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记学论稿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深入浅出谈司马迁思想 史记研究
》
售價:NT$
449.0

《
文与图的世界史:《史集》与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叙事图景
》
售價:NT$
1010.0

《
夏日蝉鸣时
》
售價:NT$
356.0

《
门罗主义: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源起
》
售價:NT$
347.0

《
刻意练习成为讲话高手
》
售價:NT$
179.0

《
民艺之美
》
售價:NT$
449.0

《
肘后备急方 中医书全本校注与研究古代急救方剂临床急救手册中医入门肘后背疾方白话文
》
售價:NT$
296.0

《
精神的发现:欧洲思想在希腊的兴起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1.数字化产品经理进阶,掌控复杂产品规划、架构到落地
2.直击数字化转型痛点,破解中台难落地、没价值感的难题,帮助产品研发团队少走弯路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作为数字化转型顾问和多家企业数字化中台产品负责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兼顾方法框架完整性与实践有效性。对于数字化转型中的大中型企业,无论是业务中台、经营中台还是其他领域型数字化中台的建设,本书都能够提供全过程的指引。
本书分4篇17章,全面介绍了数字化中台产品的概述、建设方法、行业实践和产品团队打造,并在第2篇数字化中台产品建设方法部分深入探讨了数字化中台的框架选择与裁剪、战略选择、架构设计、体验设计、开发模式、运营框架以及方法论打造。
本书适合从事数字化中台以及大型数字化产品与系统建设的读者阅读。对于数字化转型企业的中高阶管理者来说,本书也是一本贴近实战和业务的数字化参考手册。初阶的数字化产品人才能够通过本书的学习获得方法论和视野上的提升,中高阶的数字化人才以及管理者可以梳理出自身业务与产品建设中的问题,并找到匹配的解法或参考案例。
|
關於作者: |
张巍,数字化产品专家与咨询顾问。曾任阿里巴巴业务中台产品专家,曾作为核心成员推动阿里中台战略首个标杆项目落地,协同多部门完成业务中台体系搭建。历任爱库存产品总监、G7物联网产品总监、DaDa英语高级总监,兼具C端与B端亿级平台构建及从0到1创新经验。作为咨询顾问服务覆盖消费、科技、金融等行业的近百家标杆企业,擅长将业务洞察转化为可落地的数字化方案。在产品实战中,既主导过跨C端B端的产品体系重构,也推动过业务与中后台协同创新,基于 “全局视角 产品洞察”的双重能力,提炼出中台实战方法论。
|
目錄:
|
前言
第1篇数字化中台产品概述
第1章数字化中台探真/
1.1那些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中台”/
1.1.1从金融到电商的“前”中台时代/
1.1.2数字化中台的发展/
1.1.3百花齐放的商业化中台产品/
1.2从中台到数字化中台/
1.2.1通过“Middle Office”理解中台/
1.2.2数字化时代的机遇/
1.2.3数字化中台的价值/
1.3不必纠结的中台定义/
1.3.1从企业级能力复用平台开始/
1.3.2以“能力整合平台”定义中台/
1.3.3中台价值的呈现/
第2章数字化中台产品全景与路径/
2.1企业级数字化中台/
2.1.1从数字化产品到数字化中台/
2.1.2“企业级”的投入和产出/
2.1.3“企业级”的数字化能力成熟度/
2.2领域型数字化中台/
2.2.1聚焦领域整合服务/
2.2.2区别不只是大小/
2.2.3星星之火终能燎原/
2.3中台化的服务与工具/
2.3.1服务与工具的“中台化”/
2.3.2持续打造中台化能力/
2.4数字化中台的选择与路径/
2.4.1从业务战略到组织能力/
2.4.2持续迭代,步步为“赢”/
第3章数字化中台的得失/
3.1“建中台”与“拆中台”/
3.1.1中台从“建”到“拆”/
3.1.2没能建起来的中台/
3.1.3与业务同行才能持续成功/
3.2理解数字化发展规律,打造数字化中台/
3.2.1业务发展和数字化演进/
3.2.2让数字化中台与业务同频共振/
第2篇数字化中台产品建设方法
第4章从企业架构视角审视中台/
4.1通过经典方法理解数字化中台的建设/
4.1.1解决“新问题”的“老方法”/
4.1.2拆解TOGAF架构框架/
4.2架构开发的过程与协作/
4.2.1通过ADM理解架构开发的过程/
4.2.2交付物不只是结果,更是协同/
4.3通过参考模型建立中台的直观认知/
4.3.1多角度学习参考模型/
4.3.2有选择地学习中台最佳实践/
第5章基于中台能力成熟度做好框架裁剪/
5.1理解中台能力成熟度/
5.1.1裁剪是框架落地的关键/
5.1.2客观认识组织的能力成熟度/
5.1.3中台能力成熟度的评估/
5.2理解框架,做好裁剪/
5.2.1从架构框架的关键特性开始/
5.2.2基于长短板做好取舍/
5.3基于反馈持续迭代能力/
5.3.1固化裁剪结果和架构能力/
5.3.2从反馈到认知持续迭代/
第6章围绕业务目标选择数字化中台战略/
6.1拆解业务战略,整合中台战略大图/
6.1.1“五看三定”还原战略思考/
6.1.2整合两种视角,呈现中台战略大图/
6.2澄清业务架构,定位关键差距/
6.2.1基于架构框架呈现业务全景/
6.2.2全面分析现状,定位关键差距/
6.3聚焦战略机会,选择中台建设路径/
6.3.1根据战略与现状选择中台建设路径/
6.3.2抓住关键角色,打造中台共识/
第7章“三板斧”简化产品架构设计/
7.1数字化中台产品架构设计的难点/
7.2产品架构设计的“三板斧”/
7.2.1产品架构设计“三板斧”——是什么、为什么/
7.2.2兼顾业务与产品,澄清架构目标/
7.2.3找标尺,做分类,梳理产品模块/
7.2.4看关系,做整合,审视效果/
7.3产品架构设计的“中台味道”/
7.3.1我们做的还是中台吗/
7.3.2“中台味道”的关键架构要素/
7.4产品架构设计的“数字化味道”/
7.4.1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数字化中台/
7.4.2提升中台架构的“数字化味道”/
第8章数字化中台产品的体验设计/
8.1什么是数字化中台产品的体验/
8.2数字化中台产品设计的技巧和标准/
8.2.1分层解答常见问题/
8.2.2拆目标,拆角色,定度量/
8.2.3基于业务流程和场景优化交互设计/
8.2.4构建反馈闭环,推动持续改善/
第9章平衡业务与团队的迭代开发模式/
9.1数字化中台产品的开发必然是迭代的/
9.1.1数字化中台产品开发的挑战和解法/
9.1.2中台开发的产品迭代与能力迭代/
9.2从迭代到敏捷,找到演进节奏/
9.2.1打造中台项目的敏捷实践/
9.2.2再谈组织的能力成熟度/
第10章数字化中台的持续运营/
10.1靠前介入,设计运营框架/
10.2数字化中台运营的三大机制/
10.2.1中台需求评估和决策/
10.2.2中台的沟通与协同/
10.2.3中台的价值度量/
10.3数字化中台运营的三个阶段/
10.3.1中台建设期的运营/
10.3.2中台稳定期的运营/
10.3.3中台变革期的运营/
第11章沉淀中台经验与数字化经验/
11.1沉淀中台建设过程中的经验/
11.2沉淀数字化的经验和能力/
11.2.1数字化的黄金法则/
11.2.2从产品数字化到团队数字化/
第12章沉淀方法论,“超越前台”/
12.1从服务到赋能,为何知易行难/
12.2从实践到方法论/
12.2.1构建平台视角,打好基础/
12.2.2聚焦、整合、沉淀中台能力/
12.2.3从商业视角实现方法论升维/
第3篇数字化中台产品行业实践
第13章平衡创新与管理的中台设计/
13.1飞速扩张的电商平台/
13.2平衡创新、效能与管理的难题与解法/
13.2.1以“整合”作为核心解法/
13.2.2“整合”作为产品架构特性/
13.2.3“整合”的运营管理能力/
13.2.4“整合”的中台组织能力/
13.3“不破不立”——中台架构的演进/
第14章关注效能与扩展的中台设计/
14.1做不完的服务和持续降低的预算/
14.2短期降本与长期增效/
14.2.1业务精细化与数据精细化/
14.2.2从“人工”到“人工智能”/
14.3服务重构引导中台设计/
第15章聚焦经营智能的中台设计/
15.1真正的“数字化壁垒”/
15.2经营的数字化/
15.3经营中台的规划与落地/
第4篇数字化中台产品团队打造
第16章数字化中台产品团队的组织形态/
16.1数字化中台需要什么样的组织/
16.1.1标杆企业的中台组织方式/
16.1.2透视组织形态,推动持续演进/
16.2数字化中台组织的协作/
16.2.1数字化中台自研团队的内部协作/
16.2.2数字化中台与IT供应商的协作/
16.3数字化中台的领导者/
16.3.1数字化中台领导者的四个角色/
16.3.2数字化中台领导者为什么稀缺/
第17章数字化中台产品人才的成长/
17.1数字化对产品经理的挑战和机遇/
17.1.1产品人才面对的挑战/
17.1.2产品人才的数字化机遇/
17.2数字化中台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
17.2.1数字化中台产品经理的职责与角色/
17.2.2数字化中台产品经理能力模型/
17.3数字化中台产品经理的成长与发展/
17.3.1数字化中台产品经理的成长/
17.3.2数字化产品经理的能力跨越/
|
內容試閱:
|
多年之前,我曾写过一篇关于数字化中台的文章,用来解答身边朋友的问题,诸如中台是什么、中台怎么建设等。我在写作过程中与Thoughtworks公司的王健老师深入地讨论过中台的概念、中台的发展和不同行业的中台建设情况,从直观的、零散的想法逐步转变为全局性的思考。之后的五六年时间里,我又服务了十几家来自不同行业、处于数字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大中型企业,我一部分是作为直接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更多的是作为外部顾问提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每当客户邀请我推荐一些书籍时,我都很难从现有的数字化中台图书中找到一本合适的,因为现实中数字化中台的建设远超互联网产品所关注的范畴,需要从业务战略到落地进行全链路、全局性的思考、规划、设计和交付运营,同时还要兼顾不同企业数字化团队、IT团队的现状和资源,由此我产生了写一本书的想法。
中台不仅是行业内灸手可热的概念,也是争议最多的概念,什么是真正的中台、正确的建设与运营方法是什么,都没有达成行业共识,随着“拆中台”等一系列事件的出现,数字化中台面对的挑战不减反增。但是,跳出单纯的理念之争回归行业发展,数字化中台反倒显得路径清晰、前途光明——随着各个行业、各类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数字化中台成为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在实践中更重要的问题不是理论上的定义和方法,而是在实践中如何建设,如何走好、走稳每一步。现实中有太多企业在缺少参照、缺少辅导、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摸索这条路,有的自己研发,有的外部采购,甚至有些公司只是把组织架构里的平台团队和后台团队改叫中台团队而已。至于中台建设成什么样、如何规划、设计并最终落地,则是听天由命,直到项目推进困难或者宣告中台建设失败,才回过头思考当初怎么做才会更好。本书尝试从客户的需求、行业的发展和自身实践的角度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涵盖从服务互联网、电商到教育、快消、金融、制造等行业所积累、沉淀的经验、方法和案例。本书围绕数字化中台的建设过程展开,全面介绍了从战略规划到设计、实现、交付运营的全过程,还通过不同行业的实践帮助读者链接自身的业务实践与书中的框架和方法。本书还分享和讨论数字化产品所需要的组织与人才,更重要的是如何成长为企业需要、行业领先的数字化产品人才。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除产品经理外,还包括数字化领导者、管理者和架构师,希望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建立从业务到数字化的连接,并推动数字化扎实落地;数字化团队和业务团队中的产品经理、数字化人才也可以通过本书提升产品视野,加速个人的成长。也欢迎广大读者通过出版社渠道和我个人的自媒体与我沟通交流,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本可以对话、赋能、常读常新的书。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各位老师,特别是张淑谦老师;感谢王健先生在各个方面给我启发和帮助;感谢工作和生活中的朋友、同事和领导,我身上的优点和技能大多从他们身上习得;感谢浦东图书馆,本书超过一半的内容在浦东图书馆完成写作。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和亲友。我的父母始终为我创造了一个能够自主选择、自我实现的环境,在30多年里默默地支持我。我的太太在我的人生、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支持我选择自己内心的那条路,让我可以放心地前行。我的亲友也用他们的亲情温暖和帮助我与我的家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