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1520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755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500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347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丑的美学 一部跨越两个世纪的美学沉思录
			》
 售價:HK$ 
			653
 
  《 
			智圆行方――燕京医学名家处方手迹藏臻
			》
 售價:HK$ 
			2030
 
 
 | 
         
          | 編輯推薦: |   
          | 本报告是语言生活皮书丛书的一种,是闽台皮书系列的第一本,介绍了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的语言生活状况。 |  
         
          | 內容簡介: |   
          | 《闽台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4)》以反映闽台语言生活实态状况为宗旨,广泛、全面、深入收录闽台、两岸人民群众、行业领域的年度语言生活状况,形成反映闽台两地以及海峡两岸对接区域历时、动态的语言生活实况数据与领域的汇总。包含工作篇、领域篇、参考篇、附录四个栏目。“工作篇”立足闽台语言文字工作全貌,反映语言文字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领域篇”立足闽台语言生活全貌,反映闽台两地不同领域的语言生活,不仅从学术角度考虑语言生活,同时从普通百姓、一般市民、全社会语言使用的角度考虑选题。“参考篇”立足域外的语言政策和语言生活状况。 |  
         
          | 關於作者: |   
          | 苏新春,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教融合平台首席专家,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两岸语言运用与叙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 目錄: |   
          | 第一部分 工作篇 第二部分 福建领域篇
 第三部分 台湾领域篇
 |  
         
          | 內容試閱: |   
          | “语言生活皮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旨在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倡“语言服务”理念,贯彻“大语言文字工作”发展新思路,为语言文字事业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做贡献。 “语言生活皮书”系列由《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组成。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绿皮书”),2004年筹编,2006年出版,是国家语委*早组编的语言生活皮书,目前还出版了相应的英文版、韩文版和日文版,并附带编纂了具有资政功能的《中国语言生活要况》。2016年,《中国语言文字政策研究发展报告》(后更名为《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蓝皮书”)出版。2016年,《世界语言生活状况》和《世界语言生活报告》(后合并更名为《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黄皮书”)出版。2017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白皮书”)的出版,标志着国家语委的“白、绿、蓝、黄”皮书系列最终形成。
 这些皮书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绿皮书”主要反映我国语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及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数据,为语言研究和语言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它还是其他皮书的“底盘”,在人才、资源、观念等方面为其他皮书提供支撑。“白皮书”主要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以数据为支撑,记录、展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成就。“蓝皮书”主要反映中国语言规划及相关学术研究的实际状况,并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评论和引导。“黄皮书”主要介绍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语言生活状况,为我国的语言文字治理和语言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并努力对国际语言生活发出中国声音。
 “语言生活皮书”是开放的,发布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工作层面,也吸纳社会优秀成果。许嘉璐先生为“语言生活绿皮书”题字。国家语委历任领导都很关心“语言生活皮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相关课题组为皮书做出了贡献,一些出版单位和社会人士也给予了支持与关心。在此特致谢忱!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人口流动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为接受更好的教育,脱离父母进入县城学校就读,这类儿童可称为“县城留守儿童”。县城留守儿童与传统的“农村留守儿童”及“洋留守儿童”相比,呈现出新的群体特点:他们大多来自农村,长期离开父母到县城求学;大多在校内、校外寄宿(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可寄宿学校,校外寄宿机构接受各年龄段的留守儿童),少数由祖辈在县城租房照顾。县城留守儿童除上课外,吃、住及主要课余时间都在学校或寄宿机构度过,他们离开家庭所在的语言环境,在父母懂方言的情况下,却缺失了使用方言、感受方言情感的环境。本调查旨在进一步探究县城留守儿童的语言使用情况,分析留守儿童方言情感存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