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计算思维: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
》
售價:NT$
347.0

《
钩编圆滚滚的瓦尤包袋
》
售價:NT$
305.0

《
日暮途穷:大清覆灭前夕的关键时刻
》
售價:NT$
449.0

《
固定收益证券分析(原书第4版)
》
售價:NT$
1015.0

《
肺部疾病临床与影像解析(第二版)
》
售價:NT$
1673.0

《
明代书院讲会研究
》
售價:NT$
454.0

《
消失的亿万富翁:更好的投资、财务决策指南
》
售價:NT$
357.0

《
新见明代南京仓场文书:天一阁藏公文纸本《国朝诸臣奏议》纸背文献整理与研究
》
售價:NT$
1785.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契合我国发展需求,彰显了考古学服务国家与民族的价值。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考古学深度融合,内容扎实,融通古今中外,是一部较好的介绍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的读物,为构建中国特色考古学学术体系发挥了一定作用,对于考古专业学生也具备教学参考意义。
|
內容簡介: |
考古学关乎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经历,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和魂,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强,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如何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关系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建设现代文明,关系到文明交流互鉴和增进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从立足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历史和人类发展史,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多次强调要发展考古学,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
本书内容与结构打破传统考古学专著的范式,除导论之外,主体分为七章,前两章总述“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考古学”“当代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使命”,后五章分述“考古发掘与材料整理”“科技考古与信息采集分析”“考古材料整合、理论阐释与历史重建”“考古资源传播利用”“考古资源的保护传承”,为理解和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
關於作者: |
陆建松,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考古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文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和中国科协全国高级科普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成员、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上海市学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学部委员、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东南文化》《中国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博物馆管理》《城乡规划》《科学教育与博物馆》以及台湾《博物馆与文化》杂志编委。曾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18个纵向科研项目,3次获得省部级奖,2次全国博物馆学优秀成果奖。
|
目錄:
|
导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1
第一章?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考古学/6
第一节 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欧美考古学/7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发端/7
二、西欧北美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12
三、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考古学/16
第二节 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考古学/21
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49—1978)/22
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25
第二章?当代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使命/28
第一节 当代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使命与任务/28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意义/28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时代使命/37
第二节 当代中国考古学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53
一、当代中国考古学取得的成就/53
二、当代中国考古学面临的挑战和任务/60
三、构建“三位一体、前后贯通”的大考古学体系/70
第三章?考古发掘与材料整理/83
第一节 考古调查与勘探/83
一、概述/83
二、基本概念/84
三、工作任务、内容与规范/92
四、报告撰写/104
第二节 布方与考古发掘/111
一、概述/111
二、布方/112
三、考古发掘/118
第三节 考古采样/136
一、概述/136
二、采样系统的分类/137
三、采样方案的设计/141
四、采样流程/147
五、采集技术与方法/152
六、采样中的记录要点/164
第四节 资料整理/168
一、概述/168
二、考古资料整理的内容/171
三、考古资料整理的要求和原则/172
四、考古资料整理的流程和技术要点/173
第四章?科技考古与信息采集分析/197
第一节 科技考古在当代考古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98
一、科技考古的可行性/198
二、科技考古的必要性/200
三、科技考古的特征/202
四、小结/203
第二节 科技考古的分析原理/203
一、数字考古/203
二、年代测定/204
三、环境考古/204
四、人骨考古/205
五、动物考古/206
六、植物考古/206
七、同位素分析/207
八、古DNA研究/208
九、残留物分析/209
十、冶金考古/209
十一、陶瓷器科技考古/211
十二、玉石器科技考古/211
第三节 科技考古的研究案例/212
一、数字考古/212
二、年代测定/213
三、环境考古/215
四、人骨考古/218
五、动物考古/220
六、植物考古/222
七、同位素分析/225
八、古DNA研究/228
九、残留物分析 /230
十、冶金考古/232
十一、陶瓷器科技考古/235
十二、玉石器科技考古/238
第四节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的科技考古研究/241
第五节 中国科技考古发展的若干思考/251
一、科技考古要融入考古学研究之中/252
二、用区系类型的思路指导科技考古研究/252
三、进一步调整思路和完善方法论/253
四、深入开展古DNA研究/254
五、开展全方位的科技考古研究/255
六、加强科技考古的学科规范/255
七、加强中国科技考古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256
八、强化科技考古人才的培养/257
第五章?考古材料整合、理论阐释与历史重建/258
第一节 阐释模型构建/259
一、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259
二、理论与方法/266
三、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的关系/271
四、考古学与史前学/275
五、概念、术语与模型/279
六、传播迁移论/283
七、历史的重建/286
八、小结/289
第二节 战略课题研究:人类起源/292
一、直立人向早期智人的过渡/295
二、现代人的起源问题/302
三、考古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309
四、思考与启示/315
第三节 战略课题研究:农业起源/320
一、主要概念/322
二、理论的进展/328
三、国外经典实践/338
四、中国农业起源机制的研究/357
五、小结/370
第四节 战略课题研究:文明起源/371
一、历史回顾/375
二、理论与方法/377
三、作为进程的文明起源/380
四、研究的思路/386
五、中国的文明起源研究概况/391
六、良渚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398
七、小结/403
第六章?考古资源的传播利用/405
第一节 公共考古/405
一、公共考古的缘起/405
二、保存理念/411
三、考古学的专业标准/414
四、考古与公众/419
五、对我国遗产保护的启示/421
六、高校人才培养/424
七、小结/427
第二节 博物馆传播利用/428
一、以博物馆传播利用为导向加强考古文物的信息采集/429
二、以传播利用为导向强化考古文物的阐释研究/432
三、做好考古文物故事策划与编剧/435
四、创新考古文物故事的传播方式/441
第七章?考古资源的保护传承/444
第一节 考古资源的保护历程与理念/445
一、考古资源的基本内涵/445
二、考古资源保护的历程与意义/447
三、考古资源保护管理的现状/453
四、考古资源保护管理的理念与方法/460
第二节 考古遗址的保护/472
一、考古遗址类型及保存特征/472
二、考古遗址的病害类型/480
三、考古遗址的保护方法/483
第三节 考古发掘文物的现场保护与稳定化处理/490
一、现场保护的基本概念/491
二、文物的信息记录与现场提取/491
三、现场保护的技术方法/498
四、出土文物的稳定化处理/506
后?记/518
|
內容試閱:
|
导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从立足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历史和人类发展史,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多次强调要发展考古学,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
2020 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举行第23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2021 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 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39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更多成果,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2023 年6月2日在北京举办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
当代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考古工作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强大支撑。
当代考古学肩负着重大的时代使命,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考古学关乎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经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和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强,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如何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关系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建设现代文明,关系到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和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认同。
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要吸收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及时对我国古代历史部分内容进行完善,以完整准确讲述我国古代历史,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要强化科技考古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要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要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要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增强历史文化遗产防护能力,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代中国考古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其核心要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考古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些重要论述及其核心要义,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要求,结合当代中国考古学面临的挑战,我们认为,未来我国考古学的重心要从田野考古发掘延伸到考古材料整合研究,从传统考古学研究理论方法延伸到科技手段应用和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考古发掘研究延伸到考古资源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利用。为此,需要构建考古发掘研究、传播利用和保护传承“三位一体、前后贯通”的大考古学学科体系。这也是2017年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时确立的复旦考古学科发展的指导思想。
基于上述思想,本书内容与结构将打破传统考古学著作的范式,按照上述“三位一体、前后贯通”大考古学学科体系谋篇布局,重点将围绕“考古发掘与材料整理”“科技考古与信息采集分析”“考古材料整合、理论阐释与历史重建”“考古资源传播利用”以及“考古资源的保护传承”的内容顺序展开。
第一章“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考古学”,论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考古学研究的影响;第二章“当代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当代马克思主义考古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考古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考古学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本章论述了当代中国考古学重要意义、时代使命和主要任务;第三章“考古发掘和材料整理”,论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采样和材料整理;第四章“科技考古与信息采集分析”,论述如何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对考古遗址进行调查取样,对出土遗迹和遗物观察、鉴定、测试、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以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古代人类活动的信息;第五章“考古材料整合、理论阐释与历史重建”,从阐释模型构建出发,探讨如何利用理论与方法揭示考古遗存背后的人类行为与社会发展,并以三大战略课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为例,系统论证如何实现“透物见人”“重建古史”;第六章“考古资源传播利用”,考古发掘研究旨在以物释史、证史和说史,起到教化和启示作用,本章主要从公共考古与博物馆展示角度论述考古资源的传播利用;第七章“考古资源的保护传承”,考古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必须保护好、利用好,本章主要论述考古资源保护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