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算法竞赛核心教程:策略与算法深度解析
》
售價:NT$
449.0
《
道不远人:近代中国的儒学与儒生
》
售價:NT$
449.0
《
深入理解PyTorch
》
售價:NT$
811.0
《
校园有戏——中小学戏剧教育实践指南
》
售價:NT$
398.0
《
资本的扩张
》
售價:NT$
367.0
《
中国古代姓氏与避讳起源(学术文库)
》
售價:NT$
500.0
《
以色列史:应许之地的现代叙事 | 看世界 | 区域国别史
》
售價:NT$
439.0
《
堂吉诃德(插图珍藏版)(全2册)
》
售價:NT$
2030.0
編輯推薦:
1.本书从中非合作的研究视角,对重点国别展开重要领域的整体梳理和研究分析;
2.本课题是一次团队集体进行政策相关性的应用研究,但立意远超应用研究本身,尝试通过充分的调查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应用研究,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反哺基础性研究,深入中国学界对于非洲大陆的了解和认知;
3.助力中非合作的扩大与深化,使中非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內容簡介:
本书紧密围绕“南非式现代化与中国-南非合作如何促进南非转型调整从而走向包容性的现代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分上下篇阐述。上篇聚焦新南非30年来由“非洲人国民大会党”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的民主化转型尝试,纠正因矿产发现而被快速裹挟进西方主导的不公正全球体制以来所形成的畸形的“南非式现代化”,特别是对外关系层面,在追求“更好世界”的全球外交目标下,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同时也抓住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机遇促进和提升本国的发展空间、并推进泛非洲大陆共同议程。下篇主要分析新南非作为逐渐增强主权控制力的国家与中国所进行的广泛合作实践,特别是从惠及南非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双方如何共同致力于非洲大陆自贸区机制建设、可持续电力供给及科技和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研究了当下制约中南合作的多元因素,比如深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南非当前矿业政策、双边贸易结构在南非引发的去工业化争议、困扰中国投资者的南非结构性安全与发展困境,以及尚待提升的中南双方民众彼此认知及其社会传播生态。
本书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尝试对殖民为起点的非洲式现代化的同一性与不同国别演绎的分殊性进行学理探讨,以长时段视角分析长期纠缠于“现代性(西方化)”和“非洲性”之间的非洲国家如何在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展开的新万隆合作中,以“多样性”为哲学支撑、以传统历史文化基础上的“自我”为取向,逐渐开始更开放地学习不同优秀发展榜样、努力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迈进。
關於作者:
刘海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非洲史博士毕业,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工作多年,在京都大学、奥斯陆大学、洪堡大学、卡尔顿大学非洲研究院、荷兰海牙社会学研究院、南非中国研究中心访学。社会职务为: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 编委、African Review: Journal of Af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 of India 杂志国际顾问。
目錄 :
导论 非洲式现代化与中非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上篇 南非式畸形现代化的开始与向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转型
第一章 南非畸形现代国家的生成演变与发展特征
钻石和黄金:围绕矿业的工业革命和外向依附性经济形成
南非现代国家的开始:排斥非白人的政治安排
外部主导性经济生产方式与政治生态的相互塑造
转向包容性的政治安排
第二章 新南非30年的多维转型实践
非国大的转型治理:市场与社会公平目标的悖论
新自由主义笼罩下的政治生态:国家与政党
艰难的经济结构转型:打破恶性循环的努力
南非“三农问题”的解决:现代化转型提升之路
工作机会何处来?政企协调、教育培训并重
第三章 追求“更好世界”的南非全球外交:革故鼎新促转型发展
南非与西方的关系:革故篇
从“自由世界”到“更好世界”:桥接全球南方和北方
拥抱金砖国家并推动其议程非洲化:鼎新篇
南非的对非发展型外交:实践与挑战
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南非当代外交
下篇 可持续性视角下的中国 - 南非合作研究
第四章 中 - 南全方位合作惠及南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中 - 南合作全景扫描:进入“黄金时代”
中南合作促进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认知、实践与前景
南非的电力危机及可再生能源视角下的潜在解决方案——兼论中国的角色
中南科技人力资源合作——跨国技术转移与能力建设的联合探索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南非青年高失业率问题——兼论作为解决方案的中 - 南合作
第五章 影响中 - 南合作可持续性的多维视角分析
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南非矿业政策——对中南矿业合作的建议
中南贸易与南非去工业化争议考察——贸易比较优势的视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南非的结构性安全与发展困境——兼论中南社会治安与安保合作
塑造与认知——中国舆论场的南非形象分析
南非学者对中南关系的认知研究
第六章 中南携手探索共同发展——兼论新时代南南合作的全球意义
致谢
內容試閱 :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各国大量诉诸传统的自助自救自保行为--关闭边境、断航、撤侨、争抢与截留防疫物资,并禁止粮食出口、进行疫苗战略储备等,一时间有识之士纷纷慨叹人类后退到了“去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境地。此后,地区热点冲突不断,大型如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苏丹两派军阀持续至今的内战以及2023年10月再次成为全球热点的以巴(哈)冲突。各国对于俄乌冲突和以哈冲突的看法千差万别,欧美大国对乌克兰和以色列持顽固支持态度、并不断施加压力和影响给其他中小国家,联合国大会、海牙国际法庭等平台上,地区热点矛盾又进一步撕裂了全球,东方还是西方的意识形态选边站队再次成为小国必须面对的现实。普林斯顿大学约翰·伊肯伯里教授在2024年初发文认为,全球已经形成了新的“三个世界”,即全球西方、东方和南方,三者纷争角力、共同塑造着新的全球秩序--对于西方最糟糕的情形就是东方(中国和俄罗斯)成功获得广大全球南方国家的深度支持合作,导致西方影响力日益倾颓和被边缘化。早在2011年,伊肯伯里就发文表达了对于“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可能随“非西方国家崛起”而终结的担忧,只不过时至今日焦虑更加真实切近。稍早于该教授贩售关于美国影响不再的“后自由世界秩序”焦虑,杰弗里·萨克斯教授在其2008年发表的名著《共同财富》中,开篇就阐明,20世纪见证了欧洲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时代的终结,“21世纪将会见证美国主导全球政治经济时代的终结”;同时,包括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在内的新生力量会逐渐强大,并且在国际舞台上提升影响力。
19、20两个世纪中,南非土地上持续上演各个人群为争夺生存发展空间而发动的残酷斗争--从竞争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到非洲人直接为反对欧洲人的压迫而战。班图语的科萨族人与布尔人和英国人在百年间进行了九次“卡弗尔战争”(卡弗尔是野蛮人之意,是欧洲人对于黑皮肤的非洲人的蔑称),直至19世纪末被倚仗船坚炮利的英国人打败而沦为开普殖民地的臣民。英国人步步紧逼之下,失去母国庇佑的荷兰人形成了“我是非洲人”的身份认知,并融合法国宗教避难者等其他欧洲人形成今天的“阿非利卡人”,因为从落脚开拓过往船只补给到为欧洲市场生产水果和葡萄酒,被英国人贬抑地称呼为布尔人(农民之意)。阿非利卡人不愿意接受英国人的统治、于是继续从开普向南非更北部的腹地迁徙拓展,一路与已经在这里生活多个世纪的班图人争夺土地,首先抢占纳塔尔殖民地,规定只有“荷裔南非白人”才有公民权并占有土地,堪称早期种族隔离制度--该殖民地被英国人兼并后,阿非利卡人继续向腹地高原地区“大迁徙”。在19世纪中期,在南非现今疆界内,形成了开普和纳塔尔两个英国控制的殖民地、与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共存的局面。为了控制非洲人向白人区流动,英国人也在纳塔尔殖民地推行保护白人的“土著人保留地制度”。
至19世纪60年代,南非社会仍以农牧业为主,非洲人的耕地和牧场被掠夺,但社会组织、生产方式和家庭结构依然存续;农业为生的阿非利卡人与这些非洲人的生产方式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因为“手持圣经”而来,荷兰清教观念下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1867年,一个名叫丹尼的小男孩在奥兰治河边偶然发现的钻石成为改变的开始。随着钻石矿业兴起,无数怀揣发财梦的欧洲人蜂拥而至,资本也迅速涌入,1880年英国将钻石矿区并入英属开普殖民地。1886年南非又发现巨大黄金矿带,钻石矿业的垄断资本(主要是英国资本)迅速向金矿业转移。矿业带动了南非的工业革命,能源、建筑、炸药生产、铁路建设、金融、通讯等相关行业随之发展起来。
原本服务于欧洲人城市生活和小规模交易需求的农场,随着葡萄酒和矿业先后进入国际市场而开始更大规模的商业化运作,殖民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了出口产品而修建道路及其他现代基础设施。矿业也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城市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黑人作为矿工涌入,如南非自由主义史学家基维特所言,黑人矿工支撑了矿业繁荣,今天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就是在19世纪末淘金热潮中从无到有、横空出世的;城市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及其世界观,口口相传或经由学校和大众媒体进入乡村地区,持续激发着本土非洲人社会流动的愿望,成为城市化更大的动力。当然,非洲乡村成年青年并不仅仅是在这种现代化的吸引之下才自愿大规模流入城市的;此前,殖民和种族隔离政权国家的税收政策已经发挥了把人们从传统土地赶走、为矿山和果园创造出劳动力的作用,比如开普地区就是非洲大陆上最早开始创造出“人头税”的,为了能够缴纳税赋,人们不得不离乡别土进入城市地区劳作以便获得货币现金。结果就是,随着南非日渐被裹挟进入欧洲资本世界体系,殖民国家、商业农业和矿业出口的需要,以及相应的支撑性司法银行、运输与商业服务活动共同造就了城市,也创造出了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