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
售價:NT$
449.0

《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售價:NT$
218.0

《
大清300年
》
售價:NT$
347.0

《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售價:NT$
449.0

《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售價:NT$
254.0

《
动画视频+全彩图解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汽车
》
售價:NT$
357.0

《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NT$
403.0

《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语言幽默灵活巧妙,有极强的可读性。细小精致的文字,短短一句两句,不经意带出来,却有很强的实境代入感,引人穿越,使人有阅读这文字的享受。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以作者数次行走中原古道的历程形成的数篇散文游记为主,也收录了部分作者对亲人友人的怀念文章。作者在文中描述的历史及现实的细腻真实,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得益于作者的电影导演的经历。作者对文字有独到的审美鉴赏力,其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突出,有一定的思想、艺术、文学价值。
|
關於作者: |
李明,笔名岢岚山、武钺。北京人,生于1959年3月,病故于2022年12月。青年时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军区做军舰水手。20世纪80年代初复员回京,在导演史建全等前辈电影人引荐提携下进入电影行业从事电影美工,后独立拍摄纪录片并获国际大奖。20世纪末开始从事写作,作品《古道》等刊载于《今天》杂志。
|
目錄:
|
目录
001 祖母故事
007 玲珑塔
021 古道行
036 腊河口记事
053 古道考察游记节选——石佛
065 古道考察游记节选——弑代
075 古道考察游记节选——冰壶
096 墨淡如白——艺术家孙大立先生家事
120 梅影疏斜兴教寺
129 一座寺庙的诞生
142 大海
155 一条大河
169 余杭二三事——端午记
186 如花的故事——小蝶唱歌
199 二〇一二年秋天记事
223 话别
236 云一一京西蔡公庄记事
241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得生——纪念李明先生
欣闻李明文章要辑集了。去写这篇文,作个序言。结果写成了这一篇散文,因为人比较散漫,所以写这样散漫的文。无论如何,是要写下些文字。借辑集的序言,纪念李明先生。
认识李明好像很早。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不知,算起来该有几十年了吧!
那次在北京,见孙大立先生走来,说是有一妙人儿,写有极好文字。还拍得一部纪录片,获得过国际奖。讲地毯传统,拍的是藏地,特棒。“你要不要看?”大立说,“人家很欢迎你。”
大立就带我,还拉了姚建,去看那部片子。已不记得是什么地方,好像鼓楼边上,只记得那屋,有桌。桌旁立一汉子,有膀腰,微健硕,好髯须,目炯炯逼人,身着多兜导演坎肩,足蹬半高腰军靴,骁勇军汉也似。屋内色调灰蓝暗蓝,坚硬寒冷,铁的感觉。那记忆至今。
大立上前说道:“我带他们过来了,看你那个西藏片子。”转过头,手摆一下说:“这位就是李明。”
李明看到我们,笑着上来握住手说:“老听大立说你们,欢迎欢迎!”
就互相有的问讯。又去一块摆弄电影,那时还没有手机,放映短片要专用设备。
那个讲西藏地毯的短片,是用一个小摄影机器播放的,黑白片。好像这个行当,凡摄影高手,都偏心喜爱黑白,以为唯黑白方识得韵味出来,短片给人的印象,太过深刻。题材挖掘,阐述角度,历史地理人文,知识应该开阔,画面都好棒,摄影超一流。特别是背景贯穿用歌,萦纡缭绕。异域番女高尖腔,白嗓儿,不羁狂野,极是辽远,只那雪原高山才配,画面讲述出来山川粗粝,风情粗犷,有震撼力。我没料到是这味道。这样的片子,小子孤陋,还不曾见过。一时惊愕至极,开口大赞,不吝美词。李明大乐。我问他:“片子你拍的?”李明点头:“片子我拍的。”又赶紧的一句,“噢不,片子我做的。摄影是我的朋友,他叫钱滔。”
那天跟姚建,回来一路,两人兴致不减议论不已。至今记得。
就这样,那时,认识了李明。汉子,军汉也似。会做得好片,片子超级棒。
后来就见到了,他写极好文字。
那时网络上出来了新浪博客。正在时兴,是一个新鲜玩意儿。大家就赶紧了,纷纷博客。李明也博客,把他的文章往上放。我就跑上去看。
记得先看到的几篇,兴教寺“梅影疏斜”,古道妫水“其绿如蓝”,那根拉山口玛尼堆“一座寺庙诞生了”。看得很惊讶。以为绝对好文。叙事、意境、文字、词句,都是极好,且都带了些那部西藏短片的类似味道。想到那么一种暗蓝灰蓝,铁样的色调。
看到李明回到唐时,入得长安京城,少陵塬、永阳坊、明德门、群贤坊。殉情于辩机的高阳公主:“十六岁的她是否骑在高大的西域骏马上,那马身饰有怎样的璎珞,她是否穿着低胸的丝绸唐装,是否涂抹着黑色的唇膏,两颊也贴着美丽的珠花?”璎珞低胸,黑唇珠花,该是给了读者怎样的一幅实景图画。
看李明坐在炕上,被待着。上了碗筷,他下炕穿鞋走,“有了客,媳妇孩子都不能上席,只能等吃剩儿。”他不愿慢待了人家的女人孩子。他显然知道这朔州马邑,苦地人家的风俗。
“到底是灵隐僧,那木鱼是红木做的,而一般木鱼多为椿木。”淡淡写到的一句。木鱼多椿,叫我得了知识。作家郑义与我说椿:香椿可材,臭椿也非无用。滑润耐磨,做农家筛面箩架,做田间磨土木耙。想李明说木鱼多椿。那椿该是臭椿,其木硬,必耐敲打。
李明文字:“突厥人战败了,士兵们骑在马上,他们背着同伴的骨灰,一面用小刀割破自己的脸流出鲜血,一面流着眼泪退回草原。”叹他熟知突厥,突厥人死,跟汉军不同,是要烧的。李世民与臣说突厥:“其俗死则焚之……”李明的突厥人,背着同伴骨灰败逃,并“用小刀割破自己的脸流出鲜血”,是李明的突厥葬俗知识:焚尸葬灰,嫠面割耳。
这样细小精致的地方,快乐地看到了许多。都短短一两句,不经意带出来,却有很强的实境代入,引人穿越,使人有阅读这些文字的享受,这样的史地文字,真很精彩、感觉是因了知识、智识、认知感知、觉察体悟,才写出来这样的文章。
还趣味,看他古诗古句,多处有的引用。信手拈来,因事发而文发,“芒鞋破钵无人识”“时乎时乎,间不及谋”,不注来处。有的僻些,却也交代,来路要叫读者知道。“海天秋阔雁呼霜,篱落风凄菊破黄”,注明哈剌章,《南游寓兴》已失,仅日本存元诗,江户刻本。“水北金台路,年年行客稀”,注明中唐王建。他应该诗文底子很好。无古诗词、古文章知识,是引不出这诗来的。
更李明所用,并不都是市间熟诗。看他《古道》,用郝经《怀来醉歌》,元朝,就疏僻,却好诗。词和意,都叫我喜爱。酒洒半淋俊入双眸,风情竟些李明影子,这里原意引了,纪念李明的文中放着,成一炷炉香,点燃到告念的供案上:
胡姬蟠头脸如玉,一撒青金腰线绿。当门举酒唤客尝,俊入双眸耸秋鹘。白云乱卷宾铁文,腊香一喷红染唇。据鞍侧鞚半淋鬣,春风满面不肯嗔……乱云淡卷,隐花如镔铁纹。
古人好想象,也是醉了。
便文章认识的李明。历史懂得很多,地理知识很多,想他勤奋,该是读了很多很多书。更是看到,他积了游历跋涉的知识所得.杀虎口、腊河口、参合陂、壶流河、鹞儿岭鸡鸣山、那根拉山口桑曲河,看到他真正去那里走过!走过闭塞不毛,荒野跻身盲流,边塞栖身拾荒,混迹贩夫走卒,结友劳工船户。此常人不易事,也常人不为事。他自诩“四处游荡的无能之人”。这四处的游荡,沾的是徐霞客式儿的古风。远非简单的军汉,这是个比知识人还知识的人。
更还李明景色,画面感。喜欢。“钴蓝色的天空下,赤裸的黄土塬上开满粉白的花朵,远方是灰蓝色的终南山,湖蓝色的滴水泛起耀眼的光辉。”钴蓝、灰蓝、湖蓝,他也爱蓝色的基调。这里他的蓝,比我的欢快了许多。
“但我知道——那诱人的蓝色宛如深渊。”李明又说。
“太阳从雪山后面一跃而起,每一片草叶都沾满耀目的光斑。桑曲河蜿蜒飘动。宛如壮丽的火河。卓玛和她的板车被浸泡在金色的晨曦中,恰似被温暖的蚕丝包裹着的剔透的生命。”
他这文字,金色飘动的火河,晨曦里剔透的生命。
“此刻,我想我很像那只凝望大海的公羊。不同的是,太阳正从我右侧升起。残破的明长城锻炼在晨光之中,在寒冷的春风吹拂下,反射出刚出炉的煤渣那样耀目的光芒。”
他这文字,煤渣出炉的耀目想象,噢耶,那只在凝望着大海的公羊,于是,我便在博客的评论区里赞他。于是,便与李明结识熟识。我们竟许多来往,互相交流文章。
2015年,那次,竟被李明“教唆”了,和他一起,去了怀来、宣化,起因是一份1915年宣化龙门的地质报告,李明网上读到,跑来找我。报告距2015年,恰好百年,李明说那龙门地方,还保些旧貌,日后或会不存。我们按1915年那条路线,走一回罢。“你会有许多体会,”他鼓动,“咱把大立拉上。我有车有司机,我们两天就回来。”
我们就跟了他,出怀柔,走延庆,翻越军都山。四海梁上,没了遮拦。立在那里,看到了李明去指点天下:“这里西边,是白羊口。”古代匈奴白羊王牧地,“特壮观。以后我得带你们去看。”东边是黄花城,“黄花城长城,很好看。\黄花城往东,喜峰口,是安禄山的卢龙塞。安禄山卢龙节度使,范阳节度使,还河东节度使,官三镇,管的是燕蓟,就是北京河北这一片儿。这里,是菜食河故道,谷底有杏树台村,“春天漫山杏花”,煞是好看,“你们一定得来看。”“下面山坡,那儿拐过来一条山路,”他指给大家,“那是古道,有名,叫上都路。”元朝皇帝每年不在北京过夏,要去草原避暑,,“皇家车队走的就是这条路。”路不宽,李明:蒙古人车队单方向,朝草原走。回来也单方向走。路宽不过两米,够一辆车轴长,“秦直道比它宽,有四米多。” 见李明说元朝。连西北驿路两条。一条北出大都健德门,越军都山,沿妫水向西,经鸡鸣山入桑干河谷。穿武州塞,出杀虎口,达托克托君子津古渡,去接河西走廊。另一条从土木堡折向北,越长安岭,经龙关、赤城、多伦诺尔,达库伦,即今天的乌兰巴托。
他写赵襄子反斗弑代,发地理议论:“襄山横向,东接太行。西去便是六棱山和夏屋山。”“再向西,勾注大岭柱地摩天,勾注之南就是赵国故地,古称赵原,今作原平。勾注岭上的勾注陉和雁门关,恰恰是勾注和夏屋的分界。”那襄山五岔,李明把东西南北,去向一一数落,门清。若个兵家烂熟于胸。可他不是兵家,也不要跟谁打仗。惜哉,或该生在战国才对罢。
赵灭代灭中山,李明:“中山国的王子肤施被流放到陕西榆林西北,从那时起,他的放逐之地被称作肤施。”方知延安府,旧名肤施的由来。
这地理,知识太熟了。实在我们一代人少见。且他这地理,不是简单纸上书本上,是三维立体的具象,背后自家跋涉搜求的根底,有独自的考证与辨识。剪不断理还乱的,连带着大串儿历史。懂了,怪不得总称史地,二者实不可分。
李明的许多文章,都涉史地。写史地故事,喜欢史地。但李明还写小民百姓,喜欢小民相与。
读他《古道》,代地集镇马市,“身后的泥墙下不知何时蹲了一溜儿男人,我站起来,半弯着腰走过去,先向几位年长者递上几支烟,众人无一例外地露出笑容。”“弯腰走过去”,想起来这画面,熟悉。随李明走怀来宣化,村口路边,每遇蹲坐一旁的农人村人,他去问话说话,必躬腰递烟,蹲下与谈。
他那些跋涉,不惧苦地。妫水古道,穷乡暗娼饭铺,与挖矿人坐了喝酒。那里矿难频仍,到处广告“尸体保鲜”。朔州煤窑工棚,与矿工啃羊头。睡人家炕上,晚上起来去添加煤块。蔚州考察,借宿看门人玉皇阁小屋,土酒、豆腐丸子、冻土豆,睡人家条凳支起的木板。北邙沁水,住船户穷苦人船上,船舱里睡了多日。
看到他讲述,尽苦寒的人们.也看到,发了的呐喊。最是那篇余杭记事,没讲北方,去写的南方。记一段“文革”。写和尚看门人的文字,说了浙大,引这里:
“‘文革’时候,红卫兵来砸寺,几千人围在那里。浙江大学的学生赶来保护灵隐,也有上千人,手拉手,不要砸,死也不许,女学生也哭喊不许砸,三天三夜,三天三夜。”看门人说,并依旧微笑着。
我被他的讲述震撼了,整个“文革”中之整个中国,我第一次听说有青年如此自发地、大规模地捍卫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孩子们所直面的,是怎样强大而邪恶的巨影!伟哉浙大!
这是种怎样的震撼!伟哉浙大。
看门人讲那经历,他们跪下,遭每天嘴里塞生狗肉,不许咽不许吐。李明:还信佛吗?
灵隐和尚燃醒,那个看门人吴音软语:
“侬下去,把那月光铲除干净。”看门人指着门外满地的月光。
“侬铲勿去。”他坚定地说。
“泥水里的月光肮脏勿啦?净水中的月光干净勿啦?都不会的。月光勿因泥而污,勿会因水净而洁,勿因毁而灭,勿会因兴而荣。给侬吃狗肉有什么关系?”
李明得悟,他看到空的不灭,接了写道: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佛说。
他引的这《心经》,“出自燃醒的唇齿,若清泉流于石上”。
这是种不灭的信念。不死。
李明对死亡是赞美的。他并不畏惧。读到他说:“很多时候我是赞美死亡的,一如我赞美生命。在绝望和无奈之中,死亡的美丽、仁慈和尊严表露殆尽。”
他借内弟的口,与死亡直面:“生存的意义一旦不存在了,平静,凛然地对待死亡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但是,他勤奋地在写。为“把什么写下来”地写。
我看到他的内心:“如果说写字有什么乐趣的话,是想让喜爱的人们在这些字里活下去。”
辩机与高阳公主,桑曲河的巴桑兴华与滔,腊河口煤窑挖煤人灵海儿,沁水河船户老孙头,灵隐寺看门和尚燃醒,西山拾荒人女儿小蝶,大立琼嫂,大立的孙承提老先生,李明写下了许多字,要他喜爱的人,在字里活下去。
白居易的字,就让卖炭翁活下去啦,李明的那种感慨:“那张在白居易诗歌中得以永生的,沾满灰黑的木讷的脸,或会再一次走过我身旁,迟缓地向着我背后黑暗的历史深处走去。”
于是李明,说出他心里:“直到有一天,不见了你,也不见了我,而这些传说却汇成不枯的河流,从不断龟裂破碎着的生命中流过。所有真和美,都必将‘得生’。”
我感动我知道了,李明要把什么“写下来”,为他所追寻的“得生”。
“得生”,语出玄奘。是大和尚寂灭前,最后一句话。李明文中有交代。我查到对话的原话。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夜半,弟子问大和尚:“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和尚答:“得生。”问话译文:“您是不是已经决定可以生到弥勒佛净土呢?”这里“和上”是对大师最尊敬的写法。“得生”,除了往生,含了永生、永存、永在。
谢侯之
2024.8 Berl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