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们的中国 揭秘立体翻翻书+地图 精装硬壳儿童3D立体书 小学生中国地理百科 少儿百科知识翻翻书启蒙读物
》
售價:NT$
754.0

《
黄帝内经·灵枢 中医书籍基础理论素问入门图解养生原文注解皇帝内经中医书籍
》
售價:NT$
301.0

《
儿童口腔早期矫治:基础、原则、策略
》
售價:NT$
2030.0
![梯次增长: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商业作战手册 [美]杰弗里·摩尔](//img.megbook.hk/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27/9787111650843.jpg)
《
梯次增长:颠覆性创新时代的商业作战手册 [美]杰弗里·摩尔
》
售價:NT$
403.0

《
解码SWIFT
》
售價:NT$
281.0

《
明代中国的大航海--郑和下西洋论稿
》
售價:NT$
1163.0

《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售價:NT$
235.0

《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
》
售價:NT$
1520.0
|
編輯推薦: |
1、畅销超550000册“虫洞书简”系列作者王溢嘉超越之作。前作《虫洞书简》开卷单册销量近35万册,而本书在台销量数倍于《虫洞书简》,更值得期待!
2、中考高考写作素材书,学习思考和写作的绝佳范本
100篇优秀中高考作文素材范本,高度对标全国各地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学习思考和写作的绝佳范本,一书在手,作文无忧
3、只有青春能启发青春,也只有青春能说服青春。100个中外名人青春故事,青少年可以从名人的青春剪影里“看到自己”,这是他们更感兴趣、更需要学习的与自我追寻、自我认同有关的“青春第二课”。
4、在轻便阅读中收获感悟与启示。每一个名人故事只占据一张书页,文章都在800字以内,短小精悍,可任意选择开始与结束,阅读轻松无压力。
5、适合自我思辨、亲子谈心、团体共读、写作启发。一线语文老师真诚推荐:这本书能提升学生的眼界、胸襟和见解。像这样能兼顾内容的多元与多种能力的训练、培养的书,十分难得。
|
內容簡介: |
只有青春能启发青春,也只有青春能说服青春。
畅销超550000册“虫洞书简”系列作者给青春期孩子们心贴心的诚挚献礼。
青春期无疑是人生各阶段中最骚动也最关键的时刻,而关于青春的知识多如恒河沙数。对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学子来说,比起在学校学到的“青春第一课”,他们更感兴趣、更需要学习的也许是跟自我追寻、自我认同相关的“青春第二课”。
《青春第二课:人类群星青春时》讲述了100位中外名人青春年少时的经历,并且和他们往后的辉煌人生建立起某种联结。作者没有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像一位亲切的朋友,娓娓道来青春期的种种课题:如何认识自我、探索世界、建立价值观,以及面对挫折与迷茫时的心态调适。青春需要引路人,青少年可以从这些名人的青春剪影里“看到自己”,更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己的观念和做法,动身追寻梦想。
青春就这么一次,要装满自信向梦想直线飞行,接受人生最不平凡的邀请。每一个迷惘的夜晚、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都蕴藏着改变命运的力量。
这是一份既适合家长送给孩子,也适合孩子送给自己的礼物。
|
關於作者: |
王溢嘉,著名心理科普作家,1950年生于台湾。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弃医从文,专事文化工作,先后在《联合报》《南方都市报》等十余家报章杂志撰写专栏。历任《健康世界》月刊总编辑、《心灵》杂志社及野鹅出版社社长等职。著有“虫洞书简”系列、《梦的答案之书》、《人性心理学》等畅销书三十余种,内容涉及人文、艺术、文学、心理等多个领域,风格融合科学与人文,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哲思见长。多篇文章被选入台湾地区中小学及大专院校的语文课本。
|
目錄:
|
第一章 认知篇
从对立走向和谐 3
做“正向性”的选择 5
储备强韧的生命力 7
你不必成为全才 9
用兴趣指引人生 11
用科学批判传统 13
阅读自己的内心 15
要记得什么,由你决定 17
让兴趣参与学习 19
成为“不一样的女人” 21
在黑森林中的迷惘 23
重要的是向何处去 25
因死亡刺激而奋起 27
向家族企业说“不” 29
用怀疑树立信念 31
“苦尽甘来”好过“甘尽苦来” 33
在凝视中发现自我 35
人生不止一次选择 37
在法律与医学的岔路上 39
开启未来的钥匙 41
做一个“完整的人” 43
自我管理的笔记本 45
境随心转 47
在神户的华丽异境中 49
面包与诗集的取舍 51
第二章 能力篇
珍惜天赐的礼物 55
健康是唯一的资产 57
因为无聊,所以丰富 59
从一粒沙里看到世界 61
玉不琢,不成器 63
蝴蝶与坦克 65
主动出击,做到最好 67
十年精读一本书 69
假装自己是位名作家 71
学习的五种方法 73
听见不同的鼓声 7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7
门板上的樱桃与蛀虫 79
让想象成为习惯 81
要卖文具还是卖鸭蛋 83
如何让老虎专心 85
动手之前先动脑 87
一扇特别的窗 89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91
第三章 品质篇
推销自我的勇气和胆识 95
勇气的阶梯 97
养成严谨的习惯 99
好奇的魔力 101
接受军事训练洗礼的感性 103
听从良知的呼唤 105
走在偏僻而美丽的土地上 107
就算倒下,起码也奋斗过 109
对观念多一点好奇 111
真正的叛逆是勇于说“不” 113
在叛逆中成长的英雄 115
坚忍的真谛 117
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119
什么是真正的“美”? 121
凡事全力以赴 123
大只鸡慢啼 125
舞出不一样的自己 127
培养自信的秘诀 129
狮子林里的太湖石 131
不要停止发问 133
接纳一切经历 135
不想等到失败再后悔 137
学会推开机会之门 139
第四章 心态篇
认清真正的渴望 143
为问题感到高兴 145
大自然中的孤独猎人 147
贫穷是最丰厚的遗产 149
有心学不怕找不到老师 151
不要先入为主 153
心想,行动,事成 155
用梦想摧毁现实 157
胜利者的伤疤 159
不要落入评价的“圈套” 161
缺而不陷 163
人生就要精彩地活 165
以喜剧之眼看待不幸 167
用行动擦去灵魂的锈斑 169
纪念痛苦的方式 171
苦难是磨炼心志的良机 173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175
孤独不等于寂寞 177
玩好手中的牌 179
第五章 情感篇
爱在青春困顿时 183
点燃生命的热情 185
青春的骚动 187
继承父亲的“衣钵” 189
同中有异的哥们儿 191
用教育点燃火苗 193
将泪水化为彩虹 195
为成为英雄的伴侣而生 197
为过错真心忏悔 199
请掸去老师桌上的灰尘 201
人生需要典范 203
没有改变就没有成长 205
在爱中发现善与美 207
对美德典范的热情崇拜 209
|
內容試閱:
|
自序 来自辉煌人生的召唤与启迪
青春,需要的不是训诫,而是典范。
人生是一所学校,也是一门功课。我们每个人都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走进不同的教室,一边体验,一边学习各种课程。而在所有阶段中,青春期无疑是最骚动也最关键的时刻,内有剧烈的生理变化,外有检验学习成果的考试压力,而且面临着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认同”与“角色混淆”的关口。古希腊“舞台上的哲学家”欧里庇得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青春,是让人变为富有的最佳时机,也是让人沦为贫困的最佳时机。”这里的“富有”和“贫困”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那青春的功课是什么呢?教育机构已为所有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准备了各种课程,我将它们称为“青春第一课”,虽然重要,基本上,它们只是大家公认的“青春应该学习的知识”,而非“关于青春的知识”。对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学子来说,他们更感兴趣、更需要学习的也许是跟他们的自我追寻、自我认同相关的课程,也就是“关于青春的知识”,我将它称为“青春第二课”。
人生最重要的功课是去发现、追寻、实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意义,而青春期正是对未来产生憧憬、开始编织梦想、动身去追寻的时刻。如果说“青春第二课”就是要教你如何及早确立人生的目标、编织瑰丽的梦想、激发凌云的壮志、坚韧不拔地朝目标迈进的方法,那就冠冕堂皇得近乎迂腐,而且把问题过度简化了。青春,其实也是一个极度混乱、骚动,让人感到非常迷惘、彷徨、挫折的人生阶段,没有什么“正确而统一”的知识和方法能为所有人指点迷津。
要想获得“关于青春的知识”,最直接且有效的办法是从过来人身上撷取,坊间有不少名人和伟人的传记可供参考。我觉得,“关于青春的知识”既非“一种”,亦非“十种”,而是“多如恒河沙数”。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要如何成为他自己的知识都不尽相同,光看几个人的传记是不够的,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而且,我也深信,只有青春才能启发青春,也只有青春才能说服青春。名人和伟人成年后,甚至老年的生活经验离青少年毕竟太遥远,青少年最需要知道,也最感亲切的是这些名人和伟人在青春年少时的经历、想法和做法。有鉴于此,本书在取材上尽量多样,总共挑选了100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叙述上则聚焦于他们在青春年少时的某段特殊经历,并和他们往后的辉煌人生建立某种联结。
这些名人来自世界各地,有男有女,后来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家庭背景多样,性格不一,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从他们的青春故事中,我们更会发现,成功或令人满意的自我追寻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轨迹,不只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少人所走的方向甚至完全相反。100个故事提供了100个典范,这不是让人无所适从,而是想提醒读者,人生是多样的,成功的道路也是多元的,希望大家除了能从这些名人的青春剪影里“看到自己”,更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己的观念和做法,兼容并蓄,用他们提供的知识,排列组合出引领、照亮自己青春的知识。
所有的阅读都是在发现自己,阅读名人的青春故事不只是在发现自己的青春,更要从中听到某种召唤,受到一些启迪,看到一个许诺,然后满怀热情与期待,动身去追寻并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最大用意。
王溢嘉
2012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