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551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403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403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296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254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主要探讨明清“书籍之交”(或称“书籍社交”),即书籍的社交属性及相关活动。首先,“书籍之交”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刻书。私家刻书之兴盛,带来了私家藏板之普遍,拓宽了搜书途径,而赁板印刷即展示了“书籍之交”的一个面向。其次,明清士大夫“书籍之交”的最主要形式就是以书为礼。就大多数私家著述、刻书而言,书籍就是为了赠送而出版的。对于以求名为主的清初出版家张潮而言,其赠书虽然广泛而慷慨,但有时也会以“伤廉伤惠”的名义婉拒那些不合情理的索赠。那么,怎么将“书籍之交”做到既合理又合情呢?曹溶《流通古书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示范:在对等条件下,藏书家可以互抄双方需要的图书。此外,明清士大夫“书籍之交”的方式是多样的,包括借、还、阅、示、赠、购等,这在陆陇其的搜书之道上有集中体现。最后,域外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新进展,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书籍流通中的域外交,从而进一步思考西方“知识共同体”与东亚汉文化圈内士人“书籍之交”的联系。
|
| 關於作者: |
|
张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四库学、《永乐大典》和历史文献学。在《文献》《文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六部,其中《四库全书馆研究》入选2011年度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并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永乐大典》综合研究、复原”。
|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寿之梨枣
一 书板全失
二 书板损坏严重
三 书板损坏不太严重
四 书板基本完好
五 总结与思考
第二章 赁板印刷
一 学界关于赁板印刷的认识
二 清代私刻的赁板印刷
三 余论
第三章 以书为礼
一 从《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看明代以书为礼
二 从“文字狱档”看清代以书为礼
三 王晫《行役日记》所见赠书考
第四章 赠书之“伤”
一 赠书之主要特点
二 赠书普遍之原因
三 索赠与应对
四 总结
五 余论
第五章 互通有无
一 《流通古书约》简介
二 《流通古书约》最早订立时间
三 《流通古书约》的订约者
四 总结与评价
五 余论:《古欢社约》及其他
第六章 搜书之道
一 购买
二 受赠
三 借阅
四 知见
五 从《三鱼堂书目》看陆氏藏书
第七章 域外交
一 纪昀致朝鲜使臣书信四通辑考
二 纪昀与《白田杂著》
三 关于《论语集解义疏》流传的三个问题
结语 明清民间社会的“书籍之交”
一 什么是“书籍之交”
二 “书籍之交”的主要表现
三 “书籍之交”的其他表现方式
四 对“书籍之交”的思考
附录一 祭书小考
附录二 晚明清初江南征稿之风初探
主要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