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售價:NT$
500.0

《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售價:NT$
403.0

《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售價:NT$
857.0

《
逊清奉天残留特权研究
》
售價:NT$
704.0

《
分职文昌:中国古代尚书省及六部体制研究
》
售價:NT$
539.0

《
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一部传记
》
售價:NT$
1034.0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NT$
325.0

《
营救里斯本丸
》
售價:NT$
308.0
|
編輯推薦: |
本研究聚焦于如何运用服务设计的系统与整体思维、体验设计与价值创造思维,以及触点、流程等分析方法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內容簡介: |
本研究聚焦于如何运用服务设计的系统与整体思维、体验设计与价值创造思维,以及触点、流程等分析方法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大数据分析、头脑风暴、内容分析、演绎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就服务设计新内涵,乡村文旅发展新要求与新概念,服务设计及其乡村文旅产业应用的理论机理,产业视角下核心利益相关者调研与分析,服务设计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特点与价值在于,一是构建服务设计概念模型,提出服务设计新内涵、新概念;二是探索乡村文化旅游新概念;三是构建三维联动的乡村文旅产品开发体系;四是提出人格化与生态化的乡村文旅IP设计开发,社群化与价值化的乡村文旅IP运营应用两大路径;五是提出打造植根本土的旗舰型核心运营主体,精耕细分领域的专业型核心主体等市场核心主体培育路径;六是提出“1∩1 1X1 ......”的复杂性融合模式构建与创新,社区参与的“细胞增殖”式创新,适应性动态赋能与可持续发展导向下的标准化创新等价值涌现路径。
|
關於作者: |
赵智慧,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负责人,副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设计标准分会会员、浙江省广告协会学术与教育工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绍兴市社科基础研究专家库成员。聚焦服务设计、产品创新设计、广告与创意传播、文旅产业发展等研究领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一项,主持、参与省部级、市厅级课题以及企事业项目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指导学生获国家级赛事奖项二十余项,省级赛事奖项近百项,获JYB高等教育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优秀指导教师荣誉。
|
目錄:
|
1乡村文旅与服务设计研究进展
1.1.乡村旅游的本质日益体现为乡村性的文化旅游
1.1.1.乡村旅游概念的演变
1.1.2.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本质
1.2.需求与供给是推动乡村文旅发展的源动力
1.3.乡村文旅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始终是关注热点
1.4.服务研究的学科渊源与概念演进
1.4.1.不同学科视野中的服务研究
1.4.2.服务概念中的服务研究
1.5.服务设计的设计学渊源与影响
1.6.我国服务设计的缘起与在地探索
2服务设计及其乡村文旅产业应用的理论机理
2.1.服务设计新内涵研究
2.1.1.服务设计范式与概念比较
2.1.2.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服务设计的启示
2.1.3.服务设计内涵与概念的新探索
2.2.服务设计与新时代乡村文旅的耦合机理
3我国乡村文旅发展现状与新内涵
3.1.文化休闲与体验需求下的“新民俗”
3.1.1.文旅消费市场活跃
3.1.2.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的短途休闲游爆发式增长
3.1.3.反向旅游的趋势性增长与新内涵
3.1.4.乡村文旅体验需求持续升级
3.2.政策导向下的产业升级
3.2.1.从休闲农业到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融合
3.2.2.以乡村振兴为统领的战略式发展
3.2.3.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向的新发展
3.3.产业演进中的模式、业态与产品创新
3.3.1.产业驱动模式
3.3.2.产业开发运营模式
3.3.3.产业业态与产品创新
3.4.新时代我国乡村文旅内涵
3.4.1.问题提出与思考
3.4.2.乡村文旅新概念探索
4产业视角下核心利益相关者调研与分析
4.1.产业链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
4.2.旅游者需求调研与分析
4.2.1.相关概念
4.2.2.网络文本数据调研与分析
4.2.3.问卷调研与分析
4.3.旅游地社区居民需求调研与分析
4.3.1.相关概念
4.3.2.调研与分析
4.4.开发经营方发展现状分析
4.4.1.乡村文旅类企业发展概况
4.4.2.旅游小企业在乡村文旅经营阵营中的价值日益增强
4.5.行政管理部门最新政策分析
4.5.1.从基础需求到高质量需求的全面升级
4.5.2.产业各要素发展需求的分类细化
4.5.3.不同区域发展需求的差异化定位
4.5.4.服务标准需求的快速增长
5服务设计推动我国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路径
5.1.多元化、综合化的路径研究导向
5.2.面向服务触点与旅程体验优化创新的产品开发若干路径设计路径
5.2.1.服务触点与旅程体验的优化创新
5.2.2.乡村文旅产品开发设计模式与原则
5.2.3.乡村文旅产品开发设计的“妙”路径
5.3.面向文化消费升级的IP化发展路径
5.3.1.以IP打造为核心的乡村文旅文化消费升级总策略
5.3.2.乡村文旅IP开发原则与路径机制
5.3.3.人格化与生态化的乡村文旅IP开发设计
5.3.4.社群化与价值化的乡村文旅IP运营
5.4.面向商业模式创新的市场核心主体培育路径
5.4.1.商业模式创新内涵与工具应用
5.4.2.乡村文旅市场核心主体培育
5.5.面向复杂系统创新与标准化创新的价值涌现路径
5.5.1.复杂系统创新、标准化创新和价值涌现
5.5.2.“1∩1 1×1 ……”的复杂性融合模式构建与创新
5.5.3.社区参与的“细胞增殖”式创新
5.5.4.适应性动态赋能与可持续发展导向下的标准化创新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19世纪中叶,近代乡村旅游首先在法国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居民对乡村休闲的需求大幅增长,乡村旅游从简单接待模式步入提供专业化产品的新阶段,现代乡村旅游随之开启。20世纪60年代初,西班牙积极建设农场、庄园,全面发展徒步旅游、登山、漂流、骑马、滑翔、农事活动等多种休闲项目,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务农学校、自然学习班、培训班等,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纷纷推动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模式向融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化模式发展,现代乡村旅游日益成熟。20世纪90年代,包括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和节庆活动等在内的文化要素逐步得到重视,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我国的乡村旅游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小问》中的“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就是对齐桓公到郊外踏青赏春、娱乐身心的一次记载。孟浩然《大堤行寄万七》中的“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也生动地描写了郊外江边车水马龙、骑马弹珠、赏春休憩的热闹场景。近年来,我国现代旅游业不断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旅游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农村地区主动寻求农业经营理念的突破,零星出现了具有初级乡村旅游特征的经营活动。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承担起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的重任,同时开启了我国乡村文化旅游(简称乡村文旅)的新篇章。当前,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已成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最终造福于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30.9亿,占据当年国内旅游总人数的半壁江山。《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预测,2025年,全国乡村年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乡村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文化要素的乡村文化旅游极大地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放松心情、体验风土人情、增长见识、丰富人生的时代需求。正如我们常常所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时,旅游将更有“诗意”;当文化搭载旅游的列车时,文化将走向“远方”。与此同时,我国乡村文旅还存在着要素供给与需求匹配不充分,文化资源转化创新效果不理想,产业融合价值不明显,以及产品开发千篇一律,业态创新盲目跟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旅游体验不尽如人意等问题,产业发展瓶颈日益凸显,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服务设计的兴起是服务经济、体验经济、数字技术、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多因素发展演化的必然结果,内在反映着当代设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整合的新趋势,综合集成了植根用户体验、聚焦全流程闭环优化、强化利益相关者共创、着眼模式创新与系统集成、注重可持续发展、旨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先进理念。2023年9月发布的《服务设计上海倡议》将服务设计定义为“以服务为手段的价值共创活动”,并从服务企业、制造产业、公共服务、政府服务四个维度阐释了服务设计如何为经济“赋能”,推动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彰显了服务设计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针对串联起旅游消费者、旅游服务公司、旅游产品、旅游配套设施以及公共文化与政府服务的乡村文旅产业,服务设计无疑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共创优势,根据产业各环节、各链条特性,从有形产品到无形服务,从个体愉悦到普遍意义,从单向连接到关系重构,为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书基于新时期设计转型、服务创新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趋势,将服务设计理念与乡村文旅?业发展有机结合,梳理乡村文旅、服务设计研究与发展的脉络,探索乡村文旅与服务设计的新内涵、新概念,剖析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问题与利益相关者需求,最终从产品开发设计、IP打造与运营、商业模式与服务系统创新、市场核心主体培育、复杂系统创新与标准化创新等方面提出若干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
本书的顺利完稿离不开前人的研究积累,笔者对相关学者再次表示由衷感谢。同时,对在研究过程中给予笔者帮助的同事、好友、团队成员,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特别感谢家人的支持与宽容,让笔者有时间、有信心完成研究与撰写工作。由于笔者水平、精力有限,书中观点仅为抛砖引玉、一家之言,难免存在不妥或纰漏之处,欢迎各位专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赵智慧
当服务设计介入乡村文旅后,优化前台服务、提升事中体验仍旧是旅游全周期中最为关键的任务,同时,重视事前体验、事后体验,夯实后台支撑体系,打通制约整体体验质量的“最后100米”,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连续的、一致的优良体验,也是服务设计闭环式设计理念的“拿手好戏”。一方面,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与价值共创思维,从当地政府、旅游地管理机构、旅游企业、游客、当地居民等用户角度全面梳理相关需求与问题,特别是从游客旅游的不同目的,以及当地居民、社区具体的生产生活场景去理解服务体验,并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构建需求、问题的矩阵图、优先级。另一方面,基于系统思维,从政策、人员、设施、产品、环境、服务等构成要素方面作具体分析,将自然与文化、物与人、行为与情感全面统筹,并且结合前期结论,明确一揽子解决方案,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体验优化和提升路径。
|
|