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帝都绘“图解世界文化遗产”三部曲(长城、中轴线、大运河)

書城自編碼: 409963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科普讀物百科知識
作者: 帝都绘工作室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33736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盒装

售價:NT$ 185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NT$ 403.0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NT$ 265.0
诗词串起中国史:按照朝代顺序用诗词串起一部中国通史。
《 诗词串起中国史:按照朝代顺序用诗词串起一部中国通史。 》

售價:NT$ 1224.0
知宋·宋代之交通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NT$ 403.0
知宋·宋代之君主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NT$ 454.0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民国时期京剧名伶专集汇编(全4册) 》

售價:NT$ 20298.0
创建教练文化:十字路口的组织升级
《 创建教练文化:十字路口的组织升级 》

售價:NT$ 347.0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量子力学 恩利克·费米 》

售價:NT$ 245.0

編輯推薦:
帝都绘工作室耗费近十年创作,将凝固的历史变成跃动的知识图谱!107个信息可视化专题,解码中华文明地标。33个长城专题×39个中轴线专题×35个大运河专题,总共107个信息可视化专题带您穿越时空,高密度呈现历史的细节,见证文明地标如何塑造中国历史!潮流式阅读体验,让历史不再晦涩,让文明触手可及。突破传统历史书刻板印象,打造“看得见的知识”,每本书都是一座可捧在手中的文化遗产体验馆,随手一拍就是信息量满满的朋友圈创意大片。全家共享的文化课堂。硬核与创意碰撞,全书用生动的“画”配以精炼文字,解读硬核知识、开拓认知边界,满足全家人对中华文明地标的好奇心。附赠定制行李牌!既是旅行实用配件,更是艺术感拉满的收藏级文创,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文化巡礼!
內容簡介:
读懂中华文明的DNA,从这套书开始!帝都绘工作室耗费近十年创作《长城绘》《中轴线》《大运河》,以107个颠覆认知的信息可视化专题,将凝固的历史变成跃动的知识图谱。
全书用年轻化的视觉语言解构三大世界遗产——长城不只是砖石堆砌的军事工程,中轴线暗藏深厚的东方智慧,大运河更是一部生动的中国人生活百科。每翻一页都像开启时空盲盒,硬核历史与创意设计碰撞出火花,让读者在炫酷的图解中,完成一场沉浸式中华文明漫游。

《长城绘》:
解构时间与空间,高密度呈现万里长城文明史。
荣获2019年“中国好书”奖。
本书以“奇迹、墙垣、前线、家园、图腾、文物”六个关键词为出发点,将中外研究长城的学术成果和著作整合为33个信息可视化专题,从长城的历史、地理、建筑、文化、军事、生态和保护等多个维度对长城进行了深入的呈现和解读。让我们得以深入了解中国现存的共40000余里长城的历史和现状,理解长城这一世界建筑奇迹对于中国人的情感和文化意义。
《中轴线》:
7.8千米,云游北京700余年时空。
获得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
一本从历史到现代,从建筑到规划,从文化到生活,多角度梳理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建筑和艺术美学等特质的可视化百科。全书共分3个章节,分别讲述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历史、建筑发展和生活文化。通过将大量的文献、论文进行梳理、加工,共汇集成39个主题,古今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尽在其中。
《大运河:发现、传承流动的文化》:
3200千米黄金水道连接中国南北,一条大运河就是一部中国人的生活百科。
这本书以“探索大运河”为思路,结合多元信息,建构大运河的知识图解。内文每一页的标题就是该页信息的提炼,读者通过阅读便能快速理解和检索全书内容,进而整体地了解大运河,获得关于大运河是什么、如何开凿、如何使用、如何保护等相关知识,发现大运河沿线丰富的生活场景与人文风韵。
關於作者:
帝都绘工作室
成立于2016年5月,是一个年轻的根植于北京的设计创意团队,致力于关于城市的研究、设计和公众传播。工作室的项目涵盖信息可视化设计、城市研究、空间设计、绘本制作及城市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帝都绘希望通过信息设计探究并解释城市与建筑,让更多人认识并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已出版作品《长城绘》《中轴线》《京城绘:山川风物》《大运河:发现、传承流动的文化》等。
目錄
《长城绘》
推荐序
关于长城的快速问答
奇迹
长城在哪里
长城有多长
长城沿线
修还是不修,这是个问题
千年城事
墙垣
观察长城
为长城选址
筑造长城的材料
多种多样的墙
敌台知多少
天下第一
既要坚固,也要美观
前线
一堵墙并不够
长城统帅代表大会
十万大军
攻与防
烽火密码
长城之战
家园
长城脚下的城乡
互通有无
守卫、生产两不误
当代长城的发展
长城动物园
图腾
长城见证中华民族
诗词印象
100个长城牌
What a great wall!
文物
破坏长城
保卫长城
修之前·俢之后
保护长城,有你有我
长城旅游指南
重温长城
参考资料


《中轴线》
前言
中轴线上的城市
缘起
演化
功能
倾斜
偏移
几何
对称
色彩
埋藏
比较
延伸
中轴线上的建筑
城门
宫殿
行政
礼仪
宗教
牌楼
文教
住宅
工商
金融
娱乐
亭榭
服务
交通
中轴线上的生活
修建
买卖
吃喝
游玩
出行
学习
运动
表演
祭祀
破坏
着火
保护
种植
传说
参考资料

《大运河》
一河通南北
看,这就是中国大运河!
它很古老,足足修建了两千多年 04它很长,在世界运河中排第一!
它北起北京
流经天津,穿越海河
向南途经沧州
在临清分支
擦过山东丘陵,至济宁
巧过黄淮,入淮安
下扬州,跨长江
转江南,绕苏州
直抵钱塘江畔的杭州
隋唐时期,它还西接开封和洛阳
大运河所到之处,生长出无数城镇
它是中国古代真正的交通大动脉
也和其他伟大工程一样,成为了舆论焦点……
看过这么多大运河的地图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连起来看!


一河兴土木
修筑大运河,凝聚了无数人的劳动和智慧
解决了很多工程难题,比如:怎么顺利行船?
怎么获得水源?
怎么翻越制高点?
怎么穿越黄河?
怎么确保运河两岸的畅通?
有了这些保障,来往船只才能在运河上穿梭
修运河不容易,想知道水利工程背后有什么故事?

一河运万物
最初,大运河为战争而生
之后逐渐成为运输漕粮的要道
时间久了,大运河上运的物品越来越多
一套高效的商贸运输系统逐渐形成
除了运货,大运河还运送了数不清的旅客
作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
传播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精神信仰……
大运河上的旅客来来往往,想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吗?

一河亘古今
在古代,大运河曾被无数人守护
近代以来,它经历了剧烈的变迁
幸好,人们重新认识到了它的价值
这条世界级的宝藏路线,等待你去探索!
大运河上有众多的隐藏宝藏,你知道它们在哪里吗?
参考资料
內容試閱
《长城绘》文摘
推荐序
——单霁翔
6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邀请我为《长城绘》写推荐序,拿到书后细细翻阅,感慨良多。早在国家文物局任职期间,我便主持了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深知长城资源的调查与认定情况之复杂,任务之艰辛,是世界未有之先例。就在2011年启动认定工作后不久,我调离国家文物局,前往故宫博物院就职。八年过去,往事仍历历在目。
作为同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故宫和长城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长城历史悠久,体量巨大,分布范围广。如果说故宫在地图上是一个点,那长城就是一条线,层层守护中华传统文化的线。但这条线并不是阻隔,而是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窗口,是建筑、艺术、文化意识的展现。它就像是一根长长的线将所经之处的一片片区域联系在了一起,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以长城为中心的独特的长城文化。
长城的功能从古至今一直在变化,它既是军事防御工程、又是居住屯垦的区域,还是经济往来的中心,如今的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旅游文化景区、是民族精神载体。因此我们对长城的认识也不能局限于过去,更要着眼当下、放眼未来!
……
长城的历史和现状,一两节课说不清、三四本书讲不完,纷繁浩杂的信息分布在历朝历代的各类文献中。如何让公众更加方便地了解长城,将“高冷”的长城保护转变为“接地气”的公众参与活动,成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都在思考的问题。2019年,《长城绘》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一群热心长城保护、专注于图解科普的年轻人手中诞生了。
《长城绘》是一本非常有诚意的作品,信息丰富、绘图严谨,立足于长城的基本情况,系统地梳理了长城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民族、交流、保护、旅游等方方面面的小知识,而且内容信息都是专家组多方论证审核,查阅了众多资料后呈现出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长城小百科。

……

《中轴线》文摘
前言
“中轴线”本是一个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领域的术语,但很早就“破圈”了。如果你生活在北京,相信这个词早已在你的眼前、耳边出现过很多很多次——无论是从报纸、电视上的报道,还是博物馆、艺术馆的展览和活动,还是交谈的话题……近些年,得益于正在推进中的“申遗”工作,中轴线这个词出现得更加频繁了,这或许是我们详细解剖它的一次好时机。
作为一本关于中轴线的“进阶”科普读物——就像帝都绘以往的很多作品一样——这本书希望通过图解的方式为你呈现有关中轴线那些不怎么为人所知的侧面。在本书形式迥异的三个章节里(你甚至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套书的上、中、下册),你可以从三个截然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条中轴线:
第一个视角是“城市”。是的!我们邀请你先不要一下子就关注中轴线上那些引人注目的房子,而是往后退一点,看看中轴线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具体来说,你将在这一章中,通过11张地图,了解中轴线的形成、特点和对城市的塑造作用。
紧接着,第二个视角就是“建筑”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天安门、故宫、钟鼓楼等建筑家喻户晓,但我们更希望为你呈现一个更全面的中轴线建筑图鉴。我们一共绘制了二百五十多座中轴线上的建筑,从中你会发现,中轴线不仅有正统和传承,还有多元和创新。
最后一个视角是“生活”。北京的中轴线无疑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但同时它也是一个鲜活的舞台,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事件在中轴线上演,无数的人物在这条线上留下了他们的故事,这一章节讲的正是这些故事。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本书,不难发现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书中真的藏着一条轴线!从封面延伸至封底。因为北京中轴线是南北向的,为了突出这种延伸感,本书采用了上下翻页的方式,每一个对页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不妨尝试沿着这条线,一口气把书读完吧!
你会发现,这本书所展现的知识多少有点儿“专业”,能够把整本书完全读明白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这对于创作这本书的我们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北京中轴线穿越了近800年的历史,关于北京中轴线,很多知识和资料已经残缺不全,出现了很多未解的谜团。这本书并不会为你揭开有关中轴线的所有真相,但我们希望他能够激发起你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更多关于这条轴线的奥秘。

帝都绘工作室

……

《大运河》文摘
创作这本书时,我们在想什么
经过一年半的创作,《大运河》终于和你见面了!这是帝都绘工作室继《长城绘》和《中轴线》之后,创作的第三本关于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的图解书。
相较于长城和北京中轴线,大运河的知名度似乎要低一点,在很多人的眼里,大运河“不过是一条挖的时间足够久、长度足够长的河”。的确,在这本书的创作初期,我们对它的认识也不过如此。相较于早已成为中国国家符号的长城以及2024年7月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尽管大运河流经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滋养了超过一亿的人口,还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获得的关注一直不如前两者多。不得不说,大运河太低调了,以至于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用一整本书的篇幅去呈现它。
于是我们尝试回到原点,回到大运河最本质的属性——一条交通线路。当我们从这个视角去重新理解大运河时,终于可以慢慢看清楚它的样子了。
如果有人提问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交通工程是什么,或许你一时间想不出对应的答案,但如果把大运河作为这道题目的选项之一,相信没有人会不选择它。自公元前486年开凿,这条纵贯中华大地南北的宏大交通工程历经了从春秋战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诸多历史时期,总修建里程约3200千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大运河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并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超级交通工程往往会对国家地理结构和经济结构起到重要的重塑作用,就像西伯利亚铁路之于俄国(从沙皇俄国到其后的苏联、俄罗斯)一样,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向连通,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并通过浙东运河、广通渠等分支运河及一系列的港口和陆地道路形成一个网络与其他几条大河和陆地干道共同在中国东部形成了一个类似“彐”形(或者“手掌”状)的交通系统,巧妙地将华北、华东、华中的6省、2直辖市乃至更加广阔的地区连成一体。在千年的尺度上,大运河作为沟通中国南北方七大地理单元的枢纽干线及经济主轴,其战略和经济价值一直延续至今。
对于一条交通线路来说,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往往不是线路本身,而是它所串接的一座座城市——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宁、淮安、扬州、镇江、苏州、杭州、宁波、开封……这些城市各具特点,像一颗颗明珠,被大运河串成了一条“闪亮的项链”。除了这些城市,还有更多的城镇因运河通而兴盛,因运河废而衰落。在这些地方,你都能找到运河留下的印迹,即使它并不显眼,甚至十分隐蔽。
虽然被城市抢走了不少风头,但交通线路也有属于自己的华彩段落。大运河是世界航运工程史上的奇观,自然有属于自己的工程杰作。因为大运河流经区域的地形、气候和自然条件不同,在各地面对的工程挑战也不同: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地形起伏大,运河需要集结山泉河湖来补充水源,并巧妙利用高差,通过建造弯道和各类水利设施实现河水的自主流动,保证运河的通航;南方地区河网纵横,运河建设则需要尽可能广泛地借道河流、湖泊来实现水道连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免不了与其他自然河流交汇,堪称挑战的便是要设法穿越富含泥沙、频繁泛滥、时常改道的黄河。
面对种种工程难题,充满智慧的古代工程师们采用了各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将大运河变成了历代水利工程技术成果的“展览现场”,大运河上许多水工设施在当时都是领先世界的,也令现代人赞叹不已。例如北宋时期建造的船闸,它的布局和运用方式已经与近代船闸相差不大,比欧洲船闸早了约400年。明清时期建设的清口枢纽,是集引水、调节、防洪、监测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堪称人类水利技术的杰出范例。仰赖于这些先进的水利设施,大运河得以翻山越岭,穿江过河,流淌千年。只不过,大运河上的这些工程设施体量都太大了,大到以个人视角根本无法看到工程的全貌,反而降低了人们对这一伟大工程的感知。
工程上的成就并不是运河价值的全部,对于任何交通工程而言,线路只是舞台,使用者才是真正的主角。无论是横贯欧洲的东方快车、横穿美国的66号公路还是行驶在日本海滨的江之岛电铁线,每条“出圈”的交通线路上,都承载着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传奇故事。
大运河也是一样,修建它的最初目的是满足中央王朝调集军队以及运输粮草的需要。但除了这些官方用途,大运河还是无数普通人生活的舞台:江浙一带的刺绣匠人们织造的丝织品通过运河售卖;临清砖窑烧制的砖块沿运河运往京城;万千学子每年乘船北上进京赶考。因为借助运河生活和劳作的人太多了,难免会遇到熟悉的身影:李白、苏轼、刘禹锡等人在出游和任职时都曾假道大运河;“旅行专业户”徐霞客更是大运河的“常旅会员”;没有大运河,隋炀帝说不定就不会遇刺……有了这些形形色色依托于运河的人与物,大运河不再是冰冷的工程,而成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与回忆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是流动的,这种“流动”不仅是旅人和物品的运转,更是各地的多元文化在其间的交融。我们现在依然能见到许多与大运河密切相关的文化交流印记:济宁和杭州同名为“竹竿巷”的街道,因徽进京班而在运河沿线派生出的新剧种,还有运河沿线遍布的寺庙和教堂……大运河在地理上和文化上连接了南北方,接通了内陆河道与海上丝绸之路,它对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交流的贡献难以估量。
在百姓眼中,大运河是承载生活的舞台,而在宏观视角,大运河的价值便上升到战略层面了。如何让如此浩大的工程顺利实施、运行,是一道十分考验统治者执政能力的难题。施工人员的组织和调动、漕粮物资的调配和运输、河道淤塞的整治与改造,催生出许多维护和管理运河的制度、机构和岗位,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到了现代,随着航运功能的弱化,如何诠释大运河的文化价值,让这项伟大的交通工程升华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便成为当下的新议题。2005年,大运河的整体保护观念被提出,9年后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有了大型交通工程的身影。
大运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一直在流动、生长。作为服务于社会的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大运河相比于其他文化遗产似乎更具有亲和力,因为它不只代表沉寂的过去,还持续陪伴着沿线市民的现代生活。我们相信,对于一条交通线路而言,使用是最好的保护。或许我们会更珍视那些在博物馆和旅游景区里的文化遗产,而忽视那些就在我们身边、每天还被使用着的文化遗产。但仍有使用价值不正说明文化遗产的状态良好吗?“活古董”与“死文物”,哪个更打动你?
由一条交通线路引发如此多的思考,这大大出乎了我们的预料。我们将这些思考采用信息可视化理念绘制成了图解,希望你在阅读时能够从更多样的角度看到大运河的价值。
不过我们并不满足于只采用传统的图解方式来画大运河,毕竟对于一条交通线路而言,使用者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角,因此我们在策划阶段便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设想——将书分解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与工作室以往出品的图解书类似,我们管它叫“大运河完全指南”,指南中每页的标题起到了提纲和目录的作用,方便你快速检索每一页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则是一张由真实地图经过变形处理而成的“大运河百景图”,它不仅是一张漂亮的画,还是一个游戏棋盘,里面隐藏着许许多多在大运河上真实发生的精彩故事,你在阅读“大运河完全指南”的同时可以慢慢去解锁故事的内容。两个部分的知识含量都很高,但彼此并不重叠,只有全部看完、玩完之后才能感受到更真、更鲜活的大运河!
最后,感谢大运河文化遗产专家陈怡对本书的鼎力支持,她对于大运河的独特理解为我们展现出了一条全新的大运河:感谢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将我们对本书的特别策划完美地付诸实施,并以极高的质量呈现在你的眼前!
不多说了,赶快开始你的大运河之旅吧!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