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私募股权基金:价值、挑战与职业发展
》
售價:NT$
352.0

《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论集
》
售價:NT$
857.0

《
简明晚清史
》
售價:NT$
551.0

《
鲜血、火焰与黄金:伊丽莎白一世vs.凯瑟琳·德·美第奇
》
售價:NT$
449.0

《
纹样密语:东方装饰艺术全书
》
售價:NT$
500.0

《
舞乐中国·大师的曲与剧
》
售價:NT$
204.0

《
法教义学的一般理论
》
售價:NT$
760.0

《
百花谱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福建古代文明溯源的最新力作,揭橥湮没2000多年之久的闽越国文化,为探讨福建古代文明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与丰富洞见
★闽越国文化是秦汉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原农耕文明的重要补充,本书展示了闽越海洋文明传统及对中原文化的汲取和吸收,既是福建早期文明溯源,也是海洋文明溯源,对揭示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及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形成具有特殊价值
★作者为福建省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学科带头人,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考古经验,系统梳理迄今为止有关闽越国的全部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集闽越国历史文化研究之大成
★图文并茂,全书近600幅插图,闽越国文化代表性出土文物一览无遗;彩色印制,16开布面精装,上下两册,配函套,装帧精良,藏读皆宜
★本书为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22年度福建省优秀出版项目
|
內容簡介: |
闽越国是战国秦汉时期闽越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建立的地方政权,前后存世近一个世纪,曾创造了灿烂一时的闽越国文化,揭开了福建有史记载的文明发展的新篇章。随着考古发现的推进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武夷山城村汉城和福州冶城有关遗址的发掘,今人对湮没了2000多年之久的闽越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书即以出土文物为根据,结合历史典籍的有关记载,首次对闽越国文化遗存及考古发现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较为完整、系统地讲述闽越国波澜壮阔的历史,揭示闽越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力推进福建古代文明溯源。
|
關於作者: |
杨琮,原籍江苏无锡,1955年生于陕西西安,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历任福建省博物馆研究员、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福建博物院院长等职。现为闽江学院闽都学者讲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99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2007年被人事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福建省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学科带头人。从事福建地区秦汉考古尤其是闽越国遗址考古和研究四十多年,先后撰写发表考古报告、论文百余篇。专著有《闽越国文化》《美术考古论集》等;主编有《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发掘报告1980-1996》《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福建卷》《越魂闽魄》《21世纪初福建基建考古重要发现》等。
|
目錄:
|
[上册]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闽越国历史文化的渊源
第三章 闽中郡的设立问题
第四章 闽越国名称及世系
第五章 闽越国时期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第六章 闽越国两都的历史问题
第七章 闽越国其他邑落
第八章 建筑业和建筑技术
第九章 陶器与制陶技术
[下册]
第十章 青铜制造业
第十一章 铁器制造业
第十二章 玉器文化
第十三章 石、木、竹、漆器及遗迹
第十四章 宗庙制度
第十五章 文字文化
第十六章 官制及姓氏人名
第十七章 艺术、宗教及民俗
第十八章 丧葬制度与文化
第十九章 兵器和军事制度
第二十章 与中原汉王朝的交往和汉越文化的交流
第二十一章 与周邻诸国的关系及文化交流
第二十二章 闽越国的历史地位
附录一 闽越国大事记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闽越国历史沿革
距今2220多年前,在福建这片群峦叠嶂、江河纵横、海岸线绵延曲折的土地上,崛起了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她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之列传的闽越国(按中国的方位,当时亦称东越)。闽越国的建立,揭开了福建文明史的第一页。
闽越,也作闽粤,是中国上古时代的少数民族之一,是百越族群中的一支,也是中华民族的来源之一。闽越王国是战国秦汉时代由闽越族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闽越族一经崛起,便迅速登上了风起云涌的中国历史大舞台。司马迁在《史记·东越列传》中,用十分洗练的文笔,记述了闽越国兴衰的历史沿革。几页史册,1256个文字,勾勒出闽越国的社会轮廓和发展轨迹。后来,班固在西汉专史《汉书》中亦撰《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其闽粤传部分所记述的文字大体照录《史记》,仅局部略有增删。
闽越王无诸等闽越王族贵胄,系越王句践的后裔,在战国时期就称王、称君于闽中。秦始皇统一海内,将他们均废为君长,在闽越族的聚居地设立了闽中郡。秦王朝苛政猛于虎,短短十多年的统治,就激起了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首先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响应,共伐暴秦。闽越族人民也投入了这汹涌澎湃、席卷九州的起义浪潮中。闽越王无诸等率闽中子弟兵与百越起义军响应鄱阳令吴芮的号召,追随刘邦军攻入武关,直捣咸阳。闽越族战士在这场“朱旗乃举”“革命创制”的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中,与中原人民并肩作战,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秦王朝在各族人民的共同讨伐中灭亡了。由于楚霸王项羽在分封各路义军及诸侯时,未封无诸等闽越王族,因此在秦亡之后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中,无诸等闽越首领又率闽中兵佐汉击楚,为汉王朝的建立贡献了力量。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楚汉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初登帝位的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在闽中故地立国。汉高帝刘邦的诏令说:“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亡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于是,无诸成为西汉中央王朝首封的少数民族国王,他带领着自己的部下返回故园,建都“(东)冶”,在满目疮痍、社会生产十分落后的闽越土地上,开始了披荆斩棘、效法中原的新的创业。福建从此揭开了有史记载的社会发展新篇章。
十年后,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汉廷又将曾在灭秦兴汉斗争中有功的闽越族另一位首领摇,封为东海王,建都于浙南东瓯,故世人亦称东瓯王。自此,闽越族分为二国,一个是闽越国,一个为东瓯国。史书从地理位置上针对南越而言,通常合称二国为东越。后至汉武帝时期,东瓯国遭受闽越国围攻和逼迫,不得已而内属,迁其民于江淮地区,其领地被闽越国所并。
闽越国虽然在秦始皇平越地设闽中郡之前已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但正式得到中原王朝的确认和分封,是在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从这一年起,至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的半个多世纪,闽越国没有发生重大的内外战争和天灾人祸,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得以快速发展。因此,社会经济和文化突飞猛进,国势日益强盛。
在西汉初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南方地区所发生的大事件中,至少有三件事与闽越国有关联。一是吕后去世时,南越王赵佗利用汉朝军队不习岭南水土,对其无可奈何的时机,扩张势力,对闽越一面炫耀武力,以兵威边,一面又送财物以交好,取得了两国的暂时联盟。二为汉文帝时,淮南厉王刘长欲造反,遣使北交匈奴为应,南联闽越为援;后因事败露,刘长在流放中死去,造反之事未果。三是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吴王刘濞遣使邀闽越和东瓯共同出兵,东瓯加入了七国叛乱的行列,闽越没有参加。后来叛乱失败,东瓯为获利和免罪,杀吴王于丹徒,得到了汉朝廷的宽大处理。吴太子刘子驹为躲避汉朝廷的通缉,逃亡到闽越国,得到闽越的收留和保护。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王郢在吴太子刘子驹的煽动下,为了争利夺地,发动了进攻东瓯国的战争。战争一开始,强盛的闽越军队就把东瓯围困成铁桶一般。东瓯军民孤立无援,派使者告急于汉朝廷。汉武帝派严助发会稽兵从海上援救东瓯国。闽越得知汉军来救,遂撤兵回国。东瓯为了避闽越国兵锋,向汉朝廷请求举国迁徙内地,在得到朝廷许可后,便举众迁居于江淮之间。东瓯国故地自此被闽越国所并。
建元六年,闽越王郢又发动了对南越国的进攻。南越王赵胡不敢擅自发兵抵抗,派使者上书向汉朝廷求救。汉武帝认为南越仁义,守职约,遂调遣两路大军讨伐闽越。一路大军由大行王恢率领,出豫章郡(今江西省境);另一路大军由大农韩安国率领,出会稽郡(今江苏、浙江省境),准备两面合击闽越。闽越王郢得悉汉军临境,立刻发兵守备险道要隘,以抗拒汉军。战争尚未爆发,闽越王弟“余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今汉兵众强,今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一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余善得到闽越贵族们的支持后,即刺杀了其兄闽越王郢,遣使节将闽越王郢的首级献于大行王恢,向汉朝廷谢罪。汉武帝遂罢伐越之师。
闽越王郢被杀后,朝廷为了羁縻闽越人,封立了不曾参与谋乱的无诸之孙繇君丑为越繇王,继承闽越国王位。但余善杀其王兄后威势日增,权倾朝野,欲自立为王,越繇王无法控制他。汉武帝不愿为此再兴师动武,念其虽与郢共谋乱,但后来杀郢有功,只好再封余善为东越王,与越繇王并处。余善受封后,闽越国从此产生了一国二王的局面,同时原东瓯故地也从此名正言顺地归余善统治。余善几乎控制了整个闽越国。
闽越王国在西汉前期近70年的生产积累的基础上,至此实力已达高峰,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闽越的迅速发展壮大,更加深了她与西汉中央政府的矛盾。汉朝大臣严助尖锐地指出:闽越王“又数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以为暴强,阴计奇策,入燔寻阳楼船,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句践之迹”。闽越国的对外扩张和称霸,严重地威胁着西汉王朝东南地区的安全。
此时正值西汉王朝大一统的盛世之巅,历史已不复春秋故事。汉武帝在连岁用兵北方,基本解除匈奴的威胁之后,回首考虑解决南方的两越割据政权。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遣使要求南越国内属,比内地诸侯,用汉法。元鼎五年,南越国丞相吕嘉不愿内属汉朝,杀国王、王太后及汉朝使节,揭开了汉越战争的序幕。汉武帝发江南楼船十万之师讨伐南越。东越王余善闻知汉伐南越,即上书汉武帝,愿率八千闽越军助战击南越。但当闽越军进至南越揭阳时,余善借口为海风大浪所阻,按兵不动,骑墙观望,并暗中与南越相通。
直至汉朝大军剪灭南越,击破番禺时,闽越军仍未赶到。于是,汉楼船将军杨仆上书汉武帝,愿率战胜南越之师再击闽越。武帝考虑到军旅劳顿,没有答应,仅令诸校屯兵豫章梅岭待命。
元鼎六年(前111年)秋,东越王余善得知汉楼船将军上书请诛闽越,便公开发兵反汉,除派兵据守交通要道外,还遣“吞汉将军”驺力等率兵进攻驻扎在白沙、武林、梅岭的汉军,杀汉军三校尉。当时统兵屯守的汉朝将领大农张成和故山州侯刘齿,不敢迎击闽越军,退回避闽越兵锋,后均以畏懦罪被朝廷斩首。余善在袭击汉军初胜后,便刻“武帝”玺,自立为帝,并欺骗闽越臣民。面对余善的叛乱,汉武帝决心用武力铲除,于是调遣了四路大军围攻闽越国:一路“横海将军韩说(悦)出句章,浮海从东方往”;一路“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一路“中尉王温舒出梅岭”;一路“越侯为戈船、下濑将军,出若邪、白沙”。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汉朝四路大军进入闽越境,东越王余善发各路兵据险抗击汉军,“使徇北将军守武林,败楼船军数校尉,杀长吏”。此路闽越军先胜后败,“楼船将军率钱唐辕终古斩徇北将军”,挫闽越军前锋。
就在汉廷四路大军云集闽越国境,大战即将全面展开的关键时刻,曾受汉廷指派劝谕余善的闽越衍侯吴阳,率其邑军队700人响应汉军,攻余善驻守汉阳(遗址在今浦城锦城村)的军队。而后又与闽越建成侯敖、繇王居股合谋,计杀东越王余善,率国投降汉军。闽越的叛乱被平定。
汉朝廷以军功对围攻闽越的将领封侯时,也同时封降汉的闽越“繇王居股为东成侯,万户;封建成侯敖为开陵侯;封越衍侯吴阳为北石侯”;封东越将多军为无锡侯。
这一年,汉武帝以“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覆”为由,“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福建和浙南地区的闽越族,在秦统一全国以前就已割据一方,称王于世。汉朝初建,高祖即封闽越国,直至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被剪灭,闽越国存世92年。福建地区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至今的2000多年中,地方割据政权首推闽越国统治的时间最长,也最为强盛。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岁月中,闽越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效法中原内地。勤劳勇敢的闽越族人民,在华夏文化的浸润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灿烂一时的闽越国文化,谱写了八闽历史文化辉煌的一页。
(节选自本书第一章导论部分,书中注释从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