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STEM科学新知:炫酷科技
》
售價:NT$
352.0

《
文化的曜变:日本国宝中的唐风汉骨
》
售價:NT$
403.0

《
好孕,从卵子开始(第3版)
》
售價:NT$
403.0

《
父母会规划,孩子能成才
》
售價:NT$
305.0

《
为何家会伤人(2025版) 新增1.5万字“原生家庭20问” 知名心理学者武志红代表作
》
售價:NT$
316.0

《
戈特曼情感大师系列6册:爱的沟通+幸福的婚姻+幸福的家庭+幸福婚姻的10大敌人+爱的博弈+当婚姻中有了孩子
》
售價:NT$
3057.0

《
吐司三明治自己做最好吃:102款花样吐司+85款爆款三明治+11款轻食沙拉+5款灵魂抹酱
》
售價:NT$
203.0

《
DK马术全书(全新升级版)
》
售價:NT$
1219.0
|
編輯推薦: |
穿越时空,触摸文明脉搏!精美图片 × 权威解读 × 考古秘闻揭开历史面纱,重现辉煌文明!10位知名考古专家倾力打造! 49条考古路线贯穿五大洲,10位知名考古专家权威解读,800多张精美图片全面展现……一本书,带你揭开历史面纱,重现辉煌文明!古罗马的市井生活,玛雅金字塔的神秘仪式,阿布辛贝神庙的建造奇迹,吴哥王朝的奢华宫廷……一本书,带你环游考古世界,探秘遗失的文明!考古遗址背后的传奇故事,考古学家的探险经历,珍贵文物的前世今生……一本书,带你发现历史,探索未知。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地引人入胜的考古遗址,从古罗马的市井生活到蒂卡尔玛雅金字塔的神秘仪式,从阿布辛贝神庙的建造奇迹到吴哥王朝的奢华宫廷,带你踏上探索人类文明的奇妙旅程。
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照片、数十张地理图和清晰的方位图,并由十位考古专家学者撰写生动翔实的文字说明,带你拨开历史迷雾,深入了解这些遗址的发现历程、考古挖掘过程,以及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此外,本书还描绘了考古学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名人轶事,让你在领略古代文明魅力的同时,感受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
關於作者: |
法比奥·波尔本,专门研究古代文明和艺术史的作家,出版了若干部著作并被译成多种语言,包括《圣地今昔》、《埃及今昔》和《古罗马》(合著)。
玛利亚·奥西利亚·阿尔巴内塞,米兰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担任院长,研究印度文化;意大利亚非研究院伦巴第分院的主任。她著有多部著作和论文。
吉尔多·马西莫·科拉迪,在米兰大学完成文学学位之后继续攻读了印度尼西亚语言和研究的研究生学位。在米兰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萨拉·德姆切里斯,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专攻埃及学。数次参加埃及和苏丹的考古探险,并发表了数篇埃及学科研报告。
弗里奥·杜兰多,毕业于米兰大学古典文学专业,拥有博洛尼亚大学考古学研究生学位。考古学家,担任研究生教师,多次参加发掘工作;发表了数篇科研报告,著有《古希腊》一书。
萨拉·科查夫,以色列研究人员和作家,曾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人类学和考古学,并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发表了众多科研论文,著有《以色列》一书。
玛利亚·朗赫纳,曾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古代史和考古学。数次参与挖掘工作,曾在布鲁塞尔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美国馆任职。发表了多篇论文,著有《古代墨西哥》一书。
朱塞皮娜·梅奇奥尼,在米兰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中国语言与研究,对中国文化史和思想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意大利语版《易经》。
弗朗西斯科·蒂拉德里迪,毕业于罗马大学文学专业,获得了埃及学博士学位。米兰市民考古和钱币收藏的埃及古物顾问。编写了《古代艺术百科全书》第二增刊中有关埃及的大部分条目。
德西德里亚·维奥拉,毕业于罗马大学古代近东考古学专业。意大利埃布拉考古使团和法国特加考古使团的成员。参与了《古代艺术百科全书》的撰稿工作。
译者简介:
梁卿,长期从事翻译,曾任职高校,参与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工作。
|
目錄:
|
序言 8
欧洲
拉斯科:史前的西斯廷教堂 20
卡纳克:史前巨柱村 24
巨石阵:巨人的石阵 26
克诺索斯:米诺斯宝座 28
迈锡尼:阿伽门农的金石头 36
雅典:追求完美之地 42
帕埃斯图姆:诸神和英雄 50
塔尔奎尼亚:画在岩石上的来世生活 56
庞贝:一座重生的城市 60
罗马:世界之都 72
哈德良别墅 86
非洲
萨卡拉和吉萨:孟斐斯的墓葬地 96
卡纳克:阿蒙的王国 106
卢克索:永恒之美 114
西底比斯:法老最后的家园 118
努比亚神庙:从水中抢救出来 130
阿布辛贝:纪念拉美西斯二世 134
菲莱:尼罗河上的珠宝 140
大莱波蒂斯:非洲的罗马 144
亚洲
内姆鲁特山:石神之山 154
以弗所:哲学家、商人和皇帝 160
希律堡:希律王的堡垒 166
马萨达:罗马的挑战者 168
佩特拉:玫瑰红的城市 172
帕尔米拉:芝诺比娅女王的骄傲 182
巴比伦:幼发拉底河上的超级大都市 192
乌尔: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门槛上 196
波斯波利斯:波斯帝国的首都 200
桑奇:佛国的中心 214
玛玛拉普兰:微型神庙 220
阿旃陀:佛陀的石窟 226
蒲甘:佛陀的王国 232
婆罗浮屠:大乘教佛陀的圣山 242
吴哥窟:众神的宫殿 248
西安:兵马俑 260
洛阳:龙门石窟 268
美洲和大洋洲
梅萨维德:岩石宫殿 278
特奥蒂瓦坎:众神之城 282
阿尔班山:石头历法 288
帕伦克:玛雅建筑的杰作 294
蒂卡尔:森林里的金字塔 302
乌斯马尔:普克风格的首都 308
奇琴伊察:圣井之城 314
昌昌:神秘的城堡 322
库斯科:世界的中心 326
奥扬泰坦博:印加人的据点 330
马丘比丘:失落的古城 334
蒂亚瓦纳科:权杖之神 340
复活节岛:巨石像之地 344
专有名词表 350
参考书目 351
插图鸣谢 353
|
內容試閱:
|
多少次我们暗自思忖:“他们有何遭遇?”徜徉在考古发掘后重见天日的遗址之中,或者简单一点,舒舒服服地坐在扶手椅上观看纪录片,翻阅印有庞贝古城图片的杂志时,多少次我们心生好奇:“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有什么习惯和爱好?日常生活有什么困扰?”
这时候我们就得进一步提出疑问:“他们是生活在此时此地的我们的先辈,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先辈,他们对往昔提出了哪些问题?”
看似奇怪,却千真万确——罗马人参观吉萨金字塔群,对兴建了它们的法老生出满脑子问号;阿兹特克人在特奥蒂瓦坎占地广阔的遗址闲逛,纳闷这座废弃荒凉的大都会的主人魂归何处。
自从文明伊始,人们想到一代代逝去的故人,都会思索这些问题。他们意识到,历史长河中的短暂瞬间之所以具有意义,只是因为一切都变动不居,没有定论。它不是一部有开头、有结局的电视剧,而是一个无穷序列的组成部分,一段在永恒的变迁演进中相互作用的因果。人们很快发现,要想深刻地了解自己,既需要追溯过往,也需要把自己的证据留给注定追随自己的后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历史总是不厌其烦地澄清过往事件,尽可能地领会它们的意义和前因后果。
在这个孜孜以求的过程中,每个不起眼的细节都自有其用,每件证物都可能价值连城——铭文、羊皮纸、莎草纸文献,以及纪念碑、雕像、日用品、兵器、炊具和瓶罐。
一言以蔽之,即林林总总的考古发现,这些物品都对历史有用,可以帮助我们擦亮眼睛,呈现一幅较为完整的图景。在这项艰巨的任务中,考古学是我们的至亲盟友。
考古学(archaeology)这个词源自希腊语,字面意思是“古老事物的科学”。这意味着考古学是通过搜寻埋藏的证据来研究往昔文明的学科。考古学把恢宏的都城遗址与金戈铁马、胜负成败的记忆从湮灭无闻中发掘出来,向世人展示,但考古学也增补关于古人日常活动的知识,他们曾生老病死,爱恨悲欢,跟我们一样。考古学把反映古人奋进、追求、怀抱信仰、参悟生死的或璀璨或质朴的残存物品展现出来。考古学把往昔的艺术交还给我们,帮助我们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考古学还原战场,说明数百年前早已灰飞烟灭的军队使用什么兵器。
考古学发现了普里埃内的议事厅(boleuterion),揭开了希腊人运行政务的方式。考古学让高高耸立的蒂卡尔金字塔从郁郁葱葱的密林深处露出来,使我们能够推想玛雅人举行宗教仪式的步骤。考古学还原了塔克西拉的佛塔,发现了佛教演变发展的过程。从这些角度来看,考古学不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枯燥学科。
它不单单是重新摆放一堆石头,吭哧吭哧地拼凑一些残片碎块,绘制断壁残垣的四方形的平面图。它是重新发现我们生而为人的本真所在,是捕捉我们从未品尝过的醉人香料的可口滋味,是兴奋地为大同小异的问题找到殊途同归的解决办法。
当我们不再把考古学视为一堆老生常谈的建筑遗迹、一排排玻璃柜里分门别类细致陈列的物件——对非业内人士而言冰冷无趣——考古就变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险,一种能够引领我们踏上时光之旅的鲜活生灵。考古学为我们打开窗户,让我们看到从未想象过的场景;它揭开小物件和失传的习俗的隐秘奥义——还有些姿势动作百世沿袭,已然不知所起——让我们大开眼界。
每天,在世界某处,考古学家都在对我们的上千问题给出答案,把往昔变成鲜活的人间万象,这答案有可能改变我们看待当前现状的角度。想知道罗马人怎么吃饭、穿衣、装饰房屋,以及他们怎么自我消遣,打发长夜,这种好奇心不仅仅是想象力的锻炼。着力考究中国古代的取暖和照明手段也不纯粹是空洞的姿态。
搞清楚印加人不用金属器具怎么切割巨大的石块,是类似于学习使用电脑一样具体实在的活动。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一点对自己的了解。罗马贵妇打伞、拎手袋,埃及妇女涂抹抗皱霜、染发,探究这些事情不只是好玩的消遣,还教我们懂得,欲念、渴求、特定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分时间地点亘古皆然,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位居智人(homo sapiens)之列。不构想往昔,就无从思考当下的世界,我们只能设想逝去的世界跟眼前的世界如出一辙,有着从存在伊始就加诸人类的需求、习性和生活方式。套用修昔底德的话,考古学是ktèma es aièi,即永恒的财富,因为它把通往普遍认知的钥匙交给我们,让我们用来迎接未来,知道在所有时代,我们都可能面临与曾经存在过的纷扰世事如出一辙或相差无几的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考古学超越伦理、政治和宗教模式,它不臧否,不评判,只是证实彼时彼地是何状况。在资讯和数据的汪洋大海中,要靠我们自己来提炼出真正的、名副其实具有普遍性的心得体会。
事实上,考古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人们以相同的方式膜拜不同的神祇,为同样的理想发动不同的战争,建造形态各异的楼宇来抵挡大自然一视同仁的风吹雨打。它告诉我们,一些文明兴起,一些文明陨落,纵贯地球,人们搭建桥梁跨越河流,横穿地球,人们建造房屋来安家栖身,庇护子嗣。考古学勉力回应我们最初的问题“他们有何遭遇?”,为了解答一个更大的难题:“我们将会怎样?”
它还告诉我们,前人犯过哪些错误,犯了多少次。这是警戒,也是希望之源,因为它说明,一次次失败之后是一次次涅槃重生。总而言之,考古学让我们懂得——这是它伟大的教诲——抛开宗教、语言和肤色,人类无非是英国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 莫里斯(Desmond Morris)所描述的“裸猿”,一百万年前从树上下到地面的猴子而已,至今仍在这座星球上苦苦摸索自己的道路。我们常说“时代变了!”,真的变了吗?让我们翻开这本书,看看这些寺庙和城堡吧。
在柬埔寨的密林里,在秘鲁的高原上,所有营造都是为了满足相同的需求。“死海”边马萨达宫里的洗漱设施跟我们每天使用的惊人地相像,伊特鲁里亚人倾倒的同款美酒仍在愉悦今天的我们的味蕾,婆罗浮屠的僧侣向上苍祈祷时的用词与其他地方的佛教信徒每天背诵的经文一般无二。
当然,单凭一本书不足以解释考古学的奇妙——在更加宽泛的意义上——和古代文明的奇迹。但这本书提供了五个大洲考古研究的最新概况,让我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兴致勃勃地回到人类的过去,这要归功于精彩的照片和绘图,归功于对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文化发源地和发展中心的简要而又全面的文字说明。从古罗马的日常习俗,到帕伦克的玛雅金字塔脚下举行的宗教仪式,从建造阿布辛贝神庙的浩大工程,到吴哥城高棉宫廷的华丽奢靡,这些地方最初的面貌和居住者的生活方式由此重新浮出水面。
最后,对纳入书中的遗址做出取舍绝非易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显得颇为主观。我们只想说,鉴于这本书雅俗共赏的属性,我们从视觉呈现的角度优先选择了不同文明最具代表性的遗址。
法比奥· 波尔本(Fabio Bourb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