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每天一点心理学: 88个心理学实用概念照见人生

書城自編碼: 411199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成功/勵志成功/激励
作者: 苏海峰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679012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项目管理一本通(故事版)
《 项目管理一本通(故事版) 》

售價:NT$ 347.0
甲骨文丛书·法兰西美食一千年
《 甲骨文丛书·法兰西美食一千年 》

售價:NT$ 352.0
国际工程黄皮书:国际工程发展报告(2024)
《 国际工程黄皮书:国际工程发展报告(2024) 》

售價:NT$ 1010.0
计算思维: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 计算思维: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

售價:NT$ 347.0
钩编圆滚滚的瓦尤包袋
《 钩编圆滚滚的瓦尤包袋 》

售價:NT$ 305.0
日暮途穷:大清覆灭前夕的关键时刻
《 日暮途穷:大清覆灭前夕的关键时刻 》

售價:NT$ 449.0
固定收益证券分析(原书第4版)
《 固定收益证券分析(原书第4版) 》

售價:NT$ 1015.0
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第二版)
《 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第二版) 》

售價:NT$ 1673.0

內容簡介:
你是否好奇,为什么我们面对选择总是犹豫不决?为什么担心的事情往往真的会发生?为什么越是亲密的人越容易争吵?为什么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偏差如此之大?这些困扰日常的“为什么”,其实都能在心理学中找到答案。
本书像一把打开心智的钥匙,从认知、情绪,到行为、社交,精选88个最接地气的心理学概念,带你用科学视角探视自我内心深处,拆解生活和社交难题。
书中由深入浅,用“习得性无助”解释无力感的根源,用“达克效应”点破自我认知与能力的错位,用“选择性注意”教会你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做出取舍……每个概念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也提供可实操的改善方法。
每天花5分钟品读一个心理学概念——
你会在“峰终定律”中学会避免记忆对你的误导,在“阿比林悖论”里提醒自己坚持自我、避免群体压力和无意识模仿,在“帕金森定律”的剖析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方式......无论是职场瓶颈、情感焦虑,还是自我成长的迷茫,这些心理学工具都能让你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掌控”。
本书将经典融入日常,提供经科学验证的心理地图。翻开它,让心理学不再是书本理论,而是你手中照亮生活的烟火,在日积月累中,重塑更清醒、更自在的人生。
關於作者:
苏海峰,倍尔心理创始人,北京蓝鲸与海科技有限公司CEO创始人,致力于心理学的普及和应用推广。作者积极推动心理学知识并带领团队研发了倍尔心理 APP,帮助人们改善情绪、提升心理素质,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让心理咨询真正地走入大众生活。本书是作者在心理学领域探索的结晶,全书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实践的内容,为读者的生活提供切实的心理支持。
目錄
01 墨菲定律:担心的事情总会发生 001
02 认知失调理论:内心的矛盾与决策优化 004
03 达克效应:自我认知与能力的错位 006
04 正念冥想:提升专注力与情绪管理能力 009
05 原生家庭:影响人格与情感发展的根源 012
06 讨好型人格:对他人认可的极度依赖 016
07 自我效能感:激发潜能与成就的心理学动力 020
08 心流:提升专注力与幸福感的秘诀 023
09 自我意识:理解自我与认知的核心 026
10 心理账户:我们如何看待和管理金钱 030
11 习得性无助:无力感的根源 033
12 社会认同理论:群体归属感与自我概念的形成 035
13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驱动行为的两大力量 038
14 自我决定理论:动机、自主性与心理健康 041
15 认知重构:改变思维方式以改变情绪 043
16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培养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心态 046
17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如何影响表现 049
18 习惯的力量:如何塑造行为与改变生活 052
19 破窗理论:环境如何影响行为 055
20 阿比林悖论:从群体压力到无意识模仿 058
21 晕轮效应:第一印象如何影响整体评价 061
22 超限效应:信息过载的心理后果 064
23 刺猬效应:保持距离以避免伤害 067
24 酸葡萄效应: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 070
25 登门槛效应:逐步提高请求的策略 073
26 刻板效应:固定观念如何影响人际互动 076
27 损失厌恶:对失去的恐惧比获得的满足更强烈 079
28 旁观者效应:当群体中的责任感被稀释 082
29 安慰剂效应:信念如何影响健康和治愈 085
30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对人际关系的持久影响 088
31 近因效应:最新信息如何影响判断 091
32 归因偏差:对行为原因的错误理解 094
33 禀赋效应:我们对已有物品的过度珍视 097
34 社会比较理论:我们如何通过比较理解自己 100
35 虚假一致性效应:高估他人与自己相似的倾向 103
36 镜像神经元:理解他人行为与情感的神经基础 106
37 沉没成本谬误:为何我们不愿放弃已投入的资源 109
38 本能迁移:训练行为如何回归自然本能 112
39 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115
40 反馈效应:行为与环境的双向影响 118
41 曝光效应:熟悉感如何影响我们的偏好 122
42 去个体化:群体中的匿名性如何影响行为 125
43 选择支持偏差:为何只记得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127
44 幸福者偏差: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者 129
45 帕金森定律:工作膨胀以填满所有可用时间 133
46 格兰诺维特的弱联系理论:人际网络中的潜在力量 136
47 峰终定律:你的记忆是如何欺骗你的 140
48 证实偏见:我们如何选择性地确认自己的信念 144
49 选择性注意:我们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做出取舍 148
50 心理防御机制:自我保护的无意识策略 152
51 集体无意识:跨越文化的人类心理原型 156
52 角色冲突:应对多重身份的张力 160
53 成就动机理论:激励个体追求卓越 164
54 自我障碍:避免失败的自我保护策略 168
55 希望理论:心理健康与目标追求的动力 171
56 自我概念清晰性:了解自己的心理要素 176
57 复原力:面对挑战与困境的心理韧性 180
58 社会排斥的心理影响:孤立与归属的力量 184
59 积极偏差:发现和利用独特的积极行为 188
60 角色模糊效应:角色与任务之间的混淆 192
61 延迟满足:成功的关键心理能力 196
62 过度理由效应:内在动机的削弱 200
63 内隐自尊:看不见的自我价值感 204
64 习得性乐观:心理健康的正向力量 208
65 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与行为的塑造 212
66 爱情三角理论:理解爱情的三个维度 216
67 间歇性强化:行为塑造的有力工具 219
68 程序性记忆:无意识技能的储存与运用 223
69 幸福悖论:物质与幸福的错位 226
70 内隐偏见: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态度 229
71 心理抗拒理论:当自由受限时的反应 232
72 超我:心理结构的内在道德 236
73 分离焦虑:离别引发的情绪困扰 239
74 自尊:影响自我评价的心理因素 243
75 矛盾意向:双重态度与心理冲突 247
76 心理契约:组织中的隐性期望 250
77 移情: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253
78 人格面具:隐藏真实自我的社会面貌 257
79 社会助长效应:群体环境如何提升表现 260
80 情绪劳动:工作场所中的情感管理 263
81 认知偏差:思维陷阱与人类决策的非理性 267
82 自我概念的多重构成:多维度的自我认知 271
83 敬畏效应:对伟大事物的体验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为 275
84 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的阶梯 279
85 惰性定律:改变的困难与适应的力量 282
86 课题分离:界定自我与他人责任的界限 285
87 自我实现理论:追求自我潜能的极致 289
88 超常刺激:大脑如何被放大版的刺激劫持 293
內容試閱
认知失调理论:内心的矛盾与决策优化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由心理学家莱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他指出当我们的行为与信念或价值观不一致时,我们会感到不适,这种不适被称为认知失调。这种内心的冲突会促使我们采取行动,调整行为或信念以减少不适。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健康饮食重要,却常吃快餐,他可能会找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以减轻内心的冲突。
实际应用与案例
在消费行为中,认知失调常常表现为“买家后悔”。例如,当一个人购买了昂贵的产品后,如果发现性价比不高,他可能会通过自我说服来减轻不适,比如强调产品的其他优点。此外,在职场中,员工可能因为对公司政策的反感而感到认知失调,为了缓解这种不适,他们可能会通过寻找公司政策的合理性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在个人关系中,认知失调也常常表现出来。例如,当一个人对朋友或伴侣做出某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时,可能会通过改变对方的看法或者合理化对方的行为来减少内心的不适。
如何应对认知失调
自我反思:意识到内心的矛盾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通过自我反思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来源。行为调整:尽量使自己的行为与信念保持一致,例如通过改进习惯来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寻求支持:与他人交流,获得外部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帮助减少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感,也有助于更清晰地看待问题。重新评估信念:有时候,我们的信念可能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重新评估自己的信念,看看是否需要做出调整,以减少认知失调的发生。
心理学视角下的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理论在心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因。人们为了减少内心的不适,往往会进行自我欺骗或调整认知,这一过程在潜意识中进行,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认知失调理论还在广告、营销、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广告中,商家通过引导消费者相信某种产品与他们的价值观相符,来减少消费者的认知失调,从而促进购买行为。在教育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将学习与他们的自我认同联系起来,减少学习中的认知失调,提高学习动机。
通过理解认知失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的心理过程,并采取积极的策略来减少这种不适感,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达克效应:自我认知与能力的错位
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由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和贾斯汀·克鲁格(Justin Kruger)提出,揭示了一个认知偏差:低能力的人往往高估自己,而高能力的人则可能低估自己。这种现象表明,缺乏能力的人往往没有足够的认知来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价,而相反,真正有能力的人则可能因为看到了更多的复杂性而低估自己。
实验与理论背景
邓宁和克鲁格在 1999 年的一项实验中,邀请了一些参与者进行逻辑推理、语法和幽默判断等任务,然后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分。结果显示,客观表现得分最低的参与者通常在自我评估中高估了自己的表现,而客观表现得分最高的参与者则倾向于在自我评估中低估自己。这种“无知的无知”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和自我认知。
生活中的达克效应
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例如,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司机可能会过度自信,但在面对复杂交通情况时,往往问题频出。在工作中,一些经验不足的员工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技能,因而在面对挑战时反应不足。
在教育领域,学生可能会因为低估学习的难度而未能充分准备考试,结果导致成绩不理想。达克效应在社交场合中也很常见,例如,一些人认为自己有很强的社交能力,但实际上他们可能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