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
			》
 售價:HK$ 
			755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296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203
 
 
 | 
         
          | 編輯推薦: |   
          | 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的认知加工机制。可以作为语言认知研究的入门读本,更是从事认知行为实验研究的入门指导用书。 |  
         
          | 內容簡介: |   
          | 近年来,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本书从认知加工理论视角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的认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书中所有研究均基于认知行为实验,强调口语能力不仅是语言技能,更是认知能力的体现。书中采取多维度、多侧面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句法因素、韵律表征、词汇激活和组块加工对口语流利性的影响,为理解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的认知加工机制提供了全面视角。 本书适合中文教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等阅读。
 |  
         
          | 關於作者: |   
          | 王建勤,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生导师、教授。 冯丽萍,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教授。
 陈 默, 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导师、 教授。
 郭 睿, 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 教授。
 胡伟杰, 浙江师范大学 博士、 副教授。
 周凤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博士、 副教授。
 李 睿, 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 讲师。
 高思畅, 上海外国语大学 博士后、 讲师。
 魏岩军, 北京语言大学 博士、 助研。
 金楷昤, 大连外国语大学 博士、 讲师。
 冯 浩, 首都师范大学 博士、 讲师。
 陈梦恬, 美国爱荷华大学 博士。
 |  
         
          | 目錄: |   
          | 序言 第一章 汉语二语口语产出的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研究
 第二章 句法和长度因素与第二语言口语流利度研究
 第三章 汉语学习者口语流利性与准确性的权衡效应研究
 第四章 汉语学习者第二语言口语认知流利性研究
 第五章 汉语学习者的口语韵律表征与加工研究
 第六章 汉语学习者的口语韵律组块能力研究
 第七章 汉语学习者多词短语的组块式加工机制研究
 第八章 汉语学习者言语产出的词类信息激活研究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近年来,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研究领域。国外学者从多个理论视角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语能力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其中包括认知视角(cognitive perspectives)、互动视角(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s)、心理语言学视角(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基于任务的视角(task-based perspectives)和流利性视角(fluency perspectives)等。相较之下,国内关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能力的研究多集中于语言学范畴,研究视角相对有限。 本书从认知加工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的认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与此同时,本书的姊妹篇《调节教学模式与汉语二语口语能力研究》则是在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探讨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及其认知加工机制,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本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有研究都建立在坚实的认知行为实验基础之上。口语能力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体现,更是认知能力的体现。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提升与认知加工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Hagoort(2019)曾从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基本语言单元”(elementary linguistic units)和“基本语言加工”(elementary linguistic operations)的概念。他认为,若要全面理解语言,需要同时考虑基本的语言单位和语言加工。基于此,本书不仅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发生和发展,而且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的认知加工机制,为全面理解口语能力及其加工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
 
 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常被用来描述母语者、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或者书面语的语言表达,也是衡量语言水平的指示器,用来测量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情况。由于在评价语言表达中的有用性和可靠性,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受到了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可。复杂度指进行言语任务时语言产出的复杂和多样化程度(Ellis,2003);准确度指跟目的语标准形式的偏差程度(Wolfe-Quintero etal,1998);流利度指说话人在停顿、犹豫以及重构方面的表现(Ellis,2003 )。
 关于复杂度、准确度、流利度之间关系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平衡效应假说(Skehan,1998;Skehan&Foster,1999)。由于人类的注意机制和大脑加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流利度会和准确度竞争注意资源,准确度会和复杂度竞争注意资源。即学习者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将关注焦点投注在某一方面,而导致对其他方面的忽视。二是认知假说(Robinson,2001)。学习者可以同时通达多种非竞争性注意资源,可以通过增加任务的认知要求同时改进复杂度和准确度。也就是说,复杂的任务将导致更复杂和更准确的表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