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渔樵问对
			》
 售價:HK$ 
			301
 
  《 
			一起探索港珠澳大桥
			》
 售價:HK$ 
			500
 
  《 
			精益医疗 医疗质量、患者服务与医院效益的协同增长之道 医院管理底层逻辑解析手册+新医改时代医院生存指
			》
 售價:HK$ 
			403
 
  《 
			怪谈百物语:魂手形 宫部美雪作品
			》
 售價:HK$ 
			296
 
  《 
			北境之王:“白刃”奥斯瓦尔德与不列颠七国时代
			》
 售價:HK$ 
			551
 
  《 
			2025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
			》
 售價:HK$ 
			1760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347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352
 
 
 | 
         
          | 內容簡介: |   
          | 随着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陆续修改完善,作为保障法的刑法与之相衔接,对侵犯知识产权罪进行大幅度修改。本书立足于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罪修改后的立法规定,运用法秩序统一性原理等法教义学理论,按照总论—分论的结构,在宏观层面对侵犯知识产权罪进行整体观照研究,在微观层面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八个具体罪名展开解释论研究。本书剖析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典型案例和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法律规范与司法案件之间寻求妥当的结论。 本书适合知识产权和法学专业领域理论研究者和司法实务人员阅读参考。 |  
         
          | 關於作者: |   
          | 任学婧,河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华北理工大学人文法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在法学核心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10余项,撰写著作2部,参与撰写教材多部。 吕哲,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兼职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在法学类核心期刊《法学杂志》、《中国刑事法杂志》等发表论文20多篇,编写《新编中国刑法学》、《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指南》和《刑法原理与实务》等著作6部,主持或主研最高人民检察院、河北省社科联等课题10余项。 |  
         
          | 目錄: |   
          | 导论 第一章侵犯知识产权罪总论
 第一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保护法益
 第二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创制和完善
 第三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的最新立法修正
 第四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的认定
 第五节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
 第二章侵犯商标权犯罪
 第一节侵犯商标权犯罪的立法演进
 第二节假冒注册商标罪
 第三节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第四节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第五节案例研究
 第三章侵犯专利权犯罪
 第一节假冒专利罪的立法演进
 第二节假冒专利罪
 第三节案例研究
 第四章侵犯著作权犯罪
 第一节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立法演进
 第二节侵犯著作权罪
 第三节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第四节案例研究
 第五章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第一节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立法演进
 第二节侵犯商业秘密罪
 第三节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
 第四节案例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  
         
          | 內容試閱: |   
          |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和创新成果的价值日益凸显,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强大的激励。与此同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日益猖獗,成为跨国(境)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杨燮蛟,陈南成知识产权犯罪学的建构及其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206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不仅关涉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关系到对国家知识产权管理秩序和社会创新动力的维护。加强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已成为我国刑法在新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系统化规制始于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1997年《刑法》在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设立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予以专门规制,包括侵犯商标权犯罪、侵犯专利权犯罪、侵犯著作权犯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四种类型,共七个罪名。随着网络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加之知识产权的非物质性,使得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更加容易发生,犯罪人以更低的犯罪成本获取更大的犯罪收益,加剧了对知识产权人的损害,给国家的知识产权秩序带来更大的破坏。2020年公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出全面调整,增设商业秘密犯罪领域的罪名,严密知识产权刑事法网,扩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处罚范围,加大刑事处罚力度。2023年公布的《刑法修正案(十二)》涉及行贿犯罪和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的进一步完善问题,并未就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出规定。因此本书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作为规范依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重大修改,一方面是考虑到与前置法的规定相协调,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了多次修改,强化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保护力度;另一方面是落实2020年1月达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以下简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需要,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水平。因此,基于促进与前置法的衔接协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以及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客观需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罪作出大幅度调整。
 现有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研究多是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具体罪名展开,对侵犯知识产权罪进行全面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据不完全统计,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全面研究的著作有:赵瑞罡,邓宇琼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适用[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柏浪涛侵犯知识产权罪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李兰英,高扬捷,等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杨燮蛟知识产权刑法学的建构及其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整体的专门研究成果中论文居多。董涛 全球化时代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治理研究[J].知识产权,2023(10):43-70;于波,李雨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逐级回应制度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3(4):97-112本书立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罪修改后的刑法规定,围绕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疑难问题展开分析,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书章节布局合理,遵循总论与分论的结构安排,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推进,逻辑清晰。在总论部分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保护法益、立法沿革、认定及处罚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在分论部分运用法教义学原理,按照侵犯商标权犯罪、侵犯专利权犯罪、侵犯著作权犯罪、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类型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八个具体罪名涉及的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争议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面对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尤其是侵犯网络著作权犯罪给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带来的挑战,本书在各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类型的专题研究中,结合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经典案例和新型侵犯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的具体形态作出前瞻性理论思考,突出问题意识,对案件的焦点问题予以分析。
 尽管在写作过程中殚精竭虑、字斟句酌,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或谬误之处,敬请学界和实务界的学者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唯愿本书能够对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提供些许参考和助益。
 任学婧吕哲
 2025年4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