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611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500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347
			 
			 
	
			  
			《 
			做事的逻辑: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218
			 
			 
	
			  
			《 
			人形机器人: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 
			 售價:HK$ 
			505
			 
			 
	
			  
			《 
			暗黑历史书系·罗马帝国
			》 
			 售價:HK$ 
			449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1367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民进中央历时数年组织编写,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著作
 ★ 梳理前贤教育思想,观照当下教育现状
 ★ 专家学者编选 全新修订著述年表
           | 
         
       
      
      
      
      
         
          | 內容簡介: | 
         
         
           
            “开明教育书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下简称民进)历时数年编写完成的一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丛书。民进一直以推进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己任,本丛书选取的教育家皆为民进会史上涌现的著名教育家,如叶圣陶、周建人、吴贻芳等,他们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各个分支上的里程碑人物,收集整理前人的教育著作和教育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邀请了研究此领域的专家进行丛书的编选,除汇集著作外,还撰写前言和教育家小传,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每位教育家的生平与思想发展,并在文后附载全新修订的《著述年表》,方便学者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传承他们的光辉思想与教育使命。
 本书由朱永新、张歌选编,从教育思想概说、思想启蒙与公民教育、文字研究与改革、社会主义新教育制度探索四个方面,马叙伦针砭时弊地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建议。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基础,主张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反对封建教育制度中的弊端,提倡民主、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呼吁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对后来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和实践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 關於作者: | 
         
         
           
            马叙伦
 浙江杭州人,著名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语言文字学家、诗人、书法家。民进主要创始人,曾任民进第三届中央理事会主席,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马叙伦一生结缘教育,曾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的多所学校执教,先后三次出任民国政府教育次长,一度代理部务,并在浙江主管教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首任教育BU部长和首任高等教育BU部长,为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撰有《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石鼓文疏记》《天马山房丛著》《老子校诂》等学术著作,涉及语言文字学,古籍整理、校勘、注疏、训诂,老庄哲学等多个领域。
           | 
         
       
      
      
      
         
          | 目錄: 
           | 
         
         
           
            第一辑 教育思想概说
 女子教育平议....................................................................................003
 儿童教育平议....................................................................................011
 政教分合论........................................................................................017
 整顿教育之意见................................................................................019
 高等教育如何改进............................................................................022
 第二辑 思想启蒙与公民教育
 军阀宰制底下的教育家的精神和工作............................................031
 为黄任之先生的来............................................................................035
 对于敬师运动的感想........................................................................037
 敬师运动和尊师运动........................................................................043
 民主自在中国生长............................................................................047
 胜利一年了........................................................................................051
 中国现代青年之路............................................................................057
 给 “ 新社会 ” 说些腐话............................................................060
 我对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希望........................................................066
 第三辑 文字研究与改革
 中国文字的构造略.............................................................................071
 从中国文字上看社会和邦国家族的意义.........................................077
 中小学教师应当注意中国文字的研究.............................................083
 中小学教师应当注意中国文字的研究(续).......................................102
 文字必须进行改革..............................................................................119
 第四辑 社会主义新教育制度探索
 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开幕词.......................................................123
 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开幕词.......................................................130
 关于一九五〇年全国教育工作总结和一九五一年全国教育工作的
 方针和任务的报告................................................................................136
 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开幕词.....................................145
 三年来中国人民教育事业的成就.........................................................149
 献给人民小学教师.................................................................................155
 高等教育的方针、任务问题.................................................................157
 马叙伦著述年表.....................................................................................163
 后记.........................................................................................................19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