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午战争中的北洋舰队
》
售價:NT$
296.0

《
香港影像志(180余张珍贵影像,180余年时间跨度,汇成一部香港成长史)
》
售價:NT$
1474.0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九次修订)
》
售價:NT$
374.0

《
一战全史
》
售價:NT$
347.0

《
二战全史
》
售價:NT$
347.0

《
把执行做到极致破解管理难题引爆团队执行力
》
售價:NT$
194.0

《
重回1500-1800:西方崛起时代的中国元素(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五大维度再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场景,探讨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中国知识传播等)
》
售價:NT$
653.0

《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 第2版
》
售價:NT$
1214.0
|
編輯推薦: |
小说是工业题材,不但写城市生活,也写农村生活,不但写国有企业,也写私有企业,同时涉及到医院、学校等领域。书中不但写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初中专毕业生的普世价值观,也写他们的爱情观、事业观。人物经历坎坷但不颓废,表现了一代人不甘平庸,热爱生活,热爱工厂,勤奋工作,在人生的路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他们的所作所为,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时代潮流。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西安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品,原名《中专生》。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初中专毕业生的职业生涯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爱情,再现了当时普通技术人员的生活场景。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在不同的价值观面对同样的现实问题时,在金钱和事业的选择中,努力发掘人性的真、善、美。
作品紧扣时代脉搏,着力塑造了张仁俊和他的同学王天涛、李云鹏、赵明辉的艺术形象。他们毕业后分在不同单位,经历了不同成长过程。也代表了当时中专毕业生的不同境况。
女主角李洁羽的形象,代表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上大学,而又不甘心平庸的有志青年。她对爱情执着,对工作努力,命运却让她经历了第一任丈夫的背叛和第二任丈夫的意外离世。作品还塑造了初中专毕业生罗亚丽的护士形象,她奋斗的人生,是一曲优美的赞歌。书中还描写了大学生司马骏等一批年轻人生活轨迹。
|
關於作者: |
郑勐,西安理工大学退休教师。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职工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西安市碑林区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协“长安新篇”签约作家。先后在《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华文月刊》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上发表诗歌、散文十多万字,出版长篇小《顺阳河》和《青歌》。
|
目錄:
|
目录
001 第一章 踏进工厂
014 第二章 第一道线
026 第三章 技术问题
039 第四章 两朵红花
050 第五章 漂亮女友
061 第六章 四大才子
075 第七章 变废为宝
089 第八章 家长心思
099 第九章 夜大之路
110 第十章 爱意绵绵
120 第十一章 寤寐思服
131 第十二章 冬日恋歌
142 第十三章 攻关小组
154 第十四章 出差西宁
165 第十五章 恋爱经验
178 第十六章 集体婚礼
190 第十七章 下岗分流
201 第十八章 生活巨变
217 第十九章 风雨人生
229 第二十章 打工生涯
240 第二十一章 陷入窘境
250 第二十二章 重新开始
262 第二十三章 模具公司
274 第二十四章 有爱呵护
286 第二十五章 左手右手
299 第二十六章 同是中专
310 第二十七章 购买新房
320 第二十八章 经营公司
334 第二十九章 人生无常
349 第三十章 岁月如歌
362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一曲新时代的交响乐
郑勐的《青歌》是一部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二十多万字,以稳重、清晰、饱满的叙事,讲述了一群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走进社会的中专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奋斗历程和坎坷经历。作者饱含人文情怀,用细腻的文学笔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将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行业的兴衰、社会的变革紧密结合,展现了这一代人对国家、社会、企业的突出贡献。
《青歌》塑造了优秀的中专毕业生张仁俊、王天涛、李云鹏、赵明辉、罗亚丽,以及青年职工沈浩翔、李洁羽和大学生司马骏等几个有血有肉的青年人物。他们个个形象突出,虽然命运之路不尽相同,也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起伏、事业成败,其性格特征、思想境界也各有差异,但作者将他们置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社会现实中,对其各自的成长轨迹都有着清晰的呈现和精准的描绘。作者让一群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小人物,活灵活现地站在读者面前。特别是张仁俊艺术形象的塑造,境界高远。他热爱工作,精于专业,心地善良,忠诚无私,乐于助人,富有理想抱负,是当代文学中罕见的、具有崇高理想境界的工程技术人员形象。本文也通过他,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如饥似渴,讴歌了一代青年在建设四个现代化过程中的高涨热情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建设连在一起,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我们是从广大农村走出来的农民的娃,为了一个铁饭碗,早早上了中专,总算把自己奋斗成一个吃‘商品粮’的城里人,但骨子里还是农民。有今天的成就,是父辈的托举,也是赶上了改革开放、国家大力发展、社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
现实有时候是残酷的。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这群中专生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王天涛头脑灵活,敢拼敢闯,但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被狂风暴雨般的经济浪潮无情地吞没了。这既是人性、人生的悲剧,也是现实无情的真实写照。而美丽能干的李洁羽,追求美好的爱情,却接连遭遇两次不幸的婚姻,她的际遇投射出社会变革时期小人物的命运。命运多舛的李云鹏,在遭受了断手之灾、丧妻之痛后,仍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不屈不挠。罗亚丽、赵明辉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努力,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美丽人生。通过这些小人物的命运起伏。作者挖掘了人性中的闪光点及其相反的另一面,呈现给读者一幅斑斓的人性图谱。
中专毕业生虽然都是当时学校里的佼佼者,可他们专业知识结构的欠缺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他们都通过各种渠道再深造,但在后来的工作中,还是有不少人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他们奋斗、拼搏的脚步,一直在向前迈进。这也是这部小说传递给读者的正能量。
本书的作者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书中描写的技术革新、上夜大、集体婚礼、下岗分流、打工等事件,很接地气,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时代感。整部小说人物关系平衡、自然、妥帖、周到。小说中人物演绎着大大小小的故事,却没有以事压人的弊病,做到了生活真实、细节真实、情感真实、人物真实。少做作,不卖弄,不粉饰,真性情,也增加了这部小说厚重的历史感。作者笔下的中专毕业生,既是被时代“青收”的一代,也是幸运的一代。他们虽然提早走进了社会,没能经过系统的高中阶段学习,大学学业也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但他们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国家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的历史背景下,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时代所需的技术进步的重任。他们的奋斗史是值得被书写和记录的。
《青歌》书写的内容,有热情的歌颂,也有无情的批判;有对人性闪光的褒奖,也有对本性贪婪者的揭露。它既是一幅社会变迁中人物命运的画卷,也是一曲时代的交响乐;既是一代中专生的奋斗历史,也是一曲伟大奉献精神的赞歌,更是一首温婉悠扬的时代颂歌。
2024年6月5日
李星
一部为中专生立传的小说
认识郑勐先生好几年了,读过他的诗歌,欣赏过他的画作,也一起喝过几次酒,读他的长篇小说却是第一次。一个学工科、教授工科课程的老师,能写出二十多万字的小说,并且让人捧起来放不下,我深感意外。
我以为,郑勐先生的长篇小说《青歌》是一部工业题材的小说,不但填补了陕西文学工业题材的空白,而且是描写中专生的文学作品。也许我孤陋寡闻,据统计,全国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四千多部,陕西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也在几百部,可是我很少看到反映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陕西是一个工业大省,特别是西安市,是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和重型汽车工业的重镇,但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却少之又少,郑勐的《青歌》,不能不说是一个突破。中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毕业的中专生,他们的人生经历是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映射。网上不时有人替他们鸣不平,说什么的都有,但没有看到他们作为主角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郑勐的《青歌》首次将他们推送到读者面前,让人耳目一新。
郑勐的《青歌》通过对张仁俊、罗亚丽、李云鹏、王天涛、赵明辉等一群中专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恋爱、婚姻的描写,真实记录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有企业基层技术人员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状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面。
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都活力四射、欣欣向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崇拜、对技术的钻研、对工作的热爱,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行为。《青歌》里一帮年轻人废寝忘食地钻研业务,自觉自愿地革新技术,夜以继日地科研攻关,是当时工厂里的一个缩影。那时刚刚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国外的发展状况深深刺激了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也激发了他们奋起直追的雄心壮志,正像书中写的那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加班加点的具体行动。而业余时间上夜大、上电大、参加自考,都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很多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年轻人的常规选择,也是当时社会的潮流。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他们都是各个地区的学习尖子,是当时各学校真正的“学霸”。由于社会需求和其他种种原因,他们初中毕业就上了中专,毕业后,在各自的行业里发挥着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当时,他们是人们仰望的存在。但由于知识结构欠缺,以及后来招生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专生不再受重视,一大部分人受到了影响,但他们并不自怨自艾,在改革的浪潮中,仍然苦苦奋斗,奋力拼搏。
作家郑勐,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八十年代,是真正的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他当过技术员,负责过单位的技术工作,出任过校办主任、校办工厂厂长,担任过中专教师、高职教师和大学教师,还担任过大学工训中心的教学院长。他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下岗分流、下海打工、自谋出路等重大历史事件。他有理论,有实践,有丰富的工作经历、生活阅历,掌握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郑勐笔下的人虽然不高大上,他所写的故事也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曲折离奇,但是他才思敏捷、文笔朴实、书写认真,抓人物特征准确,讲的故事格外吸引人,使人感同身受,很能引起读者共鸣。例如,他书中描写的技术革新、自谋生路、招生制度改革、炒房等,都是当时社会的现状。
《青歌》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特别是张仁俊、李洁羽、罗亚丽、王天涛、赵明辉、李云鹏等几个主要人物,都有呼之欲出的感觉。在《青歌》中,郑勐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张仁俊,从小爱学习、善思考,有决心和毅力,老师喜欢,同学羡慕,他顺利考入中专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走进了国有企业,跳出“农门”,成了城市人,可谓一路顺风。因为谦虚好学、尊敬领导和长辈,张仁俊一走进工厂就赢得了领导和师傅们的喜欢,工厂里最漂亮的姑娘也向他伸出了爱情的橄榄枝。但是张仁俊坚持初心,坚守底线,在诱惑面前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上夜大,钻研业务,在生产中攻关克难,遇到问题不慌不乱,就是在工厂改制的关键时刻,也镇定自若。在与同学、同事的交往中,他始终保持一颗爱心,同情弱者、关心他人、扶贫帮困、乐善好施。他把工作、生活、爱情、家庭、婚姻、友谊处理得都非常好,给读者呈现出一个完美的男人形象,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成功中专生的典范。李洁羽是《青歌》中的女一号,她聪明、漂亮、善良,工作出色,感情专一,面对沈浩翔的疯狂追求不为所动,然而一见张仁俊就爱得难以自拔,但是这位女性很理智,在以后的工作和爱情中,她都比较好地处理了矛盾,特别是面临第一任丈夫的出轨、第二任丈夫的突然去世,她都能调整自己,快速恢复,给读者展现出一个漂亮、智慧、坚强的女性形象。作家郑勐写人物,特别是写女性,着墨不多,却都个性鲜明。比如张仁俊的妻子罗亚丽,这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典型,但是她对护士工作的热爱绝不次于对家庭、丈夫的爱,为工作、为病人她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甚至不休息,春节也难得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在对待危重病人时不顾一切,她的事迹看似平凡,但件件打动人心。还有长相平平却很有心计的女工刘娟、看似瘦弱却勇敢追求爱情的姜小敏,以及李云鹏的“农村媳妇”山菊,郑勐用的笔墨很少,但是这几个小人物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青歌》的语言朴实灵动。语言是作家表达思想、体现个性的工具。作家郑勐学的是工科,工作中多与机械打交道,他眼中的机械绝不是孤独的、冰冷的、僵死的,而是有生命,有灵性,有温度,也有感情的。他对景物的描写也一样富有活力和想象力。郑勐喜欢画画,也喜欢写古体诗词,他的语言朴实灵动而又有张力,他的文字富有画面感。
比如写人物:张仁俊第一次进车间,见到了一个女孩儿,她“高挑个头,白皙标致的脸蛋,再加上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扑闪着像会说话一样”,几句话就把李洁羽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比如写太阳:“火辣辣的太阳在午后的西京城上空肆无忌惮地耀武扬威。”“城市就这样从沉睡中醒过来,太阳也带着威严和满面红光,慢慢从东边的树梢上登场亮相。”
比如写景物:“秋风像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师,拿着它无处不在的画笔和颜料,发挥出无穷的想象,在天地间肆意挥洒,把原本葱茏茂密的山村打扮得多姿多彩。它给柿子树的叶子染上绛红色,给柿子染上大红色,再给白杨树和槐树染上黄色,使这些平淡无奇的树木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迷人的色彩。”这种写法,可能只有懂绘画的作家才能想象出来。
还有他对民间俗语的使用,如“话过三人口,长虫倒着走”“好事不出门,瞎事传万家”等等。
一部好的小说,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描写人物,而人物的言行、遭遇、经历等,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包含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青歌》这部小说不仅写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专生的工厂生活,重要的是,还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
认真读这部小说,你会发现,它不仅写了城市,还写了农村;不仅写了工人,还写了农民;不仅写了国有企业,还写了私有企业;不仅写了工厂,还写了医院和学校。可以说,它写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写了社会各个方面的人物,涉及面很宽,涵盖面很大,特别是企业改制、工人下岗、人员分流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部小说的分量和厚度,这对后人研究这一时段的社会历史肯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以上是我读《青歌》的感想和体会。
周养俊
2024年3月18日
(周养俊,笔名诗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中国邮政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西安市金石诗歌协会副会长。出版各类文学作品集十多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