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 內容簡介: |
|
“后政治”是朗西埃、墨菲、齐泽克等西方激进左翼学者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它的本质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状况下,在西方社会形成的一种掩盖政治性的政治统治。在“后政治”时代,西方社会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去政治化的趋势,其内部的异质性因素被完全排除了。在社会治理层面,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成为了一种被排除在政治辩论之外的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社会公共问题也都被归结为技术性的治理问题;在公共领域层面,大众媒体被资本深度同化而成为了“伪公共领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政治批判功能,民众也日益去政治化和犬儒主义化;在社会运动层面,西方左翼主导下的社会运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范畴,而走向了以身份认同和多元文化主义为核心的身份政治,因而无法形成对资本主义的根本性政治挑战,沦为了新自由主义的同谋。本书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后政治”的理论嬗变、现实表现及其所面临的危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剖析了这种危机与全球右翼民粹主义浪潮之间的内在关联。
|
| 關於作者: |
|
赵丁琪(1989-),男,汉族,山西运城人,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左翼理论与社会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读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三等奖等奖项。有多年媒体人经历,曾任人民政协报记者、凤凰网“大鱼工作室”主笔等职,在澎湃新闻、观察者网、《新京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数十篇,代表作有《特朗普输了,但特朗普主义没有输》《内卷、加速与当代中国社会的“赶工游戏”》《从<申纪兰>看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等。
|
| 目錄:
|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 “后政治”现象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节 “后政治”现象的前奏:“意识形态终结论”
第二节 “后政治”现象的经济与政治背景
第三节 “后政治”现象的思想背景
第三章 “后政治”的理论嬗变与本质
第一节 “后政治”概念的雏形:朗西埃的“政治终结论”
第二节 对抗性的消失与“共识政治”:墨菲对“后政治”概念的阐发
第三节 经济的非政治化——齐泽克与“后政治”概念的成型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后政治”概念
第四章 “后政治”现象的政治支柱:去政治化的政党政治
第一节 政治与治理:政党的双重属性与职能
第二节 政党国家化的趋势与现实
第三节 政党国家化的本质、表现与影响
第五章 “后政治”现象的三重表现:社会治理、公共领域与社会运动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一种去政治化的治理技术
第二节 公共领域的去政治化与民众的非政治化
第三节 身份政治与西方社会运动的去政治化
第六章 “后政治”的危机与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
第一节 民粹主义:学术史的考察
第二节 民粹主义的话语基础:“后政治”与人民概念的演化
第三节 政治的空场与被抛弃的人民——民粹主义兴起的社会条件
第四节 “恐惧的政治”——右翼民粹主义的政治影响
第五节 “后政治”的危机与“政治”的回归
结语 探寻超越“后政治”的政治实践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