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张欣论

書城自編碼: 411746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唐诗人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229707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念遥遥 (口碑作者Further古言意难平之作) 》

售價:NT$ 218.0
大清300年
《 大清300年 》

售價:NT$ 347.0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大学问·亦官亦商:明清时期天津的盐商与社会 》

售價:NT$ 449.0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真希望父母能这样爱我 》

售價:NT$ 254.0
动画视频+全彩图解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汽车
《 动画视频+全彩图解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汽车 》

售價:NT$ 357.0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江恩时空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NT$ 403.0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都市两极:北京14人 》

售價:NT$ 347.0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时刻人文·1368:中国与现代世界之形成 》

售價:NT$ 398.0

內容簡介:
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作家,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读者中间拥有广泛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和生平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以便能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早日实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的迈进。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请当代具有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结合的阵容,撰写一套全新的“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点放在作品上面,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代表性、标志性作品上,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以期达成阶段性的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作家研究成果。《张欣论》是第四辑之一种,由评论家唐诗人撰写。
關於作者:
唐诗人,1989年生,文学博士、博士后,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第十一届客座研究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羊城晚报“粤派评论”锐评家;已出版批评文集《文学的内面》,主编出版《文学里的广州?小说》《当代文学见言录》;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已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艺报》等刊物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曾获暨南大学优秀本科生班主任、文学院教学院长奖,《文学报?新批评》优秀评论新人奖等荣誉;现阶段主要从事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研究。
目錄
目录

绪 论 /1
  一、作家张欣 /1
  二、讲故事的人 /6
  三、日常生活叙述 /15
第一章 广州故事与张欣小说的市民精神 /22
  一、张欣笔下的广州故事 /23
  二、城市文学与广州市民文化 /29
  三、张欣小说的市民文化精神 /35
第二章 张欣八十年代小说的精神过渡/43
  一、《白栅栏》:社会变革时代的人性悖论 /45
  二、《鸽血红》:文化突变时代的价值碰撞 /51
  三、《遍地罂粟》:历史剧变时代的情感疑难 /59
第三章 张欣九十年代都市题材小说的人文精神表达 /68
  一、文化体制改革与文艺从业者的生活变迁 /69
  二、市场经济时代的人文精神处境 /75
  三、张欣小说的世俗—人文精神重构 /83
第四章 现代景观与张欣小说的广州城市书写/90
  一、现代目光:广州城市书写变迁梳理 /91
  二、城市变革:当代广州城市改革记录 /95
  三、城市思维:张欣小说的现代景观 /101
第五章 饮食书写与张欣小说的广州文化表达/107
  一、岭南饮食与文学广州 /108
  二、张欣小说与饮食叙事 /113
  三、饮食男女:广州的城与人 /119
第六章 女性形象与张欣小说的城市文化叙事/125
  一、女性、欲望与中国都市文学 /126
  二、张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 /131
  三、女性形象与城市文化 /137
第七章 青年形象与张欣小说的城市经验书写/143
  一、城市文学与青年形象 /144
  二、张欣小说中的青年形象 /148
  三、城市经验与青年的未来 /155
第八章 消费叙事与张欣的后现代城市观念/164
  一、城市文学与消费文化 /165
  二、消费叙事与张欣小说的城市意识 /171
  三、《不在梅边在柳边》:后现代城市消费文化 /177
第九章 类型叙事与张欣小说的先锋意识/186
  一、城市文学与类型叙事 /187
  二、通俗性与张欣小说的严肃面向 /190
  三、侦探叙事与张欣小说的先锋意识 /198
第十章 人性书写与张欣小说的现代叙事伦理/204
  一、幽暗意识与人性书写 /205
  二、极致叙事与现代主义风格 /210
  三、张欣小说的现代叙事伦理 /216

结 语 /223
参考文献 /230
附录一 关于广州城市与文学的对谈 /239
附录二 张欣创作年表 /256
后 记 /266
內容試閱
|绪?论







一、作家张欣


小说这门古老世俗的技艺,大多数时候一直不温不火地存在着。长时间写小说的人,也只能不疾不缓徐徐渐进,因为这是一个长活儿,是耐力赛,着急反而难以成事。开始写的时候感觉肯定是一个爆款,结果却是雁过无痕,寂寂无声地淹没。这个时代,辛苦是不值钱的。① ()?

这是作家张欣写在长篇小说《千万与春住》“自序”中的第一段话,这段话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以理解成张欣对自己几十年小说创作状态的一种情感上的总结,或者说是一种小说创作意义上的经验心得。这一“总结”是“心得”,也是感慨,有心的读者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沧桑与无奈,更有心的研究者或许还能体会到一种近似于“绝望之为虚妄”式的“希望”。
希望何在?何以虚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今天二十 一世纪的二十年代初,近半个世纪了,张欣还在坚持小说创作,还能“不疾不徐”地写长篇,内在于这种“坚持”的,自然是几十年不灭的“希望”。这“希望”具体指向什么?是作品流芳百世,还是作家“光芒万丈”?都可以是,但它们都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决定的。对于一个有自知之明或者已经被历史被时间所规训的当代作家而言,这些“希望”更大的可能其实是“虚妄”。但是“虚妄”又如何?张欣早已领悟到,写作“是一个长活儿,是耐力赛”。很多写作者幻想着写一部两部就抵于伟大、不朽,期许着每一部作品都是“爆款”,都能获得名和利,这些想法对于任何一个时代的小说创作而言,似乎都是天方夜谭。尤其身处于这个急功近利的环境下,小说创作更需要一种跑马拉松的精神,它考验的是作家的“耐力”——这“耐力”可以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身体、体魄层面的“耐劳力”,二是精神、思想层面的抵抗“虚无”、贯透“虚妄”的“耐受力”。
长篇小说创作是一项体力劳动,这几乎是每个曾经写过长篇小说的作家都会发出的感慨。关于体力与小说创作的关系,最经常被人提及的当代作家如村上春树,他的说法极为直白:“若要天长日久地坚持创作,不管是长篇小说作家,还是短篇小说作家,无论如何都不能缺乏坚持写下去的持久力。那么,要想获得持久力,又该怎么做呢?对此,我的回答只有一个,非常简单,就是养成基础体力。获得强壮坚韧的体力,让身体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友军。”① ()?在体力方面,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五〇后的张欣这一代人,包括莫言、贾平凹、铁凝、王安忆、张炜等,这些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的,或者有军队生涯的作家们,可以说都储蓄着巨大的身体能量。对于这一批有着独特经历的作家们而言,身体早已是自己的“友军”,即便他们离开体力劳动场所多少年,平时不会像村上春树那般保持锻炼,也能够持续地支撑起自己的写作。张欣曾服兵役十六年,这十六年的军队经历给予一个作家的财富,不仅仅是可以作为一类小说创作题材和记忆提取库的生活经验,更是积蓄下了一副可以为日后几十年的写作持续性地提供丰沛体力的身体。进一步而言,这一人生经历或许还培养出了一个作家所需要的精神层面的意志力。
小说创作作为“耐力赛”,这自然不止于比拼体力,更是意志力和精神体量层面的考验和挑战。回到张欣这段话里,其中“不疾不缓徐徐渐进”,“着急反而难以成事”,这些指的是一个作家所需要的写作心态和创作状态,“开始写的时候感觉肯定是一个爆款,结果却是雁过无痕,寂寂无声地淹没”,这是很多作品最为可能的历史终局。大概率“寂寂无声”的作品命运与“徐徐渐进”的写作状态,这二者之间如何能够是一种“不疾不缓”的创作心态?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无法理解、不可接受的,但对于作家而言,尤其对于“长时间写小说的人”来说,却是一种需要慢慢接受并逐渐修炼为日常心态的写作境界。对于真正热爱文学的写作者而言,他们都要学着去接受、承认自己的作品很可能只会是默默无闻,即便能获得一时一刻的读者反响,也大概率地很快被更多的作品所淹没,最终被人遗忘,“雁过无痕”。作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写作的命运,但同时也还要坚韧地、抱有希望地写下去,否则写作就不可能持续。这不仅仅是一种有胆量承受“失败”的勇气问题,更是一种能够长期“失败”下去的、永久性直面虚无的精神能量。
当然,我们并非因为通常意义上的“坚持”和“失败”而讨论张欣,以这个话题开启我们关于张欣小说的理解和阐述,是要交代一个很多人很可能早已遗忘的关于文学价值的基本事实:并非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才值得研究,文学的价值正在于它的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背后是每个作家的“独特性”,张欣的写作相对于新时期以来热闹、喧嚣的当代文学场而言,毫无疑问是一处“独特的风景”。雷达先生在很早就说张欣的小说是“当代都市小说之独流”① (),这一“独流”界定是从张欣的都市小说特征和价值层面来理解的“独特性”,这自然是我们认知张欣小说独特价值的重要方面,但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作为作家个性和创作状态的独特性,也有着值得言说的意义。尤其在今天这个小说面临着各方面理论话语的肢解、作家创作被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所干扰的时代,小说家张欣的存在本身就可以是一种提醒:小说创作并非赶时髦、拼新鲜,而是如何找到一块独特的文学领地,如何十年如一日地持续耕耘、开拓并沉淀出独属于作家自身的一片文学空间。
“当代都市小说之独流”这一类说法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为“都市小说作家”的张欣,但如果抛开“都市”“城市”,我们该如何理解作为作家的张欣?把张欣理解成都市题材小说家,这几乎是当前所有研究者认知作家张欣的路径。但其实,即便从“都市文学”“城市文学”等一类视角可以很理想地界定一个作家,我们也应该先把作家还原为作家。何谓“把作家还原为作家”?我的意思是说,作家、小说家在有“帽子”之前,他/她首先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是一个写出了小说、有诸多作品的作家。把“都市” “城市”这些或题材或风格方面的前提、帽子拿去之后,我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一个作家。对于作家张欣而言,我们的论述不应该从一开始就戴着“都市”“城市”的帽子,不应该人云亦云地满足于帽子底下的空间。有帽子总会有阴影,有标签总会有偏见,作为系统的“作家论”,我们的研究必然要摆脱一切先在的定义,而是回到作家自身,回到作家的作品本身。
抛开“都市”“城市”这顶帽子,作家张欣还有什么东西值得言说的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可以难倒很多当代文学研究者。作家张欣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都市小说创作先行者,但对于张欣在创作都市小说之前写过什么,以及在新世纪以来还写了什么,这些似乎是很多研究者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对于写都市小说的张欣,很多青年文学研究者还会误以为这是七〇后作家。而对于更多研究者而言,对作家张欣的熟悉程度,必然不及于对同样写城市的王安忆、王朔、陈丹燕等作家的了解,而他们其实都是同时代人。这种比较并非指向谁更有影响力谁更不为人所知,而是指出存在于当前文学研究界的一种历史性积弊:对于很多作家,研究者除开于文学史著作上“知道了”之外,对于文学史之外的、名家不曾谈及的、尚未进入自己研究视野的作家作品,通通是不感兴趣、不会过问的。这种文学阅读状况所支配下的文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其实只是“名作家”研究,如此又如何能够说明哪个作家、哪些作品更具价值?文学研究有自己的问题焦点,也有自身跟随文化变迁而变化的规律,这无可厚非。但人们对于相关文学问题的思考,却总是局限在有限的文本范围内,习惯性地满足于围绕“多数同行”都熟悉的作品进行解读和再解读。这种研究习性导致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文学后果:把作家标签化,把问题简单化。
作为一个系统的“作家论”,我们首先需要的是摆脱标签,还原一个作家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作家张欣”不完全等于“都市小说家张欣”,都市小说家张欣也不等于是写广州的都市小说家张欣。比起把张欣界定为都市小说家,我更愿意把她理解为“讲故事的人”和“写日常生活的人”。张欣的作品里,有很多发生在都市的故事,也有一些发生在非都市的故事,但都是些有趣又有意味的“故事”。我们读张欣的小说,不管是早期的还是近期的,首先看到的不是题材意义上的都市或非都市,而是一些引人入胜、令人唏嘘的人生故事。同时,张欣的讲故事,不同于很多作家那种注重技巧和强调风格的讲故事,而是用日常生活细节铺垫起来的、老老实实的讲故事。在张欣绝大多数的小说里,我们看不到技术的痕迹,看不到丝毫的想要突出某种艺术风格的人为元素,有的只是最素朴的描绘日常生活的笔致,是呈现给我们的一个又一个迷人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