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售前之道:销售工程师手册(第4版)(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
售價:NT$
505.0

《
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增订本)(中华学术·近思)
》
售價:NT$
500.0

《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思库文丛·汉译精品)
》
售價:NT$
316.0

《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译见丛书)冰川消融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美国笔会科普文学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书单盛赞的警世之书
》
售價:NT$
296.0

《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
》
售價:NT$
347.0

《
应期而生 利奥梅拉梅德与现代金融的诞生
》
售價:NT$
403.0

《
女性私密健康全书
》
售價:NT$
347.0

《
白轮船 典藏版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系统梳理1917—1937年苏联城市住房管理和住房状况的历史演变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梳理了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和斯大林模式形成时期(1917—1937)苏联城市住房管理和住房状况的历史演变,在对各时期住房政策及相应管理机制进行整体解读的同时,展示了不同群体的居住图景以及住房环境对市民思想和行为的深刻影响。本书通过宏观分析和微观考察,动态呈现了国家化住房管理确立的全过程,既总结了苏联政府在解决城市居民居住困难方面取得的成效,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理解苏联住房政策的历史变迁提供了扎实的实证材料,拓展了中国学界在苏联社会史研究方面的视野与路径。
|
關於作者: |
张丹,1976年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俄罗斯史、中亚史研究。独立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重大课题、中外合作研究课题等近10项,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俄罗斯研究》《俄罗斯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
|
目錄:
|
前言
第一编 军事共产主义时期集中化的住房管理与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1917—1921)
第一章 严峻的住房形势与住房理论的指导
一 一战前尖锐的住房问题
二 战争后破败的住房事业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决定性影响
四 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助推
第二章 住房政策的出台
一 住房公有化政策
二 重新分配住房政策
三 集中管理住房政策
四 改造和新建住房政策
第三章 集中化的住房管理
一 将私有住房收归市有
二 国家统一分配市有住房
三国家单一渠道建设住房
四 疏于管理和近乎无偿使用住房
第四章 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
一 官民共同组建公社房
二 部分居住场所的改良
三 居住条件更加艰苦
第二编 新经济政策时期分散化的住房管理与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1921—1927)
第五章 新经济政策的出台与紧迫的住房局势
一 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二 住房事业濒临崩溃
三 大饥荒推涛作浪
第六章 住房政策的调整
一 住房所有制政策的改变
二 松懈管理住房政策的变化
三 国家统一建房政策的转变
四 单一渠道分配住房政策的转向
第七章 转向分散化的住房管理
一 将部分市有住房发还原主
二 市有住房管理形式分散化和恢复房租征收制
三 住房建设主体多元化
四 允许租赁买卖房屋和继续紧凑使用市有住房
第八章 部分城市居民住房状况的初步改善
一 城市住房事业成果斐然
二 设施齐备的低、高层新住宅
三 高层领导干部入住独户住宅
第九章 依然严峻的住房形势
一 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普遍逼仄
二 青年群众独自组建公社房
三 令人身心俱疲的合住房
四 肮脏拥挤的集体宿舍
第三编 斯大林模式形成时期高度集中化的住房管理与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1927—1937)
第十章 新经济政策的终结
一 斯大林对战争威胁的预判
二 新经济政策终止
第十一章 住房政策的再度调整
一 新一轮重新分配住房政策
二 多渠道建房政策收缩
三 转向住房公有制的政策
四 统一管理住房政策的出台
第十二章 逐步确立高度集中化的住房管理体制
一 自动紧凑使用住宅和迁出“人民的敌人”
二 国家成为唯一建房主体
三 单一住房公有制的建立
四 垂直管理住房事业
第十三章 部分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优越
一 城市住房事业继续前进
二 特殊贡献者的独户住宅和别墅
三 高层领导干部居住区域封闭化
第十四章 广大民众住房状况不容乐观
一 公社房退出历史舞台
二 成为长久居住形式的合住房
三 作家苦闷的合住房生活
四 工程师激烈的空间争夺战
五 工人苦难的工棚经历
六 援苏外国工人相对优越的住房条件
结论
参考文献
住房事业名词对照表
苏联城市住房政策一览表(1917—1937)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