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戈特曼情感大师系列6册:爱的沟通+幸福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幸福婚姻的10大敌人+爱的博弈+当婚姻中有了孩子
》
售價:NT$
3057.0

《
吐司三明治自己做最好吃:102款花样吐司+85款爆款三明治+11款轻食沙拉+5款灵魂抹酱
》
售價:NT$
203.0

《
DK马术全书(全新升级版)
》
售價:NT$
1219.0

《
货币之手
》
售價:NT$
663.0

《
被困住的人(余华、李翊云等名家推崇的短篇大师,历时20多年创作,73个受困于生活的故事,洞见人性的幽微之处和人生的真相)
》
售價:NT$
1117.0

《
灯花笑共此灯(全二册)
》
售價:NT$
356.0

《
系统家庭治疗的刻意练习
》
售價:NT$
387.0

《
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1.从中国历史上8位个性鲜明、功绩显赫的名将的戏剧命运切入,窥测历史拐点上的风云变幻。名将的锐意进取、坚守牺牲,不仅是个人性格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时代精神、民族气节的缩影,更是解码当代博弈的文化密匙。
2.从性格、成长背景、文化环境、“职场氛围”等多角度深入剖析名将命运沉浮,探讨名将或者开拓进取、或者救亡图存之际的破局之道,为当代人为人处世总结经验教训。
3.张锐强央视七套军史专题栏目《讲武堂》“名将传奇”系列讲座蓝本,撕开历史细节,让你秒懂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历史真相。
|
內容簡介: |
烽火乱世中,韦孝宽坚守玉璧,智谋超群,巧用奇计破敌无数。抗金名臣宗泽,心系天下,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匡复宋室燃尽生命。一介书生虞允文,临危受命,于采石矶力挽狂澜,以少胜多,成就不传奇。一代名臣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于风雨飘摇之间,挺起民族脊梁。
他们历经英雄劫,在困境与挑战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芒,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以史料化的叙事、细节化的描述、虚实结合的笔法,带领我们重返历史现场,撕开历史的细节,探寻复杂人性下的挣扎与选择,还原旷世名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一生。
|
關於作者: |
张锐强
河南信阳人,工科背景,从军十一年,三十岁退役后写小说。曾在央视七套《讲武堂》栏目开设“名将传奇”和“书生点兵”系列讲座。曾先后获得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山花》杂志双年奖,被评选为21世纪文学之星、齐鲁文化之星。
曾在《当代》《人民文学》《十月》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两百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 中篇小说月报》以及年度选本转载。
|
目錄:
|
代序
于谦:被迫抄袭的诗人
虞允文:一介书生守大江
钱镠:世乱守得江南安
吴玠:南宋中兴第五将
韦孝宽:锦囊妙计战场开
张煌言:孤忠绝唱
宗泽:老卒有勇难过河
种家将:百年六朝三代将门
|
內容試閱:
|
于谦:被迫抄袭的诗人 一
1457 年的正月,虽然雪花飘飘,朔风扑面,但崇文门外 的刑场上依旧挤满看客。两位少保同时问斩,委实稀罕。此 二人颇有渊源,是进士同年:大学士、北直隶束鹿(今河北 辛集)人王文;兵部尚书、浙江钱塘(今属杭州)人于谦。 没错,后者就是在蒙古瓦剌部落消灭明军主力、虏获明英宗 后打到北京城下的危急关头,成功地组织指挥了北京保卫战, 保全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的那个业余诗人。 在悠远的诗歌长廊中,官员于谦尽管只是业余诗人,但 也有一席之地。有个说法,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往往来自 业余选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假设于谦吟咏诗作以明心志, 会是这首著名的《石灰吟》吗?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咏此诗昂首走向刑场,符合无数人的心理需求和审美 取向。但是很遗憾,这不可能,因为《石灰吟》的作者(至 少是原创),不可能是于谦。奇特的是,明明版权存疑, 三百年来大家宁愿相信作者是他。而单纯从诗意与感染力的 角度分析,假设作者是于谦,它能打一百二十分;如果并非 于谦手笔,恐怕只能打一百分……
二
1398 年,于谦诞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的于姓之家。 这个家族景仰文天祥,常年供奉他的画像。年幼的于谦在这 样的家庭氛围下耳濡目染,同时滋润于江南的柔美风物,茁 壮地成长着,笔下也曾充满青春气息。那一派“鸳鸯飞入花 深处”的“交颈绸缪无限趣”,拨动着少年的心弦,触发了 莫名的愁绪,“如何得似鸳鸯鸟,双去双来到白头”的感慨 也就水到渠成。他是个才子,永乐十六年(1418),虚岁 二十一时,被翰林董镛收为乘龙快婿。 两年之后的 1420 年,于谦在准备人生的第三次远航。 那是个秋夜,二十二岁的他提着灯笼,自信地走进杭州府贡 院的科场。他个子很高,相貌俊朗,举手投足别有一番气度, 在众多的考生中颇有点鹤立鸡群的意思。尽管周遭漆黑一片,但浓烈的桂花香无处不在,清香黏腻,更像暮春,而非仲秋。 考虑到结婚前一年的科场失利,他心里不能说毫无压力,但 总体而言还是自信满满。灯影幢幢中,他深信蟾宫折桂在此 一举。果然,三场考完,他胜利突围,随即买舟北上,沿着 运河赶赴北京,冲刺来年春天的会试。虽未正式迁都,但皇 帝朱棣一直在北京,因而会试、殿试几年前已经北移。 乡试顺利,会试更加顺利:于谦高中会元,亦即全国第 一。远大的抱负从此就要实现了吗?放榜之后,他多少有些 飘飘然。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被会元吊起的期望,很 快变成了失望。他的殿试成绩并不理想:三甲第九十二名。 会试通过便是人中龙凤,原本不必苛责,但对于会元而言, 感觉自然不同。 然而只怕谁都没有想到,这张榜单上真正影响历史的却 是三甲:不仅于谦的光芒将状元、榜眼、探花全部遮蔽,他 的进士同年、三甲七十八位的王强,也创造了以二品官入内 阁的历史纪录,并跟于谦一同上刑场,只不过要以“王文” 为名。 这跟西点军校的将星云集之班颇为相似:1915 年,该校 一百六十八名毕业生中有五十多人升为将军,而其中最为耀 眼的将星艾森豪威尔,当时排名不过第六十一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