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宋词赏读

書城自編碼: 411845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陈如江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5130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舞乐中国·佳人的长袖舞
《 舞乐中国·佳人的长袖舞 》

售價:NT$ 204.0
舞乐中国·唐玄宗的舞乐坊
《 舞乐中国·唐玄宗的舞乐坊 》

售價:NT$ 204.0
上古汉语异读词音义关系研究
《 上古汉语异读词音义关系研究 》

售價:NT$ 500.0
琳派艺术:日本的生活美学
《 琳派艺术:日本的生活美学 》

售價:NT$ 949.0
史记学论稿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深入浅出谈司马迁思想 史记研究
《 史记学论稿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深入浅出谈司马迁思想 史记研究 》

售價:NT$ 449.0
文与图的世界史:《史集》与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叙事图景
《 文与图的世界史:《史集》与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叙事图景 》

售價:NT$ 1010.0
夏日蝉鸣时
《 夏日蝉鸣时 》

售價:NT$ 356.0
门罗主义: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源起
《 门罗主义: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源起 》

售價:NT$ 347.0

編輯推薦: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在“婉约”里剪红刻翠,
比春日滤镜更鲜活;
在“豪放”中拊几击缶,
比热血漫更燃情。
读宋词,
让“过去完成时”成为“现在进行时”
內容簡介:
两宋词坛,名家巨子如众星争辉,佳篇秀句似百花争艳,时至今日,宋词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给读者以妙不可言的美感享受。

作者的编选原则,一是尽可能兼顾到在不同阶段对词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流派和代表性词人;二是既把握住大家,也不偏废有佳构的小家,力求历代传诵的名篇不致遗漏。每一首词都是一个世界,都是词人开辟的一块天地。面对这么一个丰富的世界、美妙的天地,作者在每首词的赏读中,尽可能地根据词人创作的年月、地点、际遇、心境、意图及惨淡经营的匠心作一番简明扼要的阐释剖析。
關於作者:
陈如江,上海作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4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担任编辑,1992年被上海社会科学院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4年起担任副总编辑,2002年被评为编审。2014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著有《诗词百品》《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古诗指瑕》等。
目錄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1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2
潘阆
酒泉子(长忆西湖)/4
(长忆观潮)/5
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6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8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9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11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13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16
定风波(自春来)/16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18
望海潮(东南形胜)/19
满江红(暮雨初收)/21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2
张先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2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26
千秋岁(数声)/27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28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29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31
(一向年光有限身)/33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34
踏莎行(祖席离歌)/35
(小径红稀)/36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37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38
宋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39
欧阳修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42
(群芳过后西湖好)/44
踏莎行(候馆梅残)/44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45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46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47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48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51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53
晏幾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56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58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59
(小令尊前见玉箫)/60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61
(天边金掌露成霜)/62
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63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63
王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66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69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72
(明月几时有)/75
念奴娇(大江东去)/77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80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81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8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83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84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86
洞仙歌(冰肌玉骨)/89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91
(十年生死两茫茫)/93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94
永遇乐(明月如霜)/96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98
(麻叶层层苘叶光)/99
(簌簌衣巾落枣花)/100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101
黄庭坚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103
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105
清平乐(春归何处)/107
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107
秦观
望海潮(梅英疏淡)/109
八六子(倚危亭)/112
满庭芳(山抹微云)/113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114
鹊桥仙(纤云弄巧)/115
踏莎行(雾失楼台)/116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118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119
行香子(树绕村庄)/120
贺铸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122
踏莎行(杨柳回塘)/123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124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125
晁补之
摸鱼儿(买陂塘)/128
洞仙歌(青烟幂处)/130
周邦彦
瑞龙吟(章台路)/131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133
满庭芳(风老莺雏)/134
苏幕遮(燎沉香)/135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136
六丑(正单衣试酒)/137
兰陵王(柳阴直)/139
西河(佳丽地)/141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142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143
毛滂
临江仙(闻道长安灯夜好)/146
叶梦得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148
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149
汪藻
点绛唇(新月娟娟)/152
万俟咏
诉衷情(一鞭清晓喜还家)/153
朱敦儒
念奴娇(插天翠柳)/155
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156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157
赵佶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159
燕山亭(裁剪冰绡)/160
李纲
六幺令(长江千里)/162
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64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65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167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169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170
念奴娇(萧条庭院)/171
永遇乐(落日熔金)/172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173
声声慢(寻寻觅觅)/174
吕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176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177
向子
秦楼月(芳菲歇)/178
阮郎归(江南江北雪漫漫)/179
陈与义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181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182
张元幹
贺新郎(曳杖危楼去)/184
(梦绕神州路)/186
瑞鹧鸪(白衣苍狗变浮云)/188
胡铨
好事近(富贵本无心)/190
岳飞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192
满江红(怒发冲冠)/194
朱淑真
江城子(斜风细雨作春寒)/196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197
陆游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198
钗头凤(红酥手)/199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200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201
汉宫春(羽箭雕弓)/202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203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204
范成大
霜天晓角(晚晴风歇)/206
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207
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209
念奴娇(洞庭青草)/211
辛弃疾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214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216
念奴娇(野棠花落)/217
鹧鸪天(枕簟溪堂冷欲秋)/218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220
祝英台近(宝钗分)/221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222
清平乐(茅檐低小)/223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224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226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227
贺新郎(绿树听鹈)/227
(甚矣吾衰矣)/229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231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32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232
永遇乐(千古江山)/234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236
陈亮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237
念奴娇(危楼还望)/238
刘过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241
六州歌头(中兴诸将)/242
姜夔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245
点绛唇(燕雁无心)/246
鹧鸪天(巷陌风光纵赏时)/248
(肥水东流无尽期)/249
庆宫春(双桨莼波)/250
念奴娇(闹红一舸)/252
扬州慢(淮左名都)/255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257
暗香(旧时月色)/258
疏影(苔枝缀玉)/259
戴复古
水调歌头(轮奂半天上)/262
史达祖
绮罗香(做冷欺花)/264
双双燕(过春社了)/265
黄机
满江红(万灶貔貅)/268
刘克庄
沁园春(何处相逢)/270
满江红(金甲琱戈)/272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273
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275
清平乐(风高浪快)/276
吴文英
宴清都(绣幄鸳鸯柱)/278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280

祝英台近(剪红情)/281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282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283
踏莎行(润玉笼绡)/285
鹧鸪天(池上红衣伴倚阑)/286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288
陈人杰
沁园春(记上层楼)/290
(谁使神州)/292
刘辰翁
柳梢青(铁马蒙毡)/295
兰陵王(送春去)/296
永遇乐(璧月初晴)/298
周密
玉京秋(烟水阔)/300
一萼红(步深幽)/301
献仙音(松雪飘寒)/303
文天祥
酹江月(乾坤能大)/305
满江红(试问琵琶)/306
汪元量
莺啼序(金陵故都最好)/309
王沂孙
天香(孤峤蟠烟)/312
眉妩(渐新痕悬柳)/314
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315
蒋捷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317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318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319
燕归梁(我梦唐宫春昼迟)/320
张炎
南浦(波暖绿粼粼)/322
高阳台(接叶巢莺)/324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325
清平乐(采芳人杳)/326
刘将孙
沁园春(流水断桥)/328
內容試閱
两宋词坛,名家巨子如众星争辉,佳篇秀句似百花争艳,时至今日,它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给读者以妙不可言的美感享受。可以说在中国诗歌艺术发展史上,唯宋词才能与唐诗相敌,正如杨慎所言:“宋人作诗与唐远,作词不愧唐人。”(《词品》)


词是合乐之作,是可以歌唱的,它所依赖的音乐是燕乐(宴乐),所以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际。当时中原的统一、国势的强盛、经济的繁荣、商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中外交流与民族之间的融合,使得西域音乐大量输入;另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兴盛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得里巷之曲广泛繁衍。在西域音乐与里巷之曲的互相渗透、融合中,便形成了新乐——燕乐。这种新型的音乐再经都市游乐场所的流传,很快风行起来。《旧唐书·音乐志》载:“自开元已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可见当时社会上已以燕乐为时尚。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由此,燕乐的地位正式确定下来。为了配合燕乐的演唱,乐工、歌伎们常按乐谱的节拍填写歌辞,于是错落有致的长短句式的曲子词逐渐兴起。词又称“倚声”“长短句”也就是这个原因。

词首先盛行于民间。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箓无意中打开被封闭近千年的藏经洞,使得我们能够看到词的最初形态。王重民根据敦煌藏卷整理出一百六十余首民间曲子词。这些作品约产生于盛唐至五代的二百余年间,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已较为广泛。

随着民间曲子词的兴起,文人们逐渐接受并喜爱上了这一新型的抒情诗体,也开始了倚声填词的尝试。中唐之际,刘长卿、戴叔伦、韦应物、王建、刘禹锡、白居易等创作出了大量长短句式的词,从而标志文人词的正式确立。但他们的作品,在体式上还是以五七言句式为主,在格调上还未完全脱去民歌风味,故只能称为“诗客曲子词”。

词发展到晚唐温庭筠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均已形成词境,从而开创了“别是一家”的词风。
五代之际,西蜀君臣耽于逸乐,作词沿袭飞卿蹊径,多写男女艳情,遂开香软绮靡花间一派,韦庄、欧阳炯等便是代表。而南唐因时时遭到周师威胁,国势岌岌,故无论君臣,在作歌词时均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给人以身世感慨的联想。尤其是后主李煜,饱尝了国亡身辱之不幸,促成了他从“以词娱乐”到“以词言志”的转变。

综观唐五代词,虽由于文人的染指,词逐渐从民间走向文学领域,并获得初步发展,但毕竟体式尚未完备,风格还显单一。随着赵宋王朝的建立,“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榭,竞赌新声”(宋翔凤《乐府余论》),词终于进入了它的空前繁荣兴盛时期。


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政权至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共有167年的历史。北宋词坛以仁宗末年(1063)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著名词人有晏殊、张先、柳永、欧阳修、晏幾道等,后期的著名词人有苏轼、秦观、贺铸、晁补之、周邦彦等。

宋初的词,大体承袭着晚唐五代的余波,内容多描写男女爱情生活与抒发个人闲适意绪。其中范仲淹颇值一提,他的词不仅洗尽了宫体与倡风,推动了词人从歌咏妓情到歌咏人生的风会转移,而且具有婉约与豪放两种情调,奠定了宋词发展的两种基本风格。

进入仁宗朝(1023—1063),大批词人开始涌现,他们各具丰神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词坛繁荣的局面。
晏殊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蒿庵论词》),其词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有一种娴静幽美的风度。这种风度的形成与他显达的身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少年得志,一生如意,长期过着雍容安逸的生活,因而抒起情来总是那么温雅闲婉,给人以无穷的诗意。二是有一种情中有思的境界。这种境界的形成与他旷达的怀抱有着密切的关系。旷达的怀抱使他在感情上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入乎其中故能感之,出乎其外故能悟之,而一旦有所感悟,则眼界必然高远,思致必然深沉,使千载之下的读者犹能引起共鸣。
欧阳修是肩任文统道统的一代儒宗,对于填词也颇在行。他的词尽管未脱晚唐五代“艳科”范畴,但他还是力求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如抒发感慨、赠别答友、咏史吊古等。其词风或深婉挚厚,或疏宕明快,前者上承冯延巳而下开秦观一派,后者上承民间词而下启苏轼一派,因此他在词史中的承先启后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说北宋前期词坛晏、欧的令词提高了词的韵味,推进了词的典雅化的话,那么柳永的慢词则扩大了词的容量,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柳永是词坛第一个倾毕生之力于慢词创作的词人。为了适应当时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以及日益繁复的音律曲调的需要,他一方面“变旧声,作新声”,将旧调翻新,由小令、中调衍为慢词;另一方面“奏新曲,谱新词”,自己创制了大量新调慢词。根据清人毛先舒的分类(即五十八字之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则《乐章集》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长调。而与其同时的词人晏殊、欧阳修、张先超过八十字的词分别只有三首、十二首、十八首。可以说,在柳永之前,词大抵只是一些抒发一时感兴的小令,而到了他的手里,便促进了长调的成熟,奠定了慢词的体制,使得小令所难以表达的复杂内容,能够利用较长的篇幅、多变的句式、繁复的声情作充分的铺叙形容。朱彝尊曾说:“词至北宋而大。”(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引)这个“大”字,便是由柳永开拓的。

词兴起于歌筵舞席,所咏多绮靡之情,北宋前期,虽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努力,词境已逐渐拓宽,然毕竟没有引起根本的转变。北宋后期,苏轼“以诗为词”的变革,则使词真正突破了狭隘的儿女艳科,而成为士大夫们抒写怀抱、议论古今的工具。我们从其词集《东坡乐府》的三百余首词中可以发现,词这一内容贫弱的领域已呈现出一派绚丽的色彩,其中有抒发报国立功的抱负,有叙写仕途多舛的怨愤,有咏叹羁旅行役的愁思,有寄寓政治失意的情怀,有吟唱倾盖如故的友情,有刻画愤世嫉俗的性格,有缅怀英雄豪杰的战功,有描绘农村生活的情景,有抒写时代人生的感兴,有表现忧乐两忘的胸襟。可以说,无论是咏物言情、纪游赠答,还是怀古发论、谈禅说理,无论是感时伤事、送别悼亡,还是田园风光、身世友情,他均能自由地用词来吟唱,正如刘熙载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艺概》)苏轼这些多姿多彩作品的出现,词坛面目为之一新,并为词开辟了一个宽广的天地。可以这样认为,词至苏轼,词境始大,词格始高,词体始尊,取得了与诗文同等的地位。

随着词境的拓大,原来惯用的那种温婉纤巧的柔笔已不能适应抒情言志的要求,因此,苏轼又突越了前人的局限,开创了一种与传统曲子词迥然不同的风貌,即雄迈豪放的风格。如《念奴娇》(大江东去),通过对赤壁宏伟壮丽景色的描绘和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表达了济世报国的豪情。全词想象丰富、气魄宏伟、境界阔大,一扫香软柔靡的妮子态,开启了慷慨豪迈的南宋爱国词的先河。王灼所谓东坡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则明确道出了苏词对于词风转变的意义。

苏轼的两个门生对词风的演进也起了推动作用。一是秦观,他远师晚唐五代,近承晏柳诸家,形成了自己情辞兼胜的独特风格,弥补了柳永在慢词的铺叙展衍中带来的浅俗发露之不足,把婉约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从而“近开美成,导其先路”(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一是晁补之,其词风直逼苏轼,然所不同的是东坡于豪放中显出洒脱,而他则于豪放中带有沉郁。从苏辛豪放词看,东坡多超旷豪迈之作,稼轩多沉着悲壮之作,因此,晁氏的这种艺术风格,上承苏轼而下启辛弃疾,促进了豪放词在意境方面的更为深厚的拓展。
周邦彦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音律。周词在音律上已不像前人那么随意,而是分寸节度,深契微芒。所制诸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不独严分平仄,即仄声上、去、入三声亦不容相混,所以邵瑞彭曾言:“诗律莫细乎杜,词律莫细乎周。”(《周词订律序》)后世填词者莫不将其词作奉为准绳,用其调者,“按谱填腔,不敢稍失尺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二是章法。过去柳永采用的层层推进的铺叙技巧,在长期运用中,已越来越难适应表达日益丰富的感情,常常显出单调与直露的缺点。周邦彦则在柳词的基础上,引进了古诗的许多繁复错综的写作技巧,诸如起承开合、伏应转接、顿挫逆挽,从而使词具有一种腾挪跌宕、深婉浑厚的法度规模。三是语言。周词的语言有两个特点:一为选词下字精于锻炼,不肯随便乱用,因而一字一句都能令人回味;二为用前人诗语不是取现成句子而是善于融化,因而既增添了词的典雅味,又使词别饶蕴藉。

就周词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来说,可用“承先启后”四字概括。从承先看,其词有柳永的浅近灵动而无其词语的俚俗,有苏轼的开阖动荡而无其音律的不谐,有秦观的情辞兼胜而无其风骨的纤弱。就启后看,由于周词“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沈义父《乐府指迷》),示后人以作词门径,故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张炎、周密等人皆奉其为典范,从而形成了南宋词坛的醇雅词派。

王禹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任右拾遗、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秉性刚直,遇事敢言,三遭贬斥。文风、诗风均开宋代风气。有《小畜集》。存词一首。

点绛唇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释
〔江南〕 长江以南地区,这里指今江苏南部一带。〔佳丽〕 指景色秀美。〔征鸿〕 空中飞行的大雁。〔行如缀〕 排列成行,就像连缀在一起。〔平生事〕 指平生追求的功名事业。

●解●读
这是一首即景感兴之作。上片写江南的雨、江南的云、江南的水乡,并以“佳丽”二字概括之。下片写凭栏远眺,以“天际征鸿”触发对“平生事”的感喟。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希望用世的抱负。王禹偁以诗名,存词仅这一首,因其清丽可爱,所以传诵至今。

钱惟演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归宋,为右屯卫将军。累迁翰林学士、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被劾落职,为崇信军节度使。有《典懿集》。存词两首。

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鸾镜〕 妆镜。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罽(jì)宾王有鸾,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乃悬镜照之,中宵一奋而绝。故后世称为鸾镜。”〔芳尊〕 指盛着美酒的酒器。尊,古代盛酒用的器具。

●解●读
此系暮年感春之作。上片是伤时。词人登上城楼,看到的是春波拍岸,听到的是黄莺啼啭,触发的是泪眼愁肠,怨恨的是无止无休的芳草绿杨。下片是叹老。情怀渐渐衰老,容颜暗中变换,昔日多病厌酒,今日酒杯恐浅。从作者的生平来看,此词并非无病呻吟,而是真情流露。曾官兼将相的他,此时正谪居汉东,想到自己年老体衰、一落千丈,满腔牢愁全倾于词中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