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347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265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500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505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305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深入聚焦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全方位剖析了该现象,从青少年问题移动社交媒体使用的现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认知特点等方面,揭示了青少年在移动新媒体时代为何会产生问题性使用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的深层次生成机理,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视角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该著作对深化人们对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媒体使用的认识和应对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 關於作者: |   
          | 姜永志,男,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移动媒体使用的心理与行为研究。现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 育 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先后在《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和报纸发表论文230余篇。先后出版《理论心理学:历史与反思》《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研究》等专著4部。先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高层次人才工程,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 
 白晓丽,女,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重点聚焦环境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前沿研究。先后在《心理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 育 部人社科基金项目等10余项。
 |  
         
          | 目錄: |   
          | 第一章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概述 第一节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问题性手机使用及社交网络使用相关测量
 第四节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对社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第五节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第六节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和治疗
 第七节不足与问题
 第二章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评估及现状
 第一节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评估问卷编制
 第二节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筛查问卷编制
 第三节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现状及特点
 第三章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人格特质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
 第二节负性情绪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
 第三节动机因素与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
 第四章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神经质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
 冲动性与人际困扰的双重中介
 第二节神经质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
 焦虑情绪与积极自我呈现的多重链式中介
 第三节自恋人格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
 遗漏焦虑和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以及性别的调节
 第四节孤独感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
 人际困扰和积极自我呈现的链式中介及情绪的调节
 第五节无聊倾向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
 多重链式中介
 第五章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认知特点
 第一节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注意偏向研究
 第二节线索诱发青少年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心理渴求感研究
 第六章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干预实验研究
 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研究
 第二节正念认知训练对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研究
 第七章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理论模型构建
 第一节理论模型提出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理论模型提出的实证依据
 第三节理论模型的理论框架建构
 第八章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社会治理路径
 第一节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家庭教育
 第二节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学校教育
 第三节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社会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