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修真十书研究
》
售價:NT$
704.0

《
大学问·太平天国再研究
》
售價:NT$
653.0

《
九色鹿·星槎竞帆 无远弗届:大航海时代亚洲区间贸易
》
售價:NT$
657.0

《
壹卷YeBook 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修订版)论世衡史丛书 一本讲述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宋代学术与宋代诗学之间紧密联系的专著
》
售價:NT$
418.0

《
政通四海:清代公文、驿递和朝贡体系
》
售價:NT$
454.0

《
超级大国的撕裂:美国250年政党政治史(历史学堂)
》
售價:NT$
296.0

《
征服密码 亚欧强盛的六大要素
》
售價:NT$
383.0

《
国医名师肿瘤临证传薪录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聚焦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主题,展现了百年毛泽东文艺思想传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发展的伟大历程,提出毛泽东文艺思想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不断发展的四个高峰。
深入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百年传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经验,对当今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强国决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毛泽东的文艺世界》在199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版基础上修订再版。新版做了结构性调整,内容调整为四部分:毛泽东的文艺“朋友圈”、毛泽东的文艺“大家范儿”、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脉”、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观”。全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发展的“四个高峰”为主线,全面展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百年传承与发展,对当今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强国决心具有积极意义。
|
關於作者: |
宋贵伦
北京城市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促进会太行山文化带专委会主任,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处级秘书,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研究员,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出版《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北京社会建设概论》、《十年磨一“建”: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上、下册)、《回归社会建设:四十年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建设现代化之路》、《全面推进中国社会建设现代化》等专著,主编“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系列教材,主持若干项国家级课题。
|
目錄:
|
壹 毛泽东的文艺“朋友圈”
建立延安文艺“朋友圈”/003
一、亲自策划成立党中央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文艺团体/003
二、对文艺界的第一次讲话/004
三、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006
与鲁迅神交终生/007
一、44年后正式公开发表的文稿/007
二、关于鲁迅的唯一专论/009
三、对鲁迅的高度评价/010
四、对鲁迅著作的珍视/012
五、也评论过鲁迅的一些不足/013
与鲁迅艺术学院的密切关系/014
一、创立鲁迅艺术学院/014
二、“统一战线同时是艺术的指导方向”/015
三、尚待考证和未经本人订正的几次讲话/017
与诗人萧三的深厚友谊/020
一、同乡、同学、诗友/020
二、支持萧三搞街头诗/022
与延安文艺家们的广泛交往/026
一、与文艺家们广泛接触/026
二、广泛征求文艺家意见,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做准备/027
建立新中国文艺“朋友圈”/030
一、全国文艺界的空前盛会/030
二、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新观点/031
三、中国文艺重要的新起点/033
贰 毛泽东的文艺“大家范儿”
纵论中国传统文化/037
一、“人民性”、“民主性”、“人民文化”和“对待人民的态度”/038
二、对中国民主文学作品的评价/039
“红学”一家言/045
一、把《红楼梦》当历史读/046
二、对“红学”作历史的评价/054
平息使用模特儿风波/059
一、“四清”中风波乍起,毛泽东批示平息/059
二、“文化大革命”初风波又起,毛泽东再次批示/061
阻止对电影《创业》的批判/062
一、邀请眼科大夫一起看《创业》/063
二、一个反复写了几遍的批示/063
对韩愈、李商隐的评价/065
一、以诗会友,与专家谈诗论词/065
二、对李商隐诗的特殊喜爱/066
三、对韩愈诗的深刻见解和客观评价/068
四、给刘大杰的复信/068
叁 毛泽东的文艺“思想脉”
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以前的探索/073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艺运动结合的发端——五四运动/073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艺结合迈出的重要一步——左翼文艺运动的兴起/074
三、革命文艺与革命群众、革命战争紧密结合的先导——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075
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始形成/078
一、毛泽东《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演》发表/078
二、围绕创办鲁迅艺术学院所进行的文艺思想建设/079
三、《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086
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成熟/088
党的七大前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096
一、与文艺家交往的密切和《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等文献的发表/096
二、解放区的旧剧改革与“无害类”的提法/099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探索发展/101
一、《中共中央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发表/101
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提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戏曲改革/104
三、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07
四、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108
五、《〈红楼梦〉研究》批判与胡风冤案/112
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1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曲折发展/121
一、从党的八大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十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曲折发展/121
二、“文化大革命”十年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遭受严重挫折/127
肆 毛泽东的文艺“世界观”
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133
一、文艺工作的方向是为人民大众服务/133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136
三、提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140
四、统一战线同时是艺术的指导方向/14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实质/146
一、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是毛泽东文艺理论的根本点/148
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理解“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这一口号/150
三、“为人民大众服务”仍然是我们的原则/151
四、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现实紧迫性/152
“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157
一、“两结合”思想由来已久/157
二、“两结合”口号的明确提出/158
三、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独到见解/159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题词的考证/161
一、到底是什么时间,为哪里题词?/161
二、一个反复论述的观点/163
关于“双百”方针提出的几个材料/164
一、“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164
二、“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164
三、“在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165
四、“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165
《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的意义/167
一、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168
二、文化工作不能不有广泛的统一战线/170
三、文化工作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要尊重群众的意愿/171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一篇谈话/172
一、艺术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172
二、还是要多样化为好/175
三、创造中国的现代文艺/177
伍 毛泽东文艺思想生平年表
一、吸收与选择时期(1893年12月—1920年夏)/183
二、实践与运用时期(1921年夏—1936年10月)/184
三、理论形成时期(1936年11月—1942年5月)/185
四、丰富发展时期(1942年6月—1949年6月)/191
五、新的探索时期(1949年7月—1956年8月)/196
六、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1956年9月—1966年4月)/204
七、“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9月)/227
后 记/231
|
內容試閱:
|
毛泽东向来对鲁迅评价很高。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说:“《阿Q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
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毛泽东说:“鲁迅对于外国的东西和中国的东西都懂,但他不轻视中国的。” “鲁迅的小说,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它是中国现代的。”
大家知道,毛泽东在文章中是很少引用别人的话的,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话。他自己也曾经谈过这个问题。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却有三处引用了鲁迅的话、几次谈到鲁迅。
毛泽东经常引用鲁迅的诗,并经常书写送人,尤其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认为这两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
1958年年底,他曾为红线女写过这句诗。在武昌召开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著名粤剧演员红线女随团应邀为主会演出。演出结束后,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登台接见演员时,红线女请毛泽东给她写几个字,毛泽东愉快地答应了。当晚他就写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二天他让工作人员交给了红线女。在鲁迅诗前,毛泽东还写道:“1958年,在武昌,红线女同志对我说,写几个字给我,我希望。我说:好吧。因写如右。最后落款:毛泽东,1958年12月1日。”
1961年10月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和日本民间教育代表团部分成员时,高兴地将鲁迅的著名诗作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书赠日本朋友们。他对日本朋友们说,“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是在去世前不久书赠日本社会评论家新居格的。25年后毛泽东也将此诗书赠给日本的朋友们。为了帮助日本朋友们理解这首诗,毛泽东还特意让郭沫若现场翻译、解释。
从以上可见毛泽东对鲁迅、对鲁迅作品的重视,也可见鲁迅、鲁迅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