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NT$
398.0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NT$
454.0

《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售價:NT$
347.0

《
超人类进化:从仿生到人工智能
》
售價:NT$
403.0

《
九型人格:人人都应该学习的自我认知课
》
售價:NT$
332.0

《
中年面相
》
售價:NT$
296.0

《
疑案里的中国史3艾公子著(中国史里扑朔迷离的40个疑案,惊奇好玩又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
售價:NT$
356.0

《
大学问·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重绘清代全国各省的银钱比价数据序列,为清代货币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
售價:NT$
709.0
|
內容簡介: |
作为一种古老的人类活动形式,叙事一直承担着知识传递与价值观教化的功能,是古今中外政治社会中广泛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本书超越了对“叙事”狭隘的方法论界定,从存在论的层面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理论体系和实践样式。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核心概念,依次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理论渊源、构成要素、基本过程、现实实践、成效问题、策略优化,在突出理论逻辑的同时突出了视域的开阔性,在呈现逻辑架构的同时呈现了动态运行机制,以新的理论视域达至新的思想深度。
|
關於作者: |
蒋雪莲,1992年生,女,河南焦作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发表文章十余篇,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概念及内在逻辑
一 叙事
二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
三 叙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第二节 奠定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二 人的本质理论
三 交往理论
第三节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理论的相关学科理论
一 文化符号学理论
二 交往行为理论
三 现象学理论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者
一 叙事者的基本类型
二 叙事者的主要特性
三 叙事者的必BEI素质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受叙者
一 受叙者的受教心理
二 受叙者的受教状态
三 受叙者的受教效用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内容
一 叙事内容的情节
二 叙事内容的思想
三 叙事内容的概括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媒介
一 语言文字媒介
二 影视艺术媒介
三 仪式活动媒介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动机生成过程
一 政治实践的缘起过程
二 认识活动的推动过程
三 价值需求的满足过程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实践展开过程
一 要素认识过程
二 双向互动过程
三 反馈调适过程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观念建构过程
一 思想认知过程
二 情感体认过程
三 行为外化过程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现实实践
第一节 国家叙事
一 构建话语体系,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 勾勒历史脉络,形塑民族集体记忆
三 铺陈宏大主题,书写主导意识形态
第二节 社会叙事
一 宣传典型事迹,弘扬社会公共道德
二 运用形象符号,培育社会价值观念
三 演绎民间文化,传承民族风俗习惯
第三节 个体叙事
一 阐释经典文献。构造自我世界图式
二 叙述革命传统。形构自我生命意义
三 内化共同体意识,形成自我身份认同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成效与问题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显著成效
一 生成价值秩序
二 形塑社会秩序
三 塑造政治秩序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主要问题
一 叙事者能力不足的风险
二 叙事环境多元化的影响
三 叙事媒介网络化的挑战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发展路径
第一节 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理论
一 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
二 坚持正确的方针原则
三 明确合理的目标任务
四 奠定良好的学理基础
第二节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体系
一 培育优秀的叙事者队伍
二 完善叙事内容生成机制
三 健全叙事内容传播方式
四 构建叙事评估反馈系统
第三节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艺术
一 精炼叙事内容编排艺术
二 优化叙事话语表达艺术
三 创新叙事交往互动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