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NT$
1010.0

《
拥抱自然的孩子:70个深度自然游戏
》
售價:NT$
301.0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售價:NT$
250.0

《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售價:NT$
866.0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NT$
254.0

《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售價:NT$
500.0

《
《营造法原》解读
》
售價:NT$
857.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材料结构分析》内容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固体核磁共振波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多孔材料的气体吸附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子衍射、电子能量损失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穆斯堡尔谱,重点介绍了上述结构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注重将不同分析方法进行对照和关联,并列举了较多材料结构的研究实例。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 X射线粉末衍射 11.1 关于X射线 11.1.1 韧致辐射 11.1.2 特征X射线 21.1.3 X射线的产生——X射线管 31.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1.3 X射线的吸收 41.4 晶体结构基础 51.4.1 布拉维晶格 51.4.2 晶面与晶面指数 71.4.3 晶向指数 81.5 X射线的衍射 91.6 粉末衍射仪法 121.7 粉末XRD谱的定性分析 141.8 衍射强度 161.8.1 一个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强度 161.8.2 一个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强度 171.8.3 一个晶胞对X射线的散射强度 181.8.4 系统消光:点阵消光和结构消光 191.8.5 多重性因子 201.8.6 角因子 211.8.7 吸收因子 221.8.8 温度因子 221.9 XRD谱图的定量分析 221.9.1 物相含量的定量分析 221.9.2 相对结晶度分析 241.9.3 未知物相的指标化 251.9.4 晶胞参数修正 251.9.5 晶粒尺度与衍射峰展宽 271.10 全谱结构拟合法简介 281.11 原位XRD 31本章小结 32第2章 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 332.1 X射线光电子能谱 332.1.1 光电效应——X射线的粒子性 332.1.2 光电离 332.1.3 电子结合能与材料的表面功函数 342.1.4 光电子的逃逸深度——XPS与表面分析 372.1.5 XPS谱仪的基本结构 372.1.6 样品测试要求 382.1.7 认识XPS 谱图 382.1.8 荷电效应与中和 442.1.9 关于结合能的定标问题 442.1.10 化学位移与原子的化学态 462.1.11 定性与定量分析 472.1.12 角分辨技术 492.1.13 深度剖析 502.1.14 XPS 元素成像 502.1.15 XPS 价带谱 512.1.16 紫外光电子能谱 522.1.17 准原位与近常压XPS 532.2 俄歇电子能谱 552.2.1 俄歇效应 552.2.2 电子束激发的俄歇电子 562.2.3 俄歇电子的动能 562.2.4 俄歇电子能谱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582.2.5 认识俄歇电子能谱 582.2.6 定性与定量分析 602.2.7 扫描俄歇微探针 602.2.8 俄歇电子能谱的应用 61本章小结 62第3章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633.1 X射线的吸收 633.1.1 光子与物质作用 633.1.2 X射线吸收系数 643.1.3 吸收边 643.2 X射线吸收谱 663.2.1 初识XAFS谱 663.2.2 XAFS的两个部分:XANES和EXAFS 673.3 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 683.3.1 XANES简介 683.3.2 吸收边与价态 703.3.3 L 吸收边XANES 723.3.4 XANES与XPS的对比 733.3.5 扫描透射X 射线显微分析 743.4 扩展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753.4.1 EXAFS简介 753.4.2 EXAFS中吸收系数振荡的物理内涵 763.4.3 EXAFS的定量分析 793.4.4 傅里叶变换——径向结构函数 823.4.5 EXAFS 数据处理分析 833.4.6 小波分析 873.4.7 EXAFS的应用实例 88本章小结 88第4章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 904.1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904.1.1 角动量取向空间量子化 904.1.2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原子磁矩取向的空间量子化 924.1.3 磁场中的核自旋 934.1.4 第一个核磁共振实验 944.1.5 化学位移 954.1.6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 964.2 核磁共振实验的基本物理过程 964.2.1 核磁共振谱仪 964.2.2 核自旋磁化的**力学模型 974.2.3 旋转坐标系、脉冲宽度和扳转角 994.2.4 自旋-晶格弛豫 1034.2.5 自旋-自旋弛豫 1034.2.6 完成一个*基本的NMR 实验 1044.3 固体中的核自旋相互作用 1044.3.1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1054.3.2 化学位移作用 1074.3.3 核电四极相互作用 1104.4 常用固体核磁共振实验方法 1164.4.1 魔角旋转 1164.4.2 半整数四极核的高分辨粉末谱 1184.4.3 异核去耦技术 1224.4.4 交叉极化 1234.5 固体NMR 的应用实例 124本章小结 128第5章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 1295.1 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295.1.1 电子的自旋、自旋磁矩和朗德因子 1295.1.2 EPR的基本原理 1305.2 电子顺磁共振谱简析 1325.2.1 EPR谱仪 1325.2.2 EPR谱 1335.2.3 超精细相互作用 1345.2.4 自旋捕获 1385.2.5 EPR谱的各向异性与粉末谱 1395.2.6 多自旋体系的零场分裂 1405.3 EPR 谱的应用实例 141本章小结 142第6章 多孔材料的气体吸附技术1436.1 气体分子的吸附 1436.1.1 分子间作用力 1436.1.2 吸附的本质 1446.1.3 气体吸附等温线 1446.2 气体吸附的单层及多层理论模型 1456.2.1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1456.2.2 多分子层吸附等温方程——BET 方程1476.2.3 比表面积的测量 1496.3 气体吸附的过程描述 1506.3.1 物理吸附测量——静态容量法 1506.3.2 介孔中的毛细凝聚 1526.3.3 气体吸附过程静态描述 1536.3.4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1546.3.5 脱附滞后环 1556.4 孔径分布分析 1566.4.1 孔分布分析 1566.4.2 TSE现象 1586.5 多孔材料的氮气吸附应用 160本章小结 162第7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电子衍射 1637.1 TEM 成像原理及基本构造 1637.1.1 用电子束成像 1637.1.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647.1.3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模式 1667.2 电子衍射 1677.2.1 倒易点阵 1687.2.2 共晶带的晶面对应的倒易矢量 1717.2.3 劳厄方程 1727.2.4 埃瓦尔德球 1727.2.5 电子衍射公式 1737.2.6 偏离参量 1747.2.7 电子衍射图样 1757.2.8 选区电子衍射及衍射图样标定 1777.2.9 单晶电子衍射图样标定 1787.2.10 多晶衍射花样 1807.2.11 二次衍射 1817.2.12 高阶劳厄带 1817.3 不同成像模式与衬度成像 1827.4 衍射衬度像 1837.4.1 厚度条纹 1867.4.2 等倾条纹 1877.4.3 晶体缺陷分析 1887.5 高分辨透射电子像与相位衬度 1897.6 扫描透射像 1917.7 透射电子显微镜新技术简介 1937.7.1 iDPC-STEM成像技术 1937.7.2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1947.7.3 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 196本章小结 196第8章 电子能量损失谱 1988.1 电子束的能量损失 1988.1.1 激发声子的能量损失 1988.1.2 低能损失:激发等离激元或激发价电子跃迁 1998.1.3 激发芯能级电子的能量损失 2008.2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能量损失谱仪 2008.3 初识电子能量损失谱 2028.3.1 零损失区 2028.3.2 低能损失区 2028.3.3 高能损失区 2048.4 用电子能量损失谱进行元素分析 2048.4.1 利用EELS 谱进行元素分布成像 2048.4.2 EELS 与EDS 2068.5 电子能量损失谱的精细结构 2078.5.1 电子能量损失近边结构 2078.5.2 扩展电子能量损失精细结构 2098.5.3 EELS 与XAFS 的对应关系 2118.6 EELS 的应用实例 211本章小结 215第9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 2179.1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2179.1.1 二次电子 2179.1.2 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工作原理 2189.1.3 图像衬度 2199.1.4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 2209.2 背散射电子的应用 2209.2.1 背散射电子简介 2209.2.2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2219.3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 2259.4 扫描电子显微镜新技术 228本章小结 229第10章 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力显微镜 23010.1 扫描隧道显微镜 23010.1.1 量子隧穿效应 23010.1.2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23210.1.3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模式 23510.1.4 STM仪器的基本构造 23510.1.5 STM实例分析 23610.1.6 扫描隧道谱 23810.1.7 针尖的原子操纵 24110.2 原子力显微镜 24210.2.1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4210.2.2 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模式 24310.2.3 AFM假象 24410.2.4 AFM的应用实例 246本章小结 249第11章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 25011.1 关于正电子 25011.1.1 正电子的发现 25011.1.2 放射核的衰变 25111.1.3 正电子湮没 25111.1.4 指数衰变规律 25211.2 正电子湮没寿命 25311.2.1 正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热化-扩散-湮没 25311.2.2 正电子寿命 25311.2.3 正电子湮没与结构缺陷 25411.3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的测量与分析 25511.3.1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仪 25511.3.2 符合法 25511.3.3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的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