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书见:致敬版 书店活着,不容易!

書城自編碼: 411808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书的起源/书店
作者: 雅倩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527178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售價:NT$ 254.0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售價:NT$ 305.0
遗失的文明:走进神秘的考古世界
《 遗失的文明:走进神秘的考古世界 》

售價:NT$ 1010.0
光绪帝传
《 光绪帝传 》

售價:NT$ 254.0
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隐士传
《 名士自风流:中国古代隐士传 》

售價:NT$ 214.0
萨提亚冥想:大师带你聆听自己     萨提亚 身心灵 冥想 成长
《 萨提亚冥想:大师带你聆听自己 萨提亚 身心灵 冥想 成长 》

售價:NT$ 301.0
尔文书系 中世纪的刑罚 关于中世纪罪犯、女巫和疯子的理性之书 深刻剖析中世纪欧洲社会弊病之书 探究黑暗时代的法律之光
《 尔文书系 中世纪的刑罚 关于中世纪罪犯、女巫和疯子的理性之书 深刻剖析中世纪欧洲社会弊病之书 探究黑暗时代的法律之光 》

售價:NT$ 398.0
为什么会爱错人
《 为什么会爱错人 》

售價:NT$ 179.0

內容簡介:
★ 在《书见:致敬版》中既有经营数十年的老牌书店,也有开业不久的新锐书店,新老书店人讲述历经磨砺、不忘初心、执着坚守背后喜忧参半的书店故事。经过风雨洗礼依然活着的26家书店代表书业发声,将裂变背后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呈现在大众面前。每篇文章都是一位实体书店创始人或主理人的故事,附书店真实照片,图文并茂,集资料性、欣赏性、实用性于一体。
深耕在书业第一线的从业者,不论创始人、主理人还是书店工作人员,都是经历沧海桑田、共克时艰、逆风前行的爱书人,打开书店大门即可窥见人生百态。给书店以生命,给生命以书!为爱书人助威,为实体书店呐喊,向书店致敬,向书业人致敬!
關於作者:
雅倩 自由撰稿人,编著《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主编《书见》系列。
微信公众号:雅倩爱书
目錄
序一 以书为业 田原
序二 一个人的图书王国 顾晓光
序三 试图用“气质”解构书店 张照
前言 雅 倩

为书一生
许志强 | 晓风书屋创始人
青苑书店的前世今生
万国英 | 青苑书店创始人
一家书店与一座城市的30 年
黄仕忠 | 学而优书店创始人之一
我的书店人生
唐力生 | 众目书房主理人
走出去,守下去
口述:石 头 | 先行书店主理人 整理:庞诗韵
28 年编织书店风景
口述:徐智勇 | 龙媒书店创始人 整理:吴含
喜阅在左孤读在右
王 忠 | 左边右边书店创始人
阅读改变城市
魏红建 | 万邦书店创始人
纯真年代书吧——生命的礼物
朱锦绣 | 纯真年代书吧创始人
书山有路徐徐行
康海燕 郑永宏 | 枫林晚书店创始人
蓝月亮,一间有温度的书店
李 英 | 蓝月亮书店创始人
书店,生命中的DNA
鲁宁馨 | 唐宁书店创始人
书店改变了什么
陈 桂 | 尚书吧主理人
远行与回归——再次审视岁月
杨 兆 | 拾得书屋创始人

偏安一隅的清寂
李向华 赵向前 | 想像书店创始人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罗 奇 | MeLibrary&小茶书园创始人
我想将实体书店进行到底
蜗 牛 | 乐开书店创始人
像路灯一样的书店
鹿茸哥 | 慢书房主理人
一个I 人书店主的自我修养
小 白 | 海豚阿德书店创始人
在生活
程 磊 | 境自在书店创始人
试着赞美这个残缺的世界
刘二囍 | 1200bookshop创始人
留神人间
胡俊峰 | 留神书店创始人
遇见回归
媛 卉 | 遇见书店创始人
耕云种月,游目骋怀
云 朵 | 停云书房创始人
因为有很多读书的人,还有很多不读书的人
彭明榜 | 小众书坊创始人
这家书店里真的有光
小 新 | 想书坊创始人

后记 实体书店如何提供情绪价值
飏 帆 | 书业观察者
內容試閱
以书为业
田原 原西西弗书店董事、副总经理 《书店之美》系列主编
存在即合理,但是看见了存在,不等于就理解了合理。
在网络图书销售已经占据超过80% 市场的当下,实体书店命运多舛。回想2005 年,号称“全球最大繁体中文书店”的诚品信义旗舰店刚刚开业,我巡游店中,赏心悦目,欣然往返,一切都如在眼前……然而,2023 年12 月,却传来了其黯然熄灯的消息。
在“实体书店不能发家致富”“活着就是胜利”基本成为共识的时候,为什么依然有书店人前仆后继,一个又一个青春新锐的实体书店在这条颠簸崎岖的小路上破土发芽,倔强地钻出头来探究这个世界。
实体书店对每一个创办人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书店到底有什么魔力在魅惑众生,尽管一路坎坷,总有人会一眼天涯,奔赴山海?!
在《书见:致敬版》中,店主们怀着参差错落的初心,行走在书店这条林中小路上,证明在熙熙攘攘的世间,升官发财并非唯一的荣耀,人生还有其他志业可以点燃此心,照耀自己。
我也在回想,为何此生会以书为业。
也许要追溯到原生家庭,在父亲的小书柜里,从《唐诗三百首》里认识了盛唐的诗人们,在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里认识了楚辞、汉赋、诗歌、赋、骈体文……在《中国通史》里浏览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水浒传》里简单粗暴的打打杀杀,《岳飞传》里慷慨热血的精忠报国,《西游记》里来头蹊跷的神仙妖怪,还有怎么也看不明白的《红楼梦》。
人与书的相逢,我在吸纳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渗透着我。所谓传承,大概就是远古祖先的精魂借助我们的躯体又复活一次。命运之神也许在那时候就已经降临,在我未来的道路插上了路标!
然而,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只有鲜花没有泥泞。爱读书和开书店也是两件事。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在开书店之前扪心自问:我开书店,到底为了什么?
理想和情怀,在心中是无价的,但在现实中是有价的。我们开店的初衷是利己还是利他?
利己的书店,承载着我们对于书店的个人想象,把想象一一落地,让它活在世人面前,书店就是我们生命绽放的烟火,是我们内心显化的风景。即便没有掌声,甚至遭逢不利,你依然可以坦然地去感受和体验人生中勇敢实践梦想的美好时光,哪怕留下的只是梦想的碎片,它在未来的岁月里依然可以熠熠生辉。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人生无悔。
利他的书店,就要用温暖的心体贴读者,用自己的知识、劳动、热情、爱心与每一个读者的期待相遇,从自己脚下的泥泞中坚韧不拔地生长出来,努力地开花结果,把芬芳和果实分享给他
人;即便书店有种种实非我愿的遗憾和隐忍,也信守自己的承诺,实践自己的责任,接受现实世界的不完美。
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看透彻了,无论输赢都有心理预期,在行动中不走样、不变形、不动摇,无论成败都可以勇敢坚定,得失不计,成败两安。如果想不清楚,就会左右徘徊,反复纠结,不纯粹的行动是没有穿透力的,容易陷入想要、又要、还要的多目标混乱中。结果就是,你的道路曲折坎坷,你的内心纠结拧巴,既没有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从而生存下去,也没有体验到无怨无悔实践理想的飞扬快意。
无论以什么样的初心走上开书店的道路,其实都是我们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创造自己的方式,书店不过是承载生命之旅的航船,你可以飞流直下、乘风破浪,可以弃舟登岸、不带走一片
浪花,也可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随遇而安。在生命的长河中,你我都是过客,我们且行且珍惜。
在2025 年的春天,祝福我们每一个以书为业的人,与书为伴,安定此心!

前言 雅倩

或许,当初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书见》系列可以延续六年,做到如今的第四本书。
在《书见:致敬版》中,从诞生于1987 年的老牌书店晓风书屋,再到20 世纪90 年代中生代书店,以及21 世纪以后登场的新锐书店等,我们借以回望独立书店的发展脉络。
更巧的是,1987 也是我出生的年份。所以,《书见:致敬版》中每家书店经历的历史变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的公众记忆,仿佛也是我成长的注脚。站在38 年后的书店前,回望实体书店的发展之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些充满温情的私人记忆,属于每一家书店、每一位书店人的独家回忆。
之所以把这本命名为致敬版,我的初衷正是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向每一位书店前辈致敬。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前两季中的一些书店,经过几年裂变之后的模样。如果你也是前两季的读者,再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仿佛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向你娓娓道来,在你们分开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新的故事。
我是幸运的,有幸可以和这么多书店人相识,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和书籍产生的联结。只要有书在,走到哪里我也不会感到孤单。就在今年,我又决定离开生活了7年的城市,正如7年前离开上一个城市那样决绝。
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归属之地,或许,正是因为拥有很多因书结缘的远方朋友,其实我生活在哪里并不那么重要。所以,我更喜欢这种旅居的生活。
能够完成《书见:致敬版》,要感谢每一家书店及书店人的支持,感谢金城出版社,以及读者朋友对《书见》前三季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现在,我非常期待《书见》系列下一本的诞生,就像期待自己的下一座城市。


为书一生
许志强 晓风书屋创始人

如今,晓风书屋即将迈进自己的第38 个年头,并不像人类的38 岁,正值壮年。作为一家书店,它已经变得有些衰老,甚至有些步履蹒跚。它偏安于漳州古城的一隅,像曾经的每个日子一样,等候每一位读者的到来。
回想晓风的曾经,似乎22 岁的自己还在眼前。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阅读是青年人最重要的娱乐与社交方式。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文思想读物出版盛极一时,犹如春风拂面;但漳州城小人稀,信息闭塞,难以吹拂到,购买学术思想性的书通常需要邮购,或者花两三个小时坐车到厦门新华书店购买。开书店的初衷虽有为稻粱谋的成分,但更多是年轻气盛的情怀与理想。
父亲资助了书店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同时在朋友们群策群力帮助下,我和弟弟许星开始了书店的创业之路。
1987 年8 月28 日,晓风书屋在漳州市区瑞金路32 号挂牌开业。“晓风”取意于“拂晓之风”,“晓”又有“晓得知识”之义,因此“晓风”也是知识之风。
年轻总是无畏的,晓风的开业宣传文案都是我的创意,请朋友用蜡版刻印、油墨印刷岀来的,一个大大的镂空的“书”字上面,用小字写着:你喜欢书吗?除此之外,只写了书店的地址、电话。接下来便是精准投放,发动同学和朋友一起骑车满漳州城张贴广告传单,还找到在邮电局工作的同学,偷偷把那些自费订阅《读书》《诗刊》《人民文学》杂志订户的地址誊抄出来,贴邮票给他们邮寄书店即将开业的广告传单。
当时的晓风书屋面积只有10 平方米左右,没有做任何装修,仅有一面墙的三个书架,外加门口平铺的书摊,和几千本书而已。开业没几天,书架上的书几乎被一扫而空,实在始料未及。
在大部分出版社尚未改制的当时,仅有三联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少数出版社愿意为私营书店供货,晓风最早的一批书都是在三联现款进的,那时候还是邮局汇款,与出版社的联系全靠手写书信。记得中华书局的老发行张振相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偶尔还用毛笔写信。我因为字写得拿不出手,曾经请漳州图书馆馆长张大伟帮我代笔,因此颇得出版社的好感和信任。
书店生逢其时,小城的读书风气兴盛,一本艰涩难懂的《存在与虚无》居然可以卖出两三百本,这是晓风的幸运,也是漳州爱书人的幸运。之后,晓风有幸邀请过李泽厚、刘再复、周国平、陈丹青、白岩松、张晓风、余光中、林清玄等学者和作家,来到晓风书屋和读者们分享交流。
当时专卖人文、思想、学术图书的书店,在全国凤毛麟角。晓风开业之后,不少厦门大学的老师慕名而来买书。那时候,厦门到漳州要乘坐两个多小时的小巴。
1994 年,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学研究所徐学老师的帮助下,晓风书屋开到了厦大一条街。从此,晓风书屋便与厦门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久前,因为机缘巧合,我在成都参加了一场由厦门大学四川校友会主办的读书会。没想到,在场的朋友们都还记得晓风书屋,感念于读书年代晓风的陪伴。
在1986 年至2010 年间,厦大一条街位于厦大校门和南普陀山门之间。虽说算不上历经沧桑的老街,却是几代厦大人永远的回忆。除了晓风书屋,还有厦大出版社书店、邮局书报亭、晓窗书店、文心阁、建筑书店、阳光书坊、演武书店、青年书店等专卖学术类书籍的书店。当时的厦大一条街大概算是闽南书店最密集的街道。彼时的读者都知道“想买书,到厦大”。当年中文系的学生曾向我提起,林兴宅、俞兆平教授在上课的时候开书单,就直接指名去晓风书屋购买。
那时候的晓风书屋有一间员工休息室,小得只能容下一张办公桌、一张小沙发和两三把木凳,时常有老顾客喜欢进来和店员聊天,很多学者和晓风员工因此结下了友谊。当时的店长廖乐根曾告诉我,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杜维明教授每年都来厦大短期讲学,每次都会来晓风选购大量学术图书。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起来。后来小廖离开晓风,就开始从事学术研究的工作。
我虽不是厦大校友,但伴随着晓风这么多年在厦大旁的成长,对厦大的感情同样深厚。2010 年,随着厦大一条街的拆迁,晓风书屋迁址大学路。除图书之外,保存下来的只有“九四老人”顾廷龙先生题写的“晓风书屋”牌匾以及旧店的电话号码。
2016 年,晓风书屋有幸在厦大校园内开设分店——不止书店。由于各方原因,书店仅生存了三年多。至此之后,晓风虽未有机会重新进驻厦大校园,但我一直感念这些年来,晓风书屋和厦大学人的互相滋养。
从开业时起,晓风书屋定下的选书标准就是以售卖人文、社科、学术类书籍为主,一直坚持至今。书店的本质是贩售好书,拒绝不良读本,最终造福社会,但真正做到这三条的书店少之又少。因为好书往往曲高和寡,销量有限,占用资金,周转期长。
在开始做书店的很多年里,可以说晓风无可取代,因为有些书只有在晓风才能买到。但是,荣耀总是与沉重的负担相伴。那些拥有晓风特色的书籍,印数大多不超过3000 册,因而进价很高,往往几年才卖出一两本。占用了太多的空间与资金,却很难带来现实的利益。
1997 年,晓风书屋进驻福州,开启了仓山师大店。这家店开在福建师范大学的对面,深受师生欢迎,福州城区的爱书人也闻风而至。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初到福州时,晓风在办理营业执照时遇到阻碍,还是通过福建师大中文系孙绍振教授帮忙才申请到经营许可证。后来,晓风又陆续开了屏山店和大学城店两家分店。
大概从一开始,晓风书屋就不太像一桩生意。早在书吧的概念出现以前,老顾客们就可以享受在屏山店二楼沙发上看书的待遇,遇到相熟的店员,还可以泡上一壶茶,一起聊聊东西方哲学。
晓风书屋的几代店员都很有书生味。尽管店里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变动,但他们对顾客的热情和对书的尊重却从未改变。他们会认真记下读者需要但没能买到的书,耐心地与其交流。尤其值得骄傲的是,晓风的店员们,有的去了大学深造,有的成为编辑,还有的在晓风邂逅了人生的伴侣。在晓风福州店里,曾住着一位普通店员,白天认真看店,晚上利用闲暇时间读遍好书,最终成为北大哲学系的一分子。他们与晓风互相影响,相互成就。
店员们在晓风工作的最大乐趣,便是每天可以接触许多不同的爱书人,领略读书人和善的品格,分享他们的快乐。三三两两的同道,挑上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坐在书店的茶座、沙发上翻阅,看累了品杯茶,交流各自买书、读书、藏书的心得,从书里的世界聊到书外的世界,聊到投机处,书屋里不时传出轻快的笑声,这是晓风的日常风景。
2008 年,我离开福建,移居北京工作和生活。晓风书屋交由许星打理。晓风的状况举步维艰,从鼎盛时在福建开设19 家分店,到目前仅存漳州和厦门两家店。这两家店都是依靠许星做企业来补贴。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考量,晓风并不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至今晓风还在坚持的理由,就是想为这座古城留下一脉书香。支撑我们继续把书店开下去的,是晓风树立起来的品牌,也是很多老读者对它的喜爱。
近些年,晓风因房租、运营成本等原因,在漳州城内多次辗转搬迁。2021 年7 月,晓风书屋迁回漳州古城青年路,紧邻汪春源故居、林氏宗祠(比干庙)、嘉济庙遗址等文物景点。漳州古城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旧时的青年路古街商业,并没有商肆的喧嚣与华丽,是一派井然有序、安详怡然的景象。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落脚在古城的晓风书屋,还是读者们口中的那个“老地方”。
“种树乐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
回首往昔,我大半生的记忆都与书店有关,关于书和书店的那些人、那些事,塑造了现在的我。晓风在它的历史里,更多时候是一家除了书籍一无所有的书店。
在我过往的人生中,是书籍给了我最大的慰藉。
为书一生,收获真理,比收获财富更重要。

实体书店如何提供情绪价值
飏帆 书业观察者

一直关注实体书店,关注有关实体书店方面的图书,而《书见》系列恰巧是我从第一季出版就读过的,目前已经出版了三季,这一季没有叫第四季,而称为致敬版,其中深意,各位读完后必有体会。而我想说的是,实体书店以及图书,除了阅读,还能给各位读者提供什么,那就是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近年来很热的词语,被《咬文嚼字》杂志评选为2023 年十大流行语。情绪价值能给人带来感受美好的能力,能引发正面情绪,但情绪价值也包括负向的。
近年来,情绪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是具体物化的,比如寄托在某一个物品上。最典型的就是jELLYCAT,这个诞生于1999 年的毛绒玩具品牌,虽然已经售卖了很多年,但突然火起来。仔细想想,品牌的年龄和目前拥趸们的年龄正好差不多。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有一句话:零售业正在回归,实体零售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突破,重新靠品质和体验赢得了市场。
消费需求在最近几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变化。消费的目的是什么?是开心,是美好,更是愉悦的体验。消费者不只看商品的功能,更会看重这件商品带给他的情感和情绪上的价值。
那么,实体书店能否带来情绪价值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也不要把这个问题想得太简单。我们需要注意情绪价值的实现过程:感知可爱、实现拥有、展示分享。情绪价值明显受到从众行为的影响,满足消费者内心占有和炫耀心理。
实体书店如何提供情绪价值,至少可以通过四个维度来实现:一是商品维度;二是空间维度;三是活动维度;四是交流维度。
一、商品维度
书店提供情绪价值的商品不是满店满墙的书,因为图书馆也可以做到;也不是单指书店内售卖其他品牌的情绪价值产品,这是商品的概念,别的零售企业也能提供,并不独特,放在书店的场景中不具有特殊意义。
书店提供的情绪价值产品,应是书店精心挑选并布置出来的极少数商品或者商品组合,及其展示效果,可以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愉悦,或者感知到价值。消费者不仅可以理解,而且愿意购买、模仿、传播,最终成为相关产品创作及传递情绪价值的重要一环。
这不是简单地选几本书,写一小段推荐语,做个小主题展陈就可以的。大多数图书其实常带有严肃及说教的意味,而说教是容易令人反感或厌恶的,无法提供情绪价值。同时,图书产品蕴含的知识和信息需要通过阅读才能感知,这也增加了消费者体会和理解的难度。
因此,让消费者通过视觉能够直接感知、感受到快乐、可爱、愉悦,至少能够引发他们驻足、观看及思考,至关重要。
那么,书店中的什么产品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情绪价值呢?其实还是离不开图书本身,小红书上“薯友”的一些创意令人深受启发。比如,几本书的书名拼起来的书架拼贴诗,将图书的书封拼贴起来成为新的书封相框,等等。
二、空间维度
现在,很多书店设计精良,从空间角度已经可以提供最基础的情绪价值,消费者愿意前来打卡、拍照并展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网红书店”。但是,这种情绪价值并没有对书店本身带来什么特别作用,因为消费者打卡拍照之后就走了,很可能不会再来,相当于书店的一种单向输出。书店不能只从这个维度提供情绪价值。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书店给人的感觉是安静、陈列着很多图书、能够阅读和学习的场所,虽然这个作用和图书馆类似,而且这种场景可能并不有利于书店经营;但是,就大多人的认知而言,安静和阅读一定是书店的重要标签。人头攒动、举着手机拍照等,肯定是不符合这种认知想象的。
这种场景其实也是目前社会面非常稀缺的,至少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都已人满为患。所以,“繁华闹市中,独取一隅宁静”,是一种可以被具象、被定价的场景。尤其在大城市中,会有消费者为了这种安静的场所去付费,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只想离开家的独处。
很多书店都提供了咖啡区和阅读区,但大多数并不特别具备这种场景功能,只是兼顾部分阅读和学习的功能,这种场景其他的咖啡馆也能提供,并不具有独特性。
茑屋的SHARE LOUNGE 项目已经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提供的场景包括社交、商务、学习、工作等。虽然是计时付费制,但是价格也不是难以承受的,因为配套提供了咖啡、饮料和小吃,目前的价格是每小时56 元,一天188 元。如果价格机制稍微再灵活一点,比如设半天的定价,这种场景还是有很大想象空间的。
至少,我非常喜欢这种场景。如果我有比较集中的学习、研究或写作任务, 又不想待在家里或办公室, 那么SHARE LOUNGE 是一个很好的去处。特别是假定你在这里能够待上一整天的话,还是值得的。
什么是空间维度,再说一个亲身经历的场景。我去北京出差,顺便考察了五棵松万达广场。由于要从万达广场直接到北京南站返程,因此我需要把行李带着,一个很重的双肩包。没有到达万达广场前就检索过有没有寄存柜。所幸,寄存柜是有的,但是不多,摆放位置在一楼的某处通道里。
我需要寄存我的双肩包和厚外套,然后轻松地去逛万达广场,不管付费多少,我都是愿意的。但是,在一个十多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里,有且只有一处这样的寄存柜。同时,任何一家店铺都不提供寄存服务,至少你需要先买了他们的产品后才有讨论的可能。
三、活动维度
实体书店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比如讲座、签售(作家见面会)、读书交流会等。现在很多书店还常搞研学活动,甚至开办夜校课程,这些都很好。就参加活动的人群而言,他们在参加活动的同时,是能感知到情绪价值的。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也举办过很多与图书相关的活动。现在想想,效果最好的还是“大咖”见面会及签售活动,这种“大咖”往往是消费者认知层面的“大咖”,而不是学术或专业层面的“大咖”。简单一点理解就是“追星”吧,只是他们不是演艺界的明星。
除了“大咖”本身,这些活动为什么会受到欢迎?可能因为形式比较简单,“大咖”随便聊聊,然后进入提问和回答环节,随后就是签售,也没有什么说教的场景。在一两个小时活动中,甚至没有座位,还要排队签售。这种场景中,消费者肯定不是来听说教的,他们关注的是“大咖”这个人,以及自己能从活动本身获得什么。比如获得“大咖”在图书上的签名,再争取拍一张与“大咖”的合影,这就是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情绪价值。
如果把知识分享和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实体书店能做什么类型的活动?我想到了小红书上的“捡秋”。这是一个蕴含博物知识在内的体验型活动,虽然需要走进大自然,但其形式是可以参考借鉴的。小红书“热点薯”提供了一个活动流——低头捡个秋。
有的时候,简单一点、轻松一点、生活一点,可能消费者会更加喜欢。因为,生活中不只有图书和阅读,至少这两者的排位是比较靠后的。如果把知识和生活联结在一起,实体书店在其中大有可为。
四、交流维度
交流维度,这一点很难做到,但更有价值。在实体书店的绝大多数场景中,店员和消费者之间是没有互动和交流的。消费者自己挑选商品,最多询问一下摆放位置,最后在收银台可能有几句简单的对话,或者消费者没有购买行为就直接离开了。
在这种场景下,实体书店与一个超市或便利店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售卖的产品不同而已。虽然图书是蕴含着知识和信息的产品,但是没有经过再次的加工和分享,始终只是个商品。
很多独立书店在这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为店面不大,店员或者书店老板可以和进店的消费者进行直接交流,为消费者推荐和介绍图书,与消费者交换各种信息。在这种一来二去的交流中,书店的“人文”属性也就体现出来了。越是小书店,越应该多交流。
当然,交流也是有要求的。首先,你得是个E 人,愿意交流;其次,你肚子里得“有货”,有东西可谈,通过交流传递给消费者。比如内蒙古包头的留神书店老板胡掌柜。
书店业的朋友大都知道苏州文学山房的江澄波老先生,是经营着一家古旧二手书店的近百岁的老爷子。他在店的时候,能和读者交流各种关于古旧二手书的知识,赢得了读者的尊重。
当今社会的各种压力之大,很多人连去书店的时间或者心情都没有了。那么,仍然还去书店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善待他们,通过产品、空间、服务、交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呢?
书和店,就是实体书店留给大家的印象。喜欢是没有理由的,喜欢是愿意付出的,这才是一种双向奔赴。
向实体书店致敬,向书店人致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