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为名
》
售價:NT$
265.0

《
时刻人文·1723:世界史的10扇窗(从全球史中的10位人物,管窥18世纪世界的格局与变化)
》
售價:NT$
347.0

《
躺椅和舞台
》
售價:NT$
434.0

《
唐密复兴与持松法师
》
售價:NT$
1010.0

《
甲骨文丛书·日本社会的历史
》
售價:NT$
556.0

《
最后的捕鲸部落
》
售價:NT$
296.0

《
清朝十二帝
》
售價:NT$
403.0

《
未生(星云奖 银河奖大师作品 )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1.中国—东盟信息港旗下东信研究院官方出品。
2.数字化转型、产业互联网从业人员。
|
內容簡介: |
本书凝结了主创团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通过创造性地提出“超级链接器”的概念并深度剖析十余个案例,全面地回答了产业互联网“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向何方”的问题。本书内容分三篇:第一篇洞察篇,介绍了产业互联网的诞生背景和条件;第二篇认知篇,重点阐述了“超级链接器”的概念及其链接、计算、价值三层本质;第三篇实践篇,详细介绍了打造和运营“超级链接器”的实操指南。
本书适合关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公职人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者阅读,也适合大中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研究机构人员,以及其他对产业互联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
關於作者: |
东信研究院是中国一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机构,成立于2020年4月,依托中国一东盟信息港的战略定位,聚焦数字经济,汇聚中国与东盟双边创新资源,开展政策与市场研究、创新场景挖掘、前沿技术与应用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研究,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与多个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东信研究院下设战略研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产品研究中心,打造了支撑中国东信构建多行业、多领域智能体的A中台“云羲大脑”,提供多行业大模型服务,以及行业专属大模型开发和应用的整套工具链,孵化了覆盖政企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云通信服务三大领域的系列数智化产品,已经获得审核通过84项专利,155项专利在审核中。
|
目錄:
|
前言/
序言1
序言2
序言3
自序
前言
第一篇洞察篇
第1章传统产业呼唤增长动能/
1.1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1.1.1产业范式转换/
1.1.2从宏观到微观的“悖反”/
1.1.3三大财富红利已去/
1.2传统产业堵点卡点难解决/
1.2.1产业“大动脉”模型/
1.2.2产业“血液”流动不畅/
1.2.3堵点卡点无处不在/
1.3致景科技:裁缝的革命/
第2章数字化的扩张与升维/
2.1从组织到全产业数字化/
2.1.1从未缺席数字经济的产业方/
2.1.2部门内—组织级—组织间—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进程/
2.2数字原生企业星火燎原/
2.2.1数字原生企业/
2.2.2产业互联网新模式的催生/
2.3全场景、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孪生/
2.3.1双喇叭口模型/
2.3.2产业的全面数字孪生/
第3章数字技术开启产业新纪元/
3.1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
3.1.1互联网的三级演进:Web 1.0—Web 2.0—Web 3.0/
3.1.2数字原力BASIC/
3.2数据要素颠覆产业玩法/
3.2.1无处不在的数据/
3.2.2数据如何赋能产业/
3.3新兴商业模式的成熟/
第二篇认知篇
第4章从产业互联网到超级链接器/
4.1华建通:建筑行业的全能管家/
4.1.1建筑行业的大背景/
4.1.2华建通的经营实践/
4.2产业互联网的概念/
4.2.1产业互联网的定义/
4.2.2产业互联网VS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4.2.3产业互联网的分类/
4.3产业互联网的演进/
4.4什么是超级链接器/
4.4.1全要素、全场景泛在链接/
4.4.2全产业链与跨产业链融合/
4.4.3数据价值化带来乘数效应/
4.4.4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创造增量价值/
第5章揭示超级链接器的三层本质/
5.1第一层“泛在链接”/
5.1.1如何进化而来?管道式—平台式—生态式链接/
5.1.2做大链接,汇聚数据/
5.2第二层“智能计算”/
5.2.1计算的发展/
5.2.2从云计算到智能计算/
5.2.3产业大脑与AI大模型融合创新实践/
5.3第三层“超级价值”/
5.3.1链条式共创—平台级共创—生态级共创/
5.3.2超级链接器助力三产融合/
第三篇实践篇
第6章实战指南之一:六步法搭建超级链接器/
6.1运营产业互联网的条件/
6.2第一步:行业选择——量大、链长、分散/
6.2.1行业选择标准/
6.2.2行业“六度分析法”评分模型/
6.3第二步:产业互联网价值链分析/
6.4第三步:找到价值链的切入环节/
6.5第四步:选择平台的盈利模式/
6.5.1盈利模式选择/
6.5.2盈利模式评估/
6.6第五步:构建生态,共创价值/
6.6.1打造商业生态系统/
6.6.2生态平台六大模块管理法/
6.7第六步:持续扩张,走向未来/
6.7.1三大扩张路径/
6.7.2广联达:围绕客户价值的扩张之路/
6.7.3酷特智能:沿着技术扩张应用/
6.7.4厦门象屿:纵向一体化的扩张之路/
6.7.5国联股份:一横一纵扩张之路/
第7章实战指南之二:基于三层架构打造超级链接器基座/
7.1借鉴龙头企业,找到链接器“第一性原理”/
7.2三层架构基座技术模型/
7.2.1超级链接器的基础设施基座:IaaS层/
7.2.2超级链接器的抽象能力基座:PaaS层/
7.2.3超级链接器的产业应用基座:SaaS层/
7.3打造超级链接器基座:中国东信实例/
7.3.1东信云羲操作系统/
7.3.2数字政务操作系统/
7.3.3数字产业操作系统/
第8章实战指南之三:二十四字运营方针/
8.1泛糖科技:甜蜜的事业焕发新机/
8.1.1重要的糖业/
8.1.2泛糖科技平台应运而生/
8.2实时链接/
8.2.1不断做大、做多链接的数量和规模/
8.2.2机制设计提高平台吸引力/
8.2.3利用新技术实现实时链接/
8.3智能匹配/
8.3.1匹配是链接稳定的保证/
8.3.2多种匹配模式/
8.3.3数据促进智能匹配/
8.4协同互动/
8.4.1协同交互促成价值交换/
8.4.2互动激活平台“引力场”/
8.5数据汇聚/
8.5.1产业大数据价值实现原则/
8.5.2海量数据驱动数智化发展/
8.6产业赋能/
8.6.1技术及模式创新赋能产业/
8.6.2为产业伙伴插上“跃迁之翼”/
8.6.3商贸通:助力跨境贸易效率提升/
8.7价值共创/
后记/
|
內容試閱:
|
数字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因密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放眼当今世界,什么是时代发展的主潮流?无疑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智能化”革命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如同之前的“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革命一样,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分工、组织结构、生活方式、消费娱乐等方方面面。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的今天,信息技术革命呈现出燎原之势,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则顺理成章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这是“产业互联网”首次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数字中国”首次被写入国家战略;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产业数字化的加速推进,这既标志着我们正在快步进入产业互联网的新时代,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乘势而为”。只有深刻地理解产业互联网,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了解它的本质逻辑,了解它的未来趋向,了解它的具体打造与运营方法,才能投入这场轰轰烈烈的产业数字化建设浪潮,抓住新时代的最强机遇。
望风而来的超级链接器
技术创新往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颠覆力量,四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把产业互联网的诞生放在产业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视角下,可以帮助我们对产业互联网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新事物的诞生有其必要性、必然性、可行性,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必要性是指旧的事物已经不再能够满足需求,不再适应变化后的新条件,这是促使新事物诞生的外部力量;必然性是指旧事物本身的演进规律就是向着新事物的诞生而发展,新事物的诞生是事物内部进化的必然结果,这是促使新事物诞生的内部力量;可行性是指当前的环境和条件为新事物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和基础,使得新事物不仅有必要,也有机会真正出现和生存。
产业互联网诞生的必要性源于传统产业的驱动力和发展红利减弱,这主要归因于上一轮信息化革命中的技术创新和人口、制造业低成本、城市化等财富红利的消退。这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停滞和倒退,宏观和微观层面出现悖反现象,各方利益难以同时满足,而现有经济体系无法解决此问题。同时,传统产业存在诸多堵点卡点,信息流通不畅,各环节协同困难。
产业互联网的诞生也具有必然性。数字经济的发展是经济进步的必然趋势,而产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数字化在企业内部逐步扩散至全产业链,催生了产业互联网。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数字原生企业,并与传统企业转型相结合,形成了多种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应用场景的扩展也推动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近十年,产业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得益于技术和商业上的双重可行性。技术方面,互联网从Web 1.0演进至Web 3.0,数字技术集群成熟,数据成为新兴产业驱动力。商业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催生了新质生产力和商业模式,进而形成了新的盈利模式。这些为产业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商业基础。
产业互联网在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的共同推动下诞生,并在适宜的时机下迅速发展。随着数字化的深入、智能化的成熟,必然性与可行性条件持续演进,产业互联网的更成熟形态——超级链接器,便应运而生了。
平台新物种——超级链接器
市场上不乏形形色色的成功产业互联网的案例,比如欧冶云商、国联股份、汇通达、华建通、酷特智能、卡奥斯、泛糖科技、怡合达、广联达、致景科技等。它们所属的行业、提供的服务看起来五花八门,然而,在看似繁杂、难以把握的表面下,产业互联网的本质运行逻辑是简明的、不变的。产业互联网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匹配的商业模式,解决了旧驱动因素失效导致的产业价值流通不畅问题,其发展可分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数智化四个阶段,当前正对应着数智化阶段的开端,我们将这一阶段的产业互联网载体称为“超级链接器”。
之所以称之为“超级链接器”,是由于它最表面的显著特征就是“超级链接”,也就是对全产业甚至跨产业的各类要素、各类主体的泛在链接。这种“超级链接”是一种生态式链接,它链接的是企业(组织)、顾客(个体)、利益相关者(组织或个体)等多个主体,这些主体组成了生态系统;链接促进的是多主体之间的多向互动和多向价值创造,这一点与过去的单向互动的管道式链接及双向互动的平台式链接有本质上的区别。
超级链接器操作指南
本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读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市面上关于产业互联网的书籍最为缺失的部分,即在当前的背景下,产业互联网(或者说超级链接器)到底怎么做?
打造一个超级链接器平台,具体实施操作涉及多个关键步骤。首先,需要设计商业模式,这包括选择行业、分析产业价值链、确定切入环节、选择盈利模式、建设生态和选择扩张路径。同时,技术架构的设计也至关重要,尤其是构建产业操作中台,为后续的跨链扩张打好基础。然而,仅仅打造平台并不足够,持续的运营同样关键。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东信)提出的“二十四字方针”为超级链接器的运营提供了指导,涵盖实时链接、智能匹配、协同互动、数据汇聚、产业赋能和价值共创六个维度。本书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供了大量的实用分析方法和工具表格,力图让读者“看了就懂,看了就会”。
当前,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希望在数字经济时代找到一条持续发展的新道路。超级链接器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可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增长,依靠技术和生态的力量,在供给侧快速整合各类资源,按照市场原则敏捷、快速地满足用户需求,它是未来产业转型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重要“破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超级链接器就是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因密码。
本书在总结行业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从“超级链接器”的角度剖析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以独树一帜的见解、专业系统的知识、丰富翔实的案例全面地回答产业互联网“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向何方”的问题,帮助读者深刻认知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本书是研习产业互联网不可错过的案头书,主要读者对象包括公职人员、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传统产业从业者、数字经济企业有关从业人员,亦适合大中院校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其他对产业互联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是对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实践的经验萃取和理论升华,我们希望通过此书对中国的产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更希望为躬身中国产业互联网实践的企业家朋友带来一些思考和实实在在的操作指导。“独行快,众行远”,我们期待能够与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大同行一起就该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繁荣之路,为中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未尽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