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为什么这样穿

書城自編碼: 41183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设计
作者: 王锡礼
國際書號(ISBN): 9787214304605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盛世长安(实景还原 + 考古成果 + 文献印证,全景式呈现长安从汉到唐的城市细节)
《 盛世长安(实景还原 + 考古成果 + 文献印证,全景式呈现长安从汉到唐的城市细节) 》

售價:NT$ 500.0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

售價:NT$ 1010.0
梁思成眼中的中国建筑史
《 梁思成眼中的中国建筑史 》

售價:NT$ 449.0
叹为观纸 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
《 叹为观纸 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 》

售價:NT$ 403.0
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为什么这样穿
《 中国历代男子服饰:图解中国男子传统服饰 解密古代男子穿什么 为什么这样穿 》

售價:NT$ 500.0
经济学的观念:13位经济学巨匠和他们改变世界的思想(一本书领略群星璀璨的百年经济思想史)
《 经济学的观念:13位经济学巨匠和他们改变世界的思想(一本书领略群星璀璨的百年经济思想史) 》

售價:NT$ 398.0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别乱穿 找准你的专属色:四季十二型人色彩穿搭图解 四季型人色彩搭配 》

售價:NT$ 254.0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香气正念:用气味调节情绪与身体的嗅觉疗愈革命 》

售價:NT$ 305.0

編輯推薦:
千年衣冠藏春秋,一针一线见山河!
从先秦“上衣下裳”的礼制雏形,到明清补服马褂的等级密码,本书带你穿越千年,解锁中国古代男性服饰的“前世今生”:
1.看形制之变:深衣如何从“被体深邃”的实用装束演变为礼制符号?曳撒里藏着多少游牧民族的文明?一件圆领袍,竟串联起唐宋辽金元的审美博弈。
2.品纹样之美:汉代茱萸纹暗藏吉祥寓意,唐代陵阳公样织就中西合璧,明代蟒服从赐服沦为民间“爆款”,每寸锦缎都是流动的文化史书。
3. 探穿搭之趣:宋代官员簪花比美、明代士人“懒收网”的时髦、清代顶戴花翎的等级玄机……古人的穿搭智慧,比你想象的更鲜活!
衣袂间藏着王朝兴衰,带钩上系着礼仪乾坤。 翻开本书,让每一缕丝线、每一片锦缎,都成为你读懂中国服饰历史的“衣冠密码”。
內容簡介:
本书以服饰结构演变为脉络,系统梳理先秦到明清的男子服饰。从先秦二部式服饰的礼制初现,到两汉深衣的普及与冠制规范;从南北朝胡汉服饰的交融碰撞,到唐宋圆领袍与幞头的形制革新,再至明清补服、马褂的等级象征,完整呈现中国古代男性服饰的发展轨迹。
书中内容均立足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以实证精神还原历史面貌。如引用马王堆汉墓素纱深衣、辽代陈国公主墓金银冠等近百件文物实例,结合《周礼》《明史?舆服志》等典籍记载,对服饰的名称、结构、等级制度进行考辨。以孔府旧藏明代朝服为依据,详解梁冠与补子的等级标识功能,确保每一处叙述都有扎实的史料支撑,为读者构建真实的古代服饰认知体系。
除详述各时期主流服饰的形制、材质、穿戴礼仪,还穿插帝王与士人的穿搭偏好,如汉武帝的袀玄之服、明嘉靖帝设计的忠静冠服等,让读者清晰把握不同时代的服饰特征与文化内涵。
關於作者:
王锡礼: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者。
目錄
第一章 二部到一体:先秦与两汉服饰
第一节 二部式服饰的产生及礼制规范 002
一、从遮蔽到仪礼的蜕变:原始的上衣下裳 002
二、礼制的细节体现:蔽膝和组玉佩 006
第二节 深衣的普及和搭配 011
一、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深衣的普遍流行 012
二、从拘束到潇洒:两汉时期的深衣 018
三、带钩和贝带:腰带细节之中的争奇斗艳 020
第三节 出将入相:进贤冠和武弁的演变 024
一、文官冠服:从冠到“帽”的进贤冠及其服饰 025
二、武将官服:从圆到方的武弁及其服饰 031
第四节 秦皇汉武穿什么:先秦到明代的冕服和其他帝王服饰 037
一、秦皇汉武的袀玄与通天冠服 038
二、古制的回响与重现:冕服的礼制含义及其演变 041
第二章 对立中交融:从南北朝到唐末五代
第一节 窄衣亦风流:兼具便利与实用的服饰 054
一、快马须健儿:袴褶装 056
二、从内衣到军旅服: 裆 060
三、要温度也要风度:披袍 063
第二节 说汉话、着汉服:南北方服饰的交织 064
一、南朝本土的豪放风格 064
二、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和南方对此风格的吸收 073
三、洛阳与六镇:有所为的反叛者 077
第三节 隋唐二轨制男装的出现 083
一、雅俗共赏:圆领袍及其搭配 086
二、半臂:内穿还是外穿? 098
第四节 唐代的胡化及其反面 101
一、陵阳公样与皇甫新样 101
二、从鲜卑帽、幞头到乌纱帽 103
三、天宝时世:服妖的讨论 109
第三章 延续与创新:花样百出的辽宋金元清
第一节 宋代的服饰及其穿搭层次、时代演进 112
一、宋代公服的基本构成 114
二、宋代公服的内部穿搭层次 126
三、其他宋代男性服饰 130
第二节 辽金元清服饰 138
一、辽金服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43
二、元清服饰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56
第四章 等级的僭越:明代服饰及其异变
第一节 明代公务人员服饰 182
一、朝服和祭服的小心思 185
二、常服(补服)与公服 194
三、设计师皇帝的忠静冠服 208
第二节 明代士庶服饰 212
一、明初至明中期出现的士庶服饰 214
二、明嘉靖以后到明晚期的士庶服饰 228
后记 236
参考文献 238
內容試閱
前言
服饰作为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是身体的遮蔽和保护物,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广义上来说,服饰作为身体的遮蔽物,除了遮蔽躯干与四肢的衣服,还应当包括手足与头部的遮蔽物,以及延伸出来的服装配饰。最初,服饰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暖、遮体及抵御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逐渐被赋予了区分身份、阶级的功能,成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实用和礼制作用外,服饰的审美功能亦不可忽视。无论是颜色、材质,还是纹样,服饰的每 一处设计都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美学追求,反映着人们对美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美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服饰既如实地反映着古代物质水平提升、礼仪制度发展以及追求审美情趣的结果,因而呈现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趋势;也同样推进着人们对社会生活理解视角的变化与工艺技术的进步,成为时代风尚的“预流”。
因为这变动不居的属性,加之古代对服饰这一“形而下”之物的熟视无睹、重文轻绘的历史传统,以及20 世纪以来服饰急剧现代化的转变与断层,古代服饰常给人以复杂纷繁、雾里看花之感。好在随着近40 年来学者们的逐步积累,目前对我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足以拨云见日、登堂入室的成果。
从学术史意义上讲,沈从文先生称得上中国古代服饰系统研究的开拓者,1981年《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的出版可谓开了中国服饰史学的先河。此外,1984年周锡保先生所著《中国古代服饰史》、1993 年孙机先生所著《中国古舆服论丛》,亦是第一代中国服饰史学者的研究成果。第一代学者的研究打破了过去完全依靠典籍记载讨论服饰的传统方式,推崇将图像与文字结合考证,对服饰做出更精准的识别,探讨服饰的演进。
21 世纪以来,随着更多文物的发现与考古资料的发表,新一代学者们得以从更专业的角度逐渐深入进行分类研究,尤其是对唐代和明代服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识别与断代,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日深,民间高水平的研究者与爱好者也开始加入服饰研究的行列。他们通过自发复原古代服饰、开展线上线下讨论,极大地丰富了对古代服饰的解读并促进了其现代传播。
从学术史的脉络来看,服饰史与物质文化史是逐渐走向紧密结合的。然而,现阶段的研究仍然存在“卡片式”与“断代式”研究的倾向,即不同朝代的服饰研究常常是片段化的,缺乏对不同时期服饰之间的系统性、连贯性分析。这并不全然是服饰研究方法的问题,而是某种程度上受长期以来史学观念断代的偏好影响的结果。以唐代服饰为例,无论是撰写者还是读者,往往倾向于将有着两百年差距的初唐服饰与晚唐服饰合并理解,提取出“唐代服饰”这一模板,却忽略了仅隔数十年的北齐、北周、隋代服饰与初唐服饰的关系,或是五代、北宋初期服饰与晚唐服饰更紧密的相关性。
这种局限于对某一朝代或某一类服饰的描述,在服饰史研究越发走向细微与深入时,弊端显得尤为明显,这是由服饰本身作为物质的特性决定的。服饰,作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物质,其首要属性是“穿”,这就决定了对服饰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其款式、色彩、材质和纹饰等表面特征,还需要理解剪裁这一核心理念以及随剪裁而出现的诸如拼布、打褶、开衩等有机统一的服装呈现效果。以明代袍服外摆结构的出现为例,从内摆向平出外摆的转化、从平出外摆向后摆的转化在发挥审美作用的同时,是同遮蔽的功能要求相关的,而外摆的向后倾向,又是受到布料力学作用的结果;明后期服饰后摆起始位置的改变,又是同明后期袖子的袖根位置变化共振的结果。
上述两个目前学术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实践派”学者和复原制作者的关注,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越发走向对内在逻辑与跨时代联系的探讨,注重定量分析、结构设计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探讨。这同样也是本书的写作目的:虽然受制于通俗性书籍的表达性质,无法做出更为深入的工艺探讨,但仍希望打破片段化的写作思路,提供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某个单一朝代或个别服饰的描述,而是为读者提供一种不同时期服饰之间的系统性、连贯性分析脉络,研究探讨服饰变迁背后的多重因素,重点关注物质条件、礼制规范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在这一脉络之中适当穿插易懂的服饰制作原理与实物分析,并且帮助读者更好地辨析相似与相异的服装样式,包括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场合和场景下的服饰搭配与使用差异,使读者对中国古代男性服饰的理解呈现出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图景。全书共分四章,大体依据历史演进时间,但并不以此为限来阐述各章内容,每一章都有探讨特定逻辑下的服饰及其发展、演变。
在介绍内容之余,还应当讨论本书的研究方法。从沈从文先生等老一辈学者起,对服饰的研究就重视实物、文献与图像相结合的逻辑,通过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我们能够直观了解服饰的真实形态;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服饰背后的文化与制度;通过图像资料,尤其是壁画、雕塑和绘画,我们能够重构古代服饰的整体使用场合与搭配方式。然而,物质资料的实然与历史文献的应然之间有时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可能源于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或特殊时期的服饰差异,也可能是目前实物或文字证据尚有断裂或信息缺失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分析时也会特别指出这些特殊现象,以帮助读者形成更为全面和立体的认识。文中部分图片转引自考古报告及论文,受限于篇幅在书末统一指出。
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开启一扇理解古代服饰文化与历史的窗户。
王锡礼
2025 年6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