的订正和补充。史铁生离开我们十四年了,但是阅读他的人有增无已。《史铁生作品全编(增订版)》既有深受普通大众和青少年喜爱的《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美文名章,也有《务虚笔记》等深邃长篇,并附有史铁生生平和写作的完备资料,是了解和研究史铁生的*最好书。
......
|
關於作者: |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曾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短篇小说集《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扶轮问路》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长篇随笔《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及华语传媒大奖 2002年年度杰出成就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他的肝脏捐献给了一位需要的病人,移植手术成功。
|
目錄:
|
《史铁生作品全编(增订版)》共10卷。
第1卷: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第2卷: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
第3卷:中短篇小说(1978—1984);
第4卷:中短篇小说(1985—1987);
第5卷:中短篇小说(1988—2000);
第6卷:散文随笔;
第7卷:创作谈、评论(序跋)、书信;
第8卷:《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
第9卷: 《扶轮问路》《我,或者“我”》;
第10卷:剧本、访谈与对话(附《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史铁生研究资料要目》)。
|
內容試閱:
|
初版编辑说明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2002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后到陕西省延川县插队,1971年因病回京,后双腿瘫痪。1978年开始写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随笔《病隙碎笔》,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在北京逝世。
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于2008年9月出版6卷本《中国当代作家系列·史铁生》,2011年4月增编为7卷本《史铁生作品系列(纪念版)》。《史铁生作品全编》以以上两个版本为基础,又编入近年收集整理的史铁生遗作,以及他生前未曾发表或发表过而未曾收入文集的作品,并对所有文字进行了校订。
(卷目略)
除长篇小说外,作品集《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扶轮问路》《我,或者“我”》保持原书的编辑体例;其他作品按体裁分类编排,以写作或发表的时间先后排序。卷序的排定,长篇小说在前,其余以各体裁第一篇作品的发表时间或作品集的出版时间先后排序,剧本及访谈与对话编为末卷。文章篇末标注的时间,或为写作时间,或为发表时间,均从原稿,不做统一。
剧本写作是史铁生文学创作的重要部分,他早年创作的电影剧本,一直以为佚失,这次有幸寻得;与友人和媒体的对话访谈,是了解史铁生思想、生活和创作的宝贵资料,一并收入,只在体例上做了必要的处理。附录《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史铁生研究资料要目》,虽未尽善尽美,毕竟可以为读者了解和研究史铁生及其作品提供些许便利。为方便查阅,书末还附有全书的目录索引。
《史铁生作品全编》是迄今收入作品最全的史铁生文集,因命名为“全编”。由于视野和水平所限,不全、不足在所难免。我们将继续关注史铁生作品的收集整理,听取读者和专家的批评建议,使本书不断完善,以副“全编”之名。
谨向在史铁生作品搜集和相关资料整理过程中付出辛劳的同道致以谢意。
2016年4月
增订版说明
《史铁生作品全编》(10卷)出版八年以来,备受读者关注,多次加印以满足需求。
此次再版,增补新近发现的史铁生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说、所做的访谈,和写于八十年代的创作谈,并对史铁生生平和创作年表做了重要的订正和补充。对于一部作家作品全编,这些增订极有意义。
十四年前,史铁生离开了我们,但是阅读他的人有增无已。从成年人到中小学生、从专业人士到普通百姓,对史铁生的作品各有所爱、从中各有所得。作为编者,能在茫茫书海中为读者搭一座桥,让他们和史铁生相见相知,深感欣慰。
2024年11月
夏日将尽,阳光悄然走进屋里,所有随它移动的影子都似陷入了回忆。那时在远处,在北方的天边,远得近乎抽象的地方,仔细听,会有些极细微的骚动正仿佛站成一排,拉开一线,嗡嗡嘤嘤跃跃欲试,那就是最初的秋风,是秋风正在起程。
近处的一切都还没有什么变化。人们都还穿着短衫,摇着蒲扇,暑气未消草木也还是一片葱茏。惟昆虫们似有觉察,迫于秋天的临近,低吟高唱不舍昼夜。
在随后的日子里,你继续听,远方的声音逐日地将有所不同:像在跳跃,或是谈笑,舒然坦荡阔步而行,仿佛歧路相遇时的寒暄问候,然后同赴一个约会。秋风,绝非肃杀之气,那是一群成长着的魂灵,成长着,由远而近一路壮大。
秋风的行进不可阻挡,逼迫得太阳也收敛了它的宠溺,于是乎草枯叶败落木萧萧,所有的躯体都随之枯弱了,所有的肉身都遇到了麻烦。强大的本能,天赋的才华,旺盛的精力,张狂的欲望和意志,都不得不放弃了以往的自负,以往的自负顷刻间都有了疑问。心魂从而被凸显出来。
秋天,是写作的季节。
一直到冬天。
呢喃的絮语代替了疯狂的摇滚,流浪的人从哪儿出发又回到了哪儿。
天与地,山和水,以至人的心里,都在秋风凛然的脚步下变得空阔、安闲。
落叶飘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